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20年5月,国际胰腺病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ancreatology,IAP)联合美国胰腺协会(American Pancreatic Association,APA)、日本胰脏学会(Japan Pancreas Society,JPS)、欧洲胰腺俱乐部(European Pancreatic Club,EPC)就关键问题经过多次商讨后达成一致,发布了诊断性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und,EUS)在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管理中的作用共识。这是IAP联合多家胰腺协会共同发布的第一个关于EUS在CP诊疗方面的国际共识。该共识对EUS诊断CP的传统标准、日本标准、Rosemont标准、可靠性和影响可靠性的因素以及EUS诊断重症及早期CP的应用价值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共识为临床医生应用EUS诊断CP提供了国际适用准则,并阐明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领域,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本文对此予以解读。  相似文献   

2.
胰腺囊性肿瘤组织学分类广泛,随着影像学技术如CT、MRI等的不断发展,其检出率增加,因此规范化诊治成为临床面临的挑战。目前临床对胰腺囊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肿瘤标志物认识不足,未能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影响力较高的胰腺囊性肿瘤诊治规范有国际共识指南、欧洲专家共识声明、美国胃肠病学会指南,本文围绕上述指南/专家共识声明对比分析其提出的诊治策略及建议,并结合超声内镜相关检查技术,为临床处理该类疾病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耿琼梅 《医学综述》2011,17(5):741-744
慢性胰腺炎(CP)是胰腺内、外分泌功能进行性减退,伴有难治性疼痛症状的疾病。CP的病因、病程复杂,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常规的治疗方法有内科治疗、内镜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内镜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的各种术式有其特点及应用范围,且均存在相关的并发症。随着技术研究的发展,超声内镜及干细胞在CP治疗中的研究也逐步深入。  相似文献   

4.
急性胰腺炎( 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们对AP病理生理机制的不断深入了解,AP的诊治认识有了很大进步,近几年来相继颁布了多份指导性纲领文件:如2012年10月国际胰腺工作组与国际胰腺病学会颁布的《2012版急性胰腺炎分类和定义:亚特兰大国际共识的急性胰腺炎分类和定义的修订》[1],2013年4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胰腺疾病学组颁布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2013年6月国际胰腺病学会与美国胰腺病学会联合颁布的《急性胰腺炎治疗的循证性指南》[3],2013年8月美国胃肠病学会颁布的《急性胰腺炎治疗指南》[4]等。仅结合这些指导性文件及国内外相关文献对AP诊断和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欧新强 《中外医疗》2010,29(30):42-42,44
目的以内镜介入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为理论指导观察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患者的临床疗效,为研究内镜介入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方法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学组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将48例入住我院经确诊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给予内镜介入治疗,对照组给予内科保守治疗,以2组患者的腹痛缓解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为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比较2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介入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腹部CT对不同分期胰腺炎的临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4年间收治的72例慢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超声内镜、腹部CT检查并分析影像学表现,与临床分期诊断结果相比较,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分期阳性诊断率。结果超声内镜对胰腺炎的1期诊断阳性率81.48%明显高于腹部CT诊断阳性率55.56%(P0.05),两组2期、3期诊断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内镜影像学表现:1期、2期胰腺组织增强时相与周围组织同步,腺组织血管呈均匀等增强;3期胰腺组织血管呈稀疏不均匀低增强;腹部CT影像学表现:1期胰腺边界较为清晰,密度相对均匀;2期胰腺边界相对模糊,密度不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胰腺肿大及条状或斑片状高密度影;3期胰周脂肪层消失,轮廓模糊,可见低密度坏死灶及胰周不同程度积液、高密度积血;1-3期强化程度不同。结论超声内镜、腹部CT对不同分期胰腺炎的临床鉴别均具有较高的阳性诊断率和不同分期的影像学表现,临床可根据实际选择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诊内镜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特别是在重症胰腺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我院于2002年4月至2008年1月急诊内镜治疗67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结果.结果 67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包括28例重症胰腺炎)经ERCP、EST治疗后60例治愈(包括23例重症患者),3例因胰腺脓肿(包括1例重症患者)接受开腹手术,2例重症胰腺炎治疗未成功转外科手术,2例重症胰腺炎因呼吸衰竭死亡.结论 急诊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特别是重症胰腺炎具有疗效显著、安全的优点,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重症急性胰腺炎内镜介入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平 《广西医学》2006,28(7):1057-1058
随着内镜技术不断完善和发展,内镜介入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已成为临床研究的一个热点.现将近年来内镜介入治疗SAP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河南医学研究》2005,14(2):109-109
美国消化内镜学会(ASGE)最近发布了有关超声内镜并发症的临床指南。  相似文献   

10.
唐余金 《微创医学》2006,1(3):207-210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一种病情凶险、治疗棘手、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的常见急腹症。虽然SAP的临床治疗经历了非手术、手术及综合治疗等几个重要阶段,但死亡率仍高达22.7%[1]。近年来内镜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已成为SAP的一线治疗方法[2~5],现将其研究进展概述如下。1适应证目前认为急性胰腺炎(AP)是一种由于胰管阻塞、胰管内压突然升高及胰腺血液供应不足等原因引起的胰腺急性炎症[2~5]。我国为胆石症多发国家,胰管阻塞的原因主要为胆石症。多数学者指出,内镜介入治疗SAP可清除胆管结石,恢复胆流,减少胆汁…  相似文献   

11.
戚正伟  陈铭  方燕飞  高敏 《浙江医学》2021,43(1):107-111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临床上诊治胰腺胆道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实施后有诱发胰腺炎、十二指肠胰胆管及壶腹周围穿孔、出血、感染等可能.其中ERCP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是较常见的并发症,而重症胰腺炎是并发症中最严重的不良事件.当前PEP预防主要包括药物及操作技巧上的预...  相似文献   

12.
1 概述近年来,随着内镜超声检查(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经内镜微型超声探头(transendoscopic miniature probe,TMP)技术和超声内镜引导穿刺(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guided fine-needile aspiration biopsy,EUS-FNAB)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拓宽了超声内镜(ultrasonic endoscope)在十二指肠及其周围器官疾病(如胆总管癌、胆囊疾病及胆结石、胰腺肿瘤、慢性胰腺炎、假性胰腺囊肿等)的诊断价值.除了通过内镜超声观察十二指肠管壁和周围器官疾病外,还可通过十二指肠乳头开口将微型超声探头直接放入胆管和胰管,观察胰胆系统的细微结构和早期疾病,同时可结合超声内镜引导穿刺技术对可疑病变进行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13.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一种因胰腺实质发生不可逆损害而导致胰腺内外分泌功能显著减退为特征的良性疾病,其典型病理特征是胰腺纤维化、腺泡萎缩、慢性炎症和胰管的变形与阻塞.CP主要病理生理学变化是胰腺导管的压力增高,而这种压力的增高是CP患者发生腹痛的重要原因,因此,采用内镜或外科手段进行胰腺引流减压是治疗CP患者腹痛的主要方法[1].慢性胰腺炎的治疗以消除病因和缓解症状为主,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采用胰管支架置入治疗慢性胰腺炎的病例越来越多.我院于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经内镜置入胰管支架治疗CP 36例,随访观察患者的术后情况,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慢性胰腺炎是由于胆道疾病、酒精中毒、高脂血症等多种因素造成的胰腺组织和功能的持续性损害,其治疗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师的一个难题,近年来应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x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技术治疗慢性胰炎取得较好疗效的报道日见增多,我院亦曾对10例慢性胰腺炎反复急性发作的患者采用ERCP技术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慢性胰腺炎的主要病理改变为胰腺慢性纤维化、钙化、胰管慢性炎症和胰管结石,其特征是反复发作上腹部疼痛,不同程度的胰腺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障碍或丧失。目前治疗慢性胰腺炎的主要目的是控制症状,尤其是缓解疼痛,延缓疾病进展。随着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应用于慢性胰腺炎的治疗,在临床上可使大部分慢性胰腺炎患者受益。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激光碎石(LL)、液电碎石术(EHL)及机械碎石等技术的应用,与内镜技术相得益彰。但对于慢性胰腺炎的诊治仍具有挑战性,需要多学科的合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生长抑素联合内镜治疗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2005年2月~2007年3月共收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66例,其中内镜治疗组30例,应用生长抑素抑制胰腺分泌,联合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后用网篮取石或碎石网篮碎石后气囊取石术及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治疗胆源性胰腺炎,其中轻型胰腺炎16例,重型胰腺炎14例.内科保守治疗36例,轻型胰腺炎20例,重型胰腺炎16例.结果 内镜治疗组的成功率为96.67%,治愈29例,未发生与内镜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1例因合并胰管结石转外科行胰头切除术.对照组的成功率86.11%,治愈31例,1例因合并巨大假性囊肿转外科手术治疗,4例死亡.内镜组术后腹痛缓解快,住院时间短(P<0.01).结论 生长抑素抑制了胰腺的分泌,内镜治疗解除了胆胰管开口的梗阻,通畅了胆胰液的引流,微创、安全、有效,生长抑素联合内镜治疗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0引言慢性胰腺炎(chronicpancreatitis,CP)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以胰腺细胞破坏、进行性纤维化为主的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腹痛和胰腺外、内分泌功能降低,从而导致脂肪泻、糖尿病。由于CP的病因复杂、病程迁延、发病机制不明、临床表现多变,目前尚无特异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措施,因此CP至今仍是困扰医学界的一类胰腺疾病。1慢性胰腺炎病因及发病机制CP是一种难以确切定义的胰腺慢性炎症性病变,1963年,学者将胰腺炎症性病变分为急性、急性复发性、慢性复发性和慢性胰腺炎[1]。1980年起根据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所见的胰腺形态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2005年10月该院应用内镜技术治疗的61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于入院后48 h内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后网篮或碎石后取石;另36例先行鼻胆管引流术(ENBD),1周后再行ERCP取石.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该61例患者中,58例(95%)治愈,3例(5%)因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而死亡.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与内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2例患者经治疗后由轻型胰腺炎转为重型胰腺炎,后治愈.结论 内镜治疗胆源性胰腺炎是一种直接针对病因的方法,其既解除了胆胰开口的梗阻,又降低了胆胰管的内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ERCP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消化系常见急症,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早期诊断、采取适合的治疗措施非常重要。随着治疗性内镜技术的不断提高,内镜作为早期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一项措施已得到广泛接受,从而改变了原先急性胰腺炎是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禁忌证的观念。我们于2005年3月至2007年6月对4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早期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和鼻胆管引流术治疗,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88例患者均经B超、CT和(或)ERCP检查证实,并符合2003年全国胰腺疾病学术会议关于急性胰腺炎的…  相似文献   

20.
2006年美国胃肠病学会曾制定了“急性胰腺炎(AP)实践指南”,时隔7年,2013年美国胃肠病学会再次发布了“新版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现就该指南的结论、证据及新旧版指南的差异进行简要解读。〈br〉 相关指南:美国胃肠病学会急性胰腺炎临床处理指南(2013版)〈br〉 病因与2006版指南相比,新指南对病因的寻找作了更为详细和具体的阐述,强调所有的AP患者应行腹部超声检查(强烈推荐,低质量证据)。对酒精性胰腺炎的定义是,既往有饮酒史5年以上且每日摄入酒精在50g以上的胰腺炎患者。高甘油三酯血症性胰腺炎的定义:血清甘油三酯>26mmol/L的胰腺炎患者(有条件的推荐,中等质量证据)。新指南认为,急性特发性胰腺炎患者的内镜检查应限制使用,这是因为目前内镜检查确定病因的风险和获益尚不清楚,特发性胰腺炎患者应转给专业诊疗中心以明确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