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仲维周 《吉林医学》2023,(3):651-654
目的:探讨影响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术后患者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22例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与整理临床基本资料,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女性,术后随访1年,并按照其术后1年内的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25例)和未复发组(97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其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筛选出影响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重度粘连、粘连范围>2/3、肌性宫腔粘连、病程>1年、未放置节育环、无人工周期治疗、宫腔操作次数>1次、人工流产(人流)次数>3次、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1)水平较高均为影响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度粘连、粘连范围>2/3、肌性宫腔粘连、病程>1年、未放置节育环、无人工周期治疗、宫腔操作次数>1次、人流次数>3次、血清TGF-β、TIMP-1水平较高均为影响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术后患者...  相似文献   

2.
要静 《吉林医学》2012,33(22):4752-4753
目的:比较宫腔镜下分离宫腔粘连后两种抗粘连方法的疗效。方法:62例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宫内节育器并戊酸雌二醇(观察组)34例,宫内节育器(对照组)28例,术后1个月随访并详细记录术后月经改善情况及妊娠情况,1个月后宫腔镜下观察两组宫腔内粘连情况。结果:观察组共治疗34例,再粘连10例,再粘连率26.47%,对照组共治疗28例,再粘连15例,再粘连率53.57%,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粘连宫腔镜分离后宫腔内放置节育环加术后周期性应用戊酸雌二醇可有效预再粘连,提高月经改善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发生的高危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行宫腔镜检查病人21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经宫腔镜确诊的38例宫腔粘连病人作为粘连组,其余175例未发生粘连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宫腔粘连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粘连组人工流产次数、妊娠期宫腔操作次数、非妊娠期宫腔操作次数、体质量指数、合并盆腔炎率、放置节育环率、子宫内膜炎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人工流产次数多、有子宫内膜炎、妊娠期宫腔操作次数多、体质量指数高是宫腔粘连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P < 0.01)。结论诱发宫腔粘连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对影响宫腔粘连的相关危险因素积极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4.
赵嵩 《中国民康医学》2014,(1):45-45,48
目的:探索宫腔粘连宫腔镜分离术后预防再次粘连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间70例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行上环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IUD)+补佳乐。研究组35例,术后放置Foley球囊导尿管,5天后取出并放置宫内节育器(IUD)+补佳乐。术后3个月宫腔镜下观察2组宫腔情况。结果:预防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次粘连总有效率研究组对比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应用Foley球囊并放置IUD+补佳乐预防术后再粘连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乔琳  何援利  章正广  周曼萍  王雪峰 《广东医学》2013,34(18):2779-2783
目的探讨分析宫腔镜下行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后联合使用宫内节育器(IUD)、大剂量雌激素与加用防粘连膜(Interceed)综合治疗方法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58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行TCRA并放置IUD,术后口服大剂量戊酸雌二醇(E2V)5 mg/次,每12 h 1次,行人工周期治疗,后10 d加服安宫黄体酮片(MPA)10 mg/d;B组行TCRA并放置IUD的同时于宫腔内放置Interceed,术后雌激素治疗同A组。监测患者服E2V前和加服MPA前子宫内膜厚度,3个月后再次行宫腔镜检查术,评估宫腔粘连的治疗效果。结果 B组的完全治愈率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A组(P<0.05)。对比两组治疗方案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增长情况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用Interceed的综合治疗方法对预防TCRA后宫腔再粘连的疗效优于未加用Interceed。大剂量雌激素的使用可增加中重度IUA的子宫内膜厚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粘连电切术后两种防止粘连方法的效果。方法62例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在宫腔镜下行宫腔粘连电切术,分别采用不同的防止粘连方法。随机将62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采用术后置入充水球囊5 d+换置宫内节育器方法者为A组(30例),而采用术后直接放置宫内节育器方法者为B组(32例),两组术后均给予雌孕激素周期治疗,观察两组术后第1、2、3个月的月经恢复情况及宫腔形态变化情况。结果 A组30例患者中,月经第1、2、3个月的月经量增多者分别为24例(80%)、22例(73.3%)、23例(76.7%),宫腔内形态好转者26例(86.7%),而B组32例患者中月经第1、2、3个月的月经量增多者分别为17例(53.1%)、15例(46.9%)、14例(43.8%),宫腔内形态好转者19例(59.4%),提示术后月经恢复正常率A组高于B组(P<0.05),术后宫腔再粘连率低于B组(P<0.05)。结论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术后置入充水球囊5 d后换置宫内节育器预防术后再次粘连效果优于术后直接放置宫内节育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度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nsions,IUA)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解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nsions,TCRA)后预防宫腔再粘连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0年11月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内镜诊治中心住院治疗的1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粘连程度均经宫腔镜检查确诊为重度宫腔粘连。A组54例,术后宫腔置入“O”型金属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contraceptivedevice,IUD)并注入透明质酸钠2ml;B组69例,术后宫腔置入“O”型金属IUD并注入透明质酸钠2m1且联合明胶海绵填塞宫颈管。两组术后均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和人工周期治疗3月;术后1、3、9个月均门诊宫腔镜复查,观察术后宫腔形态恢复情况及月经改善情况。结果宫腔再粘连率B组低于A组(P〈0.05),月经改善率B组优于A组(P〈0.05)。结论宫腔内放置IUD并注入透明质酸钠且联合填塞明胶海绵条可有效预防宫腔镜电切术后再粘连,提高月经正常率。  相似文献   

8.
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宫腔镜定期复查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嵘婷 《广西医学》2014,(11):1658-1660
目的探讨宫腔镜复查在预防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宫腔镜下确诊的180例中度或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TCRA)重建宫腔形态,按宫腔镜复查情况分为两组,术后均置入O型节育器,同时给予药物治疗3个人工周期。实验组94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术后每个月复查宫腔镜,根据情况进行治疗;对照组86例仅在术后3个月复查宫腔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术后3个月各指标。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月经第5天子宫内膜厚度和子宫体积显著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子宫内膜厚度和子宫体积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卫生巾使用量和月经量显著多于治疗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实验组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重复行TCRA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患者,在常规宫腔内放置节育器和大剂量雌激素治疗基础上,加用宫腔镜定期检查,可有效降低再次手术率。  相似文献   

9.
扎西  陈颖  李明丽 《河北医学》2014,(11):1785-1788
探讨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后不同预防宫腔粘连方法对患者术后宫腔粘连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均行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术后A组采用雌激素预防宫腔粘连、B组放置带铜圆形宫内节育器、C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结果:三组患者宫腔深度、纵隔长度与宫深关系、纵隔基底宽度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行宫腔镜检查,三组患者残余中隔发生率及术后宫腔粘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随访2年,三组患者妊娠率、自然流产率及术后首次妊娠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治疗子宫纵隔安全、有效,改善患者孕产结局;术后应用雌激素或宫内节育器对防止宫腔粘连形成、提高妊娠率及改善妊娠结局无明显益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宫腔镜治疗宫腔粘连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2年6月-2013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6例经宫腔镜证实宫腔粘连的患者行宫腔粘连分离术,术后随访观察疗效,并对治疗有效者(有效组)和无效者(无效组)患者进行年龄、症状(月经量减少、闭经、周期不规则、痛经)、术前内膜厚度、病因、人工流产次数、宫腔操作次数、病程时间、宫腔重建满意度、粘连程度、激素治疗后内膜厚度10项因素的差异进行比较,对与疗效可能相关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有效组22例(84.6%),无效组4例(15.3%),单因素分析显示病因、人工流产次数、宫腔操作次数、宫腔重建满意度、激素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5项因素与疗效有关,年龄、症状、术前内膜厚度、粘连程度、病程5项因素与疗效无关。结论减少宫腔操作次数、降低人工流产率、减少宫腔粘连发生率,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加激素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宫腔重建满意度是提高疗效相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于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将120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宫腔镜宫腔粘连切除术后直接宫内置入宫内节育器;研究组60例,患者宫腔镜宫腔粘连切除术后在宫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2ml,然后宫腔放置球囊导管(剪去球囊顶端),球囊充水3~5ml,术后3d取出球囊并置入宫内节育器1枚。两组同时予人工周期治疗3个月。术后患者均按要求进行随访3个月,复查宫腔镜观察并比较两组宫腔形态恢复情况、再粘连发生情况及感染、子宫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妊娠情况。结果:研究组有效率91.7%高于对照组的76.7%(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21例成功受孕,妊娠率为35%(21/60),研究组患者术后24例成功受孕,妊娠率40%(24/60),两组术后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宫腔粘连切除术后放置球囊和透明质酸钠可有效预防中重度宫腔粘连的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2.
《陕西医学杂志》2017,(6):816-817
宫腔粘连是子宫内膜的一种损伤性病变,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但术后容易再粘连。成功的宫腔镜手术,合理的雌激素的应用,宫内节育器的放置,子宫球囊的应用,早期宫腔镜检查,透明质酸钠的使用,其它如羊膜移植、中医中药治疗、小剂量阿司匹林、干细胞移植等对预防再粘连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医用几丁糖与宫内节育器两种方法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解术后预防再粘连的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宫腔粘连在我院行宫腔镜下宫腔分解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宫腔内放置节育环(IUD)51例为IUD组,宫腔注入几丁糖52例为几丁糖组。结果:几丁糖组再粘连率7.7%,月经改善有效率94.2%,妊娠率68.5%;IUD组再粘连率21.6%,月经改善有效率78.4%,妊娠率41.6%,两组参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腔粘连分离术后使用医用几丁糖较宫内节育器更有效降低再粘连的发生,提高月经改善有效率及妊娠率,其作用优于安置宫内节育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度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宫腔镜分离术后预防宫腔再粘连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新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重度IU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行宫腔镜下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观察组术后宫腔放置Foley双腔球囊尿管6 d+人工周期(补佳乐和地屈孕酮)治疗3个月;对照组术后宫腔放置O型宫内节育器3个月+人工周期治疗3个月。3个月后宫腔镜检查+取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宫腔形态、子宫内膜厚度、月经恢复及6个月内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60.0%,观察组术后再粘连率(7.5%)低于对照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宫腔置双腔球囊尿管+人工周期的综合治疗是一种有效预防再粘连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两种宫腔屏障用于中重度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s,TCRA)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52例,按术后构建宫腔屏障方法的不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术毕宫腔放置Foley球囊+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术后1d取出球囊,1周后宫腔镜探查并再次注入自交联凝胶;对照组:术毕放置Foley球囊+普通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术后1周取出球囊,宫腔镜探查,置入宫内节育器及普通透明质酸钠凝胶.所有患者均行人工周期治疗.观察术后3月各组宫腔粘连AFS评分及治疗有效率、宫腔再粘连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AFS总分和粘连范围、粘连类型、月经状况单项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观察组AFS总分、月经状况评分、再粘连率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RA术后应用Foley球囊+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作为宫腔屏障,是提高IUA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生长激素宫腔注入联合宫内节育器对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宫腔镜冷刀系统手术后再粘连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在舟山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62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31)与研究组(n=31)。对照组给予生长激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宫内节育器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与手术3个月后子宫内膜厚度、术后6个月的月经恢复情况,以及术后3个月的宫腔粘连复发情况。结果 手术前,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均明显减少且研究组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薄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的月经恢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的再次粘连总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长激素宫腔注入联合宫内节育器对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宫腔镜冷刀系统手术后再粘连的预防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雌激素在宫腔粘连术后的应用价值,为术后宫腔粘连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因闭经或月经过少而住院,并经宫腔镜证实有宫腔粘连的患者120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根据患者术后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患者采用雌激素进行治疗,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放置宫内节育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激素水平及复发率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清促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雌二醇(E2)以及孕酮的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1年的随访,治疗组患者复发1例,复发率为1.67%,而对照组患者复发7例,复发率为11.67%,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激素能显著降低宫腔粘连术术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8.
龚琴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6,(26):3742-3743
目的:分析不同方法对子宫纵膈切除术患者子宫粘连的改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宫腔镜下子宫纵膈切除手术患者平均分为3组(A、B、C),各40例。 A 组患者采取口服雌激素的方式进行治疗,B组患者通过放置圆形宫内节育器的方式进行治疗,C 组患者未采取干预性措施。比较3组患者的子宫粘连发生概率。结果宫腔镜结果显示,3组患者的宫腔粘连发生概率存在高度的相似性,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纵膈切除术效果稳定且明显,不会由于术后处理方式的不同影响患者的妊娠结局或是增加患者的宫腔粘连发生概率。因此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人意愿或是承受能力选择适当的术后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联合应用球囊、重复宫腔镜检查及人工周期的方法预防宫腔再粘连的疗效。方法:113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术后宫腔放置注水球囊Foley导尿管6~7 d,并予戊酸雌二醇/黄体酮人工周期3个周期,术后重复宫腔镜检查、分离粘连,直至宫腔形态正常;对照组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及人工周期3个周期;术后3、6个月评估宫腔粘连的治疗效果;术后6个月随访月经恢复情况,1年随访受孕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3个月宫腔再粘连率分别为30.36%和56.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分别为33.93%和6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好转率分别为76.79%和5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妊娠率分别为13.79%和10.71%(P>0.05)。结论:联合应用球囊、重复宫腔镜检查及人工周期是一种可有效预防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宫腔再粘连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后再粘连的预防方法。方法以电脑随机编码法将2016年5月~2017年10月在本院接受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的80例宫腔粘连患者分成40例/组,两组术后均放置Cook球囊支架,对照组1周后取出Cook球囊改为放置节育器,观察组1周后将平宫颈外口剪除Cook球囊导管,继续留置,时间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宫腔粘连程度得分(疗效性指标)、月经模式得分(疗效性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宫腔粘连得分[(6.23±0.01)分]、月经模式得分[(0.26±0.05)分]以及术后置入物脱出、子宫穿孔、术后阴道出血、宫腔感染发生率(2.50%、2.50%、2.50%、5.00%)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后长时间放置Cook球囊支架能够有效预防再粘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