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管导管生物被膜电镜观察及其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 …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目的 观察气管导管内表面细菌生物被膜 (BF)形成情况并初步探讨其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别观察拔出的气管导管内表面 ,同时作下呼吸道和导管内壁细菌学检测。结果  76 % (19/ 2 5 )气管导管内壁覆盖不定型基质物 ,其平均插管时间 [(10 7± 7 9)天 ],长于无不定型基质物覆盖的导管的插管时间 [(2 1± 0 8)天 ](P <0 0 5 ) ;78% (14/ 18)不定型基质物中含大量球菌或杆菌 ;导管内壁含致病菌的 16例中 ,11例在插管期间即从下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得到相同菌株 ;在 7/ 8VAP患者中 ,VAP病原体与导管内分离的病原体相同。结论 气管导管内细菌BF形成与插管时间密切相关 ,导管内细菌BF的存在可能与VAP病原体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情严重,治疗花费高。气管插管术后留置的气管导管表面细菌黏附增殖常常引起肺实质感染。气管导管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是导致VAP的主要原因。因此,本研究主要介绍影响气管导管细菌生物膜形成和进展的各种因素及在治疗VAP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是机械通气(MechanicalVentilation,MV)患者常见并发症,发病率在9%~68%,死亡率在30%~70%[1]。目前随着新型生物材料应用的增多,细菌生物被膜(biofil m,BF)与VAP的关系也开始受到重视。气管导管(endotracheal tube,ETT)内BF与VAP的关系也逐渐成为国内外医学、药学及微生物学专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本文就ETT-BF的形成、微生物分布特点及与VAP发病关系和防治措施进展予以综述,供临床参考。1ETT-BF的形成、形态及结构BF是细菌为适应自然环境吸附于医学生物材料或机体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相关因素,并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在该院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28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调查其临床资料.结果 128例进行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发生VAP 58例,发生率45.31%.VAP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体重指数与非VAP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VAP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次数、留置气管导管天数、留置胃管天数、吸痰次数以及既往吸烟史和呼吸道疾病史患者所占比例均高于非VAP组(P<0.05).VAP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非VAP组(P<0.05).经单因素分析,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次数、留置气管导管天数、留置胃管天数、吸痰次数、血清白蛋白、既往吸烟史、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等9个指标与VAP发生存在相关性(OR=8.72、4.62、11.63、23.41、5.26、2.68、2.82、2.15、2.53,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次数、留置气管导管天数、吸痰次数、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等6个指标与VAP发生存在相关性(OR=1.98、5.37、23.52、25.34、2.78、2.47,P<0.05).其中作用最强的因素是气管插管次数和气管插管天数.VAP组患者死亡率36.21%,高于非VAP组患者的11.43% (x2 =11.11,P<0.05).结论 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次数、留置气管导管天数、吸痰次数、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等6个指标与VAP发生存在相关性,其中作用最强的因素是气管插管次数和气管插管天数.  相似文献   

5.
<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指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接受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时所发生的肺炎,包括发生肺炎48 h内曾使用人工气道进行MV者[1]。目前VAP国内发病率在6.0%~52.3%[2]。VAP可分为早发性(MV时间≤4 d)、晚发性(MV时间≥5 d)两种[3-5]。前者在气管插管患者中极为常见[6]。气管插管时,细菌伴随口咽分泌物同气管导管经声门进入呼吸道,可造成口咽部细菌移位增加VAP发生率[7]。Lorente等[8]研究证实VAP病原机制与吸入口、咽部定殖微生物有关。Heo等[9]研究得出从肺分离出的病原菌基因型和从牙菌斑分离出的同类病原菌基因型几乎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高危因素。方法对通气时间≥48h的8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0例VAP患儿纳入观察组,其余40例未发生VAP患儿纳入对照组,对胎龄、通气时间、出生体重等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胎龄、出生体重、通气时间、气管内吸引、合并败血症和再插管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通气时间、气管内吸引和再插管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VAP发生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40例VAP患儿痰培养阳性率为77.5%(31/40),共分离出4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1.7%(33/46),包括肺炎克雷伯杆菌19株(41.3%),鲍曼不动杆菌10株(21.7%),大肠杆菌4株(8.7%);革兰阳性菌占28.3%(13/46),溶血性链球菌6株(13.0%),表皮葡萄球菌3株(6.5%),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8.7%)。结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VAP发生率较高,通气时间过长、吸痰操作次数过多、再插管等,都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革兰阴性菌是主要致病菌,临床操作应严格遵循无菌原则以避免VAP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肺部感染评分(CPIS评分)联合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诊断及预后意义。 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且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 h的患儿55例。分为VAP组34例,非VAP组21例。观察VAP组与非VAP组两组患儿第2 d、第5 d时PCT水平及CPIS评分的变化。30 d内VAP患儿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其中存活组30例,死亡组4例,比较两组患儿PCT水平及CPIS评分的变化。 结果随着机械通气时间的增加,两组患儿PCT水平及CPIS评分均有所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VAP组相比,第2 d及第5 d非VAP组患儿PCT及CPI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存活组与死亡组相比,存活组患儿PCT及CPIS水平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1)。PCT+CPIS联合检测时特异度及敏感度均明显升高。新生儿VAP的PCT、CPIS及PCT+CPIS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0.72、0.85,PCT、CPIS单独检测敏感性及特异度较PCT+CPIS检测低。 结论PCT联合CPIS对诊断新生儿VAP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度,能够有效评估VAP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儿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呼吸机管路细菌定植的关系。方法观察120例PICU患儿,检测其进行机械通气4天后和7天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分析机械通气时间和呼吸道以及呼吸机回路细菌定植之间的关系。结果机械通气持续7日的患儿VAP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机械通气4日的患儿(P0.05)。呼吸机进出气段冷凝水和Y型接口处,机械通气第7日的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大于第4日(P0.05)。PICU患儿下呼吸道和呼吸机回路细菌分离培养鉴定结果显示共259株细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比最多,为62.16%。结论儿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呼吸机管路中的细菌定植关系密切,临床上应尽快脱离呼吸机,可有效预防VAP。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持续声门下吸引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榆林市星元医院收治的建立人工气道并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气管导管进行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过程中采用可冲洗的气管插管,行持续声门下吸引术。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人工气道留置时间、重症监护室(ICU)入住时间及住院时间、VAP发生率及声门下滞留分泌物菌落。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人工气道留置时间、ICU入住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声门下滞留分泌物为革兰阴性菌、真菌菌落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声门下滞留分泌物为革兰阳性菌菌落者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声门下吸引术可以降低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VAP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胃腔定植菌在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Li HY  He LX  Hu BJ  Wang BQ  Zhang XY  Chen XH  Dong L 《中华内科杂志》2004,43(2):112-116
目的 探讨胃腔内病原菌定植的影响因素以及胃腔定植菌在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内源性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 ,动态观察和比较重症监护病房 (ICU)建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 (98例 ,VAP组 5 2例 ,无VAP组 4 6例 )胃腔和口咽部病原菌定植种类、浓度、与采样时间的关系 ,以及发生肺炎后下呼吸道标本中出现病原菌的种类与时序。结果  (1)胃腔内定植菌检出率随胃液pH值升高逐渐增加。胃液pH >4时 ,胃腔内革兰阴性杆菌分离率明显上升 ,VAP组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达 5 2 5 %。胃液pH值与胃内革兰阴性杆菌浓度的对数呈正相关 (r =0 4 87,P =0 0 0 1)。胃液pH >4时的VAP发生率高于pH≤ 4 (P =0 0 17)。 (2 )VAP组肠杆菌科细菌检出率随插管时间延长而增加 ,至插管第 5天达 4 5 2 % ,无VAP组为 11 1% (P <0 0 1)。 (3)肠杆菌科细菌在胃腔和口咽部定植有先后次序 ,胃腔肠杆菌科细菌早于口咽部定植 1~ 2d ,比较肠杆菌科细菌在两部位定植次序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5 )。 (4) 5 2例VAP患者有 12例下呼吸道病原菌呈现胃腔→口咽部→下呼吸道的逆向定植次序。 3例出现胃腔→下呼吸道的定植次序。结论  (1)胃液pH值是影响胃腔定植菌特别是革兰阴性杆菌定植的主要因素。 (2 )VAP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定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内导管(ETT)细菌生物被膜(BF)与长期机械通气反复发作铜绿假单胞菌呼吸机相关肺炎(PA-VAP)病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染色体DNA SpeI限制酶切脉冲场电脉(PFGE)技术和染色体DNA印迹平均链锁聚类分析及相似系数计算方法,前瞻性研究了15例机械通气且反复发作VAP患者的同期ETT-BF,咽拭子和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DNA基因型同源性。结果:在15例长期机械通气反复发作VAP患者中,有7例(15次)同时从ETTBF和下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相同DNA基因型的铜绿假单胞菌。有6例是由同一菌株或亚型所致,9例患者间的细菌DNA基因型各不相同,相似水平很低(<31.2%)。结论:ETT的细菌寄殖和BF形成与VAP病原菌有密切的相关性,是VAP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及持续存在的病原来源;反复发作PA-VAP是以原有致病原的持续寄殖及复发为主,而不是发生外源性再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广丰县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2006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行机械通气并发VAP患儿100例为VAP组,以同期行机械通气而未发生VAP的新生儿100例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患儿机械通气前及机械通气1 d、2 d、4 d、8 d时血清TNF-α、IL-6水平。结果两组患儿机械通气前、机械通气1 d时血清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AP组患儿机械通气2 d、4 d、8 d时血清TNF-α、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周血TNF-α、IL-6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密切相关,检测血清TNF-α、IL-6水平对判断VAP的发生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科ICU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持续机械通气超过48h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最终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和非VAP组,各50例。对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性别、起病时间和死亡率)、基础疾病(机械通气前的肺部感染、先天性心脏病、坏死性肠炎、肺出血、脓毒症和呼吸窘迫综合征)和VAP相关影响因素(机械通气的持续时间、气管插管的次数、气管内吸引的次数、外科手术、肠道外营养以及ICU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对其中有差异性的指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找出PICU患儿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VAP组和非VAP组患儿各项基础疾病均未见显著差异(均P0.05),无统计学意义;VAP组和非VAP组患儿机械通气的持续时间、气管插管的次数、气管内吸引的次数、肠道外营养以及ICU住院时间存在差异(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肠道外营养、机械通气的持续时间、气管插管的次数、气管内吸引的次数和ICU住院时间是导致儿科ICU患儿出现VAP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肠道外营养、机械通气的持续时间过长、重复气管插管、多次气管内吸引和ICU住院时间过长是导致儿科ICU患儿出现VAP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对呼吸机相关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目的观察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对呼吸机相关下呼吸道感染(VALAI)的影响。方法对入住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 ICU)预计机械通气(MV)超过48 h的患者使用可冲洗式气管插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即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冲洗组为A组(53例次),非引流组为B组(55例次)。定期采用双套管保护性毛刷取下呼吸道分泌物,同步留取气囊上滞留物、咽拭子进行细菌定量培养,并记录患者的MV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气管-支气管感染(VAAI)和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出现时间。结果(1)MV 5日内,A组VAAI、VAP的发生率(8.3%、6.0%)显著低于B组(24.0%、20.0%,P均<0.05),A组VAAI、VAP的发生时间[(7.4±3.0)、(7.7±3.2)d]与B组[(4.9±1.4)、(4.6±2.1)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组患者病死率、MV时间、住院时间[10.4%、(15±14)d、(30±31)d]与B组[22.0%、(15±10)d、(32±19)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21例次(21.4%)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在出现致病菌前,气囊上滞留物就发现了该致病菌。(3)A组气囊上滞留物致病菌的浓度明显低于B组气囊上滞留物致病菌的浓度(P<0.05)。(4)2组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的致病菌分布均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优势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2组主要致病菌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和冲洗可以降低早发VALAI的发生率,可以使VAAI和VAP的发生时间延迟,对病死率、MV时间、住院时间无影响,可以使气囊上滞留物致病菌的浓度明显降低。(2)气囊上滞留物病原菌移行是VALAI的重要原因之一。(3)下呼吸道分泌物的致病菌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优势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沧州地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情况及预后进行临床研究,以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对2008年1~12月在沧州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261例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中发生VAP的106例患者进行临床病例的统计,对致病菌进行细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其耐药性,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 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VAP平均发病时间为机械通气后7 d,VAP发生率41.0%,病死率35.0%.106例VAP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病原菌共126株.其中革兰阴性细菌103株(81.7%),革兰阳性细菌18株(14.3%),真菌5株(4.0%).铜绿假单胞菌37株(29.3%),鲍曼不动杆菌26株(20.6%),肺炎克雷伯菌18株(14.3%),洋葱假单胞菌9株(7.2%),大肠埃希菌9株(7.2%).嗜麦芽窄食单胞菌6株(4.8%),阴沟肠杆菌2株(1.6%),脑膜脓毒性黄杆菌2株(1.6%),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7.1%),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株(3.9%),肠球菌3株(2.4%),依次为沧州地区VAP患者最常见的病原菌.致病菌仍以细菌尤其是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革兰阴性细菌对头孢菌素等各种常见抗菌药物耐药情况均十分严重.本研究中VAP大多数病例为迟发性VAP.机械通气时间>7 d的VAP发生率显著高于<7 d组.>60岁患者发生VAP明显高于≤60岁患者.应用H2受体阻滞剂组的VAP发生率较未用组高.气管插管VAP发生率显著低于气管切开.VAP总病死率为35%,其中严重低白蛋白血症,肾功能衰竭合并葡萄球菌感染和抗生素治疗不当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沧州地区VAP病原菌耐药严重,病死率高,须加强预防及合理进行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晚期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2月在海口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晚期早产NRDS患儿158例,按照VAP发生情况分为VAP组67例和非VAP组91例。收集所有患儿临床资料,包括自身因素(是否多胎、产次、胎次及有无孕期并发症、出生窒息史、出生抢救史)和医疗环境因素(呼吸机类型、机械通气时头部位置、是否重复插管上机、吸痰次数、有无大剂量使用丙种球蛋白及机械通气时间);并分析VAP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是否多胎、产次、胎次及孕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P组患儿出生窒息史和出生抢救史所占比例高于非VAP组(P<0.05)。两组患儿呼吸机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P组患儿机械通气时头部位置为平卧所占比例、重复插管上机率高于非VAP组,吸痰次数多于非VAP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使用率低于非VAP组,机械通气时间长于非VAP组(P<0.05)。67例VAP患儿送检呼吸道分泌物样本共检出8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64株(占75.3%)、革兰阳性菌12例(占14.1%)、真菌9株(占10.6%)。结论晚期早产NRDS患儿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发生VAP的影响因素众多,包括出生窒息史、出生抢救史、机械通气时头部位置、重复插管上机、吸痰次数、大剂量使用丙种球蛋白及机械通气时间等,应给予针对性干预并根据病原菌检测结果合理调整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7.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途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用分子流行病学方法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各种感染途径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集ICU置入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下呼吸道标本、口咽分泌物、气囊上滞留物、胃液、呼吸机管路标本、空气标本,从护理人员手上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表型分析;再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方法分析所分离菌株是否具有同源性.结果 48例患者中22例发生VAP,其下呼吸道标本细菌培养17例阳性,以G性菌为主,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且为多重耐药菌;对9例患者来源菌株行PFGE分析,6例气囊上滞留物分离菌株与相应下呼吸道分离菌株为同一PFGE型,5例胃液分离菌株与相应下呼吸道分离菌株为同一PFGE型,3例呼吸机管路样品分离菌株与相应下呼吸道分离菌株为同一PFGE型,2例口咽部分泌物分离菌株与相应下呼吸道分离菌株为同一PFGE型.结论 VAP患者下呼吸道病原体与气囊上滞留物、胃液分离菌有很高的同源性,在感染源的防治上应列为重中之重.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infection route in the pathogens of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 by molecular epidemiological methods. Methods A study was made in artificial airway patients included trachea intubated or tracheotomied patients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ICU). Pathogen cultivation and antibiotic sensitivity test of the samples collected from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gastric cavity, oropharynx. ballonet (artificial airway), air (around patients), hand (nurse),ventilator pipeline and seeper bottles were made. The bacteria isolated from all kinds of specimens and showed same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by phenotypic method and pulse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 to study their homology. Results Twenty two cases of the total 48 intubated patients supported by mechanical ventilation developed VAP. There were 17 patients whose pathogen cultivations of lower respirotery tract sample were positive. Gram negative bacillis were dominating 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standed first on the list. Pathogens of ballonet, gastric cavity tallied with pathogens of lower respiratery tract greatly by PFGE analysis. Conclusions The PFGE homologous analysis of pathogen showed that ballonet, gastric cavity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route in VAP patients.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m.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室(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特点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ICU行机械通气48 h的327例患者,分为VAP组和非VAP组,VAP组又分为早发VAP组和晚发VAP组,对所有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培养,同时观察各组患者的临床预后。结果:85例VAP患者中共分离出96株菌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G-菌)79株(82.29%),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及肺炎克雷伯菌最常见;72例患者(84.71%)为单细菌感染,13例患者(15.29%)为多细菌感染;早发型VAP患者36例,共培养出38株致病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晚发型VAP患者49例,共培养出58株致病菌,主要为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克雷伯菌;早发型VAP患者多重耐药菌7株,晚发型VAP患者24株,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早发型VAP和晚发型VAP的机械通气天数分别为(8.49±4.36)d vs(26.06±14.90)d(P=0.001),总住院天数分别为(28.11±25.51)d vs(42.88±28.31)d(P=0.020),30 d病死率分别为50.0%vs 35.4%(P=0.180),60 d病死率分别为58.33%vs 45.83%(P=0.257)。VAP和非VAP组机械通气天数分别是(16.82±38.83)d vs(6.66±5.28)d(P=0.018),ICU住院天数分别为(24.16±40.42)d vs(11.79±11.63)d(P=0.007),住院期间病死率分别为54.12%vs39.67%(P=0.023)。结论:我院ICU中VAP的致病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等G-菌最常见,其中早发型VAP致病菌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而晚发型VAP致病菌以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多重耐药菌更常见于晚发型VAP病例;晚发型VAP的机械通气时间及总住院时间较早发型VAP组延长。  相似文献   

19.
沈美珠  周超 《国际呼吸杂志》2008,28(13):777-779
目的 监测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VAP提供经验性选药依据.方法 经人工气道采集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对连续2次培养为同一优势致病菌的菌株纳入本研究中,采用纸片法测定该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 51例检出89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阴性细菌占78.7%(70/89),革兰阳性细菌占6.7%(6/89),真菌占14.6%(13/89),药敏结果显示这类菌株耐药现象严重.结论 ICU中VAP患者的感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呈多重耐药,提倡严密动态监测VAP病原菌,应重视并强调对抗生素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8年5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实施机械通气治疗发生VAP的患儿56例(VAP组)、同期治疗未发生VAP的患儿112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新生儿的各项生理指标、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法探讨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VAP组和对照组的性别、分娩孕周、分娩方式、窒息缺氧情况、遗传缺陷情况、使用丙种球蛋白的情况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内吸引次数、合并败血症、血清白蛋白水平、基础疾病类型、发生胃内容物反流的情况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时间增加、气管内吸引次数增多、合并败血症、发生胃内容物反流是机械通气新生儿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增高是机械通气新生儿发生VAP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发生VAP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及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