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ubintimal Angioplasty,SIA)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Infrapopliteal Arterial Atherosclerotic Occlusion,IPASO)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4月-2010年4月31例患者,31条患肢经SIA治疗的IPASO患者的一般资料、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为80.6%,并发症发生率为6.45%,2例患者发生动脉穿孔,球囊扩张后消失,1例患者发生动脉远端血栓形成,经导管溶栓和球囊扩张后消失。平均踝肱指数由术前0.48±0.30提高至术后0.86±0.12(P〈0.05)。平均随访(17.85±11.33)个月,15例间歇性跛行患者跛行距离增加,8例静息痛者疼痛消失,5例足趾溃疡者换药1个月后溃疡愈合,3例足趾坏死者行截趾术后,创面一期愈合。结论 SIA是治疗IPASO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的经验与疗效。方法106例(136条肢体)股腘动脉硬化闭塞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回顾性分析介入治疗资料及临床疗效。结果136条肢体成功完成129条,技术成功率94.9%。术后肢体缺血症状改善明显,3、6、12、24个月一期通畅率和二期通畅率分别为91.2%、94.1%,83.7%、89.1%,62.3%、85.2%,47.1%、58.8%。结论介入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安全有效。熟练的介入技术和规范全面的治疗是挽救肢体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经验。方法选择FontaineⅢ、IV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24例,采用旁路术、取栓术及股深动脉成形术重建股深动脉血流。结果15例FontaineⅢ期患者于术后肢体静息痛消失;9例FontaineIV期患者中术后肢体静息痛消失7例,减轻1例,无效1例;无效者于术后1周行膝上截肢术,6例足坏死者于术后10天行截足(趾)术。22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个月-6年。移植血管3年通畅率为82%。结论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治疗严重肢体缺血具有简单、安全、有效的优点,适合年老体弱不能耐受复杂手术以及膝上无理想的用于旁路术的流出道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慢性长段股腘动脉完全闭塞病变腔内介入治疗技术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总结56例慢性长段股腘动脉完全闭塞性病变,多种介入治疗技术如血管再通术、导管溶栓术、PTA及内支架置入术等的综合应用治疗效果。结果技术成功率92.9%(52/56)。52例开通者治疗后肢体状态改变为:+3:14例;+2:29例;+1:9例。踝/肱指数(ABI)由术前平均0.46±0.12增至术后平均0.83±0.08。随访48例,+3:11例;+2:24例;+1:6例;0:4例;-1:1例;-2:2例。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5.4%(41/48)。结论多种介入技术治疗股腘动脉完全闭塞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膝下动脉腔内成形术(PTA)及旁路手术(BPS)治疗膝下动脉闭塞的效果。方法选择濮阳市人民医院2009年2月至2013年10月76例膝下动脉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记为PTA组,36例采用自体静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记为BPS组。结合随访结果观察两组手术效果、踝肱指数(ABI)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保肢率、畅通率、AB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A组术后并发症少于BP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下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不同的腔内治疗方式在短段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74例应用不同腔内治疗方式的短段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血管腔内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涂层球囊(DCB)、金属裸支架植入术(BMS)、普通球囊扩张成形术(POBA)3种方式。根据腔内治疗方式将其分为DCB组、BMS组、POBA组,对比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的Rutherford分级、踝肱指数、一期通畅率及再狭窄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再干预率。结果 3组术后踝肱指数及Rutherford分级均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12个月,DCB组、BMS组的Rutherford分级、踝肱指数、一期通畅率均优于POBA组(P<0.05);术后12个月,DCB组、BMS组较POBA组一期通畅率高,DCB组较BMS组、POBA组再狭窄率低(P<0.05);3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12个月内再干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B与BMS治疗短段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近期效果相当且均优于POBA,DCB相较于BMS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球囊腔内血管成形术( PTA)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 ASO)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3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符合手术指征的76例(83条肢体)膝下ASO患者,其中男52例、女24例,年龄(71±15)岁。术前踝肱指数(ABI)值0.38±0.21,采用小球囊PTA进行治疗。结果68例(72条肢体)获得一期成功,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主要并发症为小腿血肿2条肢体(2.4%),膝下截肢3条肢体(3.6%)。术后ABI值增加至0.84±0.23,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随访时间(17±9)个月,一期通.率65.1%,二期通.率78.1%,总体救肢率94%。结论小球囊PTA治疗膝下ASO微创、可重复操作、安全有效,能降低截肢平面,疗效满意,可作为治疗膝下ASO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双导丝球囊预处理病变,是否会对药物涂层球囊(drug coated balloon,DCB)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产生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本中心诊疗的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接受普通球囊(plain-balloon-angioplasty,PBA)结合DCB(对照组)治...  相似文献   

9.
10.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0岁,2004年1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间歇性跛行,最长行走距离200 m,无静息痛.查体:右足及小腿皮温较对侧低,皮肤颜色正常,右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未及,右股动脉搏动可及.左下肢无异常.无吸烟史.有肾病综合征病史.行下肢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图1A),发现右下肢膝下腘动脉狭窄闭塞,远端胫后、胫前、腓动脉尚显影.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1985~1993年期间作者所作股腘动脉搭桥术治疗下肢股腘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39例的临床疗效,经术后1月~8年的随访,有效率达73%,肢体存活卑达92%。本手术操作简单,不需特殊设备条件,手术本身可恢复动脉的生理状态,手术疗效良好,故值得推广。作者认为,凡有手术适应症者,应争取尽早作股胭动脉搭桥手术,以小切口法自体大隐静脉移植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踝肱比(ABI)及多种生化指标与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股腘ASO的病因研究和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151例股腘ASO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变程度将其分为3组,即轻度病变组、中度病变组、重度病变组.比较不同病变组间CIMT值、ABI值、相关疾病合并率、吸烟率、年龄以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空腹血糖(FBG)、总胆红素(TBIL)、尿酸(UA)、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肾小球滤过率(GFR)等指标的差别并分析其相关性. 结果 股腘ASO患者不同程度病变组之间年龄、高血压病合并率、糖尿病合并率、CIMT值、ABI值、TG、UA、FIB、GFR等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4,0.003,0.046,<0.001,<0.001,0.026,0.034,0.029,0.001),而性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脑梗死合并率、吸烟率、TC、LDL、HDL、FBG、TBIL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股腘ASO患者病变程度与CIMT值、年龄、肾功能不全呈正相关(rs =0.371,0.244,0.254),与ABI值呈负相关(rs=-0.528). 结论 股腘ASO病变程度与多种危险因素及检测指标有关,临床上应综合分析,对无症状人群应警惕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的发生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引用,动脉硬化闭塞症慢性下肢缺血的腔内治疗显示出令人鼓舞的成果。髂动脉闭塞性病变腔内治疗的近、远期效果已达到外科手术的水平;股腘动脉腔内治疗长段病变的近、远期效果还与外科血管重建术有差距;膝下腔内治疗已被认为是膝下闭塞性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下肢动脉闭塞或狭窄即动脉硬化闭塞症(ateriosclerosis obliteran,ASO)是常见的血管疾病之一,目前虽然对其治疗有很大进展但是对于小腿部的胫腓血管闭塞或狭窄的外科治疗上意见还不统一。而且,对于大多数胫腓动脉的闭塞尤其是远端胫腓动脉闭塞的患者旁路血管移植术效果虽然肯定,但是技术要求较高。我们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不仅有效而且危险性较低,同时可以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5.
王佩双 《医学综述》2013,19(14):2577-2579
近年来,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其中以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多器官病变的老年患者多见。随着血管外科兴起及血管外科治疗技术、相关材料的发展,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外科治疗方式已出现了多元化,如何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提高远期通畅率是当下追求的目标。该文综述了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外科治疗适应证及不同治疗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术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6例(21条患肢)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治疗前后踝肱指数(ABI)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条患肢治疗成功,临床症状缓解;1条患肢因腘动脉完全闭塞介入治疗失败。[结论]球囊扩张术应用于膝下动脉狭窄和闭塞的治疗,具有微创、疗效确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黄裕民  冯睿  赵玉青  冯翔 《医学综述》2009,15(14):2232-2233
目的观察股深动脉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的疗效。方法将2005年9月至2006年7月收治的26例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股深动脉成形术组(治疗组)和传统血管旁路手术组(对照组),每组各13例,对两组的踝/肱指数、症状改善情况、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踝/肱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踝/肱指数、症状改善情况及住院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股浅动脉广泛闭塞时,选用股深动脉成形术作为重建患肢血液循环的通道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更适宜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腔内重建与旁路手术两种方法治疗股腘动脉TASCⅡ( 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Ⅱ) C/D型病变的近、远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介入血管外科收治的103例(119条患肢)股腘动脉TASCⅡ C/D型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1条患肢应用球囊扩张和/或支架植入重建股浅动脉血运(腔内组) ,48条患肢行旁路转流术(旁路组). 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住院时间、近远期疗效、再手术率、1 ~10 年通畅率及保肢率. 结果:与腔内组相比,旁路组住院时间更长[(13. 2 ± 4. 7) d vs. (6. 5 ± 3. 1) d,P<0. 001],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手术率更高(10. 4% vs. 1. 4%, P=0. 039;58. 3%vs. 31. 0%,P=0. 003),近期显效率更高(25. 0% vs. 9. 9%,P=0. 027),远期恶化率更高[37. 5% vs. 18. 3%,P=0. 019],1~10年一期及二期累积通畅率更高(P=0. 001, P=0. 001). 两组近期及远期总有效率相当(89. 6% vs. 84. 5%, P=0. 426, 45. 8% vs. 56. 3%, P=0. 260);保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 3% vs. 94. 4%, P=0. 051). 结论:腔内治疗对于股腘动脉TASC ⅡC/D型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Rotarex旋切导管在治疗股腘动脉狭窄合并血栓形成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应用Rotarex旋切导管治疗的32例股腘动脉狭窄合并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3例,女性9例,年龄50~89岁,平均(70.7±10.3)岁;急性病程者6例(≤2周),亚急性病程者17例(>2周且≤3个月),慢性病程者9例(>3个月);病变平均长度(23.4±13.7) cm,闭塞长度(19.9±13.3) cm;支架内闭塞者7例;病变位于股浅动脉者13例,腘动脉者8例,同时累及股浅及腘动脉者11例。所有患者均应用Rotarex旋切导管行减容治疗,必要时结合大腔导管抽吸取栓。残余狭窄同期行腔内成形术,经济状况允许者应用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 DCB),必要时植入支架。术后肝素抗凝24 h,随后抗血小板治疗,定期彩色超声复查随访。结果:32例患者均血运重建成功,技术成功率100%,平均手术时间(107.4±21.5) min。应用8F(1F≈0.33 mm)旋切导管27例,6F旋切导管5例;27例经旋切导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对症状性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选取62例症状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1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治疗,对照组接受普通外周动脉金属支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疼痛评分(VAS评分)与间歇性跛行距离、Rutherford分级、最小管腔直径(MLD)及晚期管腔丢失(LLL)、患肢踝肱指数(ABI)、一期通畅率、术后12个月再狭窄率、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VAS评分、与间歇性跛行距离、术后12个月Rutherford分级、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MLD与LLL,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ABI均较术前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ABI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2个月一期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再狭窄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随访过程中未出现死亡病例,术后无新发坏疽导致的大截肢,两组患者死亡率、截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对症状性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近期疗效与普通外周动脉金属支架相当,但术后1年ABI和再狭窄率优于金属支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