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糖可以促进组织细胞活性氧(ROS)的产生,导致氧化应激,而氧化应激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二甲双胍作为治疗糖尿病的一线药物,近年研究显示其除降糖作用以外,还可通过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 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p38MAPK),刺激醌氧化还原酶[NAD(P)H quinone oxidoreductase,NQO1]、谷胱甘肽S-转移酶a(glutathione S-transferase-a,GSTa)、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表达,阻滞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减少GADPH氧化酶表达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机制发挥抗氧化应激作用,从而预防和延缓DN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人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dvanced oxidation protein products,AOPP)、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在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肾病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1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接受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血清中VCAM-1、AOPP、HbA1c和FBG的水平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肾病患者体内VCAM-1、AOPP、HbA1c和FBG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治疗相比,患者应用二甲双胍治疗后血清VCAM-1、AOPP、HbA1c和FBG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血清中VCAM-1、AOPP、HbA1c和FBG水平在二甲双胍治疗前后具有明显变化;VCAM-1、AOPP、HbA1c和FBG在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对病情的判断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尤丽  卢琦 《医学信息》2020,(2):151-152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内分泌科诊治的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48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单独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48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平均血糖达标时间以及临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治疗后两组FBG、PBG、HbAlc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为(5.71±1.15)d,短于对照组的(9.90±2.16)d(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促进血糖水平控制,提高治疗效果,且用药安全性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朝阳    张善革 《医学信息》2019,(4):148-150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单药及不同联合用药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分为A、B、C组,各36例,A组采用二甲双胍单药治疗,B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格列吡嗪缓释片治疗,C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沙格列汀治疗,比较3组治疗总有效率,记录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B组为94.44%、C组为9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FPG、2 hPG、HbA1c水平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FPG、2 hPG水平以及B组FPG水平改善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各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C组夜间均未发生低血糖,B组发生4例低血糖,发生率为11.11%,C组肝肾功能异常3例,发生率为8.33%。结论 二甲双胍单药及不同联合用药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均能获得较好的疗效,但联合用药可以发挥协同作用,更好的控制血糖水平,临床可依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氧化应激指标和血糖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从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2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氧化应激指标、血糖指标、胰岛功能指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 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5.6%和77.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活性氧簇(ROS)、丙二醛(MDA)、空腹血糖(FBG)、两小时餐后血糖(2h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下降更加显著(P<0.05);两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空腹C肽和餐后2小时C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升高更加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显著,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糖,还可以改善患者氧化应激状态和胰岛功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比较沙格列汀与格列美脲对二甲双胍不耐受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08-2015-05在本院诊治的329例二甲双胍不耐受T2DM患者,随机分为沙格列汀组(n=174)和格列美脲组(n=155),分别给予沙格列汀片和格列美脲片口服治疗1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用药前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空腹C肽(F-C肽)、餐后2hC肽(P-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指标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胰岛素指标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细胞功能指数水平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不同药物治疗后,沙格列汀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格列美脲组(P<0.01);FBG、PBG、HbAIc、LDL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0.01),F-C肽和P-C肽、HDL、INS水平和胰岛细胞功能指数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P<0.01);沙格列汀组治疗后INS水平高于格列美脲组(P<0.05),且治疗期间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对于二甲双胍不耐受T2DM患者,可优先选择沙格列汀进行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慢性高糖状态下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形成增加,诱导肾脏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发展。二甲双胍是目前临床治疗糖尿病的最常用药物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二甲双胍除了最主要的降糖作用外,其尚可抑制AGEs形成和具有抗氧化作用,深入研究AGEs与DN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了解DN的发病机制并对干预其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05-2017-10在我院就诊的80例老年2型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2型糖尿病饮食、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加用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功能(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及β细胞胰岛素分泌水平)、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24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UAER变化及不良反应,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PG、2hPG、 HbAlc、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及β细胞胰岛素分泌水平、TC、TG、LDL-C、HDL-C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升高或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或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可提高疗效,安全性好,适宜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研究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及相关因子的影响,为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138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利拉鲁肽治疗。记录患者入组时的血糖、血脂指标,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ys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随访治疗6和24个月时患者血糖、血脂指标,测定血清Hcy、CysC、hs-CRP水平及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组内比较,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24个月血糖、血脂指标、血清Hcy、CysC、hs-CRP水平均较入组时均有下降,治疗后24个月血清Hcy、CysC、hs-CRP水平与治疗后6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24个月血糖指标较入组时下降,血脂指标、血清Hcy、CysC、hs-CRP水平无明显改变。组间比较,治疗后6个月、24个月观察组血糖、血脂指标、血清Hcy、CysC、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甘舒霖30R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口服磺脲类药物(SUs)继发失效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42例继发失效T2DM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甘舒霖30R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和单独甘舒霖30R治疗,治疗12周,分别测治疗前后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甘舒霖30R用量,低血糖发生频率.结果 与结论两组患者FP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合用二甲双胍组甘舒霖30R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体重指数均较对照组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mTOR、S6K1在双胍类降糖药物改善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一组和观察二组,观察一组患者给予常规胰岛素治疗,观察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受试者血清中mTOR、S6K1信号通路的水平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一组和观察二组患者体内mTOR和S6K1水平显著升高,IL-6、TNF-α和IL-Iβ水平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一组和观察二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mTOR、S6K1、IL-6、TNF-α和IL-Iβ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观察一组患者治疗后相比,观察二组患者二甲双胍治疗后,血清mTOR、S6K1、IL-6、TNF-α和IL-Iβ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液mTOR和S6K1与其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的疗效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erson相关系数为负值,P<0.01.结论 双胍类降糖药物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mTOR、S6K1信号通路在糖尿病患者的疾病发展和临床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糖尿病患者血糖(BG)、胰岛素(Ins)、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及血脂水平变化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本院就诊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24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患者行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BG、Ins、PAI-1及血脂水平变化,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BG、Ins及PAI-1值分别为(7.6±4.7)、(9.2±2.8)、(60.2±17.9)μ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4±3.6)、(12.5±4.7)、(69.6±22.3)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胆固醇、三酰甘油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分别为(2.09±0.58)、(4.48±0.51)、(2.14±0.59) 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1±0.47)、(5.17±0.63)、(3.07±0.62) mmol/L,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正常的R-R间期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MSSD)与相邻R-R间期差值大于50 ms心搏数所占百分比(PNN50)分别为(48.4±8.5) ms、(23.7±5.4) ms、12.1%±0.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6±7.8) ms、(16.6±5.1)ms、8.7%±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对糖尿病患者BG、Ins、PAI-1及血脂水平均能进行有效控制及改善,对患者而言十分有利,且其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VCAM-1、AOPP、HbA1c和FBG对二甲双胍治疗GDM患者分娩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125例GDM患者接受二甲双胍治疗,于治疗前、分娩前后测定VCAM-1、AOPP、HbA1c和FBG,将分娩前指标与分娩结局正常与否进行ROC分析,研究其在分娩结局预测中的价值.结果 分娩前的FBG、HbA1c、VCMA-1和AOPP指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分娩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前,当VCAM-1取截点为40.87 ng/mL时,其预测灵敏度为89.3%,特异性为72.5%,均较高;当AOPP取截点为23.25ng/mL时,其预测灵敏度为82.1%,特异性为67.5%,均较高.VCAM-1和AOPP联合应用于分娩结局预测的灵敏度为90.6%,特异性为70.0%,阳性预测值为90.63%,阴性预测值为70.00%.结论 VCAM-1和AOPP可以有效预测二甲双胍治疗GDM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14.
张霞  郭刚恒  苗林艳  张晓晶 《医学信息》2007,20(8):1456-1457
糖尿病(DM)是一类糖代谢紊乱疾病。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而造成的糖代谢紊乱,糖原异生增强和(或)分解利用减少,血糖浓度升高而致体液渗透压上升,患者出现多饮、多尿等临床症状。目前对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的认识尚处于探索阶段。病理生理学认为其发生与胰岛素及其受体含量相对或绝对不足,或受体后信号转导通路障碍所致。临床用药主要针对胰岛B细胞及胰岛素所作用的靶器官,  相似文献   

15.
《基础医学与临床》2007,27(6):695-695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医疗中心的MichaelGottschalk博士及其同事在4月的《糖尿病护理》(DiabetesCare,2007;30:790—794.)杂志上报告,磺酰脲类格列美脲(Glimepiride)治疗2型糖尿病儿童和青少年似乎安全、有效,它使A1C水平降低的程度与二甲双胍(Meflrmin)治疗所见到的类似。  相似文献   

16.
文题释义: 骨强度:综合反映骨量和骨质量,能较全面地评价骨的生物力学特征,评价骨的抗破坏和抗变形能力。 二甲双胍:为双胍类口服降血糖药。具有多种作用机制,包括延缓葡萄糖由胃肠道的摄取,通过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而增加外周葡萄糖的利用,以及抑制肝、肾过度的糖原异生。该药不降低非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患者用药期间体质量通常减轻,血浆胆固醇、三酰甘油和前β脂蛋白水平可降低,外周葡萄糖代谢能得到改善。 背景:研究证实二甲双胍对骨代谢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其对骨强度的作用研究在国内仍未报道。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改善糖尿病大鼠腰椎、后肢骨强度的作用差异。 方法:实验方案经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30只大鼠随机挑选6只为空白组,24只大鼠6周高糖高脂饮食后,给予链脲佐菌素(4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 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从中挑选造模成功12只分为模型组及二甲双胍组。二甲双胍组300 mg/(kg▪d)二甲双胍悬浊液2 mL灌胃,1次/d;空白组和模型组用0.9%氯化钠溶液2 mL灌胃,1次/d;各组均给药12周。分别于给药后8,12周检测各组大鼠腰椎、股骨及胫骨最大载荷及弹性模量,计算给药12周时二甲双胍对中轴骨及外周骨的最大载荷改善率。 结果与结论:①二甲双胍组给药8,12周后对胫骨最大载荷均升高,给药12周后对腰椎、股骨最大载荷亦升高(P < 0. 05);②给药12周后,二甲双胍组腰椎及胫骨弹性模量均高于模型组(P < 0.05);③给药12周后,二甲双胍组腰椎最大载荷改善率为38.35%,股骨最大载荷改善率为24.05%,胫骨最大载荷改善率为14.70%;④结果说明,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大鼠腰椎、后肢的骨强度均有一定改善作用,且对中轴骨(腰椎)的骨强度改善作用可能优于外周骨(股骨、胫骨)。 ORCID: 0000-0002-2340-111X(余佩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96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并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8例,对照组患者在饮食控制、指导运动的基础上给予胰岛素联合二甲双弧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取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弧进行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PG和HbA1c含量的测量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上述治疗后,各项血糖监测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2.92%,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6.25%;对照组患者的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33.P<0.01)。结论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弧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均具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且胰岛素联合二甲双弧的治疗效果更优,对于磺脲类药物治疗无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改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弧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檗碱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血清炎症因子及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9例予二甲双胍口服,治疗组49例予小檗碱联合二甲双胍口服,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2 h血糖(2 hours post-prandial glucose,2hP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餐后1 h胰岛素(1 hour postprandial insulin,PINS1h)、餐后2 h胰岛素(2 hours postprandial insulin,PINS2h)、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CRP,IL-6,TNF-α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BG,2hPG,FINS和HbA1c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PINS1h和PINS2h改善明显,且较对照组治疗后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炎症指标CRP和TNF-α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下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CRP,TNF-α和IL-6下降明显,且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檗碱联用二甲双胍可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FBG、餐后血糖及FINS,可改善餐后胰岛素分泌;同时减少糖尿病患者体内CRP,IL-6及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9.
探讨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和胰岛素抵抗的不同影响。将48例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两组,分别给予二甲双胍(M组)和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MP组)治疗12周,于治疗前后测定受试者空腹血清抵抗素、血糖(FBS)、血脂、胰岛素(FINS),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MP组FBS、FINS、HOMA-IR、抵抗素水平明显降低(P〈0.01);M组抵抗素水平没有明显改变(P〉0.05),BMI、FINS、HOMA-IR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吡格列酮治疗能有效降低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新发肥胖型 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天麦消渴片结合西格列汀及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20 年 6 月至 2023 年 6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98 例新发肥胖型 2 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8)和试验组(n=50).对照组采取西格列汀及二甲双胍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天麦消渴片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疗效、血糖相关指标及肥胖相关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PG)、餐后 2 h血糖(2 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 PG)与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 A1c)等血糖指标、体质量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及体脂率(Body fat rate,BF)等肥胖相关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FPG、2 h PG、Hb A1c、体质量、BMI、WC、BF等指标均明显下降,并且试验组治疗后的FPG、2 h PG、Hb A1c、体质量、BMI、WC、BF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0.00%)与对照组(4.17%)的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新发肥胖型 2 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天麦消渴片结合西格列汀及二甲双胍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血糖和肥胖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