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张勇  马健  张旭辉 《肿瘤学杂志》2017,23(8):732-734
摘 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泌尿系统成像诊断对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的价值。[方法] 9例经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患者纳入研究。患者分别行多层螺旋CT检查,同时对患者肾上腺淋巴瘤的发病部位、多层螺旋CT检查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9例患者中,双肾均有病灶和单肾病灶患者各6例、3例。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肿瘤长径范围5.6~7.8cm,平均6.1cm;9例患者双肾边界清晰和边界不清晰患者分别为7例、2例。患者经CT影响检查显示,肾上腺轮廓消失或呈不规则形状者4例;多层螺旋CT平扫发现,患者肿瘤部分密度均匀与不均匀患者比例为2∶1。[结论] 多层螺旋CT泌尿系统成像诊断对原发性肾上腺巴瘤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RI单独及联合检查对原发性颅脑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92例疑似原发性颅脑肿瘤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MRI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多层螺旋CT、MRI单独及联合检查对原发性颅脑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术后病理结果显示,92例患者中,原发性颅脑肿瘤62例,其他脑部疾病30例。多层螺旋CT、MRI联合检查诊断原发性颅脑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8.39%、100%、98.91%;MRI检查诊断原发性颅脑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55%、90.00%、92.39%;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原发性颅脑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0.65%、76.67%、79.35%;多层螺旋CT、MRI联合检查诊断原发性颅脑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二者单独检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62例确诊为原发性颅脑肿瘤中,星形脑胶质瘤35例,脑膜瘤14例,髓母细胞瘤6例,室管膜肿瘤7例。MRI检查诊断星形脑胶质瘤、脑膜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肿瘤的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为优(Kappa=0.874);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星形脑胶质瘤、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高分辨率CT(HR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和HRCT检查,并经针吸组织病理学或(和)手术切除后病理得到最终诊断。观察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多层螺旋CT和HRCT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观察周围型肺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和HRCT检查的CT征象检出率。结果:243例患者检出周围型肺癌197例,炎性假瘤19例,炎性肉芽肿15例,结核球12例,肺癌的病理类型包括:腺癌114例,鳞癌47例,小细胞肺癌23例,其他类型13例。多层螺旋CT诊断肺癌178例,漏诊34例,误诊15例;HRCT诊断肺癌186例,漏诊19例,误诊8例;多层螺旋CT和HRCT阳性诊断肺癌157例,漏诊43例,误诊3例;多层螺旋CT或HRCT阳性诊断肺癌209例,漏诊6例,误诊18例。多层螺旋CT、HRCT、多层螺旋CT和HRCT、多层螺旋CT或HR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灵敏度分别为82.74%、90.36%、78.17%和96.95%,多层螺旋CT、HRCT、多层螺旋CT和HRCT、多层螺旋CT或HR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特异性分别为67.39%、82.61%、93.48%、60.87%。HRCT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棘突征、细支气管气相、短毛刺征、分叶征等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多层螺旋CT扫描(P<0.05)。197例肺癌患者CT值增加幅度18~84 HU,平均(35.82±13.74)HU,CT值增加幅度>20 HU的为189例(95.94%),增加幅度超过30 HU的为132例(67.01%),强化均匀的患者153例(77.66%),有21例处于静脉期的时候在边缘点或结节中间出现高密度条状影。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和HRCT均是周围型肺癌有效诊断方法,HRCT影像学征象的检出率具有优势,依据影像学征象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AUC均高于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但螺旋CT增强扫描后肺癌CT值增幅明显,对肺癌的确诊具有参考价值,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4.
肾上腺腺瘤与恶性肿瘤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东  熊明辉  张挽时  喻敏  徐家兴 《癌症》2001,20(1):94-95
笔者通过对124例共147个肾上腺肿块的各种CT征象进行综合分析,着重探讨CT扫描对肾上腺腺瘤与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本组病例男85例,女39例,年龄24~79岁,中位年龄54岁。病例包括:①肾上腺腺瘤58例(4例发生于恶性肿瘤患者)、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腺癌14例和原发性肾上腺恶性淋巴瘤1例,上述病灶除5例无功能腺瘤随访半年以上无改变、1例Conn综合征腺瘤由临床和生化检查证实外,其他病例都经手术病理证实;②转移瘤51例,其中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余病例经影像学随访有动态变化。转移瘤的原发肿瘤都有病理证实。 CT扫描层厚和层距5mm或10mm,85例同时做了增强扫描。在CT图像上分别观察肿瘤的大小、边界、内部结构及其与同侧肾上腺的关系,测量肿瘤在平扫和增强扫描上的平均CT值,并计算肿瘤的增强程度(增强后CT值-平扫CT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平扫及重建在结肠肿瘤诊断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自经手术治疗的结肠癌和结肠息肉患者152例,其中结肠癌121例,结肠多发息肉31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16层螺旋CT和纤维大肠镜检查。阅CT图像,诊断结肠癌的Borrmmann类型、T分期;判定结肠息肉的检出率和恶变情况,并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依据多层螺旋CT判定结肠癌大体分型的准确率为95.9%;诊断T分期的准确率为81.0%;多层螺旋CT平扫及各种重建影像检出结肠息肉与病理所见具有同一性(P〈0.05)。结论:MPR是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结肠肿瘤中最为实用的基础方法。多层螺旋CT平扫及重建在结肠肿瘤诊断上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耀锋  孙青  杨静 《癌症进展》2022,20(6):569-57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和MRI对神经胶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80例疑似神经胶质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MSCT和MRI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SCT和MRI检查对神经胶质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80例患者中,神经胶质瘤患者65例.MRI诊断神经胶质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80例骨肿瘤患者,先经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后经MRI诊断.观察并记录2种诊断方式对骨肿瘤的确诊率,对恶性骨肿瘤临床分期确诊情况,评估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骨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的确诊率为88.8%,MRI确诊率为73.8%,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的确诊率明显高于MRI(P<0.05).采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恶性骨肿瘤进行临床分期与病理、X线联合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准确诊断骨肿瘤病理性质,也能有效确诊恶性骨肿瘤的临床分期,为后续手术提供临床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肾癌的超声及螺旋CT诊断.方法 对18例经B超及螺旋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B超定性诊断肾癌13例(13/18),诊断可疑肾癌4例(4/18),误诊为肾囊肿1例.螺旋CT定性诊断肾癌15例(15/18),诊断可疑肾癌2例(2/18),误诊为肾上腺肿瘤1例.结论 超声及螺旋CT检查是诊断肾癌的重要手段,螺旋CT对肾癌的确定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扫描在结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19例结肠癌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患者术前影像学诊断资料,均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并将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多层螺旋CT对结肠癌术前分期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以手术病理TNM分期结果作为金标准,多层螺旋CT诊断T1期、T2期、T3期、T4期符合率分别为64.29%、76.19%、80.0%、85.71%,总体符合率为75.63%。多层螺旋CT诊断N0期、N1期、N2期符合率分别为81.25%、90.28%、86.67%,总体符合率为87.39%。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对结肠癌术前分期的诊断符合率高,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0.
王翔  罗春海 《现代肿瘤医学》2015,(20):3036-303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临床价值,以期选择最佳方法,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46例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对宫颈癌髂总、髂内和髂外、腹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进行诊断,将多层螺旋CT检查数目和淋巴结清扫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多层螺旋CT诊断淋巴结转移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比较,髂总动脉敏感性为88.75%,特异性为68.93%;髂内动脉敏感性为87.67%,特异性为67.56%;髂外动脉敏感性为90.77%,特异性为73.15%;腹主动脉旁敏感性为92.14%,特异性为72.43%。多层螺旋CT诊断淋巴结转移总敏感性为89.83%,总特异性为70.52%。对多层螺旋CT和病理诊断淋巴结转移比较,CT诊断阴性符合率为63.04%,阳性符合率为36.96%;病理阴性符合率为30.43%,阳性符合率为69.5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可作为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首选诊断方法,其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上消化道造影X线及螺旋CT的表现特征,以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24例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螺旋CT及上消化道造影表现,总结其特点。结果 24例患者均为B细胞起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螺旋CT主要表现为多灶分布,密度均匀,均匀强化,胃壁广泛显著增厚但柔软,胃周多区淋巴结肿大。上消化道造影表现为病灶多样、复杂,多发或单发结节,多发浅表溃疡,胃壁弥漫性增厚但胃壁蠕动存在且胃腔无缩小。结论 原发性胃淋巴瘤螺旋CT及上消化道造影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对原发性胃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肾上腺淋巴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T对肾上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淋巴瘤,皆为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分析其病变特征、浸润范围、软组织肿块的范围等.结果 4例肾上腺淋巴瘤7个病灶,其中双侧3例,单侧1例.肿瘤直径3~10 cm.CT平扫肿瘤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中度强化.结论 肾上腺淋巴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术前CT扫描有利于确诊.  相似文献   

13.
腹膜后肿瘤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后腹膜原发性肿瘤CT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原发性后腹膜肿瘤的CT检查资料 ,并与病理组织学诊断进行比较。结果 神经源性肿瘤大部分位于肾上腺旁和髂腰肌旁 ;纤维组织细胞瘤、脂肪肉瘤大部分位于肾周围 ;淋巴瘤全部沿大血管走行周围生长。病灶大小无肿瘤定性意义。结论 CT检查在对肿瘤定性诊断中有一定优越性 ,不同组织类型肿瘤生长位置比较恒定 ,增强CT扫描检查对判断血管增生程度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胃肠道淋巴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2012年2月到2016年1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胃肠道淋巴瘤患者7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经病理确诊的消化道其他类型肿瘤7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给予常规多层螺旋CT扫描与多平面重建技术分析,判断鉴别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常规多层螺旋CT扫描的表现特征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67±0.15)分和(4.59±0.21)分,两两对比无明显差异(t=-0.451,P>0.05).观察组的SD与SNR值分别为7.99±1.34和8.56±1.94,对照组分别为8.78 ±0.99和7.24±0.81,两两对比都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中有2例被误诊为腺瘤与结肠癌,而对照组中有1例被误诊为黏膜相关淋巴瘤.结论: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淋巴瘤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发现病变,而且扫描获取的容积数据资料,可以通过多平面重建技术获得更丰富的信息,有利于进行临床诊断与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应用于周围型肺癌TNM分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11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先行X线片检查,后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观察并记录2种方法肺癌阳性检出率,周围型肺癌临床TNM分期的诊断、检查时间及费用,以评价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TNM分期诊断的意义.结果 多层螺旋CT对肺内病灶和肺外病灶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X线(P<0.05).根据外科病理TrNM分期结果,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的临床TNM分期诊断符合率为90.9%,X线对周围型肺癌的临床TNM分期诊断符合率为61.8%,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的临床TNM分期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X线(P<0.05),但X线所需检查时间及费用均明显低于或少于多层螺旋CT(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对于周围型肺癌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可以较好地进行临床TNM分期,但费用较高,检测时间较长.为降低周围型肺癌的漏诊率和误诊率,可以将X线和多层螺旋CT结合.  相似文献   

16.
Wang XM  Wu LB  Zhang YT  Li ZJ  Liu C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11):876-87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结肠淋巴瘤的价值。方法对16例结肠淋巴瘤患者进行MSCT动态增强扫描,并观察分析MSCT轴位图像和多平面重组(MPR)、容积重建(VR)及CT仿真内窥镜(CTVE)等重建图像,进行诊断。同时行双对比钡灌肠检查和纤维结肠镜检查。结果16例结肠淋巴瘤患者中B细胞型淋巴瘤14例,MSCT动脉期增强扫描见病灶呈轻、中度均质强化,诊断为结肠淋巴瘤;T细胞型淋巴瘤2例,MSCT动脉期增强扫描呈中度不均质强化,诊断为结肠癌。MSCT动态增强扫描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87.5%,高于双对比钡灌肠检查和纤维结肠镜检查。结论MSCT动态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图像在结肠淋巴瘤的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其诊断符合率高于双对比钡灌肠检查和纤维结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都进行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分析.结果 CT平扫发现病灶90个(图像评分都为5分),门静脉增强扫描发现病灶85个(图像评分都为5分),CT平扫与门静脉扫描发现的病灶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癌灶边缘相比,原发性肝癌组病灶中心的BF值明显较高(P<0.05),而BV、TTS与TrP值明显较低(P<0.05).80例患者中,78例为甲胎蛋白阳性,2例为甲胎蛋白阴性;BV、BF与AFP呈现明显正相关性(P<0.05).结论 使用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可以有效发现原发性肝癌的病灶情况,反映肿瘤内部及边缘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肿瘤标记物阳性表达有一定相关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摘 要:[目的] 探讨超声结合螺旋CT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40例进行超声及螺旋CT检查并行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对影像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螺旋CT与超声比较,病理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螺旋CT与超声或者螺旋CT比较,病理符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出29例结肠“假肾征”样肿块,2例索条状肿块,5例不规则形肿块,3例有不规则坏死液化,1例弧形强回声。肿块内有彩色血液。漏误诊9例。螺旋CT诊断出结肠软组织肿块(包括8例坏死,5例钙化)23例,肠壁增厚伴肠腔狭窄12例。漏误诊6例。术前超声诊断淋巴结转移7例,与手术病理诊断(23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诊断淋巴结转移13例,与手术病理诊断(23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螺旋CT诊断淋巴结转移19例,与手术病理诊断(23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结合螺旋CT可提高结肠癌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在早期肺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早期肺癌患者160例,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观察CT片中患者肺部轮廓及病灶扫描图像,将CT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研究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在早期肺癌筛查中的准确率.结果 多层螺旋CT扫描能清晰显示患者胸部各叶细节结构,肺部轮廓、病灶形状等.160例早期肺癌患者中,经过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确诊151例,准确率为94.37%,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中,确诊71例,准确率98.61%;88例中央型肺癌中,确诊80例,准确率为90.90%.多层螺旋CT诊断周围型肺癌、中央型肺癌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下,肺部组织轮廓、病灶显示清晰,在早期肺癌筛查中准确率较高,值得推广使用.但在中央型肺癌早期筛查时漏诊率相对较高,需要采用病理检查等其他方式辅助诊断,提高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血管成像对大肠癌患者术前诊断价值的探讨。方法收集就诊于我院普外科的大肠癌患者50例,术后经过病理证实,且术前已完善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结合血管成像检查,对术后病理证实的结果与CT检查提示的征象进行比较。结果所有大肠癌患者术后的病理结果与患者术前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结合血管成像相比无明显异常,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对大肠癌进行术前分期的评估中,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血管成像对其正确的诊断率为86.0%。结论对大肠癌患者术前完善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血管成像很有必要,其可为临床医生的手术方法及术后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具有良好的术前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