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 评价部分脾栓塞在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对91例肝癌伴脾亢的患者行肝动脉栓塞及部分脾栓塞,脾栓塞面积控制在50%~70%,栓塞前后测定血细胞数量.结果 脾栓术后4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均较栓塞前明显升高.结论 部分脾栓塞能有效治疗脾功能亢进,使肝癌伴脾亢患者获得进一步肝动脉化疗的治疗机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肝癌伴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脾栓塞使其血细胞恢复正常,以便继续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方法对36例不能手术切除,且血细胞低于正常的肝癌伴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脾栓塞,栓塞面积控制在40%-60%,栓塞前后测定血细胞数量。结果脾栓术后24h.、2周、4周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均较栓塞前明显提高。结论部分脾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能提高血细胞数量,使肝癌伴脾功能亢进患者能继续肝动脉化疗栓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脾动脉部分栓塞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对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12月间在我院对43例肝癌合并脾亢的患者进行脾动脉部分栓塞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脾脏栓塞面积50%~70%。栓塞前后测定血细胞数量,并作配对t检验。结果脾动脉部分栓塞术后1个月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均较术前明显升高(t=11.315,P=0.000;t=11.486,P=0.000),术后出现发热、腹痛、呕吐等并发症,未出现脾脓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脾动脉部分栓塞术能有效提高白细胞及血小板数量,缓解脾功能亢进,有助于肝癌治疗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PSE)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并发脾功能亢进的意义.方法 对89例原发性肝癌伴程度不同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肿大和白细胞、血小板低下等脾亢征象的患者采用部分脾栓塞术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双介入治疗,术后观察外周血细胞改变.结果 本组病例肝脾双介入治疗后外周白细胞、血小板均有显著增高,与术前比较,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部分脾栓塞可以缓解脾功能亢进,减轻门静脉高压,减少并发症,保证肝动脉化疗栓塞的顺利进行;而术后增加脾栓塞的反应一般都能忍受.结论 肝脾动脉双介入栓塞是一种损伤小、安全程度高、副反应少、疗效较好的办法,可部分替代外科切脾手术,是治疗肝癌并脾亢最佳选择,值得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5.
张永山  潘光明 《吉林医学》2011,32(28):5922-5923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和部分脾动脉栓塞(PS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肝癌伴脾亢患者64例,按抽签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研究组行TACE同时行PSE。选择置管于脾脏中、下级,栓塞面积控制在40%~70%。对照组单纯为患者行TACE。观察患者术后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肿瘤缩小等情况和术后反应,判断治疗效果。结果:TACE联合PSE治疗肝癌合并脾亢可明显改善患者外周血象,术后48 h、1周、2周及4周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较栓塞前明显提高,肝脏肿瘤及脾脏亦明显缩小。对照组术后各项化验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对于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在行肝动脉化疗栓塞同时行部分性脾栓塞术,安全可靠,又能有效改善患者血象,提高机体免疫力,为肝癌介入治疗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术在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聚乙烯醇(PVA)颗粒及碘化油对29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实行部分脾栓塞术及肝动脉化疗栓塞术,随访术后疗效、患者血象变化及对患者的影响.结果 29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均成功实施了部分脾脏栓塞术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消除了脾亢症状,白细胞和血小板术后24 h即有明显提高(P<0.05),延长了生存时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6~21个月,脾功能亢进症状未见复发.结论部分性脾栓塞术简便、微创、安全,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与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联合治疗对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血象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原发性肝癌合并脾亢32例,采用经皮穿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治疗前后测定血细胞数量。结果:双介入术后24h、1周、4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均较栓塞前明显升高(P<0.01),术前与术后比较患者的TBIL、ALT及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介入治疗是治疗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肝癌患者合并脾功能亢进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和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肝癌患者脾功能亢进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高压患者85例,经导管行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同时行部分性脾栓塞,术前患者周围血细胞计数均低,以白细胞、血小板降低为显著.结果肝动脉,脾动脉分别插管成功率100.0%.术后24 h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开始升高(P<0.01).1月后,65例(76.4%)达正常水平,18例(21.2%)部分缓解,2例(2.4%)无效,术后食欲、体能及胃底静脉曲张均有所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肝癌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在行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同时行部分性脾栓塞术,安全可靠,既能有效控制肿瘤发展,又能有效改善血象,提高机体免疫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伴发脾功能亢进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科22例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病人,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观察术前后外周血细胞、肝癌病灶和脾脏变化情况。结果:双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可明显改善病人血象,使肝癌缺血坏死、缩小,脾脏缩小,部分病人可获得手术治疗机会。结论:不适宜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病人,行双介入治疗,安全有效,能控制肿瘤发展,改善病人血象,提高病人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骆佳  凌云志  郝风华 《广东医学》2005,26(3):384-385
目的 评价经肝动脉栓塞化疗同时结合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临床价值。方法  3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肝动脉内灌注化疗栓塞 ,同时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 (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决定脾脏栓塞的范围 ,脾脏栓塞最大范围不超过 70 % )。结果  32例患者共进行 5 0例次栓塞 ,其中 4 8例次出现发热 ,持续 3~ 5d ,4 6例次术后上腹部不同程度疼痛 ,4例次出现胸腔反应性积液 ;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 ;术后 2 4h外周白细胞、血小板均回升 ;术后 1个月临床症状改善 ,肿瘤体积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 经肝动脉栓塞化疗结合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方法 ,它能提高患者外周血细胞计数及免疫功能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Embosphere微球作为栓塞剂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经股动脉插管对52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予Embosphere微球栓塞部分脾动脉,观察术前及术后不同时期血常规变化、门脉主干内径变化及术后反应。结果 PSE术后患者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及血小板均高于术前(P〈0.05),门脉主干内径较术前缩小(P〈0.05),且1年的随访,临床有效率100%,术后均无严重副反应。结论 Embosphere微球作为栓塞剂行PSE治疗脾功能亢进,栓塞后不良反应轻微,对末梢血管栓塞效果好,栓塞作用完全且持久,疗效好。  相似文献   

12.
孙春涛  李伟  坚永彬  王振杰  郝刚 《当代医学》2009,15(29):561-563
目的探讨用患者自体毛发作为栓塞材料行脾动脉栓塞联合TACE治疗肝癌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的意义和方法,寻找理想的脾动脉栓塞材料。方法肝癌TACE同时用患者自体毛发做为栓塞材料行PSE治疗原发性肝癌伴肝硬化、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30例,根据病人肝功能情况及脾亢程度决定脾脏栓塞范围和次数。栓塞后定期复查肝功能和血常规。结果本组经1~4次PSE累积脾栓塞面积为30%~70%脾功能亢进完全或部分缓解,无脾脓肿等严重并发症。TACE联合PSE治疗后1周,WBC和PLT有显著提高(P&lt;0.01),并能长时间维持在较高水平,RBC无明显改变(P&gt;0.05)。TBIL、ALT和AST升高,ALB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lt;0.05)。在8~24个月随访内,6,12,18,24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100%,85%,76%,62%,15个月内无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结论自体毛发脾动脉栓塞联合TACE是治疗原发性肝癌伴肝硬化、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的安全、有效方法,患者自体毛发是一种理想的栓塞材料。  相似文献   

13.
合并脾功能亢进原发性肝癌双介入治疗利弊和指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肝、脾动脉双栓塞治疗伴脾功能亢进原发性肝癌的利弊和指征。方法 :经股动脉穿刺分别行肝、脾动脉的化学灌注栓塞和明胶海绵栓塞为观察组 ,并对比观察单纯行肝动脉化学灌注栓塞术组 (对照组 )对血细胞、肝功能、免疫状况、生活质量及平均住院日等方面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 6 8例治疗后血细胞均见不同程度增高 ,白细胞分布范围 (5 .0~ 2 0 .0 )× 10 9/ L,血小板多在原水平呈现倍增 ;对照组 6 0例治疗后均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两组肝功能、免疫指标、KPS评分等未见明显异常 ,平均住院日分别为 16 .2天和 31.4天。结论 :肝脾动脉双栓塞对合并脾功能亢进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疗效 ,特别是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明显减少者 ,为综合治疗赢得了时间 ,但对老年患者和肝功能 Child分级差者慎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脾动脉部分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处理.方法:23例脾功能亢进患者均经皮穿刺行脾动脉分支栓塞治疗,并注意栓塞的范围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23例患者中22例血细胞成分均有不同程度回升或恢复正常,无1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结论:脾动脉部分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注意脾脏栓塞的范围,预防性抗感染治疗,控制腹胀,治疗腹水,加强保肝治疗及其它对症处理,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部分脾栓塞术(PSE)治疗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应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部分脾动脉分支;观察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象、脾脏厚度、脾静脉内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PSE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升高,脾脏回缩、脾静脉内径缩小,临床症状改善;超选脾中下极动脉分支栓塞法较脾动脉低压流控法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并发症少且轻。结论 PSE治疗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疗效肯定,术后并发症可控,是目前治疗脾功能亢进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薛元领  杨泽云 《安徽医学》2012,33(11):1521-1522
目的通过临床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应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该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30例,采用Seldinger技术在患者的股动脉进行穿刺,插管至脾中、下极动脉,将明胶海绵颗粒注入其中,形成患者脾动脉远端部分性栓塞,范围大约为40%~50%。结果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经过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后,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以及红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表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具有明显的疗效,对患者的创伤小,掌握栓塞要求能够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对丙肝肝硬化并发脾功亢进患者在脾栓塞术或脾切除术后的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将38例丙肝肝硬化并发脾功亢进而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病人,在行脾栓塞术或脾切除术,脾功能亢进改善3个月后,皮下注射90μg或135μg Peg-IFNα-2a,1周1次,并口服600~1000 mg/d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持续1 a疗程.在治疗过程中,第1,4,6,8,12周随访,以后每1个月对患者随访1次,停药后继续观察半年.治疗及随访期间观察肝功能、血常规、肾功能、HCV RNA及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停药后继续观察半年.结果丙肝肝硬化并发脾功亢进病人使用脾栓塞或脾切除术处理脾功能缓解后,应用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其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为63.88%.结论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患者,在脾切除或部分脾栓塞术后给予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有较好的SVR,延缓了丙型肝炎肝硬化的进展,减少了肝衰竭及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脾动脉栓塞术在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增毅  关素安  刘记存 《当代医学》2009,15(17):335-336
目的评价脾动脉栓塞术在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性的将导管插入脾动脉,造影并分析脾动脉分枝及胰腺、胃分枝情况。然后应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脾动脉栓塞术。结果脾动脉插管成功率100%。23例患者共进行28例次栓塞,一次栓塞18例,二次栓塞5例。所有病人术后1个月内外周血细胞计数升至正常。所有病人术后脾静脉和门静脉宽度均有不同程度减小。绝大多数患者出现栓塞后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左上腹部疼痛,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对于治疗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