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卡泊芬净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深部真菌感染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收治恶性血液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性霉素B组和卡泊芬净组,分别采用两性霉素B和卡泊芬净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两性霉素B组总有效率(72.0%)与卡泊芬净组患者(76.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性霉素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6.0%)明显高于卡泊芬净组(P<0.05)。结论卡泊芬净早期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深部真菌感染临床效果满意,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评价卡泊芬净联合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时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应用卡泊芬净联合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嗜中性粒细胞缺乏时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16例(20例次)患者.16例患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多发性骨髓瘤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淋巴瘤5例.其中确诊侵袭性真菌感染3例,临床诊断8例,拟诊5例.患者第1天用负荷剂量卡泊芬净70 mg静脉滴注,第2天开始用50mg,每日1次,直至血象上升或症状好转后改口服其他抗真菌药,在用卡泊芬净同时联合应用其他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或伏立康唑,或伊曲康唑),连用7~10 d停用其他抗真菌药,卡泊芬净至少应用7 d,最长应用57 d.平均应用14 d.所有患者在发热时均行真菌抗原检测及其血培养、痰培养,均行胸部CT检查,治疗结束进行疗效评估.治疗成功包括完全反应和部分反应.结果 16例(20例次)患者有17次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经联合用药后1~6 d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3次为临床诊断患者大剂量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治疗用药.16例患者抢救治疗成功率100%,应用卡泊芬净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危重血液病患者粒细胞缺乏期卡泊芬净联合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重度侵袭性真菌感染,疗效可靠,副作用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卡泊芬净治疗白血病患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伴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例白血病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伴发热,疑为侵袭性真菌感染,使用卡泊芬净首次剂量70mg·m^-2·d^-1,维持剂量50mg·m^-2·d^-1。其中4例合用脂质体两性霉素B2mg·m^-1·d^-1;持续治疗15~40d;观察用药前后不同时间患儿临床症状、体征,肝。肾功能、电解质和胸部CT的变化。结果卡泊芬净治疗I临床总有效率为88.8%,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1.1%,联合用药的起效快,疗程短。结论卡泊芬净治疗9例患儿有效率高,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白血病患儿发热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4.
棘白菌素是脂肽类抗真菌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壁的1-3-β葡聚糖合成而起作用。棘白菌素真菌敏感性试验的方法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根据欧洲药敏试验指南,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对法国临床分离酵母株进行了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体外敏感性试验。本研究收集2005—2006年法国1038株酵母标本大多数(84%)来自血液或其他无菌部位。对所获菌株均再鉴定后进行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对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最为敏感(MIC90分别为≤1mg/L和≤0.125mg/L);两药对近平滑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的MIC分别≥2mg/L和≥0.25mg/L。其他90%以上念珠菌能被2mg/L的卡泊芬净和1mg/L的米卡芬净所抑制。两种棘白菌素对地丝菌属的MIC较高(&gt;8mg/L)。两药对新型隐球菌、毛孢子菌属和红酵母属均无抗菌活性。总体而言,米卡芬净的MIC显著比卡泊芬净低(P&lt;0.01)。然而,两药的MIC分布具有明确的相关性,卡泊芬净MIC低的菌株对米卡芬净也更敏感。与既往文献相类似,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对大多数念珠菌属具有良好的活性,尤其对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卡泊芬净和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卡泊芬净治疗侵袭性真菌病(IFD)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安贞医院呼吸科、急诊科和外科ICU接受卡泊芬净治疗的IFD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005年5月-2009年12月共35例接受卡泊芬净治疗患者.其中,确诊20例,包括念珠菌血症18例(白念珠菌10例,近平滑念珠菌3例,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各2...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卡泊芬净与氟康唑治疗慢阻肺(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4月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卡泊芬净组和氟康唑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卡泊芬净组采用注射用醋酸卡泊芬净治疗,氟康唑组采用氟康唑注射液治疗,两组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部真菌涂片检查转阴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真菌清除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卡泊芬净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部真菌涂片检查转阴时间以及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氟康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卡泊芬净组光滑念珠菌清除率及总清除率高于氟康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卡泊芬净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疗效要优于氟康唑,可以加速肺部真菌转阴和白细胞恢复正常,能更有效地清除真菌,且不良反应少,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米卡芬净预防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期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116例allo-HSCT患者的资料,23例患者移植前有肺部真菌感染史,所有患者从预处理开始使用米卡芬净50 mg/d至中性粒细胞减少恢复。结果 6例患者临床诊断为肺部真菌感染,在米卡芬净使用过程中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也未因此而调整环孢素A浓度,至随访结束时,83例患者存活。结论米卡芬净预防allo-HSCT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期真菌感染是安全、有效的,不影响环孢素A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8.
<正>侵袭性霉菌病是恶性血液病患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20年前,治疗侵袭性霉菌病药物只有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目前,已开发出脂质体两性霉素B、卡泊芬净、伏立康唑、泊沙康唑等新型抗真菌药。这些新药大大提高侵袭性霉菌病的治疗疗效并增加经验积累。多种治疗方案和新的诊断方法使治疗策略发生了变化。虽然嗜中性粒细胞缺乏伴持续发热患者的抗真菌经验治疗仍被广泛应用,但只证明新型唑类药物的预防应用对侵袭性曲霉病有效,并  相似文献   

9.
卡泊芬净治疗曲霉菌肺炎2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卡泊芬净治疗曲霉菌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医院2005-01-2009-12使用卡泊芬净治疗曲霉菌肺炎住院患者22例,进行治疗前与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不良反应的观察及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的分析。结果临床总有效率86.4%,细菌清除率为77.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结论卡泊芬净治疗曲霉菌肺炎疗效好,不良反应相对较低,使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治疗重症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药物利用。方法随机抽取四川省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分别经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治疗的IFI病例各40例,分析评价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治疗IFI的疗效、不良反应及药物利用情况。结果治疗总有效率卡泊芬净组为57.5%,米卡芬净组为5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首选治疗有效率均远高于三唑类(如氟康唑、伊曲康唑)、多烯类(如两性霉素B及其脂质体)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而进行的挽救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卡泊芬净组高于米卡芬净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利用指数(DUI)卡泊芬净为0.985,米卡芬净为1.000,使用基本合理;日用药金额卡泊芬净为1942.04元/天,米卡芬净为1260.00元/天。结论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治疗重症IFI的疗效相当,首选二者治疗的有效率均高于挽救治疗;二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DUI≤1.0,为合理用药。二者在疗效和不良反应相当的情况下,从经济学角度考虑米卡芬净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