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了解天津地区医院病媒生物监测点蚊虫的常见种类、密度和季节消长规律,为医院蚊虫的科学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08 - 2016年在天津地区医院病媒生物监测点用诱蚊灯对医院的蚊虫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 - 2016年天津地区医院病媒生物监测点蚊密度为4.05只/(灯·h),捕获蚊虫中淡色库蚊构成比达99.78%,各监测点均未捕获到中华按蚊;淡色库蚊密度最高,达4.04只/(灯·h),白纹伊蚊和三带喙库蚊密度分别为0.0059、 0.0030只/(灯·h)。蚊密度季节消长趋势呈单峰分布,峰值在7、8月交替出现,淡色库蚊密度最高峰在7月出现,白纹伊蚊、三带喙库蚊密度最高峰则在8月才出现。蚊密度在 2008 - 2016年间总体呈波浪式下降趋势,但在2016年白纹伊蚊密度开始回升。在11个监测区中,市内6区医院蚊密度较低,滨海新区和环城4区较高,2016年在近郊的医院捕获三带喙库蚊。结论 天津地区医院环境中淡色库蚊是优势蚊种,白纹伊蚊密度在2016年回升,要持续加强防制;新兴工业区的蚊密度较高,并首次捕获三带喙库蚊,要加强此类地区医院蚊虫的防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城市化过程中病媒蚊虫群落特征和演替动态变化,了解主要传播媒介蚊虫种群动态及与城市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人诱法,连续4年在清远市调查蚊虫种群密度.结果 此次调查清远市蚊虫有致倦库蚊、骚扰阿蚊、白纹伊蚊、中华按蚊和三带喙库蚊5种;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占群落种群数量的92.27%;其次为骚扰按蚊,占3.98%;白纹伊蚊和三带喙库蚊数量较少,各占1.62%;中华按蚊仅占0.51%.在研究期间,比较2006年与2008、2009年数据,结果表明群落构成发生显著变化,其中致倦库蚊在种群中所占比例逐渐减少,白纹伊蚊所占比例逐渐增加,中华按蚊在种群中逐渐消失,三带喙库蚊在群落中数量波动较大.不同蚊种在夜间呈现不同活动节律,致倦库蚊和三带喙库蚊19:00-22:00其密度逐渐增加,高峰主要在21:00之后;白纹伊蚊在夜晚各个时间段都有活动,活动高峰主要在20:00之前;骚扰阿蚊呈现与白纹伊蚊相似的活动规律.结论 清远市在城市化过程中,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逐渐增加,而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媒介三带喙库蚊则在不同年份中波动较大;传疟媒介中华按蚊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因此在城市化过程中,需要加强登革热和乙脑媒介的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2008—2018年辽宁省三带喙库蚊监测数据,掌握辽宁省三带喙库蚊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8—2018年在辽宁省14个市采用诱蚊灯法开展蚊虫监测,调查研究三带喙库蚊种群动态分布。结果辽宁省三带喙库蚊平均密度为3.410只/(灯·h),农村平均密度为8.114只/(灯·h),城市平均密度为0.001只/(灯·h),农村三带喙库蚊密度显著高于城市密度,沿海一带城市三带喙库蚊密度显著高于内陆其他城市,三带喙库蚊高峰期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之间。结论辽宁沿海城市三带喙库蚊密度显著高于内陆其他城市,农村稻田种植区牲畜养殖生境是三带喙库蚊密度控制的重点场所,8—9月是乙脑预防与控制的重点时期,应加强三带喙库蚊的监测与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4.
全国蚊虫密度四年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全国蚊虫四年监测结果。表明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是我国广为分布的蚊种。一般住房以淡色库蚊为主,牲畜棚则以三带喙库蚊居多,中华按蚊在两生境中所占比例均较少。两生境中蚊虫密度高峰出现在6~9月份。不同地区蚊虫密度差异较大,可能与地理纬度、气候条件、环境卫生及采取的灭蚊措施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蚊媒密度及消长与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发病率的相关性,为乙脑的预测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桂平市的东、西、南、北、中各随机选择1个乡(镇)的1个村作为蚊媒密度消长调查点,每年在相同时间、使用相同诱蚊灯,对人房、猪圈、牛棚3种环境诱捕蚊虫,统计分析蚊虫种类、密度、消长与同期乙脑发病率的相关性。结果 2003-2008年桂平市捕获蚊虫有4属7种,即三带喙库蚊、二带喙库蚊、致倦库蚊、中华按蚊、微小按蚊、白纹伊蚊和骚扰阿蚊,优势蚊种为三带喙库蚊。每年蚊虫密度4月开始升高,均达40只(/灯·h)以上;5-9月维持在较高密度〔60~500只/(灯·h)〕;10月后回落,与乙脑发病时间分布相一致。结论桂平市蚊媒密度较高,乙脑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是优势蚊种,蚊媒密度消长与乙脑发病率密切相关,应加强对三带喙库蚊的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临猗县4个乡镇蚊虫种类、密度及其自然感染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状况。方法 采用诱蚊灯捕蚊,提取蚊虫核酸进行RT-PCR,扩增乙脑病毒NS1区核酸片段,对核酸阳性样本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捕获蚊虫4属6种4424只,三带喙库蚊构成比为52.0%,淡色库蚊为41.2%,中华按蚊及其他蚊种数量较少。6-8月蚊虫密度逐月增加,三带喙库蚊构成比逐月增高。对2109只三带喙库蚊分77批进行乙脑病毒核酸检测,阳性10批。对5个阳性标本进行测序,经与GenBank中序列比对和分析,均为基因Ⅰ型乙脑病毒。结论 临猗县7、8月蚊虫密度高,三带喙库蚊构成比及其乙脑病毒携带率均较高。三带喙库蚊密度及乙脑病毒携带率可作为乙脑防控的重要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和分析世博工程建设对蚊虫种群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 2007年和2008年的3-11月间开展每旬一次的CO2诱捕法成蚊监测。结果 2007年和2008年蚊虫的密度高峰均为7月和10月;2008年监测到的淡色库蚊数量较2007年下降了54.5%,构成降至43.5%;白纹伊蚊的数量上升了47.3%,构成比上升至54.5%;三带喙库蚊2008年比2007年上升了400%;2008年蚊虫消长最高峰值明显低于2007年,仅为2007年峰值的2/3。结论工程建设的开展和环境的改变未影响该区域蚊虫的种群构成,但3种蚊虫的数量构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蚊虫密度的高峰期没有影响,蚊虫的平均密度和消长变化的最高峰值受到了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4种电热液体蚊香[0.12%四氟甲醚菊酯(A),0.17%四氟甲醚菊酯(B),0.86%四氟苯菊酯(C),0.86%四氟丙炔菊酯(D)]在野外对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媒介的控制效果。方法采用人诱法,比较测定控制蚊虫前、后密度的下降率,调查蚊虫密度。结果试验主要蚊虫为传播乙脑的三带喙库蚊和致倦库蚊。蚊香样品中仅有样品A使三带喙库蚊的密度下降率〉80%,样品B、C和D使三带喙库蚊密度下降率均〈80%;蚊香样品A、C、D使致倦库蚊的密度下降率〉80%,样品B使其密度下降率在70%-80%之间。结论4种蚊香样品在现场有良好的驱避致倦库蚊和三带喙库蚊的效果,但是蚊香B的驱蚊效果要差于蚊香样品A、C、D,野外试验结果与实验室药效有差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江阴市蚊虫种群及密度,为防治蚊虫及蚊媒病提供依据。方法 2008-2010年采用诱蚊灯法对居民区、公园、医院、农户和牲畜棚中的蚊虫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监测到5种蚊虫,分别为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骚扰阿蚊和中华按蚊,其中淡色库蚊占比例最高,为96.01%。2008、2009、2010最高蚊密度分别在9月、8月、7月,分别为3.31、5.14、6.86只/(灯.h)。蚊密度(y)与气温(x)的回归关系为y=0.000 4 x3-0.014 9 x2+0.201 6 x-0.946 9。结论淡色库蚊是江阴市最主要的防治对象,5-10月是蚊虫防治的主要时期,当日均温大于11.0℃时应开始注意蚊虫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监测河北省不同地区蚊虫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为有效地开展蚊虫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人工小时法及诱蚊灯法。结果共捕获蚊虫3属6种,其中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占85.34%。一般人类活动较多的居民区、公园等以淡色库蚊为主,牲畜棚则以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居多。采用诱蚊灯法和人工小时法监测蚊虫密度,高峰期均出现在7—9月,8月为全年最高峰,密度分别达10-33只/(灯·h)和16.06只从14,时;诱蚊灯法监测蚊虫的平均密度为5.69只/(灯·h),人工小时法为7.56只/人工小时。结论淡色库蚊、白纹伊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是河北省重点防制蚊种。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It's put-up-or-shut-up time for healthcare providers in 1996. Two years ago, everyone talked about fixing the healthcare system. Not much happened. Last year, providers and politicians concentrated on squeezing medical costs. According to some of Modern Healthcare's key beat reports, this year it's back to the basics of running a business.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