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汶川地震灾后群体伤员转运接收和护理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事件中批量伤员转运接收和护理管理工作,直接影响伤员救治质量和医护人员工作效率。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我院承担了140例伤员的转运接收和护理任务,护理部充分准备、准确实施、加强管理,确保了汶川地震灾后批量伤员的转运接和救治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快捷。  相似文献   

2.
批量伤员急救流程的优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优化批量伤员急救流程,提高急救水平。方法采用作业重组理论,对批量伤员的急救流程进行优化,并应用于批量伤员的急救实践。结果自2004年6月~2008年7月我院接诊了16批次批量伤员,总人数133人,其中ISS≥16者17人。治愈129人,死亡4人。结论急救流程的优化在批量伤员的急救处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合理的急救流程能够显著提高批量伤员的急救效果。  相似文献   

3.
多发伤是一种"时间依赖性疾病",急救时存在"时间窗",一旦时间延误或超过救治的"时间窗",患者可能会失去最佳的救治机会,伤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将会增加。多发伤急救的时效性,体现在救治的"时间窗"内,通过采取正确、有效的救治措施,达到最佳救治效果;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伤情评估、快速急救、术前准备等。多发伤急救的时间理念,已由越快越好的定性过程发展到精确的定量过程;分清个体伤员救治的时效性及批量伤员救治的群体时效性,对决定多发伤急救的优先顺序意义重大;要保证多发伤急救的时效性,必须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流程,在救治各个环节上遵循损害控制外科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批量伤员救治的接诊流程,以提高批量伤员的应急救治水平。方法 2009年7月~2012年3月我院急救中心接诊批量伤员共156人,通过启动绿色通道应急预案,快速分拣合安排至不同的救治区域,施行应对突发批量伤员处理预案,完善批量伤员的急救流程并运用于实践,共治愈149人,因病情危重,抢救无效死亡7人;抢救及时率达到100%。结果 156例中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到院后1~3h内死亡,3例多发伤致失血性休克到院30~60min内死亡,149例通过医院各科室的通力合作、全力抢救,均安然度过危险期治愈出院。结论绿色通道应急预案可以为救治重症伤员争取宝贵时间;在批量伤员的救治处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熟悉绿色通道流程,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抢救流程可以显著提高批量伤员的急救效果。  相似文献   

5.
面对重大灾害事故所致的批量伤员,首要的医疗救援措施就是快速检伤分类,将众多的伤员分为不同等级,按伤势的轻苇缓急有条不紊地展开医疗急救和梯队顺序后送,从而提高灾害救援效率[1,2].因此,检伤分类是灾害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灾害医疗救援的首要环节.汶川"5.12"特大地震造成大规模人员伤亡,其中数万人死亡,数十万人受伤.  相似文献   

6.
批量伤员指同一种或多种致伤因素,同时造成4人次以上的伤员.批量伤员的特点是突发性强、伤员数量多、伤情复杂、抢救难度大[1].确保救治工作紧张、有序、快捷有效的完成是急诊急救的一项基本任务,是对应急抢救组织管理的严竣挑战,更是我军未来作战面临的课题.自2006年以来,我院承担昆明市周边高速公路,管辖里程536 km的创伤急救抢救任务.  相似文献   

7.
医院船海上模拟训练中的护理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完成医院船批量伤员的抢救配合和护理工作。方法在医院船全员满负荷模拟伤员救治中,针对医院船训练中的护理问题,积极探索,通过创新护理模式、护理流量再造、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等方法。结果使护理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缓解了人员紧张,护理安全得到了保证。结论有效组织、统筹安排、流程改进是保障训练完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驻点急救护理是我院2008年与云南省交警队合作开展军警共建绿色通道以来,为及时抢救高速公路上交通伤伤员而实施的院前急救中的一个护理急救部分,高速公路上的交通伤急救工作主要由驻点护士完成。高速公路驻点护士主要负责现场急救、途中监护与院内衔接过程的院前急救任务,其工作时间长、实践性强、风险大,加之急救环境险恶、病种多样复杂、不可预知因素多等特点,决定了高速公路驻点护士工作的高强度性和高压力性。本研究采用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战时伤员得到急救的最佳实施时间段。方法 采用计算机模拟及统计学方法分析急救措施实施时间与伤员阵亡率之间的量化关系。结果 急救措施实施时间与阵亡率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不同时间段阵亡率增长幅度不同。结论 伤后10分钟是伤员急救措施的最佳实施时间段。  相似文献   

10.
汶川大地震中伤员阶梯救治原则探讨   总被引:17,自引:10,他引:7  
目的 探讨阶梯救治原则在地震灾害紧急医疗救援中的应用价值和方法改进.方法 对参加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现场医疗急救、前方医院和后方医院的医疗工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现场救治伤员4 689例次,处置危重伤员413例,完成清创术等各类手术197例,3例重伤员死亡,开放伤口感染率近80%;前方医院收治伤员1 400多例次,完成手术200台次,抢救危重伤员110例次,截肢率3.0%,伤口感染率66.8%;后方医院为125例伤员开展了1-5次/部位的确定性手术治疗,术后无医院感染,无死亡,无截肢.结论 阶梯救治原则是重大自然灾害批量伤员救治的基本原则,急救人员应尽早开展现场急救;后送力量是保障救治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完善伤票制度能显著提高救治效率;前方医院主要开展生命支持、创面处理和简单骨折的救治工作;确定性专科治疗应在后方医院进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精神病科老年病房的基础护理中品管圈活动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情况。方法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精神病科老年病房基础护理中结合品管圈活动实施护理管理,建立相应的质控网络,同时实施基础护理的管理,完善相应的评价机制。结果在实施品管圈活动管理后其基础护理的合格率和护理满意度均相比应用前有显著的提高( P<0.05)。结论在精神病科老年病房的基础护理中结合品管圈活动对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T Pichot  D Rudd 《Military medicine》1991,156(10):540-543
As part of Return of Forces to Germany 1990, a number of Second Armored Division soldiers participated in the heroic rescue of German and American civilians injured in a 32-vehicle crash on an autobahn in West Germany. Six people were killed and 18 others were seriously injured at the accident site. This paper (1) briefly reviews acute and chronic stress reactions; (2) describes the accident and rescue; (3) emphasizes specific risk factors for the rescuers; and (4) reviews specific preventative actions that were taken to minimize the risk of future psychologic morbidity in these individuals.  相似文献   

13.
参考“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震区各级医院收治地震伤员情况,总结地震胸外伤救治的经验。强调了大规模群体伤分类救治、分级救治的特点和必要性,分析各级医院收治伤员差异(伤员到达各级医院时间、伤员获救后出现死亡的时间及死亡原因、胸外伤救治内容),胸部损伤的现场急救内容,地震胸外伤处理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分析汶川地震后送伤员的伤情特点和救治情况,探讨后方医院的医疗配置和伤员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14日~2008年6月13日我院抗震救灾病房收治的100例汶川地震伤员,总结分析其伤情特点和院内救治情况。结果100例伤员中主要以四肢骨折、软组织伤为多见,占78.O%,伤员中合并伤口、创面感染的病例占33.0%。全部伤员中有56例进行了86次手术,占56.0%,手术以软组织清创、修复手术以及四肢骨折固定为主,占全部手术的91.5%。治愈92例,好转8例,全部伤口、创面均愈合。结论地震灾区后送伤员的治疗以骨折固定、软组织伤清创修复、感染创面处理及康复理疗、功能锻炼为主,医疗配置应以创伤科、骨科、康复科为主。后方医院良好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以提高伤员的治愈率,降低伤员的死亡率、伤残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整体护理在烧伤湿性医疗技术临床上的应用经验。方法:在烧伤湿性医疗技术治疗的病人中开展整体护理,根据烧伤病人的特点结合烧伤湿性医疗技术的专科护理问题,制订行之有效的整体护理措施,总结护理经验。结果:通过开展整体护理,使护理质量全面提高,同时满足了患的需求。结论:整体护理使病人对护士和医院的信任感和满意度明显上升;有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使护理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激发护士的学习热情;杜绝和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有利于病房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心内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方法对110例心内科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心内科护理中的风险来自于护士因素、患者因素、医院因素三个方面。结论心内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是多方面的,应该从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规范书写护理文书,加强安全管理,制定有效的风险告知制度等综合防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成批烧伤患者的救治经验及组织管理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由护理部统一指挥,统筹安排,建立快速有效地应急护理管理机制.结果:10批80例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3.75%.结论:科学有效地护理组织与管理,是提高成批烧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后,先后有30万左右的军人参加事故救援.本文介绍了乌克兰四零八军区医院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伤员救治工作的任务.介绍了医疗救援三个阶段的时间划分、任务重点、兵力的投入及其结构组成.介绍了医院内部专门科室的建立、对受照剂量为0.25~0.50Gy的594例伤员健康状况的分析,其血液学改变的发生率随受照剂量增加而增多.介绍了参与救治工作医师们研究的主要内容,强调要考虑小剂量辐射对心血管系统和胃肠道的远期效应.根据救治工作的经验,分析了救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梁立武  张利岩  张开  刘庆春  宋慧娜  杨轶  王藩 《武警医学》2010,21(12):1041-1043,1046
目的探讨跨文化背景下,流动医院在执行国际医疗救援任务中志愿者队伍的组织与管理工作特点与规律。方法通过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流动医院既往10批次国际救援工作资料进行回顾,从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采用分析归纳法,对志愿者组织与管理进行系统地科学分析与总结。结果执行任务中志愿者队伍组织管理逐步规范化、科学化与程序化,影响志愿者组织与管理的因素包括救援队自身建设经验、灾害类型以及流动医院获得各方面的支持度。必须从招聘与岗位设置、培训、科学管理等环节做好志愿者组织与管理工作。结论志愿者是流动医院执行国际救援任务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必须进一步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的意识、要制定志愿者组织与管理预案、注重发挥驻外使领馆的资源优势以及重视在学生尤其是大学生中招募志愿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深入了解三级综合医院介入导管室男护士在临床工作中遇突发抢救时的真实感受,为制订更加完善的管理流程,提高介入导管室临床抢救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2021年8月至2021年9月,运用现象学研究法对广东省6家三级综合医院介入导管室12名男护士进行半结构深度访谈,将获取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归纳。 结果提炼出介入导管室男护士遇突发抢救时工作体验的4个主题:介入导管室的整体氛围较好、压力的来源与应对、男护士在抢救过程的优势、对管理者的期望。 结论男护士普遍对介入导管室的工作氛围比较满意,但在遇突发抢救时男护士在肯定自身优势的同时,也承认来自患者家属、抢救技能和相互配合等方面的工作压力较大、任务重。建议护理管理者应保持并借助介入导管室的良好氛围,创造条件增加男护士外出进修、学习机会,不定期进行情景模拟抢救培训,制订更完善、更规范的突发抢救流程和护理管理对策,提高介入导管室男护士在遇突发抢救时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