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淫羊藿药用部位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素清 《海峡药学》2009,21(3):80-81
本文对淫羊藿药用部位进行本草考证,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成果.认为淫羊藿地上部分和根茎均可入药.为临床处方书写规范和有效利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证和梳理黄芪药用品种的历史沿革,调查黄芪药典品的栽培情况,为黄芪药材的质量等级评价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本草、标准,及近现代文献资料整理对黄芪类药用品种进行考证。通过主产地实地调查,了解和掌握黄芪药典品栽培现状及问题。结果与结论:黄芪类药用品种曾经较为复杂,但目前随着中药产业化发展,药用品种趋于稳定并已实现大规模栽培,尤以药典品蒙古黄芪为主。然而由于传统和现代栽培方式的差异,导致价格悬殊,亟需建立黄芪质量等级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药用部位及不同采收期疏花荠芋总黄酮的含量变化,为确定疏花荠芋药材药用部位及最佳采收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不同采收期疏花荠芋药材总黄酮含量以9月为高;不同药用部位,叶中总黄酮含量明显高于茎、根。结论:建议疏花荠芋药材采收以9月地上部分为宜。  相似文献   

4.
毛晶磊  王文凯 《中南药学》2012,10(8):594-597
目的 考察长柱金丝桃药用部位、采收期对金丝桃苷和金丝桃素的含量变化.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Extend-C18 (250 mm×4.6 mm,5 μm),金丝桃苷的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梯度洗脱,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360 nm,流速1.0mL·min-1;金丝桃素流动相为甲醇-0.1 mol·L-1磷酸二氢钠(90∶10),柱温为室温,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590nm.结果 长柱金丝桃花中金丝桃苷及金丝桃素的含量最高;长柱金丝桃在5月中旬其有效成分含量达到最高,后又逐渐降低.结论 长柱金丝桃中金丝桃苷和金丝桃素的含量随着采收时间的不同而不同,而且不同器官中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9,(12):1725-1728
目的:为临床合理选择骨碎补品种、进一步开发利用相应药材资源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历代本草、医药典籍和相关文献资料,对骨碎补的基源植物进行本草考证,并对其炮制方法和药用功效的历史沿革进行总结。结果与结论:古代本草中记载的骨碎补基源植物包括槲蕨、中华槲蕨、骨碎补科骨碎补和知母等。经考证,骨碎补的基源植物是槲蕨,而中华槲蕨是骨碎补主要习用品,大叶骨碎补是地方习用品,骨碎补科骨碎补和知母则为伪品,不可混用。从古至今,骨碎补的炮制方法较多,除蒸制外,有炒制、焙制、姜制等方法;在辅料应用上,有姜、蜜、酒、盐、砂、土等。骨碎补活血止痛、温补肾阳、续筋接骨的功效从古至今一直沿用,现代《中国药典》还增补了"外用消风祛斑,外治斑秃、白癜风"的外用功效主治。但对骨碎补的研究仍缺乏系统性,其品种复杂、临床使用混乱的现状仍有待改善。当务之急要全面掌握骨碎补在全国各地使用品种情况,澄清混乱品种,进行系统品种整理和鉴别,确保用药合理、安全。  相似文献   

6.
7.
本文综述了烟草的药用历史、药用价值、活性成分、提取分离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发展趋势,提出我国在烟草药用研究领域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祖国医药,历代古籍中,有关蜈蚣的记述并不少见。蜈蚣迄今仍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为了系统整理研究中药蜈蚣,现将有关的历史予以初步考证,以供参考。一、蜈蚣的名考我国周代《尔雅》和春秋末叶,《庄子》里均有“蝍蛆”的记载。至北魏的《广雅》载有“蝍蛆,吴公也”。蜈蚣两字早出现于《名医别录》,谓“蜈蚣生大吴川谷及江南。”北宋的《蝍雅》里有蜈蚣“今俗谓之百足”的记载。“百足”一词确常用在方剂中。有一类动物其拉丁名Centipede是由centum(一百个)与ped(足)组成的。按词义说,亦正是“百足”,但拉丁的百足(centipede)是泛指地蜈蚣(Genphilomorpha)、蜈蚣(Scolopendromorpha)、石蜈蚣(Lithobio morpha)和蚰蜒(钱串)几个大类。而药用“百足”只是特指已入中药材的蜈蚣属(Scolopendra)的若干大型种类。  相似文献   

9.
建立小蓟中绿原酸的HPLC测定方法 ,并测定了不同入药部位、采收时期及炮制方法小蓟中绿原酸的含量 ,为小蓟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民族药鸡矢藤进行本草考证,为鸡矢藤的进一步研究及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本草纲目拾遗》《植物名实图考》等5部本草,以及1960年至2016年间发行的《中华本草》《中国植物志》等55部现代本草著作及若干文献整合梳理,对鸡矢藤的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性味归经等药用情况进行考证,并主要厘清其主流品种,整理其在各民族中的使用情况,结果与结论:经考证"鸡矢藤"之名,始载于清代《植物名实图考》;鸡矢藤的主流品种为茜草科鸡矢藤属鸡矢藤Paederia scandens(Lour.)Merr.,又名鸡屎藤,药用部位为地上部分,生长于海拔200~2 000 m的山坡、林中、林缘、沟谷边灌丛中或缠绕在灌木上,主产于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加工方式多为阴干或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晒干;其性味甘、涩,平,功能主治为消食、止痛、解毒、祛湿,可用于食积不化、胸胁脘腹疼痛以及湿疹、疮疡肿痛等症,其在我国苗族、土家族、壮族等多个民族中均有使用。但是目前存在市场流通中多品种混杂、加工方式不统一等问题;这些都为鸡矢藤的质量标准研究带来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1.
豨莶草入药部位的文献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丹阳  胡慧华 《中国药房》2007,18(36):2876-2877
目的:考证豨莶草的入药部位,为临床科学、有效地利用莶草提供参考。方法:按年代顺序考证相关文献,并结合市场调研进行分析。结果:莶草在古代是以嫩茎叶入药,而现今商品莶草中出现了大量粗茎,与古人的用药经验不符。结论:应充分重视豨莶草入药部位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明确其入药部位。  相似文献   

12.
肉苁蓉与列当均产于西北沙漠地区,同属列当科植物,李时珍将二者收录于<本草纲目>第十二卷草部之山草类.作为补阳药,二者不仅来源相近,而且外形、功效相似,惟药力强弱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考证大蓟、小蓟治疗痈肿疮毒等功效,指导临床应用。方法 查阅历代本草著作对大蓟、小蓟的记载,及其方剂的应用;综述大蓟、小蓟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的区别。结果 历代本草一致认为大蓟具有治疗痈肿疮毒的功效,也有治疗相应疾病的方剂;现代研究表明,大蓟、小蓟含有不同的止血及调节血管的活性成分,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小蓟能够治疗皮肤感染性疾病,大蓟则无,与古文献不一致。结论 中国药典称大蓟、小蓟具有相同功效,均能治疗痈肿疮毒是不严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厘清由于分类系统和种分类等级的变化、种鉴定等原因引起的裸子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混乱情况,有助于来源于裸子类植物中药材植物基源的正本清源。方法 查询我国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的药材标准,找出收载来源于裸子类植物的药材,对原植物基源有疑问的种类,从植物系统分类、分类群等级和种鉴定等各方面进行考证。结果 我国国家和地方标准收载的药材中,来源于裸子类法定药用植物共有8科38种,其中基源鉴定清晰,分类无问题,中文名和拉丁学名无混淆的24种,由于分类系统变化而造成种混淆的7种,种等级分类群的意见分歧导致种的鉴定、归并不同而造成混淆的3种,中文名混淆的4种,并对有混淆的种类进行考订纠正。结论 裸子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有一定问题,但经过研究考订,这些问题都能得以厘清解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厘清由于分类系统和种分类等级的变化、种鉴定等原因引起的蕨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混乱情况,并纠正药材标准中有关蕨类植物基源的相关问题。方法 查询我国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的药材标准,找出收载来源于蕨类植物的药材,对原植物基源有疑问的种类,从植物系统分类、分类群等级和种鉴定等各方面进行考证。结果 我国国家和地方标准收载的药材中,来源于蕨类植物的共有27科88种,其中植物基源鉴定清晰,分类无问题,中文名和拉丁学名无混淆的53种,由于分类系统变化而造成拉丁学名或中文名混淆的5种,种等级分类群的处理和鉴定问题的11种,中文名混淆的19种,并对有混淆的种类进行考订纠正。结论 蕨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有一定问题,但经过研究考订,这些问题都能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厘清由于五加科法定药用植物形态相似,过渡类型较多,分类系统又多变化等原因引起的基原混乱情况。方法 查询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的药材标准,找出收载来源于五加科植物的药材,对原植物基原有疑问的种类,从植物系统分类、分类群等级和种鉴定等各方面进行考证。结果 发现国家和地方标准收载的药材中,来源于五加科法定药用植物共10属32种9变种,其中基原鉴定清晰,分类无争议,中文名和拉丁学名无混淆的12种,由于分类系统变化、种等级分类群划分和种鉴定、归并的意见分歧导致种中文名或拉丁学名混淆的20种9变种。结论 五加科尤其是五加属、人参属和楤木属法定药用植物基原比较混乱,经过考证研究,厘清了问题,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法,使该科法定药用植物能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纠正由于分类系统变化、种等级分类群的鉴定和归并、中文名混淆等原因引起的药材标准中真菌类和藻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混乱的问题。方法 查询我国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的有关药材标准及孢子植物相关著作,对基源存疑的种,从分类系统、种鉴定等各方面进行考证。结果 我国国家和地方标准收载的药材中,来源于真菌类和藻类的植物共有17科52种,其中植物基源鉴定清晰,分类无问题,中文名和拉丁学名无混淆的34种,其中,由于分类系统变化而造成拉丁学名或中文名混淆的8种,种等级分类群的处理和鉴定问题的2种,中文名混淆的8种,并对这些种进行考订纠正。结论 真菌类、藻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存在一定问题,经研究考订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RP-HPLC测定淫羊藿不同品种和部位中柔藿苷和淫羊藿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为了对中药淫羊藿中柔藿苷和淫羊藿苷含量进行系统研究,测定了淫羊藿不同品种和药用部位的柔藿苷和淫羊藿苷含量。方法:采用RP-HPLC法对3个品种多个样品进行测定,以BECKMAN COULTER_(TM)-C_(18)柱(带预柱)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25∶75),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270nm。结果:柔藿苷在0.19642-1.9642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淫羊藿苷在0.19335-1.9335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巫山淫羊藿同一植株体的不同部位中柔藿苷和淫羊藿苷的分布均为叶>根>茎。巫山淫羊藿同一植株的任何部位都是柔藿苷含量高于淫羊藿苷,而淫羊藿和箭叶淫羊藿叶中都是淫羊藿苷含量高于柔藿苷。结论:巫山淫羊藿中以柔藿苷为主要成分,淫羊藿和箭叶淫羊藿中以淫羊藿苷为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