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滋病(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PSM)是由马尔尼菲青霉菌(PM)感染AIDS患者而引起的一种广泛性播散性感染.现就PM的发现和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是由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PM)引起的一种少见的深部真菌病。该菌为条件致病菌,于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感染,引起皮肤淋巴结和内脏致命性感染而致病,主要是单核巨噬细胞受累。  相似文献   

3.
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PM)是一种致病性真菌。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是由马尔尼菲青霉菌引起的深部真菌感染性疾病。该病好发于免疫力低下者,尤其HIV感染者,但在非HIV感染的免疫力低下人群中(如恶性血液病和接受免疫剂治疗患者)也有感染报道。最初通过吸入而致肺部感染,随后进入血液引起菌血症,并随血流播散引起其他部位感染。通常侵犯淋巴系统、肝脏、脾脏和骨骼。该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预后  相似文献   

4.
血培养马尔尼菲青霉菌14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免疫缺陷人群越来越多,马尔尼菲青霉病(PSM)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为了减少漏诊和误诊,加强医务工作者的自身防护,现将我院2003年10月至2005年9月培养出的14例马尔尼菲青霉菌(PM)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PM)是一种条件致病性、温度依赖性双相型真菌,是东南亚和我国南部地区较常见的系统性感染病原菌,主要通过感染免疫功能缺陷者引起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临床常表现为系统性播散性感染,病情凶险,近年来随着免疫缺陷人群的增加以及抗生素的广泛使用,PSM的发病率显著增高[1],流行区域不断扩大[2],有可能成为新的突发性传染病[3].  相似文献   

6.
《疑难病杂志》2007,6(7):397-397
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 mameffei)是由马尔尼菲青霉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马尔尼菲青霉菌属于青霉属,是惟一的温度依赖双相型青霉菌,在37℃下能够生长。马尔尼菲青霉菌在1956年从越南中华竹鼠的肝脏中首次发现,1959年正式命名。临床病例于1973年在美国被首次发现,东南亚和我国南部存在马尔尼菲青霉病的流行区域。  相似文献   

7.
吴汉刚  梁克诚 《广西医学》2008,30(5):752-753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是由马尔尼菲青霉菌(PM)感染所致的一种少见的深部真菌病,我国广西是最早报告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地区[1].随着AIDS患者的增多和肿瘤患者化疗强度的增加、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国内广东、湖北、云南、江西、北京、上海、重庆等近几年陆续有散发病例报告.由于该病临床表现呈多样性,无明显特异性,故易漏诊、误诊.现就将我院近5年来确诊的7例PSM临床资料并对近几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报告作一分析,以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增加对其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26例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 PSM)是由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PM)引起的一种少见的深部真菌感染性疾病,多伴有机体免疫力下降,其临床表现多数无特异性,极易出现误诊.现对我院1999年9月至2004年2月收治的26例马尔尼菲青霉菌病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1例艾滋病并发马尔尼菲青霉病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苇  游建萍 《重庆医学》2005,34(12):1910-1910
马尔尼菲青霉病(PSM)是由马尔尼菲青霉菌(PM)引起的一种罕见真菌病,散发流行于我国南方和东南亚各国,并已成为东南亚各国艾滋病(AIDS)的常见并发症。其临床表现复杂,可累及肺、肝、脾、皮肤等器官,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极高。现将我科2004年6月收治1例AIDS并发PSM病人的护理报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查因1例血小板进行性下降,确诊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患病情况及临床特点,为患者早诊断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1例血小板进行性下降确诊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血清学检查艾滋病病毒(HIV)试验阳性,患者痰和血培养检出马尔尼菲青霉菌,支持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从而引起患者重度感染,多器官受累,导致血小板进行性下降,及时进行有效的抗真菌治疗。结论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临床表现复杂且无特异性,常累及多种器官,极易误诊为结核等多种疾病,加强对该病的了解、尽早发现可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马尔尼菲青霉菌现已被确认国是人类最重要的致命性真菌之一,能引真情的播散性系统性感染,机体细胞免疫是重要的防御机制,一氧化氮(NO)被认为是细胞免疫中的效应剂,在体外酸性介质中(pH4,pH5)由亚硝酸钠(NaNO2)产生的NO大大抑制了马尔尼菲青霉菌的生长。相反,在中性介质中(pH7.4)没有NO产生,未发一上述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阴性幼儿感染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的临床特征及早期诊断。方法对2例HIV抗体阴性幼儿感染PSM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复习。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颈部及腋窝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病理切片提示真菌性肉芽肿,血培养、肺灌洗液培养出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PM)。结论 HIV抗体阴性幼儿感染PSM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极易误诊、漏诊,病理活检和真菌培养是确诊依据,及时诊断和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艾滋病患者感染马尔尼菲青霉菌1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是由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 PM)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深部真菌病。自1988年以来,国外相继报导了数例艾滋病患者感染该菌,国内文献尚未见报道。2000年2月我院收治了1名艾滋病患者,从3次血培养中均分离出PM,现报告如下。1资料1.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28岁,患者于起病前3个月、1年和2年前有婚外性交史,1999年12月开始出现畏寒、高热、T39℃,全身淋巴结肿大3月余,全身皮肤脓疱疹,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马尔尼菲青霉菌的培养方法与体会,以提高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本院2005年6月-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HIV初筛为阳性的43例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培养,培养仪器为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后转种于血平板与沙保罗琼脂平板上,于25℃与37℃对马尔尼菲青霉菌的菌落特征与镜下形态进行观察。结果:马尔尼菲青霉菌为双相型真菌,25℃条件下培养为霉菌相,培养48-72h后可见菌落周围出现水溶性玫瑰红色素。37℃条件下培养为酵母样菌落,镜下为圆形、卵圆形、腊肠样孢子,无色素。结论:艾滋病患者容易感染马尔尼菲青霉菌。对于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患者,从其体内能分离出马尔尼菲青霉菌是诊断疾病的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5.
吴吕燕  唐明照  韦巧革 《海南医学》2014,(13):2009-2010
马尔尼菲青霉病(PSM)是由致病真菌马尔尼菲青霉菌(PM)所引起的一种深部真菌病,其好发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免疫抑制者或免疫低下者,在东南亚地区引起的临床感染仅次于结核杆菌和新型隐球菌,居于第3位,是引起艾滋病患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区。  相似文献   

16.
报道1例晚期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患者为41岁男性,持续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1年余,1个月前因出现头痛症状而住院治疗。脑脊液检查提示脑压及蛋白均明显升高,并高于正常值。头颅CT提示两侧额叶低密度灶,轻度脑积水。初始考虑结核性脑膜炎,给予抗结核及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治疗,疗效欠佳而自动出院。出院后脑脊液培养出马尔尼菲青霉菌。马尔尼菲青霉菌是目前发现的唯一温度依赖性双相真菌,可引起致命的系统性真菌病,以前在人类感染性疾病谱中是一个较为罕见的的病原体,但现在是东南亚地区艾滋病患者最为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最常见部位是皮肤、肺脏和内皮网状系统,包括骨髓、淋巴结、肝脏和脾脏,但中枢神经系统罕见。  相似文献   

17.
氟康唑治疗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2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小结2例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治疗。方法 经血和骨髓培养证实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以氟康唑0.2,2次/d,iv;联合5-FU 0.1,3次/d。结果 1例治疗1wk体温正常,皮疹消退;另1例治疗2wk体温正常,皮疹消退。结论 氟康唑和5-FU联合治疗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马尔尼菲青霉菌素的制备方法,并评价以马尔尼菲青霉菌素皮肤试验来诊断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价值。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马尔尼菲青霉菌组和白色念珠菌组,每组20只。马尔尼菲青霉菌组感染马尔尼菲青霉菌,白色念珠菌组感染白色念珠菌,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按真菌抗原提取法制备马尔尼菲青霉菌素并进行部分改良,用Lowry法测定马尔尼菲青霉菌素中纯蛋白衍生物的含量;将马尔尼菲青霉菌素皮内注射于3组新西兰大白兔耳部内侧皮肤,并于注射后24、48、60h观察皮肤红肿反应。结果获得的马尔尼菲青霉菌素原液纯度高,特异性好;抗原效价测定结果显示马尔尼菲青霉菌素中纯蛋白衍生物含量为68mg·L-1,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组和白色念珠菌组各时间点皮肤红肿反应平均直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未出现皮肤反应。注射后24h,马尔尼菲青霉菌组皮肤红肿反应全部为阳性,白色念珠菌组有2只为阳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素皮肤试验方法对马尔尼菲青霉菌病进行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90.0%,阳性预测值为90.9%,阴性预测值为100.0%。结论对真菌抗原提取法进行部分改良可获得具有良好安全性的马尔尼菲青霉菌素;马尔尼菲青霉菌素皮肤试验方法简便,结果稳定,可用于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北京佑安医院2009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1例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微生物学特点以及疾病转归.结果 临床表现为发热10例、体重下降8例、皮疹7例、咳嗽6例、淋巴结肿大7例、肝脾肿大7例.11例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50个/μl.马尔尼菲青霉菌血培养阳性6例,皮肤活检或皮损渗液培养阳性3例,骨髓培养阳性3例,肠黏膜活检培养阳性1例,腹水培养阳性1例,痰培养阳性1例,培养阳性时间2~7 d.两性霉素B序贯伊曲康唑治疗8例,伊曲康唑单药治疗2例,1例未抗真菌治疗.最终治愈9例,死亡2例.结论 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以发热、消瘦、皮疹、咳嗽、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好发于既往有该菌流行地区旅居史的AIDS晚期患者,皮肤活检及骨髓培养阳性率高达100%.两性霉素B是治疗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首选药物,具有较好疗效,但如延误治疗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0.
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PM)是青霉菌中惟一呈温度双相型的致病菌,临床上比较罕见。本病可发生于健康者,但更多见于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抑制者。随着HIV感染者日见增多,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报道也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