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贲门失弛缓症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食管功能性疾病。传统疗法为药物、气囊扩张术和开放手术,其中药物疗效有限;扩张术疗效不如手术且易发生穿孔;常规开放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易发生反流。近年来,微创手术和食管下括约肌内肉毒毒素(BT)注射治疗研究得以发展,但远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术后良性吻合口狭窄的内镜治疗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食管癌术后良性食管吻合口狭窄因进食困难,患者痛苦,既往需再次手术治疗。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也可采用内镜下Savary—Gilliard探条扩张或球囊扩张治疗,但狭窄易复发,需反复治疗。镍钛记忆合金食管支架治疗良性吻合口狭窄则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一为比较不同方法的疗效,选择我院近年来分别应用食管探条扩张术和镍钛记忆合金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的食管癌术后良性吻合口狭窄患者116例和24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对食管贲门狭窄,扩张术及支架置入术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前者易发生再狭窄,后者应用于良性食管狭窄仍有争议。曾有文献报道局部糖皮质激素注射能延缓扩张术后再狭窄形成、减少扩张术次数。我们于1999年1月至2001年11月,对38例难治性良性食管贲门狭窄患者采用扩张后激素注射及定期再扩张的方法,以预防再狭窄形成,并与28例行常规扩张术治疗患者的疗效进行对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手术治疗     
对于门静脉高压症所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药物及介入等方法都有一定的疗效,但手术疗法是不可替代的。手术治疗首要的也是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预防和治疗食管下段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其次是消除脾肿大和严重的脾功能亢进,第三是通过施行腹腔静脉转流术(LeVeen分流)控制肝硬化引起的顽固性腹水。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胸腔镜辅助Heller手术、开胸Heller手术、消化内镜下球囊扩张及消化内镜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探讨贲门失弛缓症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81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4组:胸腔镜辅助Heller手术18例;开胸Heller手术21例;消化内镜下球囊扩张22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20例。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食管末端直径、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食管末端pH和各组有效率。结果4组患者治疗前后相比,症状评分、食管末端直径、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食管末端p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胸腔镜组为94.4%、开胸组为95.2%、球囊扩张组为63.6%、肉毒素注射组为55.0%,Heller手术较消化内镜下治疗更为有效(P〈0.05)。结论Heller手术治疗效果较球囊扩张及肉毒素注射为佳,胸腔镜辅助Heller手术较开胸Heller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相似文献   

6.
背景:贲门失弛缓症是原发性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气囊扩张术是目前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之一。目的:探讨食管压力测定在评估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中的作用。方法:予21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内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前后行食管压力检测,分析食管下括约肌(LES)和食管体部各参数的变化。结果:扩张后,21例患者的吞咽困难和反流症状消失。与扩张前相比,扩张后LES长度无显著差异,LES静息压和LES残余压显著降低(P〈0.01),LES松弛率显著升高(P〈0.05)。扩张后食管体部同步收缩波和吞咽蠕动波消失的发生率较扩张前无显著差异,继发性收缩波和食管体部静息压高于胃内静息压的发生率较扩张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气囊扩张术能显著提高LES松弛率,降低LES静息压、LES残余压、食管体部静息压和继发性蠕动波的发生率,迅速缓解患者症状。食管压力测定对评估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胸腔镜、开放食管下段癌根治术的手术效果。方法 64例食管下段癌患者,32例行胸腔镜下食管下段癌根治术(观察组),32例行开放式三切口食管下段癌根治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开放组患者术后有1例患者因严重的肺部感染合并胃瘫死亡,开放组中术后出现2例吻合口瘘,予敞开引流换药后3周内均痊愈出院,3例肺部感染,其中死亡1例(该例患者同时合并胃瘫),2例出现非计划内手术,术后2次开胸止血。胸腔镜组出现1例乳糜胸,予静脉营养支持,持续引流后2周后痊愈出院,1例出现功能性胃瘫,后转消化内科继续治疗,1例出现肺部感。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食管下段癌根治术疗效及安全性优于开放食管下段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食管狭窄的可行性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218例Ⅲ型食管闭锁患儿资料,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食管狭窄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效果。 结果 218例患儿中,Ⅲa型92例,Ⅲb型126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46例(21.1%),其中Ⅲa型29例(31.5%),Ⅲb型17例(13.5%);发生吻合口狭窄53例(24.3%),其中Ⅲa型29例(31.5%),Ⅲb型24例(19.0%),食管闭锁不同分型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83,P=0.001; χ2=4.497,P=0.034)。53例吻合口狭窄患儿行内镜下球囊扩张术123例次,每例(3.5±1.6)次,临床痊愈,无食管穿孔等不良事件发生。其中Ⅲa型扩张73例次,每例(4.0±1.8)次;Ⅲb型扩张50例次,每例(2.5±0.7)次;Ⅲa型患儿术后食管狭窄扩张次数更多(t=-4.053,P=0.027)。 结论 Ⅲa型食管闭锁较Ⅲb型术后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瘘发生率高,食管扩张次数更多。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是治疗食管闭锁术后食管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有50%-60%食管癌、贲门癌的患者诊断已晚,不能手术切除、放疗或者化疗,而只能姑息治疗。内镜下狭窄扩张术和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贲门癌癌性狭窄近几年国内外已经广泛开展。我院应用金属内支架成功治疗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恶性狭窄46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小儿食管裂孔疝反流和手术抗反流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小儿食管裂孔疝(HH)发生反流和手术抗反流的作用机制。方法20例经钡餐造影确诊的HH患儿进行手术前后食管24小时pH监测和食管动力功能检查。结果20例患儿均有病理性胃酸反流;术后各项反流指标除了平均反流周期外均显著改善,下食管括约肌长度(LESL)显著增加(从1.17cm增加到1.94cm.P<0.01).主要是腹内食管段增加明显(从0.54cm增加到1.30cm,P<0.05)。胃内压降低(从2.86mmHg降到1.78mmHg,P<0.01):术后腹内食管段长度影响治疗效果,长度长则疗效好(P<0,05);手术前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小儿HH发生反流的机制是由于LES长度不足,主要是腹内食管段长度不足甚至消失及胃内压增高引起;手术抗反流的机制定增加了LES的长度,主要是增加了腹内食管段的长度。  相似文献   

11.
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应用Regiflex气囊扩张器治疗贲门失弛缓症57例,术前经X线、内镜及食管测压检查确诊,扩张后临床表现和X线、内镜及测压检查均见显著改善,随访4~52个月55例疗效满意,2例复发分别在扩张后3个月和18个月,再次扩张症状缓解。1例术后穿孔行外科修补术,1例12个月后发生返流性食管炎。本研究证明气囊扩张作为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简易有效且疗效持久。  相似文献   

12.
气囊扩张与肉毒毒素注射联合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目的:比较单纯小气囊扩张、单纯肉毒毒素(BT)注射和两者联合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与副作用。方法:48例患者随机被分为3组:扩张组只用小气囊扩张治疗;注射组只注射BT治疗;联合组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分别于术前,治疗后1周、3个月和1年时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有效率)、下食管括约肌的压力(LESP)、松弛率(LESRR)。结果:在治疗后1周、3个月和1年时,有效率及治疗前后LESP和LESRR的差值,联合组和注射组该3项指标均高于扩张组;在治疗后l周和3个月时,联合组与注射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但1年时,联合组高于注射组。3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小气囊扩张术与下食管括约肌内注射BT联合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具有疗效高、持续时间长、患者痛苦小等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内镜直视下置入金属支架结合放化疗治疗食管恶性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26例食管癌病人中鳞癌23例,腺癌3例;未经手术15例,术后吻合口狭窄7侧,术后复发4例,其中并发食管气管瘘5例。均在内镜直视下应用支架置入器将带膜镍钛合金记忆金属支架送入病变部位。结果26例中经扩张治疗达到Stooler分级0级18例;达到1级6例;达到2级2例;5例食管气管瘘病人,术后进水无呛咳,进食无梗阻。治疗后0和1级共24例,显效率为92%。全部病人治疗后营养状况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内镜直视下置入金属支架结合放化疗治疗食管恶性狭窄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无痛胃镜下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与普通胃镜下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患者的反应及效果。方法观察无痛胃镜下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37例,普通内镜下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5例,观察术中及术后患者的反应及效果。结果无痛胃镜下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患者术中无痛苦,操作稳定性好,套扎成功率高,术后患者无操作知觉,患者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普通内镜下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术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痛苦,以恶心、胸痛为主要表现,其中2例因不能耐受而终止套扎术,1例患者在手术后1周内发生圈套器脱落,虽未发生消化道出血,但使手术风险增加。结论在无痛胃镜下行食管静脉套扎术安全、有效、稳定性好,成功率高,术后手术风险低,患者除出现一过性胸痛外无其他特殊不适感,易于患者接受和提高疗效,适合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内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贲门失弛缓症病人12例为研究对象,进行气囊扩张。术后1周内行X线钡餐检查,术后半年内每月随访1次,以后每3个月随访检查1次。结果 所有病人在术后吞咽困难症状均有明显缓解。随访结果表明,在3、6、12个月随访期内,症状缓解率依次为91.7%(11/12),90%(9/10)、83.3%(56)。随着术后时间延长,症状缓解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本组病人扩张术后虽然有局部粘膜撕裂、渗血等并发症,皆可自行缓解,未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食管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操作较简单,损伤小,恢复快,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6.
内镜引导气囊扩张术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镜引导气囊扩张术临床应用马桂荣,郭遂成,裴祥忠,夏德运近一年来我们采用内镜引导气囊扩张术治疗食管、贲门及其手术后吻合口狭窄24例,取得较好疗效,优于其它扩张方法,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男16例,女8例,年龄15~68岁,平均46岁。原发病为:食管...  相似文献   

17.
食管、贲门狭窄的扩张是国内外近年来开展的内镜治疗技术之一。无论是食管、贲门部位肿瘤以及术后引起的吻合狭窄或是化学药物引起的瘢痕狭窄,均可造成进食困难,影响病人生存。我科从1998年2月开始应用萨式扩张器,在电子胃镜下对28例病人扩张治疗均获成功,且无一例并发症发生(如消化道出血、穿孔等)。现将有关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于晚期梗阻性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的支架治疗进行疗效分析。方法 对278例已经病理证实为晚期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的食管梗阻行扩张术及支架置入术,观察他们的治疗合并症、进食情况及生存期,以判断此种姑息治疗的疗效。结果 扩张及支架治疗后使患者食管梗阻减轻或消除,无重大合并症发生,部分患者出现术后轻度疼痛,进食质量提高,多数可半流质颈食或普食,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期延长,少数患者生存已超过2年。结论 扩张及支架治疗是晚期梗阻性食管癌、贲门癌的一种有力的姑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食管癌患者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选取我院2015-05—2016-10行ESD治疗的早期食管癌患者58例,分析病变切除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单因素分析术后食管狭窄发生的危险性因素。[结果]58例患者全部一次性整块切除,手术时间30~90min,术后食管狭窄发生率为44.83%(26/58)。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50min、病变环周比≥3/4及创伤面积≥8cm^2是术后发生食管狭窄的危险性因素(P<0.05),而术后发热症状与食管狭窄的发生无关。[结论]早期食管癌患者行ESD治疗安全有效,有整块切除率高、术中出血量少、穿孔率低等优势,但术后易出现食管狭窄并发症,需操作者在实践过程中积极把控。  相似文献   

20.
记忆合金支架治疗食管贲门狭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忆合金支架治疗食管贲门狭窄的临床研究范志宁,赵轩东,贾华,王翔,王晶我们从1993年3月开始研制了钛镍记忆合金支撑管,并用于食管贲门良恶性狭窄治疗,疗效满意,并发症少,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患者81例,均为失去手术机会,用扩张、化疗、放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