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应用一对通用引物同时扩增4个型登革病毒(DEN)的NS1基因部分片段,然后采用嵌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DEN进行分型鉴定。通用引物扩增基因序列长度为413bp;DEN各型内引物扩增序列长度分别是:DEN1型为262bp;DEN2型为189bp;DEN3型为392bp;DEN4型为97bp。应用嵌套式PCR法直接分型检测登革热患者血清标本21份,发现DEN1型阳性18份,DEN2型阳性2份。该法能在2d内完成对DEN的分型鉴定,为登革热的早期快速诊断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研究IgA肾病时肾小囊足细胞的病变。方法:用右旋糖酐诱发小鼠IGaJCE UGM 。XFJS:APO IQ JO TMG QUJ GH PUCWXEG IH VNUNJCE IH GFIYMW E JSDMOUG UDY QKUMTJT WGK TR IPMNTKW ,TEP TMDFJN QUJ GH BMGMGaJCE UGM R MA  相似文献   

3.
CORRELATIONBETWEENTHENUMBEROFMITOTICFIGURESANDTHEPERCENTAGEOFKi67-POSITIVECELLS INNON-HODGKIN’SLYMPHOMASHuangGaosheng;(黄高升)Fe...  相似文献   

4.
用人工合成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MOMP)氨基端1/4肽链免疫8周龄雄性BALB/c小鼠3只,第14天用L1/440/Bu原体加强免疫,第24天将免疫反应良好的1只小鼠脾细胞与NS-1瘤细胞融合。用1/4MOMP和L1原体抗原包被的聚丙乙烯板检测上清中抗体,淘汰与鹦鹉热衣原体种(EAE株)、肺炎衣原体种(ATCCVR1310株)以及正常组织培养细胞(BGMK)有交叉反应的克隆,最后得到4株抗沙眼衣原体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s),其抗体属IsG1和IgG2a亚类。微量免疫荧光试验(micro-IF)发现4株MAbs均与本实验室制备的沙眼衣原体L1、L2、A、B、C、E原体及L2包涵体抗原发生反应,并与沙眼衣原体所有15个标准血清型结合,其腹水MAbs滴度≥1:12800。免疫印迹试验显示4株MAbs均与沙眼衣原体分子量为40000的MOMP反应。  相似文献   

5.
建立检测沙眼衣原体的PCR方法,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引物位于编码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MOMP)的基因区内,扩增产物为144bp。该引物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其最小检出量为5fg。应用该引物检测了52份宫外孕组织中沙眼衣原体DNA,测得宫外孕患者沙眼衣原体的阳性率为4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5%(P<0.01),从DNA水平证实在宫外孕组织内存在沙眼衣原体  相似文献   

6.
宫外孕组织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检测沙眼衣原体的PCR方法,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引物位子编码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MOMP)的基因区内,扩增产物为144bp。该引物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其最小检出量为5fg。应用该引物检测了52份宫外孕组织中沙眼衣原体DNA,测得宫外孕患者沙眼衣原体的阳性率为4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5%(P〈0.01),从DNA水平证实在宫外孕组织内存在沙眼衣原体。  相似文献   

7.
ANTITUMORACTIVTYOFLAKCELLSFROMTHEC0KDBLOODANDTHEPERIPHERALBLOODOFNORMALDONORSANDCANCERPATIENTSXuXiu,CaoRonghua,HouGuihua(Dept...  相似文献   

8.
LIGHTMICROSCOPESTUDIESOFTHE·MORPHOLOGYANDDISTRIBUTIONOFAUERBODIESINACUTEPROMYELOCYTICLEUKEMIAWangKeqiang(王克强),LiYan(李雁),Huang...  相似文献   

9.
采用PCR二段扩增法,从酵母基因组中获取635bp完整的MFα(α─matingfactor)基因及180bp的UASPGK(3─磷酸甘油酸激酶基因的上游激活序列)DNA片段。首先,将430bp的MFα基因启动子和信号序列与180bpUASpGK片段分别克隆到PUC18载体上;然后,从含有MFα基因启动子和信号序列的阳性重组子pMFα1与含有UASPGK阳性重组子pUAS8质粒中,分别获得MFα基因启动子和信号序列及UASPGK片段,构建成含MFα基因启动子和信号序列的表达分泌型载体YEp5101及含MFα启动子和信号序列与UASPGK的强化表达分泌型载体YEp5102。这两种载体可用于外源基因表达的比较研究,探讨UAS对外源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IMMUNOELECTRONMICROSCOPICLOCALIZATIONOFGROWTHFACTORSANDOTHERMARKERSINHUMANLONG-TERMBONEMARROWCULTURES¥LiuJiewen;(刘杰文),WynterE...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泌尿生殖道感染沙眼衣原体PmpF基因的多态性及与临床感染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于解放军252医院就诊患者送检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标本处理后使用沙眼衣原体核酸检测试剂盒筛选阳性标本,然后以巢式PCR扩增PmpF基因,扩增得到的PmpF基因选用4种内切酶进行酶切及RFLP分析并确定其基因型,根据PmpF-RFLP结果,选择代表菌株测定PmpF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进一步验证PmpF-RFLP结果,同时测定代表菌株的Omp1基因序列并与参考菌株进行比较,从而确定代表菌株的血清型.通过x2检验探讨沙眼衣原体PmpF基因型与患者性别、年龄的关系以反映其临床分布特征.结果 2年间从妇科、泌尿科和皮肤科3个科室获得阳性标本178份,1 17份标本扩增得到PmpF基因,PmpF-RFLP将1 17份标本分为3个Type型,占比分别为2.6%、36.8%、60.7%,挑选26株菌株进行Omp1序列测定,结果显示26株菌株属于D、Da、E、F、G、H、J7种血清型,统计学分析表明PmpF基因型与患者性别、年龄的Fisher精确检验值分别为0.167、0.008.结论 本地区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沙眼衣原体可以根据PmpF基因分成3个基因型,包括D、Da、E、F、G、H、J7种血清型,血清型与PmpF基因型无对应关系,PmpF基因型与患者年龄有关,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云南省暗娼人群中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的亚型分布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2020年结合艾滋病哨点监测开展生殖道沙眼衣原体调查,收集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核酸阳性样本374例,使用巢式PCR扩增CT的OmpA基因区并进行分析。  结果  在173个成功获得序列的样本中,共检测出7种基因型,其中以E型、F型、J型和D型为主要基因型,分别占24.9%(43/173)、21.4%(37/173)、19.1%(33/173)、17.9%(31/173),其他包括G型(9.3%,16/173)、K型(4.6%,8/173)和H型(2.9%,5/173)。不同型别之间在调查地区、户籍、是否为边境州(市)、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样本来源和场所档次等特征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云南省暗娼人群中存在多种的CT亚型,其分布在主要的人口学特征上无差异,可为进一步控制CT的传播提供指导,也可为将来治疗和疫苗研究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从前S1基因到S基因中的保守序列设计出10条内外引物,将其中8条内引物分成A、B组,分别扩增A、B、C、D、E、F型HBV,根据PCR产物片断判定HBV基因型。结果用此种方法检测HBV感染的不同转归类型患者血清728份,对HBV DNA阳性标本进行基因型分析。HBV DNA阳性者276例,其中自限性感染者阳性率为5.8%(14/243),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血清HBV阳性率为42.6%(113/265),慢性肝炎患者HBV阳性率为67.7%(149/220)。慢性肝炎组HBV DNA检出率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76例HBV DNA阳性标本中,各基因型在不同组分布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基因型总检出率以C型为主,占76.8%,B型占21·7%,同时检出B型和C型为1.5%,未检出A、D、E、F基因型。结论北京地区感染HBV基因型为B型和C型,以C型为主,感染结局不同组间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大理地区白族人群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方法对202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血清采用基因型特异性引物-PCR法进行基因型检测。结果202份血清标本中100份(49.5%)HBV基因分型阳性。其中,B基因型41份,占41%;C基因型25份,占25%;B+C混合基因型34份,占34%。在HBV基因型B、C、B+C中HBeAg阳性率分别为:68.3%(28/41)、40.0%(10/25)、58.8%(20/34),B、C基因型比较HBeAg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x^2=5.089,P=0.024)。结论大理地区HBV基因型主要为B基因型、C基因型和B+C混合基因型,最显著的特点是B+C混合基因型感染占很大比例。  相似文献   

15.
应用引物特异PCR法对沈阳地区95例各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CV及HCV RNA均阳性的标本进行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分型,旨在了解本地区HCV基因型分布情况与临床病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HCV—Ⅱ型感染占58.9%(56/95),Ⅲ型占28.4%(27/95),Ⅱ/Ⅲ混合型感染占11.6%(11/95),未分型占1.1%(1/95)。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以及肝炎后肝硬化中HCV—Ⅱ型感染分别占63.6%,36.2%,72.7%,87.5%和92.3%;而HCV—Ⅲ型感染分别占27.3%,46.8%,9.1%,0%和7.7%。说明沈阳地区HCV感染以Ⅱ型为主,其次为Ⅱ型及Ⅱ/Ⅲ混合型,HCV基因型与肝病严重程度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门诊111例性病患者泌尿生殖道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感染进行了检测。发现泌尿生殖道NG感染47例。CT感染35例、解脲支原体(UU)感染14例,阳性率分别为42.34%、31.53%和12.61%;PCR阳性者共74例(66.67%);其中二项阳性20例、三项阳性1例,共占28.38%(21/74);三项均阴性37例(33.33%)。结果提示武汉市性病高危人群CT、UU感染率较高,二者之和已超过淋病;且混合感染在性传播疾病(STD)患者中也常见。  相似文献   

17.
沙眼衣原体基因分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以沙眼衣原体(Chlamydiatrachomatis,Ct)隐蔽性质粒引物(Pp)及主要外膜蛋白基因(omp;)引物(Pm).用PCR扩增Ct特异性DNA,并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strandconformationpoiymorph-ism,SSCP)作基因分型。426份标本中,92例质粒PCR阳性,用质粒PCR阳性标本作omp:PCR,66例为阳性。其中52例标本经SSCP分析显示7种不同的电泳图谱,18例与标准株TE55电泳图谱相同。其中两份标本分别取羊水及新生儿睑结膜,其SSCP图谱相同,表明两株Ct核酸序列完全相同。在分子水平上证实了Ct的垂直传播。临床标本可先采用敏感的质粒PCR作初筛。阳性者再作omp1PCR进行基因分型。应用PCR-SSCP对Ct作基因分型,在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136例儿童肺泡灌洗液标本感染肺炎支原体(MP)的情况并初步了解安徽合肥地区MP基因型情况。方法采用普通PCR技术从136例儿童的肺泡灌洗液标本筛查出已感染MP的标本,并通过巢式多重PCR技术对MP阳性标本进行基因型分析,对照试验采用FH-MP标准株为DNA模版。巢式多重PCR扩增后的DNA片段构建T载体重组质粒做基因测序验证。结果普通PCR检测显示有52例MP阳性标本(136例肺泡灌洗液标本)。巢式多重PCR技术检测显示MP阳性标本基因型均为P1-Ⅰ型,而标准株FH-MP的基因型为P1-Ⅱ型。重组质粒经过测序后进行片段对比验证其扩增条带均正确。结论合肥地区儿童MP流行株基因型为P1-Ⅰ型,感染MP的阳性率为38.2%。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我国南方184例无抗病毒治疗史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NS3/4A蛋白酶抑制剂相关耐药位点检测。方法NS3/4A蛋白酶抑制剂相关的耐药位点分析采用自行设计型别特异性引物行巢式PCR.PCR产物经纯化后采用直接测序法鉴定。结果184例样本中有162例扩增成功,其中125例(77.16%)患者共检出266个变异位点。HCVlb型A156S变异率为18.33%,V170I为16.67%;HCV2a型V36L、Q80G、V170I变异率为100%,A156S为64.29%;HCV6a型Q80K变异率为95.45%,V170I为98.86%。结论未使用抗病毒药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对NS3/4A蛋白酶抑制剂也存在预存耐药,变异率因HCV基因型而不同。1b型发生变异较少,HCV2a型及6a型普遍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20.
PCR法检测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及解脲支原体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性病性尿道炎及宫颈炎诊断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采用PCR法、淋球菌(Ng)涂片/培养、沙眼衣原体直接免疫荧光检查(CtDIFA)和解脲支原体(Uu)培养平行检测了119例患者的189份尿道/宫颈拭子标本。结果:以Ng涂片/培养、CtDIFA和Uu培养为对比标准,NgPCR、CtPCR和UuPCR的敏感性分别为100%(28/28)、969%(31/32)和933%(42/45),特异性分别为945%(86/91)、919%(80/87)和946%(70/74)。治疗结束后1周~2周内复查仍有259%(21/70)患者PCR未阴转。结论:PCR技术可以敏感、特异地检测泌尿生殖道标本中的NgDNA、CtDNA和UuDNA,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然而对治疗后短期内复诊患者,似不宜仅以PCR阳性结果作为重复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