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和CTA在超急性期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灌注成像和CTA对脑梗塞的超急性期诊断、缺血半暗带的判断及判断缺血部位的应用。方法对30例临床怀疑为超急性期脑梗塞患者在发病后6小时内行16层螺旋CT平扫、灌注成像及CTA成像,观察CT平扫表现及灌注图像、CTA重建图像,所有病例均在发病后1周复查CT平扫。结果5例CT平扫发现可疑脑缺血区,25例平扫未发现异常。30例CT灌注图上均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脑缺血区。CTA发现大脑中动脉闭塞10例,大脑中动脉狭窄5例,大脑前动脉狭窄3例,大脑后动脉狭窄2例,颈内动脉狭窄5例,未发现异常5例。结论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诊断超急性脑梗塞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发现缺血半暗带存在并提示临床预后。16层CTA能发现缺血病变的原因,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确切依据。  相似文献   

2.
超急性期脑梗死的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索脑梗死在超急性期平扫CT表现规律 ,提高其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了发病 6h之内脑梗死 12 3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表现 ,分析了平扫CT表现 ,将其分为灰质组 (69例 )和白质组 (18例 )和基底节组 (3 6例 )。结果 平扫CT阴性表现 5 1例 ,占 41.5 % ,其中灰质组的阴性率显著低于另两组 (P <0 .0 0 1)。阳性表现主要有脑动脉高密度征 (2 5例 )、局部脑肿胀征 (5 8例 )和脑实质低密度征 (2 2例 )。其中灰质组的局部脑肿胀征出现率显著高于白质组和基底节组 (P<0 .0 0 1)。其他表现有陈旧性脑梗死 2 0例、老年脑改变 3 5例。结论 仔细分析平扫CT影像 ,对半数以上的超急性期脑梗死病例可作出诊断或提示性诊断。对病变主要发生在脑表面灰质区的病例 ,CT平扫有更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三维CT全脑灌注血容量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三维CT全脑灌注血容量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5例发病6 h以内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行常规螺旋CT平扫及CT血管造影(CTA)检查,分析CT平扫表现,并使用Siemens三维NeuroPBV软件对CTA源图像和CT平扫图像进行减影处理,获得三维彩色PBV图像.比较CT平扫与PBV图像对急性脑缺血灶的检出率.全部病例于发病后2~7 d复查CT平扫.对PBV图像显示的脑灌注异常区体积与复查CT平扫显示的梗死灶体积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 25例患者首次头颅CT平扫12例发现早期脑梗死征象,13例未发现异常,重建三维PBV图像均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脑灌注异常区.复查CT平扫图像上25例患者最终梗死灶体积与PBV图像上灌注异常区体积存在显著正相关(rs=0.837,P<0.001).结论 PBV图像能够三维显示急性脑缺血全脑灌注信息,对早期发现脑缺血、全面评价缺血范围、避免病灶漏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脑容积灌注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于发病6h内行CT平扫及CT脑容积灌注成像,分析平扫及灌注表现,测量缺血区的灌注参数值,并应用灌注扫描图像重建Willis环动脉。结果2例患者常规CT平扫未发现异常;而CT脑容积灌注成像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减低区,表现为脑血流量及脑血容量减低、平均通过时间延迟;重建Willis环动脉图像均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结论CT脑容积灌注成像能够快速、准确反映缺血部位及范围,重建血管成像可以判断闭塞血管,对早期诊断缺血性卒中和指导溶栓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急性期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的CT平扫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3例临床最终诊断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超急性期脑梗死(HCI)的CT平扫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脑中动脉供血区HCI的CT平扫表现有: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密度减低(24/53)、梗死区灰白质境界模糊(14/53)、梗死区脑沟裂变浅或消失(29/53)、同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11/53)。其中密度减低是脑梗死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征象。结论HCI的CT平扫表现因血管闭塞的快慢、梗死面积的大小、部位、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及侧支循环的建立情况而不同,平扫征象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提高HCI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64层CT平扫及CTA对烟雾病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CT平扫及CTA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全部行64层CT平扫和CTA检查,其中7例进行了DSA检查。结果CT平扫大部分脑实质出现异常密度,其中有10例表现为脑梗死,6例为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萎缩3例,合并脑软化4例,只有2例脑实质未见异常。CTA均能显示病变血管狭窄和闭塞,呈多支受累,也可见烟雾升腾的血管,与DSA所见相似。结论64层CT平扫及CTA可作为此病首选检查方法,必要时再做DSA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超急性期脑梗塞影像学特点。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超急性期脑梗塞,56例行头颅CT平扫;82例行头颅MRI,其中59例为MRI平扫(T1WI、T2WI、FLAIR序列、矢状位T1WI)+弥散加权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23例为MRI平扫+DWI+灌注成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PWI);比较不同检查检出情况。结果:头颅CT阳性检出率为10.71%,常规MRI平扫阳性检出率为13.41%,无显著差异;DWI、PWI阳性检出率皆为100%,且异常信号定位与临床症状体征皆一致;DWI、PWI检查的23例中,16例PWI异常信号区域明显大于DWI,7例PWI与DWI大小类似;CT平扫与DWI+PWI检查阳性检出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超急性期脑梗塞的影像学诊断方面,CT的优势在于排除脑出血,以及扫描快捷、易于实施;在阳性检出率方面,CT平扫与常规脑MRI平扫皆无优势;MRI弥散加权像、灌注成像具有强大诊断敏感性,能发现其它检查不能发现的阳性征象,其中灌注成像意义更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CT扫描对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的诊断价值。方法 78例经临床确诊的脑结核患者进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CT平扫的敏感度为81%;平扫加增强扫描CT的敏感度为90%。影像表现为:脑池及脑膜异常、脑积水、结核瘤、脑梗塞、脑炎、脑膜钙化、血管异常。结论 CT扫描对显示脑结核较为特征性的脑膜病变和结脑的继发病变都有很高的敏感度。CT增强扫描的敏感度高于平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在急性脑缺血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20例急性脑缺血性疾病的患者行64层螺旋头颅CT平扫、CT脑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检查,将CT平扫图像与CTP图像及各参数比较,同时梗死区与周围半暗带及健侧各CTP参数比较。结果首次头颅CT平扫发现脑梗塞病灶12例,复查头颅CT检出腔隙性脑梗塞2例;CTP发现18例病灶,2例腔隙性脑梗塞CTP未见异常。在灌注异常的CTP图像中,测定病灶中央、周围区及健侧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病灶中央与周围区、病灶与健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能提高急性脑缺血性疾病病灶的检出率。分析CTP各参数可区分脑梗死区及缺血半暗带,有助于临床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对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对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 2 5例颅脑外伤病人采用GECT 90 0 0型 /GEHis peedFX /i螺旋CT行头颅平扫。结果 :轻微脑外伤患者 7例 ,均为儿童 ,CT显示基底节内囊区腔隙性梗塞灶 6例 ;严重脑外伤患者 18例 ,成人多见 ,CT显示梗塞灶发生在基底节内囊区 9例 ,脑叶区 6例 ,两者同时存在 3例 ;首次CT扫描发现脑梗塞 5例 ,复查CT发现脑梗塞 2 0例 ,其中术后 4例。结论 :CT是诊断外伤性脑梗塞的首选方法 ,当首次CT扫描未发现脑梗塞时 ,应根据病情需要行CT复查 ,尤其是外伤后偏瘫患者 ,更应做CT复查 ,明确是否出现脑梗塞  相似文献   

11.
陈志聪  陈开 《临床医学》2009,29(1):11-13
目的分析CT平扫对发病24h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阳性率及其影响因素,主要评价早期CT征象的意义。方法收集统计24h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38例,均有复查片证实。结果38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24h内CT阴性6例(15.8%),阳性所见有脑实质低密度征、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局部脑肿胀,总阳性率为84.2%。结论在熟悉急性脑梗死临床神经解剖和CT定位的基础上,熟悉各早期CT征象,24h内常规CT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为临床早期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CVST)形成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8年3月,江苏省丰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4例CVS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及MRI平扫,3例行MRI增强扫描,5例行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2例行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MRA)。观察CVST累及区域范围及周围情况、平扫密度或信号特征及颅内伴发病变等。 结果全部患者均累及2个以上静脉窦,7例患者CT平扫见受累静脉窦明显高密度,MR平扫10例患者可见受累静脉窦T1WI明显高信号或混杂信号,T2WI及FLAIR均可见受累静脉窦高信号。3例行MRI增强扫描患者中,受累及静脉窦呈完全强化2例,部分性强化1例。CT及MRI提示左颞叶出血性梗死1例,矢状窦旁占位2例,丘脑出血性梗死1例,皮层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MRV均可见受累静脉窦显影不规则、狭窄或完全不显影及侧支代偿血管形成。 结论MRI平扫可显示CVST的特征,CT平扫部分患者显示CVST的特征,CT及MRI平扫均可显示CVST的颅内伴发病变。识别CVST的静脉窦CT及MRI平扫特征及可能的颅内继发病变影像学表现,并结合MRV检查有助于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CT、MRI联合应用对诊断脑梗死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CT和MRI在对诊断脑梗死中的联合运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临床怀疑脑梗塞的237例病例经CT扫描,其中经CT、MRI联合扫描92例。并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急性脑梗塞CT诊断21例(N=188)。MRI诊断57例(N=65),发病在24小时后的诊断率分别为61.2%、100%。讨论:CT和MRI联合应用对诊断脑梗死有互补作用。虽然CT扫描可以作为首选,但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和确诊梗死血管的位置,应经MRI扫描,这对临床的及时处理和治疗有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磁敏感成像(SWI)诊断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分别实施头颅CT平扫、多参数磁共振检查,比较CT平扫、SWI以及MR常规序列对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HT)的检出情况及分型结果。结果SWI对HT检出率为53.06%,显著高于CT平扫的22.92%及MR常规序列的2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92,P<0.05);SWI对HI1型检出率为27.08%,高于CT平扫的1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6,P<0.05),但对HI2型、PH1型、PH2型检出率与CT平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4、0.239、0.558,P>0.05);SWI对各型HT检出率与MR常规序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2、0.504、0.236、0.558,P>0.05)。结论SWI-DWI操作简单、具有无创性、可重复性,成像速度快,能够有效预测缺血半暗带影像,敏感性高于CT平扫及MR常规序列,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有着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27例早期脑梗死患者(超急性期3例,急性期13例,亚急性期11例)病灶共43个,经DWI成像及MPd常规序列(T1WI,T2WI,FLAIRWI),了解病灶的分布,不同时期病灶的信号强度变化,及病杜相对面积的变化(DWI与T2WIFLAIRWI)。结果:病灶分布:大脑(包括基底核)间脑72%;小脑及脑干28%。病灶显示;急性脑梗塞DWI均表现为高信号,3例超急性DWI显示,而T2及HAIR未能显示;急性期多数表现为略高信号;亚急性期多数同DWI表现相仿为高信号。DWI在早期急性梗死显示能力优于常规序列,并且能够区分新旧梗死,有助于责任病灶的检出。病灶信号面积比较;DWI往往表示核心梗死,可以估算梗死面积及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结果。讨论:DWI对早期急性梗死显示能力优于常规序列,能区分新旧梗死,其面积测量可以提供有用的预后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烟雾病患者颅脑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影像学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9年3月丰县人民医院神经内外科及儿科收治的资料完整的25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1.5T轴位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弥散加权(DWI)及矢状位T2WI序列扫描,同时行三维—时间飞跃(3D-TOF)法MRA扫描;病程中患者均有CT平扫资料,15例有CT血管造影(CTA)资料,12例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资料。 结果MRI平扫均可显示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变细、流空差,颅底中线两旁区域出现烟雾状流空信号影,以轴位T2WI显示最佳;FLAIR见两侧大脑半球沿软脑膜分布的点状或条状高信号("常春藤征"),以额顶叶为多;21例患者的T2WI及FLAIR还可见放射冠、半卵圆中心白质区呈现垂直于侧脑室壁的刷子状高信号("刷子征"),20例T2WI可见基底节区血管流空信号影。MRI诊断25例脑梗死(伴新鲜梗死灶6例),陈旧性出血9例。MRA可显示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颅底异常血管网形成,TOF源图像均可见两侧基底节区高信号强度区域。 结论MRI及MRA可显示烟雾病特征性的血管狭窄、侧支循环征象及所造成的卒中等不良结果,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对脑梗死缺血半暗带参数阈值的判定。方法:取5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缺血组于梗死后相应的时间点(3h、4h、6h、8h),再灌注组于各个时间点灌注前后分别行CT灌注成像的检查,确定半暗带。取大鼠的脑组织进行病理观察。结果: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缺血范围逐渐扩大。在缺血4h之前,即使该区域的rCBF低至0.146,仍可逆;6h之后,只有rCBF〉0.212时,该区域才有挽救的意义。病理结果显示在缺血6h后,光镜和电镜发现有坏死神经细胞。结论:CT灌注成像能够判断半暗带的阈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错构瘤的X线、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错构瘤的影像学资料。结果左肺发病6例,右肺10例;除2例出现浅分叶外,其余所有病灶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类圆形结节影,所有病例均为单发病灶。5例胸片病灶表现为边界清楚结节影;11例行cT检查,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结节影,9例薄层扫描可见病灶内脂肪,增强扫描后病变呈轻度强化。结论x线有助于错构瘤的检出,薄层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其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