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很难彻底治愈的顽固性呼吸系统疾病,在分型辨治时,主要抓住祛邪、补虚两个关键环节。发作时,其治主要在肺,治予祛邪利气为主;缓解期,治疗重在肺脾肾,以培补摄纳为主。要提高其临床疗效,应注意掌握好以下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2.
张作舟教授擅治各类皮肤病,医术精湛,辨证入微,立法玄妙。荨麻疹(尤其是顽固性慢性荨麻疹)常反复发作、瘙痒难忍,医有近效而难去其根。笔者曾师从张作舟教授治疗顽固性荨麻疹,组方有别,疗效神速,现举例析之。宋某,女,周身反复起风团瘙痒,病史达十余年,每次发...  相似文献   

3.
正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又称过敏性咳嗽、咳型哮喘、变异性哮喘、隐匿性哮喘。CVA以持续咳嗽或反复发作为特征,是儿科较难治的顽固性慢性咳嗽病。目前,CVA的治疗原则与支气管哮喘治疗相同,但是西药均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笔者采用健儿壮身膏佐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哮喘69例徐振华王晓梅山东省肥城矿务局第二医院(271613)关键词:中西结合/哮喘哮喘往往因其反复发作,给治疗带来诸多困难。我院自1993年1月~1995年3月治疗顽固性哮喘95例,并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简称治疗组)69例和西...  相似文献   

5.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又称过敏性咳嗽、咳嗽型哮喘、变异性哮喘、隐匿形哮喘,是儿科久治不效的顽固性慢性咳嗽病。以持续咳嗽或咳嗽反复发作为特征,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众多研究一致认为,CVA是支气管哮喘的特殊类型,是哮喘的早期阶段,若不及时治疗,可转变为典型的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哮喘是难治性疾病之一,病程迁延难愈,反复发作。刘建秋教授认为治疗支气管哮喘,除发作期的祛邪治疗外,更应重视缓解期的扶正治本,并指出缓解期以正虚为主,其治疗,从根本上即为调控患者体质的偏颇,因人而异,从本而治,以减少或预防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上常见的反复发作、病情迁延难愈的疾病,临床难以根治,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升高。张常喜教授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多年,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治疗支气管哮喘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此文探析张常喜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学术思想,张常喜教授认为支气管哮喘发病主要是脾肾阳虚,气机升降失调,治疗此病多以健脾温肾,调畅气机为主,同时结合中医外治,相辅相成,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武维屏教授辨治支气管哮喘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武维屏教授 ,从事临床及科研工作 30余载 ,治学严谨 ,学验俱丰 ,辨治肺系疾患尤具匠心 ,机圆法活。在支气管哮喘诊治方面 ,武教授认为 ,哮喘发作是正邪交争 ,脏腑功能失调的结果 ,病性总属本虚标实 ,强调风、痰、气、瘀、虚为哮喘发作的基本病机特点。治疗上擅以病机特点辨证施治 ,参以西医辨病治疗 ,疗效显著。现将其辨治支气管哮喘经验介绍如下。1 风哮武教授认为 ,哮喘发作之诱因首推外感六淫 ,而风为六淫之长 ,故以风邪外袭诱发者最为多见。临床上哮喘多发病迅速 ,骤发骤止 ,反复发作 ,与风邪“善行而数变”特…  相似文献   

9.
文章阐述了洪广祥教授创立哮喘的发病观"气阳虚弱是哮喘发作的重要内因,痰瘀伏肺是哮喘发作的夙根,外感六淫是哮喘发作的主要诱因"。介绍了洪教授在临床具体辨治支气管哮喘3种思路与经验用药。首先提出全程温肺治疗哮喘:在缓解期治本,需重视温阳益气护卫;发作期治标,需重视温肺散寒平喘。再者洪教授认为"痰瘀气阻"是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的病理基础。因此需涤痰行瘀,疏利气机,畅通气道。最后指出哮喘是个虚实夹杂,本虚标实的疾病。因此必须虚实并治,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10.
温阳化瘀法在治疗哮喘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顽固性疾病,发作时喉中哮鸣声声,呼吸急促,甚至鼻翼煽动,喘息不能平卧。本病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息性支气管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或其它急性肺部过敏性疾患引起的哮喘。因其病因病机复杂,证侯多变,在治疗思路上各式各样。从阳虚血瘀症论治哮喘,以温阳化阏 要的治疗思路,在治疗上突破了“发时治其标,缓时治其本”的陈规,无论新病久病,扶正祛邪,攻补兼施标本同治,是治疗哮顺喘根本所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哮喘的外治疗法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226001)姚石安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呼吸道顽固性疾病,祖国医学认为患者多因禀赋亏虚,复感外邪而致病,属本虚标实之证。而预防本病的发作,“治未病”调动机体的抗病免疫力尤为必要,临床观察表明,外治用药的选择及辅以...  相似文献   

12.
运用自拟方紫蚧散缓治其本,白龙汤急治其标,治疗顽固性哮喘36例,总有效率达92%。  相似文献   

13.
黎世明老师治疗小儿哮喘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世明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儿科副教授,广东省名老中医黎炳南教授学术继承人,子承父业,尽得真传,尤其擅长治疗小儿哮喘症,颇有心得。笔者有幸随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辨治小儿哮喘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26例顽固性哮喘水针疗法的临床观察白秀玲,阎晓霞内蒙古医院中医科(010017)内蒙古精神卫生中心(010010)哮喘是一种以喘息不宁、喉间痰呜、气粗欲塞、难以平卧为特征的发作性疾病,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笔者采用水针疗法配合耳压治疗了26例顽固性...  相似文献   

15.
当下老年顽固性腹泻发病率较高,西医多采用对症治疗,但部分患者治疗效果常不理想。中医药辨治老年顽固性腹泻具有显著优势和确切疗效,首届甘肃省名中医王道坤教授认为老年顽固性腹泻治疗要重视老年人的脾肾阳虚体质特点并进行综合论治。此文总结了王道坤教授治疗老年顽固性腹泻的临证经验,以期为同道治疗老年顽固性腹泻提供更多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6.
哮喘是一种常见疾病,发作时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病情严重的哮喘患者甚至需要随身携带缓解哮喘的药物,以避免危险情况发生。哮喘多属于中医学“哮病”范畴,临床发病率高,多与遗传、过敏等诸多因素相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寿命。哮喘的病理基础为痰瘀伏肺,病机为风盛痰阻、气逆血瘀、正气亏虚。外风引动内邪是哮病发作的始动环节,痰瘀内伏为哮喘发病的主要夙根,气逆是哮喘发作的病机关键,正气亏虚是哮喘发病的内在条件。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王洋教授认为,该病患者多属于过敏性体质,外感风邪容易诱发哮喘。治疗选方上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模式,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原则,将哮喘分为发作期、缓解期。根据该病不同时期的特点选取治疗基础方,再根据患者所表现的证候特点辨证选药,临床治疗往往会获得较好的效果。文章结合案例介绍王洋教授治疗哮喘的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麝香灸治疗顽固性哮喘10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哮喘病常因反复发作、呼吸急促而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尤其是顽固性哮喘,因久治不愈而使劳动力丧失。三十余年来,笔者运用两香化脓灸治疗顽固性哮喘,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03例患者中,男66例,女37例;年龄在16~20岁12例,20~40岁72例,40~60岁19例;本组哮喘均为冷哮。2治疗方法2.1用药正宗妞香(不能用代用品)0.3g,生姜30g,切成薄片。灸用艾绒少量,普通膏药30张。2.2取穴天突穴、大推穴、气海穴、肺俞穴、育官穴。2.3灸治时间每年夏季三伏天中的任何一天(一般在阳历7月10日~8月川日之间)。每年用灸法灸…  相似文献   

18.
顽固性哮喘的证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裘端常 《四川中医》1998,16(8):10-11
哮喘分为哮证和喘证,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临床每多兼见,放合称哮喘证一并论治。哮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作,以气候变换时为多。一般言,哮喘病经过适当的中医或西医治疗,大部分病人的病情能得到控制,但少数严重的患者呈顽固性发作,或呈哮喘持续状态,虽经抗菌消炎、平喘止咳化痰、激素、吸氧补液等治疗,疗效仍不理想。笔者临证月余年,对顽固性哮喘的治疗,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兹不揣浅陋,介绍如下。1正应邪实,急以祛邪为先陈文治在(诸证提纲》中说:“凡喘之暴作,以攻邪发散为先,喘定之后,方可补养,久…  相似文献   

19.
补肾祛邪法治疗哮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小虹  廖慧丽 《中医药学刊》2002,20(5):697-697,700
目的:观察补肾祛邪法治疗哮喘的发作期和缓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缓解期患者分别肌注喘可治针剂。发作期治疗2周为1个疗程。缓解期90天为1个疗程,对治疗前后的证候和肺功能检查等进行比较。结果:喘可治针剂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显效率45%,有效率95%,缓解期显效率70%,有效率95%,肺功能(FEV1、FVC)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喘可治针剂通过补肾祛邪治疗。可有效改善哮喘发作期,缓解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20.
徐辉光教授从事中医药的教学和临床工作数十年,临证经验丰富,擅治哮喘及内科杂证。徐师对哮喘持续发作的治疗强调必须综合用药,颇具特色,兹从以下三方面论述之。一、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徐师认为,哮喘的发病与持续时间的长短,与患者的体质虚弱密切相关。正气不足,抗邪力弱,是易感受外邪,诱发哮喘的原因;正气亏损,祛邪力弱,则哮喘持续发作的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