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力衰竭(心衰)是多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结果,心衰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比例高达30%。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心衰患者生存率较无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低。心衰与室性心律失常互相恶化,恶性循环。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心衰患者,需根据指南推荐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对左室射血分数减小的心衰患者,建议植入ICD,导管消融治疗植入ICD的患者需早期干预。必要时可进行去交感神经节治疗。  相似文献   

2.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是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研究显示心脏性猝死中有75%以上与室性心律失常有关。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从药物治疗到非药物治疗,均有较大的进展,本文就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策略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室性心律失常是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重要死因,常因未能有效控制而使心衰难以纠正,许多抗心律失常药物因有不同程度的负性肌力作用使用不当而加重心衰。2005年10月~2007年10月,我们探讨了胺碘酮治疗心衰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常常出现心力衰竭(心衰)和心律失常,这两种情况常同时出现又互相恶化。在心衰合并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多见且危害性大。恶性的室性心律失常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复杂类型的室性早搏和非持续性室速又与心衰患者的猝死发生密切相关。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在治疗时除基础疾病的治疗、心衰本身的纠正外,室性心律失常的处理有其特殊性。现介绍心衰时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临床意义、各种检出方法的评价、治疗进展及猝死的综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镁盐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23例广东省电白县人民医院雷法佐充血性心力衰竭常合并低镁,使心衰难以纠正。低血钾并低血镁是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因素。作者用静滴镁盐治疗顽固性心衰并心律失常23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23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及临床治疗情况.方法 分析19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住院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类型、住院时心脏超声示左室大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住院时脑钠肽(BNP)浓度,患者住院时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情况,一月后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情况和心衰用药情况.结果 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为普遍,并且伴随心脏扩大、心功能恶化,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加(P<0.05).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与无发生组比较,BNP显著增高(P<0.05);胺碘酮、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为临床上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胺碘酮者与不使用者比较β受体阻滞剂使用量下降(P<0.0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类药物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与预后相关,临床抗心律失常药物与治疗心衰药物有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7.
心力衰竭(心衰)总是和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相关,但室性心律失常也最容易引起心衰。本文简要回顾了心衰中的电生理重构、细胞内钙摄取和导致心律失常的机制。细胞解偶联,钙离子稳态和纤维化是主要导致心律失常的因素。目前心衰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和新的诊断和治疗措施还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充血性心衰患者T波电交替对心律失常事件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约半数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死于室性心律失常所致的猝死。植入起搏/除颤器能降低曾有自发性或可诱发持续室性心律失常者的死亡率,然而,并非所有心衰患者都  相似文献   

9.
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从病理生理、诱发因素、检测及治疗几方面介绍近年来有关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建议高危患者在治疗心衰的同时应积极地抗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心力衰竭伴快速型心律失常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峻 《实用老年医学》1997,11(3):104-105
老年人心力衰竭伴快速型心律失常的防治黄峻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210029)黄峻教授老年性心力衰竭常伴发快速型心律失常,包括室上性心律失常和室性心律失常(VA)。这些心律失常的发生使心衰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更趋恶化,从而加重心衰的症状,使心衰转...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心率减速力和连续心率减速力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作用。方法运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对入选患者分成心衰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减速力和连续心率减速力的差别。结果心衰组和对照组的心率减速力和连续心率减速力有明显差异(p0.001)。心衰组患者发生室性心率失常的亚组分析显示心率减速力和连续心率减速力测定对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具有预警作用。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减速力和连续心率减速力减低,预示心衰患者容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具有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充血性心衰无症状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衰患者中高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与高猝死率并存。无症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心衰患者是否应进行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尚存争议。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临床意义需要深入研究。高危人群的识别应综合多种方法。目前,多主张不宜预防性抗心律失常治疗。  相似文献   

13.
扩张型心肌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心力衰竭和各种复杂心律失常,其中心律失常包括房性、室性、房室交界性及混合型表现,它是一种发病年龄早、常见的、致死率极高的心血管临床综合症,有资料表明心衰死亡原因与突发性的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动过速有关,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预测猝死的发生,从而减少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取胺碘酮治疗方案的临床表现。方法将我院2012年4月至2016年10月的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抗心衰治疗,而实验组采取常规抗心衰外加胺碘酮治疗策略,观察并分析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不良状况。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76.67%,两组的数据差别很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4%,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取胺碘酮治疗后,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无明显不良反应,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比索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86例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随机分成两组 ,比索洛尔组每日口服比索洛尔 1.2 5~ 10mg ,对照组口服安慰剂 ,疗程 12个月 ,观察治疗前后心率、室性心律失常和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结果 :比索洛尔组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减少 ,心率变异性参数显著改善。结论 :长期使用比索洛尔可降低CHF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改善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16.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T波交替对心律失常事件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有半数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可因室性心律失常而猝死。随机试验表明,植入起搏/除颤器能降低原有自发性或可诱发性持续室性心律失常者的死亡率,然而,并非所有心衰患者都能从中获益,且在经济上也不合算。因此,急需一种无创性方法用以识别风险最大但又能从预防性治疗中获益的患者。目前认为用  相似文献   

17.
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易发各类心律失常,其中,以合并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和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为最常见。对于心衰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而言,胺碘酮和β受体阻滞剂是既有效、又安全的药物选择,Ⅰ类抗心律失常药不宜使用。其他非抗心律失常药物,如他汀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对心衰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也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DC)及 QT 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心源性猝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心衰组),随访一年,根据有无室性心律失常分为室性心律失常组(43例)和非室性心律失常组(57例);根据有无心源性猝死分为猝死组(18例)和生存组(82例)。同期100例在本院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患者早期 DC 值和 QTd 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衰组、室性心律失常组及猝死组患者的 DC 和 QTd 值分别和对照组、非室性心律失常组及生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 QTd 与 DC 呈负性相关。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 DC 和 QTd 值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预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9.
心力衰竭(心衰)时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极为常见,尤其成对和多形性室性早搏发生率高达刀%~95%,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达28%~80%[1]。由于室性心律失常变异性较大(如阵发性室速变为持续性室速,单一型室速发展为扭转性室速,室速发展为室颤),而发生猝死率极高,现就心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由冠心病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口服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率(HR)明显下降(P〈0.05),QT间期(Q-Tc)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加(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在常规降血脂以及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