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接受介入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护理. 方法对37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及术前指导,术后注意栓塞后综合征及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37例患者介入治疗均获成功,栓塞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发热、肝功能受损、恶心、呕吐等症状,均经对症处理及精心护理后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出院后3~24个月B超、CT随访复查:碘油完全填充、病灶完全消失21例;病灶缩小50%者12例;病灶缩小25%~50%者4例.结论术后的全面观察和有效护理是患者治疗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碘化油混合乳剂动脉栓塞在肝血管瘤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利用平阳霉素碘化油混合乳剂,对36例肝血管瘤患者进行动脉栓塞治疗,术后1~8个月观察肿瘤大小变化及并发症.结果 肝血管瘤缩小>50%者16例,肿瘤缩小>30%者14例,肿瘤缩小>10%者6例.结论 平阳霉素碘化油混合乳剂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23例肝海绵状血管瘤,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选择性肝动脉插管,用平阳霉素+超液化碘油制成混悬乳剂栓塞血管瘤,用明胶海面颗粒栓塞瘤体供血动脉。结果 23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栓塞全部成功,栓塞后病灶缩小程度达30%~70%,总有效率100%。结论介入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创伤小、操作较传统外科手术简单、安全且疗效满意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机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23例经B超、CT、MRI及血管造影证实的肝海绵状血管瘤,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作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栓塞,栓塞剂为超液态碘油+平阳霉素、明胶海绵。结果栓塞术后患者症状改善,所有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缩小,其中11例瘤体直径缩小50%以上,8例瘤体直径缩小30%~50%,4例瘤体直径缩小20%以上。结论经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介入治疗不仅可以达到手术治疗的效果,还可克服手术治疗的一些不足,具有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损伤轻、费用低、危险性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的应用与护理。方法:对5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对发热、疼痛等反应进行对症治疗,减少并发症发生。结果:54例患者肝动脉栓塞化疗均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加强术前指导及心理护理、术后并发症的全面观察和有效护理是患者治疗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9例肝海绵状血管瘤经皮直接瘤内注射无水酒精,分别在术后1,3,6,12,24个月观察海绵状血管瘤大小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海绵状血管瘤平均直径(6.9±1.6)cm,栓塞后3个月(3.7±1.1)cm(P<0.01),栓塞后6个月以上(1.2±0.8)cm(P<0.01),海绵状血管瘤的血供完全消失。结论: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损伤小、恢复快、无并发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在肝海绵状血管瘤中的治疗原理及疗效。方法:对11例肝海绵状血管瘤采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进行栓塞治疗,分别于术后1月、2月行CT检查观察疗效。结果:10例患者术后1月、2月分别缩小30-40%、70-80%,1例因血管瘤较大1月后行第二次栓塞,亦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结论:应用平阳霉素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郑佳  陈建新 《华西医学》2015,(3):460-463
目的探讨采用经动脉栓塞或经动脉栓塞联合经皮经肝穿刺瘤内注射硬化治疗不同血供特点肝海绵状血管瘤(CHL)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4年2月-2013年4月收治的86例不同血供特点CHL患者经股动脉插管行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化剂栓塞或经动脉栓塞联合经皮经肝穿刺瘤内注射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化剂硬化治疗。结果 45例(52.3%)瘤体缩小超过50%,26例(30.2%)瘤体缩小20%~50%,11例(12.8%)瘤体缩小不足20%,4例(4.7%)瘤体病灶无明显变化,所以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不同血供特点CHL采用个性化介入治疗效果明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的护理.[方法]对10例肝动脉栓塞化疗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术前指导,加强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结果]10例患者肝动脉栓塞化疗均成功,栓塞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均经对症处理及精心护理后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加强术前指导及心理护理、术后并发症的全面观察和有效护理是患者治疗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经肝动脉栓塞联合经皮穿刺注入无水酒精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导管超选择插入17例肝血管瘤的供血动脉,以碘油或超液态碘油、明胶海绵和(或)钢圈栓塞,一周后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多点注入无水酒精。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实施了栓塞治疗和无水酒精的注射。17例中有11例分别于术后1~12个月行CT或B超随访。瘤体缩小〉50%者9例,〉30%者2例。全部患者中临床症状消失者12例,明显减轻者5例。总有效率100%,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联合经皮穿刺注入无水酒精在治疗肝海面状血管瘤上是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超选择性供血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护理。方法 选择7例肝血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结果 7例肝血管瘤供血动脉栓塞均获成功,无明显不良反应,无严重并发症,是目前治疗肝血管瘤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结论 我们按照护理程序的方法对患者做好术前评估,术中配合,术后病情观察是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经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经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6月~2004年8月我科收治肝血管瘤患者30例;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股动脉成功后,引于5F Yasllirc,或肝右导管于病灶供血动脉内.经造影了解并分析病变供血血管情况后,注入适量利多卡因、平阳霉素 碘油混合乳剂及明胶海绵适量行栓塞治疗。结果30例患者均成功地选择性插管至供血动脉内,病灶血管床栓塞完整.术后分别追踪观察3个月、6个月、1年、3年,病变缩小50%~93%,患者症状缓解,部分患者肝功能好转。结论经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疗效确切,患者痛苦轻,创伤小,安全有效,成为治疗肝血管瘤首选疗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评价经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科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经动脉注入平阳霉素+碘化油混悬乳剂栓塞治疗肝血管瘤24例,分析疗效。结果 24例患者肝血管瘤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有效率达100%,其中有18例缩小≥50%,其中1例1年后复查CT时,病灶几乎完全消失。结论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具有疗效确定,对患者创伤小,易于接受,并发症少,恢复快,费用相对低廉的特点,可作为肝血管瘤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同锁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9):1608-1610
目的:评价使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经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通过导管超选择插管至肝血管瘤的供血动脉,使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经肝动脉进行栓塞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实施了栓塞治疗,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瘤体缩小,无严重并发症,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使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经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超选择性供血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护理经验。方法 :为 7例巨大型肝血管瘤患者行超选择性供血动脉血栓治疗 ,强化心理护理 ,介绍有关介入治疗的知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加强体位护理与巡视 ,治疗恶心、呕吐与发热。结果 :7例均痊愈出院 ,无 1例发生护理并发症 ,随访 3个月至 1年 ,瘤体缩小 5 0 %以上。结论 :肝血管瘤是肝脏常见的良性肿瘤 ,当瘤体直径 <4cm无症状时一般无需治疗 ;当瘤体直径 >4cm时以往考虑手术治疗 ,但手术创伤大 ,危险性大。现用超动脉栓塞治疗巨大型肝血管瘤 7例 ,简便安全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总结4例肝血管瘤患者行B超引导下经皮注射聚桂醇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做好患者治疗前的评估、心理护理和宣教,完善各项检查;治疗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做好相关并发症的观察,同时重视出院指导。4例患者介入治疗后均未出现并发症,复查可见病灶缩小,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17.
肝脾联合介入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脾联合介入治疗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早日恢复。方法对20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进行肝脾联合栓塞的介入治疗,术前、术中、术后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观察术后的病情变化等方面的护理。结果所有病例经治疗后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升高,肝功能恢复,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有针对性的观察和预防性的护理,对于减少肝脾联合栓塞的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可以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动脉栓塞治疗肝脏血管瘤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林军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2):1287-1289
目的:观察经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及其可行性。方法:肝血管瘤患者24例,瘤体最小3cm×3.5cm、最大8cm×11cm。采用Seldinger技术股动脉插管,导管超选择插至肝血管瘤供血动脉后,灌注超液化碘油+平阳霉素混合乳剂,加适量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1~2年,结果显示肝动脉栓塞后,肝血管瘤瘤体内碘油沉积良好,瘤体均有不同程度缩小。大部分病例可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部疼痛,少部分病例还可出现恶心、呕吐以及一过性转氨酶升高,3例发生急性胆囊炎,经内科治疗后好转,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肝动脉灌注超液化碘油+平阳霉素混合乳剂,加适量明胶海绵颗粒栓塞介入治疗肝血管瘤是一种较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肝癌患者肝动脉化学栓塞术后的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学栓塞治疗术后出现的副作用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49例肝癌患者经化学栓塞术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常见的有右上腹剧烈疼痛、发热、恶心、呕吐、寒颤、黄疸加重。结果肝动脉化学栓塞治疗肝癌临床效果较好,但病人术后都会出现轻重不一的并发症。结论肝动脉化学栓塞介入治疗术后会出现各种并发症,要求术后做好病人心理护理,使病人对治疗有所了解,积极配合治疗。护士加强术后观察及人文关怀,可减少介入治疗后的恐惧心理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B超引导经皮及腹腔镜下射频消融(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利用RF-2000射频治疗系统,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对30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35个病灶及经腹腔镜下对6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8个病灶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并用彩色超声及CT检查以了解RFA的效果。结果每例患者均1次完成治疗,均无出血等并发症。随访6个月~5 a,所有病灶缩小均在50%以上,无一例复发。结论应用RF-2000射频治疗仪在超声引导下经皮或腹腔镜下热损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并发症低,安全性高,效果好,是肝脏血管瘤治疗的又一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