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黑膏药是我国古老而具有传统特色的外用固体剂型,早在晋代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已有油、丹熬炼而成青的记载。黑膏药疗效确切、用法简便、价廉、携带与贮藏均方便,虽然药品市场少见,但民间仍然广泛流传及应用。“黑神”膏药就是从祖国医药宝库中挖掘出来的秘方,我们吸取了膏药传人的制作经验,成品黑如漆、明似镜、贴之即粘、拔之即起。该药主治结核、骨刺、腮腺炎、风湿痛、癌症病、骨关节肿大等;临床效果显著,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为使该药能更广泛的造福于人民,现将处方及制备工艺介绍如下。1.处方:白益、赤芍、自挂、大…  相似文献   

2.
黑膏药系以食用植物油与铅丹为基质,根据临床应用于不同疾病而配入不同药方,经高温熬炼而成的一种外用的传统剂型。其作用持久,使用方便,应用广泛,疗效确切,是外科常用剂型。但传统的制备工艺,有些药物的有效成分得不到充分的提取与利用。为进一步提高制剂质量,我们在制作活络膏时,对传统制备工艺进行了改进,用清油炼油“下丹”制膏药坨,以多种方法提取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3.
黑膏药是祖国传统医药之一,具有消肿止痛、袪风散寒、舒筋活血等功效。本文从黑膏药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安全性评价方面的进展进行了介绍,并对黑膏药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为黑膏药的更广泛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黑膏药的传统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黑膏药的传统制备工艺。方法:结合笔者多年制备经验及对工艺方面的研究,特别是色拉油的应用、粗料药的先煎后炸、炼油“滴水成珠”新标准、黑膏药熬老的处理、几种去“火毒”方法的比较及其与人体皮肤厚薄之间的刺激性关系,以及黑膏药在临床上的辩证加减应用等内容均作了创新研究。结果:上述经验及研究有利于提高黑膏药的质量。结论:这些经验及研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正> 脾胃学说是脏象学说的一部分,起源于《内经》、《难经》,及至李东垣著《脾胃论》之后,才发展成为“脾胃学说”。这一学说广泛地涉及各科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尤其与妇产科学方面所取得的联系和述理,如对妇女月经、生育、胎产的生理作用更为密切。现就脾胃学说对妇科病有关经、带、胎、产的证治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何咏梅  邱国俊  张孟生  唐艳  高伟 《中国药业》2012,21(16):107-108
目的探讨黑膏药的新制备工艺。方法根据长期工作实践,在黑膏药传统制备的基础和经验上,对工艺和材料进行新探索。结果与结论在黑膏药传统制备工艺基础上,利用现代方法和手段进行改良,有利于提高黑膏药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应有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黑膏药质量控制新方法,有效控制黑膏药中间体的质量。方法:采用软化点、针入度、黏度等检测指标与软硬度等传统经验方法进行相关性研究,建立制备黑膏药的内控标准。结果:黑膏药的软化点、黏度与软硬度呈正相关,而针入度与软硬度呈负相关。结论:采用软化点、针入度、黏度等指标作为制备黑膏药的内控标准,可以有效控制黑膏药质量。  相似文献   

8.
药食同源之百合山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燕 《首都医药》2005,12(6):43-44
昔日神农尝草木,开拓食物来源并发明医药,故有“药食同源”之说。《淮南子修务训》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可见神农时代药物与食物是不分的,无毒者即可食,有毒者当避之。随着人们经验的积累,认识的提高知道生姜可暖胃、薄荷可清热、蜂蜜可润肺、菊花可明目。昔日古人将食物与药物并论,他们认为食物虽品种繁多,但均属五色、五味以及寒热补泻之性的范畴,与药物应用道理并无二致,这一思想在众多古医籍中多有记载。《神农本草经》中收集的365种药中,其上品都是药食同用的。唐代孙思邀所著《千金药方》中把食治专立一…  相似文献   

9.
“火毒”是黑膏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致敏性物质,去“火毒”则是黑膏药生产工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对黑膏药的传统及现代去“火毒”工艺及各工艺的优劣对比,查阅相关文献后对概况进行综述,探讨黑膏药去“火毒”工艺研究进展,以期为黑膏药制备工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影响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是我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结晶,作为我国的传统医药,中药不仅为我国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在我国医药产业所占比重亦越来越大。中药制剂品种不断增多,在抗病毒、心血管、跌打损伤等领域应用更加广泛,疗效也得到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发展传统医药,实现中药现代化亦是当前和今后的工作方针和发展目标。但随着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不合理应用以及制剂本身的质量,有关中药及其制剂不良反应的报道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1.
“活血化瘀”是祖国医学宝库中极为珍贵的一颗明珠。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也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在我国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的说法。至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对血瘀症的认识更加深刻,其中论述了瘀血、蓄血的证治,尤其清代王清任所著之《医林改错》对活血化瘀之论述更有其独特之见解,而且疗效显著,所以被后世医家所重视。清末唐容川所著之《血  相似文献   

12.
参麦注射液源于明朝秦景明的《证因脉治》生脉饮,系由红参和麦冬两味中药材制备而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功能益气固脱、养阴生津、生脉。近年来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曾发现1例67岁女性患者因体虚无力而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导致抽搐、疼痛的病例,经停药等对症治疗,无生命危险。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小金片来源于传统经典方剂小金丹,收载于清代王洪绪所著《外科证治全生集》。该方由人工麝香、木鳖子(去壳去油)、制草乌、枫香脂、醋乳香、醋没药、五灵脂(醋炒)、酒当归、地龙、香墨10味中药组成,经现代中药制剂技术所制成。具有散结消肿、化瘀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阴疽初起、皮色不变、肿硬作痛、多发性脓肿、瘿瘤、瘰疬、乳岩、乳癖。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的概念、优点和应用原则的简单介绍,将其应用于中药黑膏药制剂的生产过程,以对黑膏药进行质量风险管理。对黑膏药的生产过程进行危害分析得到11个关键控制点,通过对关键控制点的控制、关键限值的建立、纠正措施的制定等对黑膏药实施质量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5.
丹参是我国传统中医中应用最广、历史最悠久的药物之一,丹参及其制剂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为使中药及其制剂更好的走向国际市场,中药制剂复杂组分的体内过程研究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就丹参及其制剂主要效应组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开展丹参制剂复杂组分的整合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方法学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药用高分子在缓控释制剂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缓控释制剂的发展除与制药设备的不断发展、革新有关外,药用高分子在该类制剂中也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一些新型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使缓控释制剂步入了定时、定向、定位、速效、高效、长效的精密化给药阶段,出现了口服渗透泵控释制剂、脉冲式释药系统、环境敏感型定位释药系统、结肠定位给药系统等新型缓控释制剂。辅料的成分、组成与结构对药物的释放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缓控释制剂中合理应用新型高分子材料,就具有重要的意义。1药用高分子作为药物载体药用高分子的广泛研究和应用,促进了缓控释制剂的快  相似文献   

17.
中药的传统剂型有膏、丹、丸、散等。明代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以前我国的用药经验,收载了药物剂型近4 0种[1] ,除现代剂型中的注射剂与片剂外几乎都有。但相对于西药制剂而言,中药因其固有的粗、大、黑和显效缓慢等缺陷,故不易被国外所广泛理解、接受,妨碍了中药制剂走向国际医药市场。近年来,我国医药工作者对新型中药给药系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发展了中药结肠定位制剂、中药透皮贴剂以及涂膜剂、膜剂、凝胶剂、巴布剂、穴位贴敷剂等新剂型。清华大学等还推出了口服渗透泵控释制剂、基质型经皮给药系统和胃肠定位系统…  相似文献   

18.
注射用紫杉醇纳米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杉醇广泛用于卵巢癌、乳腺癌、肺癌等多种肿瘤的治疗。传统的紫杉醇制剂生物利用度低,临床应用有限。纳米给药系统是现代药物制剂的研究热点,近年来临床上陆续开发了紫杉醇的纳米新剂型。纳米乳、纳米粒、胶束等也正在实验研究之中。本文就紫杉醇纳米制剂的开发和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试论硬膏剂制备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硬膏剂是我国制剂中的一种极其传统的制剂,早在晋代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已有油,丹熬炼而成“膏”的记载。刘宋《刘涓子鬼遗方》中亦有多种“薄贴”的记载,在此“薄”指软膏,“贴”指膏药。由于硬膏剂是通过对患处体表的外敷,借经络走向。以起到匈病外治的作用,因此目前在中医临床及民间仍然广泛应用。现就其牛产中存在的有关问题试述如下,仅供同仁参考。l基质的选择与原材料处理1.1植物油选择:供硬骨剂用的植物油品种较多,有麻油、花生油、菜籽油、桐油等。有单独使用有混合使用。其中,麻油由于熬炼时泡沫少,有利于操作…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典籍《神农本草经》已有牛黄、犀角、阿胶等多种动物药的记载;在我国最早的方书《五十二病方》中即载有以鹿肉、鸡血及蛋卵等动物药八方剂以疗病。《黄帝内经》共有13首方剂,其中5个处方是以人或动物器官及组织入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所载1892种药物中,就有461种动物药;说明古代医药学家早就对动物药的应用相当重视。现代出版的《中药大辞典D也载有700多种动物药。据现代药理研究,此类药物的作用机理,在于补充、调整、抑制或纠正人体的代谢作用。因动物药毒性低、副作用小、容易被人体吸收等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