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琴 《四川中医》2001,19(6):2-3
本文对《吴鞠通医案》中温病误用辛温发表、误用寒凉、误用养阴的变症病机及证治进行探讨,指出变症病机要点是:以热邪为本,阴伤为标,变由热致。治疗变症当首辩热之所在,以祛邪撒热为要,热除则变止;标急时以治标为急或标本同治;由于误治常致气机阻洁,故宣扬气机亦乃治变之常法。治变应注意救治。  相似文献   

2.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本篇属全书概论性质。篇名“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具深刻意义。仲景认为,疾病证候的产生是脏腑经络病理变化的反映。“先后”二字,示人脏腑经络,病有先后,证有缓急,治有先后。如本篇第1条中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指出了脏腑病变的先后传变;第2条中说“经络受邪,入脏腑”,此为经络与脏腑病变的先后传变;第14条指出,下利清谷不止之里证与身体疼痛之表证并见时,治当先里后表;第15条中说,新病痼疾并存,当先治新病,后治痼疾,等等。这些均是“先后”在辨证施治中的具体运用。“病脉证”,则是强调在辨证论治过程中应注意病与证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畅达 《山西中医》2006,22(6):1-4
《伤寒论》中与误治相关的107务原文既论厦误治变证的成因,又阐述了变证的救治和预防。误治变证的成因包括误汗、误下、误吐、误火和误利小便。变证的救治原则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预防误治,一是详列禁忌,免于方药误投;二是认真调护,汤方煎服变化有章;三是以知为度,不可过剂伤正;四是试探用药,避免盲目投药。认真总结《伤寒论》中与误治相关的内容,不但对继承和发展《伤寒论》具有一定意义,而且对研究中医医源性疾病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太阳病已发汗,医家辨证不明,误行吐下温针等法而成变证。医家常由变证症状不变、病机不同致误;不明变证传变,汗下失序致误;此外,药物的煮服法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中医的辨证思维,临证中却常被医家忽略而致误。太阳病变证是中医临床误诊误治的一个缩影,笔者通过分析太阳病误后下利症同证异致误、变证传变误断、药物煮服方法避误3个方面,探讨太阳病变证相关条文的辨治对中医避误的启发。  相似文献   

5.
李伟 《河南中医》2009,29(4):319-320
张仲景在创立辨证论治理论的同时,深深体会到《内经》“治未病”思想的重要性,他在-临床实践中创造性地从以下四个方面发挥《内经》“治未病”的学术思想:未发病时要“养慎”;病已发生要防传变;施治之中要谨防误治;疾病初愈教病家多调养。  相似文献   

6.
(接上期) 2.3 兼证和变证 兼证是指太阳病证兼有他经病证而言,包括合病和并病.变证是指太阳病因误治或失治引起了性质的改变,出现了和原来完全不同的证候而言.  相似文献   

7.
表证是临床常见病证和多发病证,是指外感六淫等邪气或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入,侵犯肺卫,正气与邪气交争于表的轻浅证候,表证在临床治疗中常为医患所忽视,而导致失治、误治,发生传变。孙增涛教授从事中西医辨治呼吸系统疾病数年,辨治表证经验丰富,善于把握表证中寒热正邪的变化,并注意表证易于传变之特性,以动态的眼光辨治疾病,辨证用药中着重对于经方、时方思路与方法的继承,并于临证中根据病情之变化灵活运用,加减变化,合理选方,适当用药,有是证用是方,从而使药达病所,疗效立显。  相似文献   

8.
作为季节性的外感热病,湿温的证治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通过对近20余年湿温病证治相关文献的分析,湿温因于湿热;病位外郁肌表,所及脏腑尤以脾胃为重;病性有湿热之偏、虚实之辨;病势传变相对缓慢,病程较长。清热祛湿为治疗原则,治法灵活多样,因证而变;更有"三禁"等传统治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是一部对外感热性病进行辨证论治的经典专著.在太阳病篇中共载条文183条,除论述邪感太阳经彤成太阳病(包括太阳经证和腑论)证治的92个条文外,有91个条文是讨论太阳病误治、失治后变证的辨证论治.这些条文就<伤寒论>太阳病篇来讲,是属太阳病误治、失治变证证治,但从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影响来看,则不仅如此,应该说这与后世内科杂病证治及其发展、完善,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笔者在本文中,着重探讨了太阳病误治、失治的变证的辨证论治内容,并通过认真研究及与后世内科杂病证治对照,认为<伤寒论>太阳病篇中误治、失治条文内容,对后世内科学的发展和完善具有多个方面的影响.因此,认为<伤寒论>太阳病篇的误治、失治的证治内容,对后世内科杂病证治有着纲领性的指导意义,为以后中医内科学的发展和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柴瑞震 《中医药学刊》2004,22(6):993-996
《伤寒论》是一部对外感热性病进行辨证论治的经典专著。在太阳病篇中共载条文183条,除论述邪感太阳经形成太阳病(包括太阳经证和腑论)证治的92个条文外.有91个条文是讨论太阳病误治、失治后变证的辨证论治。这些条文就《伤寒论》太阳病篇来讲,是属太阳病误治、失治变证证治,但从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影响来看.则不仅如此,应该说这与后世内科杂病证治及其发展、完善.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笔者在本文中。着重探讨了太阳病误治、失治的变证的辨证论治内容,并通过认真研究及与后世内科杂病证治对照,认为《伤寒论》太阳病篇中误治、气治条文内容,对后世内科学的发展和完善具有多个方面的影响。因此,认为《伤寒论》太阳病篇的误治、失治的证治内容,对后世内科杂病证治有着纲领性的指导意义,为以后中医内科学的发展和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陈禧  上官慎康 《中医杂志》2011,52(16):1435-1437
从稚阳未充,稚阴未长;易于感触,易于传变;六气为病,三焦分证;稍呆即滞,稍重则伤;直陈己见,痉因于风;博采众长,要言不繁;抚育调摄,防重于治等7个方面阐述了吴鞠通对中医儿科的贡献。并点评了吴鞠通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2.
赵天才  杨景锋 《河南中医》2010,30(8):729-730
张仲景辨治百合病,首论百合病成因主症治则以识病立纲;次论百合病救误治法以警示后学谨防误诊误治;继论百合病正治法示人以规矩准绳;列举百合病变证治法教人以知常达变;给药方法内治与外治合用以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13.
《金匮要略》第一篇中的先后治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要略》第一篇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为篇名,不用病名而用脏腑经络,不用病脉证治而用先后病脉证,先后既是病机,也是治则。由于人体脏腑经络是相互联系的,是一个整体,疾病在脏腑经络之间会相互传变,这种脏腑经络之间的传变是有先后顺序的,那么治疗也要有先后步骤。归纳为:已病之前,先治未病;已病之后,早治防变;表里同病,先治其表;新旧同病,先治新病;缓病急病,先治其急;因果同在,先治其因。这些先后治则具有很大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7.试述太阳病误治后脾胃阳虚的变证及其辨证施治答:大阳病误治有胃阳受伤及脾胃两伤的变证,现举数例以说明之。原文120条是太阳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厥阴病篇历来为医家争论的焦点,篇中条文所述证候寒热杂错繁复,其意难明,故而成"千古疑案"。本文以《伤寒论》厥阴病篇原文为基准,将厥阴病分为真厥阴和类厥阴,探讨真厥阴病的形成及其证治规律。厥阴病历来被认为是六经传变之末,而真厥阴病为阴阳离脱隔绝的终末状态,真厥阴病又包含真寒厥和真热厥两个不同证候,其治法迥异,如若反治、误治则病笃危殆。因而临床上欲以仲景法度治疗危急重症,研究真厥阴病的形成及其证治规律则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一、整体出发,既病防变《金匮要略》于开头首先从人体内部脏腑相关的整体观出发,论述既病防变的治则。如《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第一条所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以肝脾关系说明脏腑间有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的作用。一脏有病可影响他脏,治疗须照顾整体,治其未病脏腑以防疾病传变。如《血病虚劳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少阳病篇原文较少,历来医家争议颇多,使广大函授学员一时难以掌握。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略谈总识少限病的体会。《伤寒论》少阳病篇仅列原文10条,讲述了少阳病的提纲、部分脉证、禁忌、误治变证、变证救治原则及传变、预后、病解时间。至于治疗,只出现一句“与小柴胡汤”,连“小柴胡汤主之”都缺如。这就使后学者无从把握少阳病的证治全貌,因而产生疑端与偏见。在《伤寒论》中阐述小柴胡汤及其类方证治的条文还有23条之多,散见于太阳病、阳明病、厥阴病、差后劳复病篇中。其对证治药效的论述周详明确,昭然若揭,足补…  相似文献   

18.
临证误辨话医道杜修明病有寒热虚实之分,证有阴阳错杂之变,而疗有常法之策,更有变法之治,若不能见微知著,执一拘泥,定会辨证失利。而失治误治之证就可见了,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也。今举迷途急返2例,意在警醒同道。例1:晏妻,女,年已六旬,因每食后腹胀...  相似文献   

19.
<正>太阳病变证是太阳病误治、失治,当汗不汗,或汗不如法,或由于感邪轻重不同,或个体体质之异,疾病不循一般规律发展变化,临床表现各有不同,有些很难归属于六经中的病证,所以变证也叫坏病。坏病并不是病情恶化到不治之证,而是六经病证中的一种复杂变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临床发病特点及证候规律的总结,认为运用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有其独特的优势,尤其是运用《伤寒论》六经辨证,选用经方治疗新冠肺炎有其独特的疗效,在临床中形成了初步方案。认为新冠肺炎病发之初病在太阳,可继传少阳、阳明,若失治误治或素体正虚,可迅速内陷三阴,变生他证;临证中可单经发病,也可多经合病。不管病在何经,务需遵循"祛邪气,保胃气,存津液",莫忘"培土生金"。若能从六经精准辨证,遣方用药,在临证中往往能收到现代医学无法比拟的独特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