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初探ABCA1蛋白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表达是否有差异.方法 选取冠心病患者31例(急性心肌梗死1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0例、稳定型心绞痛10例)和非冠心病者10例,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ABCA1蛋白的表达.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BCA1蛋白表达(19±3)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ABCA1蛋白表达(18±2)明显强于稳定型心绞痛(13±3)与非冠心病患者(12±2)(P=0.00).结论 ABCA1蛋白强表达可能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病情加重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舍征(ACS)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组)4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37例,另选3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ACS患者人院即刻采血,其余患者第2天清晨空腹抽血,应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ILSA)测定VEGF和HIF-1α水平。结果ACS组VEGF和HIF-1α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SAP组VEGF和HIF-1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HIF-1α水平升高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的标志;可能为易损斑块的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变化的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稳定型心绞痛组)及29例胸痛、胸闷等症状予以冠脉造影正常的患者(对照组)外周血MCP-1和IL-18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结果①急性冠脉综合征组MCP-1水平[(151.84±29.66)pg/ml]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128.49±16.97)pg/ml,P<0.001]和对照组[(112.11±10.36)pg/ml,P<0.01],并且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0.0010.05)。④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外周血MCP-1和IL-18呈明显正相关(r=0.519,P<0.01)。结论外周血MCP-1和IL-18水平可以判断冠心病的严重程度,能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危险性,但与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无明显关系,MCP-1和IL-18的正相关提示因子间相互作用可能共同促进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1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A,Lp-PIA2)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260例心内科住院患者,按照临床表现及造影结果分组:急性冠脉综合征组115例,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亚组70例、急性心肌梗死亚组45例;非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组94例,包括稳定型心绞痛亚组56例、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亚组38例;正常冠状动脉对照组51例。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血浆Lp-PLA2及PAF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及非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Lp-PLA2[(89.05±25.01)μg/Lvs.(11.85±4.17)μg/L,P〈0.001;(19.86±9.91)μg/Lvs.(11.85±4.17)μg/L,P〈O.01l及PAF[(139.44±56.49)μg/Lvs.(58.67±12.46)μg/L,P〈O.001;(64.36±13.89)μg/Lvs(58.67±12.46)μg/L,P〈0.05]浓度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亚组中,除稳定型心绞痛亚组血浆Lp—PLA:及PAF浓度无明显升高外(P〉0.05),其余亚组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亚组的Lp—PLA:及PAF浓度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O.01)。结论血浆Lp-PLA2及PAF浓度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明显增高,可能提示粥样斑块不稳定性,有可能成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新的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可溶性Fas配体(sFasL)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入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塞(AMI)30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0例(UAP组),另有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0例为SAP组,30例健康对照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sFasL水平,并比较其结果。结果:(1)血浆sFasL水平在AMI组[(100.56±30.61)pg/ml]和UAP组[(51.13±23.46)pg/ml]显著高于SAP组[(7.08±1.20)pg/ml]和健康对照组[(6.19±1.11)pg/ml],P均〈0.01;(2)病程观察显示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3h内血浆sFasL水平迅速下降,此后再次上升,而SAP患者则否;(3)冠状窦内sFasL水平明显高于外周血[(210±40)pg/ml∶(78±21)pg/ml,P〈0.05];(4)体外研究表明FasL信使核糖核酸表达在AMI患者离体单核细胞上调,低氧可刺激离体单核细胞sFasL释放。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sFasL水平显著升高提示Fas/FasL系统活化,可能参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a(HIF—1a)、内脂素(Visfatin)的表达,及其与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ACS患者40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0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0例,另选20例健康体检者作健康对照组。ACS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HIF-1a、内脂素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CS组、AMI组和UAP组HIF-1a和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健康对照组[HIF—1a:(946.75±451.34)pg/ml,(1029.05±485.57)pg/ml,(864.45±409.99)pg/ml比(376.20±106.79)pg/ml,(338.50±98.01)pg/ml;内脂素:(4.81±2.21)ug/ml,(5.15±2.25)ug/ml,(4.46±2.17)ug/ml比(1.49±0.96)ug/ml,(1.33±0.76)ug/ml,P均〈0.05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Gensini评分与HIF-1a、内脂素呈显著正相关(R2=0.653,0.576,P均〈0.01)。结论: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a和内脂素水平越高冠脉病变程度越严重,其检测有助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预后预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依那普利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清CXCL16及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浓度的影响.方法 取98例冠心病患者血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并给予常规治疗及联合依那普利治疗3周,比较其血清CXCL16及hs-CRP浓度与正常人的差异,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分析.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清CXCL16及hs-CRP浓度显著升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较稳定型心绞痛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后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CXCL16及hs-CRP浓度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XCL16:(1.44±0.67)ng· mL-1 vs.(3.45±0.62)ng·mL-1,P<0.05; (1.86-±0.76)ng·mL-1 vs.(2.65±0.95)ng·mL-1,P<0.05. hs-CRP:(1.21±0.46)mg·L-1vs.(3.32±1.08)mg·L-1,P<0.05;(1.62±0.76)mg· L-1 vs.(2.25±1.02)mg·L-1,P<0.05];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且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效果更优,以降低血清CXCL16浓度效应更明显.结论 依那普利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及降低血清CXCL16浓度从而发挥对冠心病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机制及在ACS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组)59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8例;另设对照组3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所有入选对象血清HIF-1α与VEGF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ET-1水平.结果 ACS组HIF-1α、VEGF和ET-1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102.3±20.8)ng/ml、(192.3±32.7)ng/ml、(80.13±15.9)ng/ml比(41.5±21.4)ng/ml、(121.02±22.3)ng/ml、(45.18±13.3)ng/ml和(38.1±17.5)ng/nd、(85.8±19.6)ng/ml、(32.73±8.9)ng/m1](P<0.05);SAP组HlF-1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VEGF和ET-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CS组中的AMI亚组HIF-1α、VEGF和ET-1水平明显高于UAP亚组[(127.6±23.4)ng/ml、(231.5±39.2)ng/ml、(92.36±17.4)ng/ml比(90.2±18.7)ng/ml、(162.4+27.1)ng/nd、(71.52±14.8)ng/m1](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HIF-1α、VEGF和ET-1水平明显增高,并与心肌缺血严重程度相关.HIF-1α和VEGF可能是ACS患者斑块不稳定的标志,而ET-1可能是冠脉内皮损伤的标志.它们在ACS的发展中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肌红蛋白(myohemoglobin,Mb)、肌酸激酶同工酶(myohemoglobin isoforms of creatine phosphokinase,CK—Mb)浓度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检测6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组),63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稳定型心绞痛组)及35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CRP浓度,并结合血清LDH、CK—Mb、Mb浓度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血清CRP与Mb浓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硬化斑块指数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对照组;3组血清LDH、CK-Mh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浓度检测联合血清Mb浓度检测、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诊断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膜P-选择素(P-Selectin,又称为CD62P)的表达率及血清CD62P的水平,分析它们的临床意义、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和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测定法分别检测3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25例正常对照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冠状动脉正常)血小板膜CD62P表达率和血清CD62P水平。结果 1、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血小板膜CD62P表达率显着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17.19±8.05)% vs(13.09±6.25)%,(P<0.05)],并显着高于对照组[(17.19±8.05)% vs(10.83±5.76)%,(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2、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血清CD62P的水平显着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43.98±14.71)ng/ml vs(36.14±13.42)ng/ml,(P<0.05)],并显着高于对照组[(43.98±14.71)ng/ml vs(33.34±11.05)ng/ml,(P<0.05)],SA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膜CD62P表达率与血清CD62P水平有显着的正相关(r=0.295,P=0.017)。结论 CD62P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一个重要标志,参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测定血清CD62P浓度可评估体内血小板活化及内皮损伤程度,可以反映整个机体的CD62P水平(包括可溶性CD62P和跨膜CD62P)。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及氧化应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病情评估的价值及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为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0例为B组,冠脉造影正常者30例为C组.对各组受试者于入院24h内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入选患者血清脂质过氧化物(MDA)、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总活力(t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均采用分光比色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对入选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根据冠脉造影结果所显示的血管狭窄程度及部位计算Gensini积分值.对胰岛素抵抗及氧化应激指标与冠脉Gensini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FPG、FINs、HOMA-IR、MDA、Gensini积分急性心肌梗死组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冠脉造影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NOS、iNOS、NO急性心肌梗死组低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冠脉造影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FPG、FINs、HOMA-IR、MDA、Gensini积分均高于冠脉造影正常组,而NO、tNOS、iNOS均低于冠脉造影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HOMA-IR与MDA、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与NO、tNOS、iNOS呈负相关.结论 胰岛素抵抗与氧化应激反应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病情密切相关,且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介素(IL)-18/IL-10比值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探索防治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新途径。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1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IL-18和IL-10的水平变化,并对所有患者进行24个月随访,根据随访的结果将患者分为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组,38例)及未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组(B组,173例)。结果 A组患者血浆IL-18水平及IL-18/IL-10比值显著高于B组[(229±77)vs(166±5 0)ng/L,(2.4±0.7)vs(1.6±0.6),P〈0.01],A组患者血浆IL-10水平低于B组[(101±37)vs(115±38)ng/L,P〈0.05];高血浆IL-18/IL-10比值使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优势比值增加3.935倍(P〈0.01)。结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IL-18和IL-10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IL-18/IL-10比值增高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有一定预测价值,提示机体炎症活动增强是促进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重要因素,抗炎治疗可能是防治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淋巴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型受体α(PPARcα)的表达水平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选择66例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UAP)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SAP)25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22例。选择冠脉造影正常的23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分离周围血淋巴细胞,以ELISA法测定其淋巴细胞中的PPAR-α水平。结果 PPAR-α可在周围血淋巴细胞表达,且冠心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PAR-α的表达水平明显减低(57.53±12.87 vs 37.97±12.98,P<0.01);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PPAR-α表达水平分别为:AMI(28.05±8.28)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α的表达下调,随着CHD病情加重PPAR-α的表达进一步下降;PPAR-α可能参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生发展,并与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白细胞分化抗原137(CD137)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正常对照组(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B组)、非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C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D组)4组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时静脉抽血,检测 CD137和 C 反应蛋白(CRP)等其他标记物的水平。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CD137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其中心肌梗死组CD137增高程度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 P <0.05)。 CD137与冠状动脉 G nsini积分呈正相关性( r=0.429,P <0.05);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间也有密切关系。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CD137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CD137增高与 CRP有相关性,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可代替 CRP。 CD137与冠状动脉缺血性疾病严重性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变化及与冠脉病变范围的关系。方法8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9例,稳定型心绞痛(SAP)16例,20例冠脉造影阴性者(对照组)。检测AMI患者发病16-20h以及其他研究对象入院时的血浆BNP浓度,比较各组间BNP的差异。结果AMI、UAP、SAP和对照组血浆BNP浓度分别为(504.5±182.1)pg/ml、(248.1±171.7)pg/ml、(39.6±22.9)pg/ml、(21.2±16.0)pg/ml。AMI组平均BNP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P〈0.01),UAP组平均BNP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SAP组高于对照组(P〈0.05)。多支病变组平均BNP高于单支和0支病变组(P〈0.01)。结论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的血浆BNP浓度存在差异,其水平高低与冠心病的病变范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外周血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4,CTLA-4)、分化抗原簇28(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28,CD28)及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 protein,SAA)的表达。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第一附属医院CHD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2例。另外,选择同期20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非CHD患者为正常对照组。患者在起病入科时抽取外周血,CTLA-4、CD28及SAA的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assay,ELISA)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外周血CTLA-4浓度降低,SAA、CD28浓度升高且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浓度升高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组SAA与CD28呈正相关(r=0.871,P0.01),与CTLA-4呈负相关(r=-0.642,P0.01)。结论 CHD患者外周血CTLA-4浓度降低,CD28浓度升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更甚,且其与常规的SAA检测指标呈相关性,可用于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并作为CHD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可溶性P-选择素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联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浩  李源  王晓明 《心脏杂志》2003,15(4):326-327,330
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血清中可溶性 P-选择素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 EL ISA法检测 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 A)、47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30例稳定型心绞痛 (SA)患者和 40例健康者 (对照组 )血清可溶性 P-选择素水平。结果 :对照组和 SA组分别为 132 1± 12 1ng· L- 1和 15 2 0± 113ng· L- 1 ,而 U A组和 AMI组可溶性P-选择素明显升高 (分别为 76 45± 95 0 ng· L- 1和 46 6 5± 44 4ng· L- 1 ,P<0 .0 5 )。结论 :可溶性 P-选择素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有关联。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水平的变化意义。方法:CHD患者79例,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4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7例,另选3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清晨空腹抽血应用ELISA法测定VEGF和HIF-1α水平。结果:ACS组VEGF和HIF-1α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SAP组VEGF和HIF-1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EGF和HIF-1α水平升高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变化的意义.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2例,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36例及健康体检者40例采用ELISA方法测定MMP-9及TNF-α的血清浓度.结果 AMI及UAP组的血清MMP-9和TNF-α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P<0.01),AMI组血清MMP-9水平高于UAP组(P<0.01).AMI组的血清TNF-α的水平高于UAP组,但无统计学意义.MMP-9和TNF-α呈显著正相关(r=0.498,P<0.01).结论 MMP-9和TNF-α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明显升高,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入选150例同期住院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为非冠心病组(NCHD)38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组(SAP)28例;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ACS)84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6例。测定各组的血清脂蛋白(a)及血脂(TC及TG)并统计分析。结果(1)急性冠脉综合征组的血清脂蛋白(a)浓度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及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2)血清脂蛋白(a)水平与血脂(TC及TG)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者的血清脂蛋白(a)浓度较之非冠心病者及稳定型心绞痛者升高,且血清脂蛋白(a)浓度与血脂(TC及TG)水平没有相关性,提示血清脂蛋白(a)不仅是一种独立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也可能促发了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