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PCI术后心肌灌注情况及短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急诊PCI的AMI患者113例,随机分为:早期替罗非班组(60例),诊断明确后立即经静脉给予替罗非班负荷剂量10μg/kg继以0.15μg.kg-1.min-1维持泵入48h;常规治疗组(53例),于冠脉造影开始时给予替罗非班,用药方法及剂量同早期替罗非班组。比较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情况,PCI术后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ST段回落情况,术后心功能情况,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早期替罗非班组术前TIMI血流2级比例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13.3%比1.9%,P=0.037),术后即刻两组TIMI血流分级无显著性差异(P=0.188);术后早期替罗非班组TMPG 3级比例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88.3%比73.6%,P=0.034),术后2h心电图ST段回落>50%比例早期替罗非班组亦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78.3%比60.4%,P=0.038),术后7d两组LVEF水平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可以改善TIMI血流和术后心肌灌注,并不增加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对梗死相关血管冠脉血流(TIMI)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STEMI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均于发病12 h内行PCI术.治疗组PCI术中立即将替罗非班按10μg/kg剂量用生理盐水稀释成20 ml,冠脉内3 min注射完毕,静脉维持量0.15μg·kg-1·min-136 h.对照组PCI术中静脉负荷量0.4 μg·kg-1·min-130 min,维持量0.15 μg·kg-1·min-136 h.20 min后复查冠脉造影,评价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术后4周并发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术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PCI术后TIMI血流Ⅱ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7%比22.9%,P=0.033),TIMI血流Ⅲ级高于对照组(92.3%比75.0%,P=0.018),术后4周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8%比18.8%,P=0.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的发生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5%比12.5%,P=0.886).结论 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冠脉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能改善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减少PCI术后无复流、慢复流的发生率及术后4周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不增加出血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联合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疗效.方法 初发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拟行直接PCI术病人131例,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组(n=32),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n=99).分析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TIMI血流灌注分级(TMPG)分级和ST段回落,评价PCI术后心肌微循环再灌注.观察住院及随防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及出血等并发症.结果 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相比,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组梗死相关动脉(IRA)狭窄程度较轻[(68.7±11.0)%vs (86.5±7.8)%,P<0.05].PCI术后TIMI3级血流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组高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96.8% vs 78.8%,P<0.05),TMPG3级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组高于B组(62.5% vs 32.3%,P<0.01).治疗期间轻度血小板减少和出血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组高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9.4% vs 1.0%,P<0.05).随访30 d,两组死亡率无差异,但MACE发生率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组低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6.3% vs 29.3%,P<0.01),进一步分析严重心绞痛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组较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显著降低(6.3%vs 25.3%,P<0.05).结论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基础上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减少STEMI再灌注后无再流或慢血流的发生,改善心肌微循环再灌注及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国产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灌注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发病12h内接受急诊PCI术的STEMI患者中,符合术前梗死相关血管(IRA)完全闭塞(TIMI0或1级)、术后前向血流达到TIMI3级的患者共71例,分为替罗非班组(n=36)和对照组(n=35)。比较两组基础临床特征、心肌呈色分级(MBG)及术后90min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sumSTR),并观察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左室射血分数及出血并发症。结果两组基础临床情况和造影特征无明显差异。替罗非班组心肌呈色分级3级获得率明显增高(69·4%比37·1%,P=0·01),术后90minsum STR(60·6%±26·7%比42·2%±35·3%,P=0·03)和ST段完全回落(sumSTR≥70%)的比例(61·1%比28·6%,P=0·0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替罗非班组心肌梗死后1周射血分数也明显高于对照组(55·2%±5·2%比51·3%±7·3%,P=0·03)。两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罗非班组轻度出血发生率有高于对照组趋势(16·7%比5·7%,P=0·26),但无严重出血或血小板减少症。结论国产替罗非班能改善急诊PCI术后心肌灌注指标,并有助于改善心功能。急诊PCI联合使用替罗非班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国产替罗非班对冠脉介入术后心肌微循环再灌注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观察国产替罗非班对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术后心肌微循环再灌注的疗效。方法:急性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塞(STEMI)直接PCI术病人95例,A组(45例)PCI术中给予国产替罗非班10bLg/kg的负荷量,然后以0.15μg/kg·min静脉滴注维持18h,B组(50例)术中不予替罗非班,两组患者均在PCI术后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口服、肝素泵人,对比给药前后的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帧数(CTFC)及术前、术后ST段回落率及室壁运动记分(WMSI),围术期出血倾向。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帧数、ST段完全回落率明显优于B组(P〈0.05),随访1月时,两组患者WMSI、EF均有改善,但A组的wMSI较B组改善更多(P〈0.05),A组治疗期间轻微出血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基础上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可减少STEMI再灌注后无再流或慢血流的发生,改善心肌微循环再灌注及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微循环灌注的影响。方法将急诊入院的AMI患者79例,随机分为盐酸替罗非班组(39例)和一般治疗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直接PCI后心电图ST段下降程度、QT离散度(QTd)。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危险因素,心肌梗死部位,病变血管数以及就诊和介入治疗时间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CI术后30 min,盐酸替罗非班组ST段下降≥50%的患者明显高于一般治疗组(92.3%vs70.0%P=0.020)。PCI术后2 h盐酸替罗非班组ST段下降≥70%的患者,明显高于一般治疗组(82.1%vs60.0%P=0.031);且盐酸替罗非班组的酶峰时间较一般治疗组提前3.2 h,P=0.003。PCI术后30 min和2 h心电图QTd明显低于一般治疗组(P<0.05)。盐酸替罗非班组住院期间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较一般治疗组明显减少(2.6%vs22.5%,P=0.014);严重出血事件与一般治疗组比较无差别。结论直接PCI术前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有助于AMI患者冠脉微循环再灌注,改善心功能,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游涛 《山东医药》2011,51(37):77-78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急性STEMI患者70例,按就诊顺序分为盐酸替罗非班组、对照组各35例。盐酸替罗非班组行PCI术前应用盐酸替罗非班[0.15μg/(kg.min)],持续泵入至术后36 h,对照组行常规PCI术。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冠脉复流、出血事件及术后30 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盐酸替罗非班组急诊PCI术后TIMI 3级血流发生率100%;对照组TIMI 3级血流发生率82.9%,两组比较P〈0.05;术后30 d两组MACE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盐酸替罗非班不增加出血事件。结论老年急性STEMI急诊PCI联合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介入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2例ACS患者根据冠脉介入术中是否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分为标准治疗组(50例)和替罗非班组(52例),对比两组介入治疗术后梗塞相关血管的TIMI分级、校正的TIMI计帧数和相关血管支配心肌的Blush分级,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和出血情况。结果:冠脉介入术后TIMI3级血流获得率替罗非班组明显高于标准治疗组(94.2%:76.0%,P〈O.05),TIMI计帧数显示替罗非班组血流快于标准治疗组[(21.9±8.7)帧:(30.8±3.6)帧],P〈0.05;而替罗非班组心肌Blush分级3级获得率明显高于标准治疗组(75.0%:32.0%,P〈0.01)。两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替罗非班组出血发生率高于标准治疗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初步研究表明,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是安全的,可以明显改善PCI术后的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冠状动脉内注射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中TIMI血流的影响。方法入选北京大学首钢医院2005年4月至2007年8月急性STEMI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梗死相关血管(IRA)有血栓征象的患者67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57.4±8.1岁,随机分成试验组(PCI前冠状动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PCI,n=35)与对照组(直接PCI,n=32)。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和CAG资料,对比两组患者PCI术中IRA的TIMI血流情况。结果试验组PCI术中无复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86%比18.75%,P〈0.05),IRA远端栓塞发生率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0%比15.63%,P〈0.05)。结论急诊PCI前冠状动脉内缓慢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可以明显改善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IRA远端的前向血流,降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20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中及术后应用盐酸替罗非班的护理经验。方法20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术中及术后接受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护理工作中做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严密观察用药后穿刺部位和全身出血的不良反应。结果术后24h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1例。30d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1例。无相关血管血流分级心肌梗死溶栓血流(TIMI)0级发生。2例粪便隐血试验阳性。经遵医嘱调整替罗非班的剂量及奥美拉唑抑酸、西咪替丁保护胃黏膜后,粪便隐血试验转为阴性;2例轻度牙龈出血,无皮肤黏膜出血;无出现穿刺点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症。结论严密的观察与良好的护理措施能降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中及术后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出血事件的发生,减少心血管病危险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PCI时国产替罗非班的不同应用途径(静脉内/冠状动脉内)对心肌组织水平灌注与临床预后影响的差异。方法 连续选择60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拟行急诊PCI的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静脉内应用组(静脉组,n=30)与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应用组(冠状动脉组,n=30),比较两组术后即刻造影结果、住院期间以及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的差异。结果共有54例完成试验,其中男性43例,女性11例,年龄29~75(58.80±12.57)岁,冠状动脉组在术后心外膜TIMI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TMP)、心电图ST段回落、梗死相关血管远端末梢栓塞、以及治疗后5~7天的心脏彩超射血分数值、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等方面均显著优于静脉组,虽然心脏肌钙蛋白I(cTnI)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浓度两组无差异,但是冠状动脉组CK-MB达峰值的时间显著缩短,两组院内MACE事件发生未达到统计学差异,平均住院日亦相同,但是30~90(平均57±21)天随访期间冠状动脉组总的MACE事件发生显著少于静脉组(7.1%与30.8%,P=0.02)。应用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在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吸烟等危险因素以及心肌梗死部位、胸痛至球囊扩张时间后,计算冠状动脉组在平均57天随访期间发生总的MACE事件的相对危险度为0.14(P=0.03)。冠状动脉组发生轻度出血与严重出血并发症有增多的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与静脉内应用相比可以进一步改善心肌水平再灌注状态并能提高临床预后,这对于在急诊室因为各种原因未能提前应用替罗非班的患者来说具有特殊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急诊PCI的老年ACS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静脉内使用替罗非班负荷量)和研究组(冠状动脉内使用替罗非班负荷量),每组各59例患者。比较两组PCI术后即刻冠状动脉造影结果,PCI术后7、30 d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率间的差异。结果 PCI结束后共有115例患者入选。研究组(58例)与对照组(57例)比较,患者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血栓积分(0.7±0.2比1.6±0.5,P<0.01)、TIMI血流分级(TIMI 3级:51%比41%,P<0.05)及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 3级:49%比38%,P<0.05)均明显改善,远端血管栓塞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1.7%比14%,P<0.05)。PCI术后30 d时研究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改善[(67.4±6.2)%比(60.7±4.6)%,P<0.05]。研究组PCI术后7 d时总MACEs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5%比17.5%,P<0.05),但PCI术后30 d时两组总MACEs的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比7.0%,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急诊PCI的老年ACS患者,与静脉内使用替罗非班相比,冠状动脉内应用安全,且更有利于改善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心肌灌注,7 d时MACE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0 d时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 方法 入选668例STEMI并急诊成功行PCI的老年患者,分为无复流组和复流组,收集患者的临床、冠状动脉造影和PCI资料评价无复流,分析评价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果 668例老年患者中,发生无复流181例(27.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收缩压<100 mm Hg(1 mm Hg=0.133 kPa)、侧支血流0~1级、PCI前血栓负荷评分≥4分和使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是老年STEMI患者急诊PCI后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随着无复流独立因素数量增加,无复流发生率显著升高,分别具有0、1、2、3和4个独立预测因素时无复流发生率分别是10.0%(2/20)、13.7% (32/233)、30.8%(85/276)、38.1%(37/97)和59.5% (2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5.796,P<0.01)。 结论老年STEMI患者急诊PCI后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为入院收缩压<100 mm Hg、侧支血流分级0~1级、PCI前血栓评分≥4分和使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再灌注状态不良的发生率及其对近、远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964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PCI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资料与心电图,以ST段回落程度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心肌灌注(TMP)分级等指标评估心肌再灌注状态.患者分为4组:A组为ST段回落率≥50%并且术后TMP分级为Ⅲ级;B组为ST段回落率<50%并且术后TMP分级为Ⅲ级;C组为ST段回落率≥50%并且术后TMP分级≤Ⅱ级;D组为ST段回落率<50%并且术后TMP分级≤Ⅱ级.以A组代表心肌灌注状态良好者,D组代表心肌灌注状态不良者.分析心肌再灌注不良患者的发生率及其对近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STEMI急诊PCI术后梗死相关动脉前向血流达到TIMIⅢ级而TMP分级为Ⅱ级以下者占27.3%(237/964),心电图ST段回落小于50%者占30.6%(266/964).11.31%(109/964)的患者发生远端栓塞.A组占总例数的48.9%(425/964),D组占总例数的10.5%(91/964).与A组比较,D组患者在住院期间(RR=64.63,P<0.01)以及随访期间(RR=11.69,P<0.01)均有较高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风险.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后不到50%的患者心肌再灌注良好,心肌再灌注状态与近、远期临床预后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状态不良的发生率及其对近、远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398例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行急诊PCI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资料与心电图,以ST段回落程度与TIMI心肌灌注(TIMIMyocardialPerfusion,TMP)分级等指标评估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状态,患者分为4组,A组为ST段回落率〉50%并且术后TMP分级为Ⅲ级;B组为ST段回落率〈50%而术后TMP分级=Ⅲ级;C组为术后TMP分级≤Ⅱ级而ST段回落率〉50%;D组为ST段回落率〈50%并且术后TMP分级≤Ⅱ级。分析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不良患者的发生率及其对近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STEMI急诊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infarctionrelatedartery,IRA)前向血流达到TIMIⅢ级而TMP分级为Ⅱ级以下者占37.2%,心电图ST段回落小于50%者占37.2%,均接近1/3。12.5%的患者具有远端栓塞。术后ST段回落率〉50%并且TMP分级为Ⅲ级者占总人数的39.8%,ST段回落率〈50%,并且术后TMP分级≤Ⅱ级占总人数的14.3%。心肌组织灌注状态不良者与心肌组织灌注状态良好者相比平均住院日更长,左室EF值更低,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更高,远端栓塞发生率更高,IABP辅助应用比率更大,心功能恶化、心脏性死亡更高。与D组相比,随访期间MACE的发生风险在C组为43%(P=0.11),在B组为24%(P〈0.01),在A组为2.7%(P〈0.01)。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治疗后IRA再通者仅有不到40%的患者其心肌组织水平得到了良好的再灌注,其近、远期预后较好,而剩余约60%的患者其心肌组织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再灌注障碍,其中有大概约超过10%的患者其心肌组织水平存在较差的再灌注状态,这些患者在住院期间以及远期随访期间有着极高的MACE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6.
Xu L  Yang XC  Wang LF  Ge YG  Wang HS  Li WM  Ni ZH  Liu Y  Cui L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11):983-986
目的通过随机对比分析,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提前应用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是否安全,以及能否进一步改善急诊PCI疗效。方法2005年4月至2006年4月,160例拟诊急性STEMI的患者接受急诊PCI时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最终158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17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58.8±25.2岁(36~78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共80例,在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结束后开始应用为常规使用组,第二组78例,在获取知情同意后在急诊室即开始应用者为早期使用组。比较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术前梗死相关血管前向血流情况,术后血流情况以及出血事件与近期心血管事件。结果两组基础临床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期使用组提前39.8min应用替罗非班。早期组术前IRA前向血流达到TIMI2~3级的比率高于常规组(分别为39.7%和23.8%,P=0.040),其中达到TIMI3级的比率亦显著高于常规组(分别为23.1%和10.0%,P=0.032)。两组术后TIMI3级获得率,校正的TIMI计帧数和Blush3级获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近期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与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前提前应用替罗非班是安全的,虽然术后造影结果和临床预后并没有明显改善,但是提前应用替罗非班可以提高PCI前的梗死相关血管前向血流。需要设计更大的样本量,更早的应用时机和合适的较大剂量提前应用替罗非班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前瞻性评价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应用国产替罗非班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连续160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比较两组基础临床情况、介入治疗结果、术后即刻疗效、术后30天和180天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再梗死、再次靶血管重建)发生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基础临床情况、介入治疗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替罗非班组术后即刻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3级复流血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0%比87.5%,P〉0.05),但即刻心肌组织灌注(TMP)3级(75.0%比56.3%,P〈0.05)、校正TIMI帧数[(23.56±5.19)帧比(31.05±6.92)帧,P〈0.01)]、ST段抬高总和回落[(6.51±3.56)mm比(4.53±2.47)mm,P〈0.0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225.02±105.81)μg/L比(269.20±110.88)μg/L,P〈0.05)、肌钙蛋白Ⅰ(TnⅠ)峰值[(45.25±33.00)μg/L比(56.46±29.48)μg/L,P〈0.05]及平均住院天数[(11.38±4.63)天比(14.68±6.90)天,P〈0.01]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替罗非班组术后MACE发生率30天(5.0%比16.3%,P〈0.05)和180天(7.5%比18.8%,P〈0.05)明显降低,LVEF(术后30天:53%±7%比49%±9%,P〈0.01;术后180天:59%±8%比53%±9%,P〈0.01)显著提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5岁[比值比(OR)=3.42,P〈0.01]、替罗非班治疗(OR=0.56,P〈0.05)、住院期LVEF〈0.5(OR=2.56,P〈0.01)是术后180天MACE发生率的主要决定因素。替罗非班组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16.3%和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术联合应用国产替罗非班治疗STEMI能显著提高相关梗死区域再灌注水平,明显改善术后即刻、术后30天及180天临床预后和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出现ST段回落不良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6年4月至2008年4月共入选157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在术后1 h应用替罗非班(10μg/kg静脉推注后,以0.15μg·kg-1·min-1持续48 h),对照组(77例)不应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的基线临床状况,住院期间出血事件,出院后30 d和6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和再次靶病变血管重建)发生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两组的基线临床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出院后30 d的MACE发生率显著降低(6.3%比18.2%,P<0.05),其中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的降低也具有统计学意义(1.3%比9.1%,P<0.05).治疗组6个月的MACE发生率和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降低(分别为10.0%比23.4%,P<0.05;2.5%比10.4%,P<0.05),治疗组出院后30 d,6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1±6)%比(46±8)%,P<0.05;(57 4-7)%比(50±9)%,P<0.05].两组的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罗非班可以显著降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ST段回落不良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30 d和6个月MACE发生率,改善其30 d和6个月的心功能,同时不增加出血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