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心病的预防分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指减少或控制冠心病的易患因素,降低发病率,这是中老年人包括糖尿病患者应该积极进行的主要预防:二级预防是对已患冠心病患者采用药物或非药物的措施以预防冠心病复发或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应用阿斯匹林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作,特别是冠心病是很盛行的。事实上,在曾发生心血管事件,或者是曾患冠心病的患者,服用阿斯匹林是足以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再次发生,或者心肌梗死的再次发生。这些效果是经大量的循证医学上得到了证明,亦即是说阿斯匹林对心血管病的二级预防,不论是男性或女性均是有效。但是对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指未曾有心血管病的人,包括未曾患冠心病的人)是否和二级预防一样,  相似文献   

3.
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高血压、脑卒中和冠心病,作为基层医生应重视心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及一级预防的方法。所谓危险因素是指凡是通过流行病学研究认为与心血管病有关的环境暴露.生活方式、个人行为、遗传等因素统称为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这种因素虽然不一定是致病的唯一原因,但它和发病有因果关系。一级预防也称病因预防或初级预防,主要是针对心血管病致病因子采取的措施,达到预防疾病发生的目的。主要是面向人群,为没有或虽有危险因素存在,但疾病尚未发生者进行的预防。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和康复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近年来我国冠心病发病和死亡人数有升高趋势,临床冠心病患者显著增加,占住院心脏病患者的首位。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和康复治疗,以减少心血管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工作能力和延长寿命。其主要具体内容如下:1 控制危险因素冠心病是多种危险因素引起的疾病,进行冠心病二级预防和康复治疗,就要控制或减少冠心病危险因素,才能延缓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防止斑块不稳定,破裂,血栓形成等导致的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减少反复住院和病死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1 控制高脂血症血高胆固醇是一个…  相似文献   

5.
对于心脏性猝死(SCD)的高危人群——发生过心肌梗死或未发生过心肌梗死的心力衰竭患者,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治疗均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对于存在SCD高危因素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及Brudaga综合征患者ICD治疗同样能有效地降低死亡率;对于同时符合ICD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适应证的患者CRT-D治疗是最佳治疗方案。在我国ICD的二级预防尚难实现,一级预防的实施将面临更艰难的现实。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应用阿斯匹林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作,特别是冠心病是很盛行的。事实上,在曾发生心血管事件,或者是曾患冠心病的患者,服用阿斯匹林是足以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再次发生,或者心肌梗死的再次发生。这些效果是经大量的循证医学上得到了证明,亦即是说阿斯匹林对心血管病的二级预防,不论是男性或女性均是有效。但是对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指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风险明显增高,血脂异常是ASCVD的独立致病性危险因素。干预老年人血脂异常、特别是降低胆固醇,可发挥显著的ASCVD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作用,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生活方式改善是老年人血脂异常的基本治疗,他汀类药物是防治ASCVD的首选药物。降脂治疗需要个体化,根据血脂水平和心血管病的危险度确定降脂药物的初始剂量,从小或中等剂量开始,然后根据治疗反应调整剂量,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到与年轻人同样的目标水平。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及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年人心脏性猝死(SCD)约占全部老年人猝死的90%以上。而70%~90%为冠心病(CHD)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所致。研究表明,老年人SCD可以通过预测及干预手段预防其发生和发展,因此研究老年人SCD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1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1.1生活方式1.1.1饮酒:大量饮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适应证患者及主管医生的问卷调查探讨国内ICD植入率过低的原因。方法选取2007年6月至2008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住院病人中符合ICD适应证的患者及其主管医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共有122例ICD适应证患者参与调查。其中一级预防适应证占73.0%,为二级预防(27.0%)的2.7倍。(2)无论是一级预防还是二级预防,其基础心脏疾病均以非缺血性心脏病占首位。(3)二级预防患者植入ICD/CRT—D的比例为42.4%,而一级预防的比例仅为2.2%(P〈0.001)。(4)年龄与文化程度对于患者是否接受ICD治疗无影响。(5)在对自身病情、心脏性猝死(SCD)的认知以及对于ICD的了解和接受程度等方面,二级预防患者均明显优于一级预防患者(P〈0.001)。(6)决定患者是否接受ICD治疗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医生的建议。不接受ICD治疗的首位原因是认为自己的病情不需要而非经济因素。(7)绝大多数一级预防患者的主管医师认为患者并不需要植入ICD(93.3%),其比例明显高于二级预防21.1%(P〈0.001)。结论目前临床上ICD作为SCD预防的实际应用远远低于其指征范围,尤其是一级预防。医患对心脏性猝死及ICD的认识不够是导致ICD植入率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心脏性猝死(SCD)一级和二级预防患者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术后生存与适当治疗的情况。方法连续入选于本院行ICD或带除颤功能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D)植入术的患者,随访记录患者的生存情况、ICD保存的室性心律失常与治疗数据,对比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组间生存与ICD适当治疗,并寻找ICD术后生存和ICD适当治疗的预测因素。结果入选124例患者,一级预防组63例,二级预防组61例,中位随访时间300天。共有12例患者死亡(9.6%),其中一级预防组7例(11.1%),二级预防组5例(8.2%),组间生存曲线无统计学差异(P=0.095)。术前log(NT-proBNP)是术后生存的唯一独立预测因素(HR=8.81,P=0.047)。共有24例患者接受过ICD适当治疗(19.4%),组间术后ICD适当治疗曲线存在显著差异(P=0.014)。QRS波时限(QRSd)是术后ICD适当治疗的独立预测因素(HR=1.24,P=0.020)。QRSd≥120 ms的患者中二级预防组患者更早接受ICD适当治疗(P=0.027),QRSd<120 ms的患者中组间首次ICD适当治疗时间无差异(P=0.242)。结论因SCD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植入ICD患者在术后生存无显著差异;二级预防较一级预防患者更早接受ICD适当治疗,这种差异主要归因于术前QRSd≥120 ms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从中医"治未病"角度,结合以往对冠心病的研究成果,论述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即"未病先防",也就是在未形成疾病之前,运用中医和西医的预防手段,对其形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使其不发生或延缓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从根本上解除冠心病的发病;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即"既病防变",既是在已形成了冠心病之后进行的中医和西医的预防。提出中医"气虚血瘀"是冠状动脉硬化形成的最基本病机,"胸阳不振"则是诱发心绞痛发作的重要因素的观点。因此,冠心病的一级预防(未病先防)是在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基础上应用"益气化瘀"方法为主,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既病防变)则是在一级预防基础上结合"温阳通脉方法"进行防治。将中医和西医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才是冠心病一、二级防治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个体发病危险评估方法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health risks appraisal,HRA)是研究危险因素与疾病发病及死亡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规律性的一种技术方法。心血管病个体危险因素评价系采用定量分析健康危险因素的方法,综合评估个体未来发生心血管病主要是冠心病发生的绝对危险,以危险分数表示结果(发病或死亡),便于对处于不同危险等级的患者分别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属于疾病的一级预防。近年来,心血管病综合防治领域中冠心病个体发病危险评估的研究成为国际性的攻关热点。本文就近5年来冠心病个体危险因素评价中常用的Framingham模型及其应用和其他冠心病预测工具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整体危险评估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冠心病是最常见的疾病,且发病率日益增长.尽管通过对危险因素的控制在冠心病的预防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由于冠心病危险因素个体变化很大,其所需要的干预治疗的强度亦不同.有效的一级预防需要一个能帮助患者选择合适治疗的危险因素的评估方法.本文详细介绍了当前评估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主要方法以及其在冠心病一级预防中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中国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CCSPS)老年亚组的结果,不但证明老年冠心病患者是再发心血管病的高危人群,而且较非老年患者处于更高危状态;同时证明了血脂康胶囊可以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率,血脂康胶囊用于老年患者的冠心病二级预防是安全有效的,老年人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15.
心脏性猝死(SCD)是由各种心脏因素引起的意外死亡,通常发生在症状出现后1 h内。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是SCD的主要病因。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是预防SCD最有效的措施,有效提高了心肌梗死后SCD高危患者的生存率,成为SCD一级预防的标准治疗方法。近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有了新进展。现综述SCD的流行病学、心肌梗死后SCD的发生机制和心律转复除颤器在心肌梗死后SCD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心脏病猝死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心脏病是心脏性猝死(SCD)最常见的危险因素,而其又与性别、年龄、种族以及生活习惯、行为方式有关。置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是SCD后幸存的所有患者降低SCD的首选治疗方式(二级预防),而缺血性心脏病猝死一级预防可采用抗心律失常药,介入治疗以及使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及他汀类药物,但是否预防性使用ICD仍存在争议。此外,健康生活方式也应成为预防SCD策略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本中心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防治心脏性猝死(SCD)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至2015年,于本中心行ICD及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CRT-D)植入术患者的全部临床资料,并分为一级及二级预防。评价ICD对于SCD一级与二级预防患者的整体效用及差异的原因,并根据年龄、肾功能等对一级预防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110例最终纳入研究,一级与二级预防分别为57例和53例。二级预防术后ICD恰当治疗比例高于一级预防(94.8%vs 86.6%,P0.05)。共有20例死亡(18.2%),一级与二级预防间术后生存率无显著差异(17.5%vs 18.9%,P=0.817)。术前脑尿钠肽(BNP)和肾小球滤过率(eGFR){(HR=13.95,95%CI=2.05~94.84,P=0.007)/(HR=0.92,95%CI=0.87~0.98,P=0.006)}是术后生存情况的独立预测因素。一级预防亚组分析显示年龄≥65岁和eGFR≤45ml/min患者术后生存率较低。结论 SCD二级预防组ICD恰当治疗比例高,但两组术后累积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术前BNP和eGFR是术后生存状况的预测因素;高龄及低eGFR降低ICD一级预防SCD的临床效用。  相似文献   

18.
心血管病是我国人群的首位死亡原因。实践证明, 以生活方式干预和危险因素防控为核心的心血管病一级预防可有效延缓或避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为全面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并进一步规范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检出、诊断和治疗, 提高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整体水平, 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牵头组织国内多学科专家, 遵循国内外指南撰写规范, 汇总评价最新研究证据并参考相关指南, 最终形成适合我国人群的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推荐意见。该指南包括前言、指南制定的方法学、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现状、一级预防的总体建议、心血管病风险评估、生活方式干预、血脂管理、血压管理、2型糖尿病管理以及阿司匹林的使用10部分内容。该指南的颁布和实施将为推进我国心血管病预防实践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组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为加强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在安贞医院心脏内科接受PCI治疗的1428例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对不同年龄组血压、血脂、血糖及吸烟等传统危险因素的合并及控制情况进行比较,并对住院期间的药物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1.60岁以下的青、中年患者占47.7%;在接受PCI治疗的患者中女性在青、中年年龄组中的比例显著低于老年前期及老年组。2.各年龄组患者入院时有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的比例均较低,而合并高血压的比例较高。3.青年(45岁以下)、中年(45~59岁)、老年前期(60~74岁)和老年(75~89岁)各年龄组患者入院时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而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患者比例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4.各年龄组患者入院时血压、血糖及血清胆固醇的控制状况均较差。结论:目前住院接受PCI治疗的患者中,青、中年患者占了近50%,并且大部分患者血压、血糖和血清胆固醇均在正常范围,因此,在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除了控制传统的危险因素外,还应研究和预防其它心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的防治 ,并非单纯控制血糖 ,应针对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进行防治。1 糖尿病患者对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2型糖尿病可以看作是伴有胰岛素抵抗的代谢综合征的结局 ,在出现高血糖之前 ,其动脉损伤已经发生。因此 ,与代谢综合征有关的危险因素应予早期识别 ,制定糖尿病一级预防的策略。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措施包括停止吸烟、控制血压、增加体力活动、减轻体重等与非糖尿病患者相同 ,但糖尿病患者应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降低胆固醇及其他脂质的紊乱 ,以及控制血糖。2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的治疗措施对已发生心血管病的糖尿病患者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