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瓣衰坏病人的再次瓣膜替换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20例生物瓣衰坏病人的再次换瓣经验。第一次替换生物瓣时19例为单纯二尖瓣替换,1例为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替换。生物瓣在体内工作6~124年。二次手术前心功能II级1例,II级12例,IV级7例。手术共替换22枚机械瓣。手术死亡2例。作者指出对生物瓣替换术后的病人要定期复查,发现瓣膜有运动异常应及时再次手术换瓣,对心功能差的病人应作积极术前准备。分离心包内粘连不宜过多,提倡采用常温体外循环,持续温血灌注保护心肌;术后支持呼吸、循环功能,延长辅助呼吸时间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80例双瓣替换术的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86年9月至1993年7月,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人施行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替换术80例,手术死亡率3.75%(3/80)。80例中男38例,女42例,年龄平均35.43岁,心功能Ⅱ级2例,Ⅲ级45例,IV级33例。围术期行血流动力学监测72例。本组术后发生多脏器功能不全6例。作者对双瓣替换术中常遇到的难点及处理,术后多脏器功能不全(MOD)的防治以及如何降低手术死亡率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风湿性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报告1991年1月至1995年11月期间15例风湿性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病人瓣膜替换及冠脉桥术(CABG)的体会。手术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其中二尖瓣替换+CABG6例,主动脉瓣替换+CABG6例、双瓣替换+CABG3例,术后死亡3例,其余治愈出院,作者强调了术前明确诊断的重要性,并就冠脉搭桥、心肌保护、主动脉气囊反搏(IABP)及药物的应用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附102例报告)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回顾性分析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102例,其中主动脉瓣病变71例,二尖瓣病变16例,主动脉瓣与二尖瓣联合病变6例,三尖瓣病变5例,肺动脉瓣病变4例。按照病人术前心功能状态,分为:(1)急性心功能不全组(25例);(2)慢性心功能不全组(77例)。施行主动脉瓣替换术71例,二尖瓣替换术16例,双瓣替换术6例,三尖瓣修复成形术5例,肺动脉瓣成形术4例。术后早期死亡9例(8.8%)。93例生存者随访时间3个月~16年,平均随访时间4.3年。晚期死亡6例,其中2例为人工瓣膜心内膜炎,复发率为2%。作者对手术时机与手术方式的选择作了讨论,并介绍了围术期处理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重症心脏瓣膜替换术35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症心脏瓣膜替换术35例,占同期心瓣膜直视手术的50%。其中双瓣膜替换(DVR)16例,巨大心脏行WVR13例,AVR2例,二尖瓣闭式分离术后再次换瓣3例,急症换瓣2例。死亡5例,死亡率14.3%。本文就重症心瓣膜替换术围术期处理及如何加强心肌保护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460例双瓣替换术远期随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报告1985年4月至1993年12月460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替换术远期疗效,并对术后并发症发生因素进行分析。手术死亡30例(6.5%)。420例随访6个月~8.4年(平均2.97年),随访率97.7%。术后1.5年实际生存率90.3±1.21%、81.1±6.76%。远期死亡33例(2.64%/病人-年),主要死亡原因为心衰、人工瓣感染、出血或栓塞。远期生存387例中心功能Ⅰ级172例,Ⅱ级190例,Ⅲ级19例,Ⅳ级6例。远期出现人工瓣相关并发症48例(3.84%/病人-年),其中栓塞19例,出血16例,人工瓣感染10例,瓣周漏2例,生物瓣坏损1例。本组资料显示术前左心室明显扩大、瓣膜明显关闭不全、心功能Ⅳ级是术后心衰的易发生因素。  相似文献   

7.
评价无支架异种生物瓣膜主动脉瓣替换术后2年左室功能的变化。将80例同期施行主动脉瓣替换病人分为2组,50例(年龄69.3±9.3岁)应用TorontoSPVTM瓣;30例(年龄71.6±7.7岁)作为对照组接受支架人工瓣膜替换。术前、术后1、6、12及24个月间记录M型及Doppler超声心动图,采用计算机图像数字分析,定量测定左室功能的变化。随访期间,Toronto组主动脉瓣跨瓣压差为0.8±0.6kPa(6.0±4.5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2.3±0.9kPa(17.3±6.8mmHg);术后1个月,左室心肌质量下降25%,左室+Vcf及-Vcf明显增加(2.0±0.8/1.4±0.3s-1,P<0.01;2.8±1.2/1.8±0.7s-1,P<0.01)。术后6个月,左室功能进一步改善,心室肥厚的消退更趋完全,该变化在其后的随访期间保持稳定。结论:与支架瓣膜相比,无支架异种生物瓣膜具有较大瓣口开放面积及低跨瓣压差,这促进了术后左室功能的恢复及病理性肥厚的逆转  相似文献   

8.
双瓣膜替换术后7次心跳骤停抢救成1例杨锡耀,李金声,张兰军,石慧良,刘亚湘病人女,49岁。因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房纤颤,心功能Ⅳ级,于1992年6月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双瓣瓣膜替换术,手术经过顺利。体外循环126min,阻断主动脉...  相似文献   

9.
应用侧倾碟瓣单瓣替换9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侧倾碟瓣单瓣替换90例陈锁成,孙斌,王康荣,钱成,丁国文1981年2月至1993年12月,我们应用侧倾碟瓣行心脏单瓣替换术90例。其中二尖瓣替换术(MVR)84例,主动脉瓣替换术(AWR)6例。现就治疗体会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男32例,女58...  相似文献   

10.
儿童瓣膜替换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儿童心脏瓣膜疾病应尽量采用修复技术进行了治疗,但病变严重者,也应行瓣膜置换术。为此,作者总结14岁以下儿童瓣膜替换术27例的经验。其中二尖瓣替换12例,三尖瓣替换11例,主动脉瓣替换4例。有合并畸形者16例(59.3%),术前心功能Ⅲ、Ⅳ级23例(85%)。13例同期修复心脏畸形。早期死亡3例(11.1%),晚期死亡4例(16.6%),再次换瓣2例。作者认为:对儿童换瓣应选择较大型号的机械瓣,对瓣环小的病例要改进缝合技术,机械瓣替换术后应用低强度抗凝治疗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1.
温血和冷晶体停搏液的心肌保护效果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1年至1996年,我们采用温血停搏液心肌保护方法行各种心脏瓣膜替换术176例,与同期采用传统冷晶体停搏液行瓣膜替换术的134例病人比较,疗效好,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 310例行心脏瓣膜替换术病人分为温血停搏液组(简称CWBC组)176例和冷晶体停搏液组(简称CCC组)134例。CWBC组男84例,女92例;心功能II、Ⅲ、Ⅳ级者分别为14例(8%)、88例(50%)、74例(42%);伴房颤者152例(占86%);行二尖瓣替换术116例、主动脉瓣替换术29例、双瓣替换术31例。CCC组…  相似文献   

12.
1986年4月至1994年5月施行再次二尖瓣替换手术44例,其中生物瓣替换术后瓣膜衰败12例,闭式二尖瓣扩张术后32例,早期死亡3例,死亡率为6.8%,作者认为,无论是闭式扩张术后还是生物瓣替换术后,一但出现瓣膜毁损症状,应尽早行二次瓣膜替换术,术中及术后应加强心肌保护和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解主动脉瓣替换术后右心室功能中期变化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心室长轴M型超声心动图数字定量分析方法,对50例无支架生物瓣替换患者的术前、术后1月、6月、12月、24月的心室长轴功能进行了随访。结果术后早期,左心室长轴功能即得到改善,LXPSR和LXPLR分别增加了33.1%和42.8%(P<0.01,P<0.01);术后6月改善明显且在其后的随访期间保持稳定。与之相比,术后1月,右心室LXPSR和LXPLR仅为术前的82.1%和70.5%,尽管术后6月开始恢复,但术后2年,亦未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主动脉瓣替换术后右心室功能的滞后性恢复与术后右心室顺应性改变有关,右心室舒张功能的异常是影响右心室该期心内膜下血液供应的重要原因。逆行灌注心肌保护对右心室功能的保护不佳亦为术后右心室功能恢复缓慢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三瓣膜替换术中自体心包片加宽升主动脉及其瓣环2例王奇,朱朗标1992年2月和1994年5月,我们为2例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变病人行二尖瓣、主动脉瓣及三尖瓣三瓣膜替换术的同时,用自体心包片加宽升主动脉及主动脉瓣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  相似文献   

15.
二尖瓣二次换瓣术后8次心脏停搏抢救成功1例冯树生,李中学,阎玉生,朱平,蒙华,王庆深病人女,40岁。二尖瓣生物瓣替换术后6年,因劳力性心慌、气促、双下肢水肿1年,心功能Ⅲ级,心胸比率0.75,诊断为生物瓣衰败。1995年2月在体外循环下行二次换瓣术,...  相似文献   

16.
对53例心脏瓣膜病患者采用保留后瓣和腱索乳头肌二尖瓣替换术,其中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替换术17例,二尖瓣替换术36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28例。术后1个月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其左心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同期行常规二尖瓣替换术者。其中SVI、EF和FS改善明显,人造瓣膜碟片启闭速度加快、室隔矛盾运动消失。随访2个月至3年半,平均2年1个月,均长期生存。术后半年心脏超声复查结果表明左心功能ESVI、SVI、EF、Fs较常规二尖瓣替换术者恢复更快,远期效果佳。作者对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的理论依据、适应证、具体操作技术及效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瓣膜替换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瓣膜替换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原因及防治陈锁成,朱养荣,梅章新,孙斌,王康荣,钱成1981年2月至1991年12月我们行心脏瓣膜替换术92例,其中二尖瓣74例,主动脉瓣4例,双瓣14例。术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26例,占28.3%。现就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诱发...  相似文献   

18.
风湿性联合瓣膜病变病人行双瓣膜替换术中更易遭受再灌注损伤。在实验研究基础上,作者将山茛菪碱(654-Ⅱ)加入心肌保护液中,以图改善这类病人术中心肌保护和探讨654-Ⅱ防治心肌再灌注损伤的机制。随机选择双瓣膜替换病人20例,均分为常规心肌保护液对照组和常规心肌保护液加654-Ⅱ30mg/L治疗组。18例替换Metronic-Hall人工机械瓣,2例国产机械瓣。结果发现复跳前和复跳30分钟,对照组冠状窦血乙酰胆碱均较用药组明显增加(P<0.05,0.001);相应时间Ca ̄(++)、过氧化脂质含量也较用药组显著增加(P<0.05,0.01)。手术结束后用药组病人心脏指数保持在较高水平(P<0.01),体循环阻力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0.01)。本研究提示,双瓣膜替换病人心肌保护液中使用654-Ⅱ可拮抗心脏迷走神经活动,明显增加心排量和降低全身血管阻力,较常规心肌保护措施更能有效地防治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9.
复杂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Wang ZN  Zhang BR  Xu ZY  Hao JH  Zou LJ  Mei J  Xu JB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1):657-660
目的评价瓣周脓肿、心肌脓肿以及瓣膜严重毁损等复杂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治疗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年12月至2002年6月手术治疗的复杂性心内膜炎患者57例临床资料,均为原发性心内膜炎,其中感染侵犯主动脉瓣25例、二尖瓣16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16例.术中发现瓣叶严重毁损32例、主动脉瓣周脓肿19例、主动脉根部环形脓肿导致左心室-主动脉连接破坏4例、二尖瓣后瓣环脓肿11例、心肌脓肿6例、瓣膜赘生物形成55例.脓肿清除后遗留残腔采用间断褥式缝合6例、自体心包片修补19例、牛心包片修补6例、聚四氟乙烯膨体补片修补4例;施行以带瓣管道作升主动脉根部替换和左、右冠状动脉移植术4例,主动脉瓣替换术21例,二尖瓣替换术16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双瓣替换术16例.结果早期死亡6例(11%),死亡主要原因为低心输出量综合征、人造心脏瓣膜性心内膜炎和多脏器功能衰竭.随访4个月至14年,平均(5.93±0.20)年.晚期死亡5例,晚期主要并发症为人造瓣膜性心内膜炎.术后1年心功能恢复NYHA分组Ⅰ~Ⅱ级占96%(44/46);5年再手术免除率为(84±3)%,5年实际生存率为(61±9)%.结论复杂性心内膜炎局部组织破坏较多,应限期手术或急症手术,清创后残腔的处理是影响手术本身能否成功以及术后近、远期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成人主动脉瓣狭窄伴小主动脉瓣环行瓣环增宽并替换主动脉瓣的经验。方法 12例病人行主动脉瓣环增宽并替换主动脉瓣。手术径路均采用Manouguian法:将主动脉斜切口下延伸,经无冠瓣与左冠瓣交界处向下,垂直切开瓣环至二尖瓣基部。采用绦纶片内衬自体心包片作为增宽材料,替换23 mm或25 mm主动脉瓣;同期行二尖瓣替换4例。结果 1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者因严重低心排死于手术当晚;1例术后第7 d因心包填塞经剑突下引流后痊愈;肺部感染并发呼吸功能不全1例,经气管切开及呼吸机支持1周后痊愈;1例主动脉根部明胶海绵物填充后感染于术后12 d再次开胸清除腐烂明胶海绵,并留管冲洗引流而愈。本组术后住院13~20 d,平均(16.2±1.5)d;11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5~84个月,平均(36.7±21.2)个月,心功能恢复至Ⅰ级5例,Ⅱ级6例,无远期死亡。结论对大多数小主动脉瓣环,采用Manouguian术式简单易行,不需切开二尖瓣基部,已能满足替换23 mm或25 mm瓣膜,增宽材料易得,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