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代医家对脾胃的作用进行了经典论述,脾胃对于机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医家李中梓《医宗必读》:“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者,仓禀之官,脾胃纳运相协、升降相因、燥湿相济,能够运化饮食物,化生气血,输送于机体,为“气血生化之源”;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的治未病思想是中医特色,在“脾胃为后天之本”的基础上探究治未病思想对脾胃病及相关病证治疗的指导意义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XIAO Ye  李培  贾波  张立武  冯晓茜 《河南中医》2020,(9):1356-1359
陈潮祖教授对三焦的结构、生理、病理、治疗作了系统研究,提出了膜腠三焦学说。他认为饮食自口摄入,通过脾胃运化,从夹层间隙也即少阳三焦进行交换。一旦过食肥甘油腻之品,一方面脾胃无法正常纳运则饮食不能正常下行,中焦气机升降受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水津凝聚;另一方面多余脂肪可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或随水津、代谢废物的交换进入三焦,积于腹腔油膜或体表肌肤等间隙。脂液潴留将影响气血津精的生化输泄、新陈代谢,变生多种疾病,如痞块、胸痹、风眩、肥胖等。陈教授强调五脏六腑宜通,从病机上阐述了饮食清淡对保持脾胃健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黑莲芝  李琛  宁亚莉 《陕西中医》2007,28(5):639-639,F0003
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是饮食,而饮食的消化吸收又离不开脾胃.因为胃为水固之海,化生精微.主营血;脾为水谷精微运化之舟,使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所以脾气主升,胃气主降,升降相因,共同完成人体内升清降浊的作用.如果脾胃有疾,水谷不化,营血不生,影响到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正常功能,因此维持脾胃的正常功能意义甚大.正如中医所称:"脾胃为后天之本".当饮食失调,进食无定,饥饱不均或进食过冷、过热或刺激性的食物常可诱发和加重脾胃疾病,因此加强饮食护理,有助于药力的发挥,对某些病人食疗的作用大于药疗.现就几种常见脾胃疾病的饮食调理简介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4.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述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脾胃为五脏之根蒂,人身之本源。脾胃的强弱同疾病的发生与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气血津液化生于脾胃,其病也,又缘于脾胃,对其病变之治疗,亦自当究之于脾胃。脾胃功能正常是保证气血津液、脏腑组织功能正常的根本条件,脾胃功能健运,方能不断地运化水谷精微。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随师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大多数癌症患者都存在脾胃运化失调、饮食摄入不足及消化吸收不良的现象,继而导致气血生化乏源,免疫功能低下,使病情进一步恶化,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相反,在治疗过程中如果能调理脾胃并改善其运化功能,患者全身症状及生存质量就会有所改善.本人由此体会到调理脾胃在整个癌症治疗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现就此问题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医的饮食调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医护理是以中医基础理论--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护为基础的.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旺则四季不受邪.因此,饮食调护对于扶助人体正气,抵抗外邪以及病中、病后的康复尤为重要,亦体现了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原则.<内经>中就有"虚则补之,药以祛之,食以随之"和"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等提法.俗语所说"药补不如食补"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7.
肛肠病的发生与肺、大肠、肝脾等脏器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脾胃位居中焦 ,上连肺金 ,下通脏腑 ,是开降运动的枢纽。且脾主运化升清 ,乃后天之本 ,脾胃运化功能正常 ,则“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气血调和、阴阳和合 ,肛肠病则无从生起。若脾胃运化功能失常 ,则清阳之气不能撒布 ,后天之精不能归脏、饮食清气无法进入 ,浊气不能排出 ,外邪乘虚而入 ,发为肠风、脏毒等痔瘘疾病。笔者多年来在治疗上立足治脾 ,使俾土健运 ,气血调和 ,升清有常 ,痔病得以消散 ,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补脾止血法脾胃为气血运化之源 ,对人体脏腑、四肢、…  相似文献   

8.
中医认为,脾胃是运化饮食和水谷的脏器,脾胃强则气血生化有常,气血旺盛,所以才能吃嘛嘛香。如果脾胃虚弱,就会变得不思饮食,面色萎黄,消瘦,气短乏力,胃脘隐痛,腹胀,大便溏泻。所以古称:"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养护脾胃是防病、保健的根本,而自我按摩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方法一:双手叠加,以肚脐为中心按顺时针、逆时针方向摩揉腹部各10遍。  相似文献   

9.
胰岛素抵抗属中医学“脾瘅病”范畴,中医学多从脾气郁遏,内热中满立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经脉互为表里,对饮食的消化运化具有调节作用.脾胃经脉的生理功能与脾瘅病病机有密切联系;脾胃经脉的循行路线与脾瘅病病位高度吻合;而脾瘅病症状又与脾胃经脉的主治相关联.因此,调节脾胃经脉气血的平和,或可成为防治脾瘅病的有效...  相似文献   

10.
<正> 脾居中焦主运化升清,胃主受纳和降,二者互为表里。而倒经是临床常见病,与脾胃密切相关,脾统血,脾气健运,血液在脉道内则生生不息,正常运行。脾的升清运化功能正常与否,又与胃气的盛衰密切相关。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脾气主升,胃气主降,一升一降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若饮食不节,脾胃虚弱,情志失调,劳倦过度,寒邪客胃都能导致脾胃功能紊乱,胃失和降,气血化源不足,脾气受阻,脾失健运,则面色  相似文献   

11.
裘叶忠 《河南中医》2003,23(4):21-21
东垣名著《脾胃论》十分强调脾胃病饮食治疗的重要性 ,为我们研究饮食保健和脾胃病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脾主运化 ,胃主受纳 ,一升一降 ,相互依赖 ,饮食水谷全由脾胃之功能 ,才能完成人体所需营养物质的运化与吸收。《内经》云 :“食入于胃 ,散精于肝 ,浊气归心” ,“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脾胃为饮食转化之枢纽 ,气血津液生化之器。故饮食与脾胃有着必然的生理和病理联系。饮食调和 ,脾胃健旺 ,则元气充沛 ,生机蓬勃 ;饮食不调 ,脾胃损伤 ,则元气衰减 ,生机不足。元气根于脾胃 ,与饮食息息相关。故东垣在研究《内经》有…  相似文献   

12.
王普恒  杨惠莉 《河北中医》2003,25(5):385-386
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 ,合理的饮食调护 ,不仅能够保持五脏六腑的功能协调、阴阳平衡 ,而且能增强机体抗御疾病的能力 ,维持人体健康。故在饮食调护中 ,一定要掌握好饮食宜忌 ,以充分发挥饮食的作用。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饮食宜忌在饮食调护中的作用。1 饮食有节切忌暴饮暴食 ,不可饥饱无度 ,过饥则机体气血得不到足够补充 ,如减肥控制饮食过量者 ,久之气血亏损而为病 ;过饱则损伤脾胃 ,使营血不和 ,而发生疾病。饮食有节更为重要 ,对相宜的饮食也要适当控制。强食者易助邪 ,故《素问·痹论》说 :“饮食自倍 ,肠胃乃伤。”…  相似文献   

13.
小儿泄泻为常见之病,由于小儿脾胃薄弱,外感六淫之邪或内伤乳食,均可影响脾胃功能而导致其运化之功能失常;水谷不分,并走大肠遂成泄泻,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以奉生身,脾胃得疾,则水谷精微不能化为气血津液而下注,不但不能摄入营养为身体所用,而且还耗伤维持正常生理活动之气血津液,脾胃伤则泄泻愈甚,泄泻愈甚则脾胃更伤,若不及时治疗,往往可转为慢惊,  相似文献   

14.
脾经腧穴在针灸临床应用广泛,足太阴脾经隶属脏腑为脾,故脾经腧穴多用于治疗脾胃消化疾病;脾主运化,司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全身各脏腑官窍的正常功能有赖于后天气血的濡养,气血生化有源则五脏六腑得充。脾经的腧穴可通过调理脾运而达到调节其他脏腑功能的作用,尤其是膝关节以  相似文献   

15.
脾胃病的辨证与护理王蕴珠(河北中医学院050091)脾胃同属中土,共主饮食水谷的受纳、腐熟及运化,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被称为“后天之本”。脾胃之气的盛衰与否,常常关系到疾病的预后。脾胃之气又称“胃气”、“中气”,所以古人常说:“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相似文献   

16.
三、和脾胃 1.意义;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以养。冲脉隶属阳明,精微充盛、气血充沛,则经孕产乳正常。脾主运化升清、喜燥而恶湿,胃主受纳降浊、喜湿而恶燥。脾胃互为表里、相互资生,有益气、生血、统血及运化转输之功。若脾胃失调,则易引起多种疾病。因此,健脾和胃亦为妇科所常用。  相似文献   

17.
脾胃者,人之后天之本也。人之出生之后,全赖脾胃受纳、腐熟、运化、吸收五谷精微。以营养脏腑、四肢、百骸。脾胃功能正常,人体脏腑气血滋源正常,气血冲和,阴阳平衡,则健康长寿。脾胃乃人之巾洲,上通下达,人之饮食五味进入脾胃,经过脾胃腐熟运化功能,清者上升,熏肤充身泽毛,浊者下降,二便排出。脾胃乃人体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正常,则人体气血充足,阴平阳秘。如果脾胃功能失常,则“当吸不吸、少吸,当收不收、少收,不收而收,不吸而吸”,而变化诸疾,滋生百病,“脾胃一乱,百病乃生”也。  相似文献   

18.
张吉仲  郭瑜 《河南中医》2003,23(2):19-19
脾胃乃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与气血津液的化生 ,都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脾胃升清降浊 ,相辅相成 ,润燥相济 ,阴阳相和。得宜则谷食得消 ,精微得布 ;失宜则疾病丛生。读万全之《育婴家秘》 ,万氏谓小儿脾常不足 ,因而在临证及护养上时时注意护惜不足之脾胃 ,尤其在饮食护养、临证用药及用药途径方面有其独到的见解。现简述如下。1 节其乳食万氏认为调理脾胃 ,当适其寒温 ,节其饮食 ,饱则伤胃 ,饥则伤脾 ,热则伤胃 ,寒则伤脾。因而主张小儿饮食 ,要适其寒温 ,宜吃七分饱。“小儿肠胃尚脆而窄 ,若稠粘干硬 ,酸咸…  相似文献   

19.
脾为后天之本与中医治未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脾系统,下同)居于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气血生化之源,称为后天之本。同时,脾与肝、心、肺、肾四脏在生理病理上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脾胃运化功能正常,则邪无所伤,诸脏安和;脾胃虚衰则他脏俱衰,百病丛生。"治未病"理念作为中医学的一个特色,贯穿于生命活动的全过程,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现结合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重点阐述了脾为后天之本与中医治未病的关系,着重强调在疾病的各个阶段应加强对脾胃的扶养与调护,以固正气,从而确保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浅析中医脾胃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一脏一腑,为表里关系;脾主运化,主升清,胃主通降,主腐熟;脾胃功能正常,则气血生化充足,皮部、经筋、脏腑得以充养;脾胃为气血之源,生化之本,不仅滋养先天,弥补先天不足,更为后天之本,机体赖以生存的根本。若脾胃不足,则生化不足,机体失养,通过五行及经络等联系,出现脾胃已病,非独一脏病也,他藏皆病。故而脾胃已病,百病由生。所以了解了脾胃的生理功能,以及发病机制,即可在日常生活中,适当调理脾胃,做到未病先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