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脂质体作为新的制剂技术,对提高蛋白质、多糖、多肽类等生物大分子药物的稳定性、靶向性及临床应用有很大的帮助.综述对脂质体作为生物大分子药物载体的优点及制备方法,并介绍了新型脂质体在大分子药物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药杂志》2010,19(20):1866-1870
 基因治疗的难题之一在于研制安全有效的基因传递载体。常用的基因传递载体分为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两类,其中,非病毒载体中的阳离子脂质体因具有低毒性与免疫原性、生物相容性好、易于制备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对阳离子脂质体载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传递基因机制的考察、各种影响其转基因效率的因素的探求、应用各种方法研制安全性和转染活性更佳的新型阳离子脂质体等方面。文中从转基因特点、传递机制、常用的制备材料、影响转基因效率的因素、近年来出现的新型阳离子脂质体等方面综述了此类基因传递载体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新型脂质体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 药物经皮传递系统的角质层屏障等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而新型脂质体作为药物传递载体,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新型脂质体能明显提高药物经皮渗透,从而增强疗效,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和开发前景。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在经皮给药系统中作为载体应用的新型脂质体的分类、促渗机制及其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分子药理学、生物药物分析、细胞药物化学、药物分子传递学及系统工程学等学科的发展、渗入以及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药物剂型和制剂研究已进入药物传递系统(drugdeliverysystem,DDS)时代。而所谓的药物传递系统是指运用现代制剂技术(膜控释、脂质体、毫微囊  相似文献   

5.
脂质体技术在抗肿瘤药物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光  陈文忠  程昕伟  翁帼英 《上海医药》2010,31(11):489-491
20世纪60年代,英国学者Bamghman等川发现,将磷脂分散在水中可以形成封闭、多层的小囊泡。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囊泡是南脂质双分子层组成的,其结构有类似生物膜的特点,以后人们将这种结构的脂质囊泡称为脂质体(1iposome)。1971年,Ryman等口’提出,可以将脂质体用作药物载体,以降低药物的毒、副反应,提高药物的靶向性,同时认为脂质体存在稳定性差、保质期短等问题。经过各国研究者近50年的不懈努力,脂质体药物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给药系统(drugdeliverysystem,DDS)。  相似文献   

6.
硫唑嘌呤脂质体制备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硫唑嘌呤脂质体 ,并对其进行质量考察。方法 以蛋黄卵磷脂、胆固醇为膜材 ,加入适量的亲水性聚乙二醇及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利用正交设计实验 ,以包封率、粒度分布为考察指标进行处方优化 ,在此基础上制备硫唑嘌呤脂质体混悬液。结果 按照最佳处方所制得的 3批硫唑嘌呤脂质体形态圆整 ,大小均匀 ,粒度范围 0 .0 1~ 0 .42μm,包封率均达 3 0 %以上。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 ,所需设备简单 ,重现性较好 ,可适用于包埋水溶性药物及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7.
周育丹  李娟 《药学进展》2009,33(7):297-304
综述近年来阳离子脂质体在基因转染中的应用及其相关材料和制备技术。基因疗法面临的技术问题之一是寻找合适的基因载体,阳离子脂质体作为一种非病毒载体,具有无免疫原性、可自然降解等优点,在肺部、眼部疾病以及癌症的治疗中极具应用价值。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新型脂质体材料相继出现、制备工艺也不断更新,阳离子脂质体的理化性质和转染效率均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推动了基因疗法和基因转染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型高分子材料的不断出现,极大地促进了药物制剂技术的发展。该文介绍了高分子化学在新型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并以高分子化学原理阐述了常用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9.
脂质体在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肿瘤本质和抗肿瘤药物作用机制不断阐明,为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制提供了新的思路,使得肿瘤药物化疗发展迅速.但目前临床使用的抗肿瘤化疗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杀伤正常组织细胞,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严重限制了药物剂量及其使用.  相似文献   

10.
脂质体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祖惠  杨辉 《中国药业》2005,14(10):75-76
从脂质体药物的优缺点、国内外脂质体药物的研究热点综述脂质体药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Taxol is a promising anticancer agent under investigation for therapy of ovarian, breast, colon, and head and neck cancer. One problem associated with the administration of taxol is its low solubility in most pharmaceutically-acceptable solvents; the formulation used clinically contains Cremophor EL® (polyethoxylated castor oil) and ethanol as excipients, which cause serious adverse effects. To eliminate this vehicle and possibly improve the antitumor efficacy of taxol, we have formulated taxol in liposomes of various compositions. Liposome formulations containing taxol and phospholipid in the molar ratio 1:33 were prepared from phosphatidylglycerol (PG) and phosphatidylcholine (PC) (1:9 molar ratio), and were physically and chemically stable for more than 2 months at 4°C, or for 1 month at 20°C. A method of producing taxol-liposomes by lyophilization has been developed, by which large batches can be prepared reproducibly in a pharmaceutically rational manner. Taxol-liposomes retained the growth-inhibitory activity of the free drug in vitro against a variety of tumor cell lines. In mice, taxol-liposomes were well-tolerated when given in bolus doses by both iv and ip routes. The Maximum Tolerated Dose (MTD) was >200 mg/kg; it exceeded that of free taxol, which had a MTD of 30 mg/kg by iv or 50 mg/kg by ip administration. Free taxol administered in the Cremophor vehicle was toxic at doses >30 mg/kg, as was the equivalent volume of vehicle without drug. Taxol-liposomes may prove to be useful not only for eliminating the toxic effects attributed to the Cremophor vehicle, but also for providing opportunities to widen the taxol therapeutic index through alterations in route and schedule of administration.  相似文献   

12.
丹参酮脂质体的制备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采用冻融法制备了丹参酮的脂质体,比较了冻融前后丹参酮脂质体的包封率,粒度分布,形态以及稳定性,并考察了冻融次数及冻融之后的搅拌和超声对脂质体的包封率和粒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冻融处理的丹参酮脂质体的包封率明显提高,稳定性也更好;一定范围内,脂质体的包封率和粒度随冻融次数的增加而略有增大,冻融后搅拌或超声均可使聚集的脂质体解聚,从不影响包封率的角度,搅拌比超声处理更好。  相似文献   

13.
pH梯度法制备阿霉素脂质体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pH梯度法制备了阿霉素脂质体.用SephadexG-25微型柱分离-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阿霉素脂质体包封率.结果表明,当药物/磷脂重量比为0.02~0.05时,包封率均大于90%;体外泄漏研究显示,25℃时,2h内泄漏百分率约为2.7%,保证了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双氯芬酸钠柔性脂质体凝胶并应用于临床。方法:用超声分散法制备双氯芬酸钠柔性脂质体,用原子力扫描探针显微镜及ζ电位粒度仪观测其大小及分布;用微型葡聚糖凝胶柱法测定其包封率,并以双氯芬酸钠胶囊为对照药,观察双氯芬酸钠柔性脂质体凝胶临床疗效。结果:双氯芬酸钠柔性纳米脂质体平均粒径89.6 nm,包封率38.6%。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4例,总有效率达83%。结论:本品符合凝胶剂的要求,疗效确切,可试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我国目前药学本科教育的现状分析,提出在药学本科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中,引入新药申报和专利申请等内容,并对实施方案进行探讨,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葛晓静 《中国药师》2017,(5):820-823
摘 要 目的:制备伏立康唑长循环脂质体,并考察其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特性。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 挤压法制备伏立康唑长循环脂质体,并分别考察长循环脂质体在磷酸盐缓冲液和大鼠血浆中的释放情况,评价长循环脂质体在冻干前后的粒径分布、形态等理化性质;测定伏立康唑长循环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结果: 所制备的伏立康唑长循环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192.1±49.3)nm,呈球形或类球形分布;在磷酸盐缓冲液(PBS)中释放缓慢,而在大鼠血浆中释放较快;大鼠体内药动学表明,伏立康唑长循环脂质体的t1/2及AUC0 t分别为伏立康唑注射剂的2.17和2.31倍。结论:伏立康唑长循环脂质体延长了药物在血浆中的滞留时间,能达到长循环目的。  相似文献   

17.
杨淑清 《中国药师》2010,13(9):1255-1257
目的:研制甲基莲心碱脂质体,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考察。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脂质体,利用正交实验对其处方进行优化。对其形态、粒径、包封率及释药等体外性质进行考察。结果:甲基莲心碱脂质体形态规整,平均粒径为(842.5±4.65)nm,平均包封率为(72.8±1.5)%。体外释药遵循Higuehi方程:Q=30.78t1/2—5.12,(R^2=0.995),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结论:优化得到甲基莲心碱脂质体的处方及制备工艺,为进一步体内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崔强  侯明明 《中国药师》2016,(12):2254-2257
摘 要 目的:制备多西他赛长循环脂质体,并评价大鼠尾静脉给药的药动学特性。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 挤出法制备多西他赛长循环脂质体,并对其粒径分布、Zeta电位和微观形态进行表征。将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多西他赛注射液组和多西他赛长循环脂质体组,尾静脉给药剂量均为7.5 mg·kg-1,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血中多西他赛的药物浓度,采用3P97程序计算多西他赛大鼠体内药动学参数。结果: 多西他赛长循环脂质体平均粒径为(109.2±28.6)nm,Zeta电位为(-15.8±2.7)mV。多西他赛注射液和多西他赛长循环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t1/2(α)分别为(0.19±0.05)h和(0.36±0.07)h;t1/2(β)分别为(1.82±0.33)h和(17.93±1.37)h;AUC0-t分别为(4.42±0.76)μg·mL-1·h-1和(33.73±3.52)μg·mL-1·h-1。结论:多西他赛长循环脂质体与市售多西他赛注射液相比,延长了药物在血浆中的滞留时间,能达到长循环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药物应用情况。方法包括抗高血压处方张、抗高血压药物的名称、用法及系统分类用药情况,了解包括抗高血压处方张、抗高血压药物的名称、用法及系统分类用药情况。结果门诊处方12568张进行统计有1641张使用了抗高血压药,占统计总处方数13.05%。1641张使用了抗高血压药处方中,单用高血压药物853张,占总张数51.98%;两种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541张,占总张数32.96%;三种抗高血压药物应用247张,占总张数15.06%。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抗高血压药应用增加。在临床应用抗高血压药物应根据病人的情况、用药的敏感性和药物的反应合理选择药物,对治疗效果不良患者及早小剂量降压药物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