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加味茵陈蒿汤对湿热哮喘大鼠气道急性炎症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组、湿热哮喘模型组、加味茵陈蒿汤低、高剂量组(6.29,12.58 g ·kg-1 ·d-1)、地塞米松组(0.08 mg ·kg-1 ·d-1)。多因素干预建立湿热哮喘大鼠模型,实验第16天开始给药,末次激发24 h以内处死大鼠,腹主动脉采血,留取肺组织检测。对各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进行计数和炎性细胞分类,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BALF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4,IL-5,IL-6,干扰素-γ(IFN-γ)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气道信号转导因子-3(STAT3)蛋白表达,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为内参,RT-PCR定量检测肺组织STAT3水平。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L-4,IL-5,IL-6水平升高(P<0.05),IL-2,IFN-γ水平降低(P<0.05),气道STAT3蛋白、肺组织STAT3 mRNA水平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IL-4,IL-5,IL-6水平降低(P<0.05),IL-2,IFN-γ水平均升高(P<0.05),且哮喘大鼠BALF中IL-6,气道STAT3蛋白,肺组织STAT3 mRNA分别与BALF中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IL-4,IL-5,IL-6呈正相关(P<0.01),与IL-2,IFN-γ呈负相关(P<0.01)。各给药组均可降低气道炎症及STAT3信号通路表达,地塞米松组疗效最优,其次为加味茵陈蒿汤低剂量组。 结论: 加味茵陈蒿汤能明显降低气道炎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IL-6/STAT3信号通路表达从而调节Thl/Th2细胞因子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四神丸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以及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20只SPF级Wistar大鼠在SPF级实验室适应性喂养7 d后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造模组大鼠采用二硝基苯磺酸盐(DNBS)/乙醇溶液灌肠+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番泻叶灌胃法建立脾肾阳虚型UC大鼠模型。将成功建立模型的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美沙拉嗪(0.36 g·kg-1)组,四神丸高、中、低剂量(3.2,1.6,0.8 g·kg-1)组,灌胃体积均为10 mL·kg-1,模型组和空白组灌服等体积蒸馏水,1次/d,连续21 d。每日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并记录小鼠体质量、粪便性状及隐血情况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取大鼠结肠组织,观察大体形态及结肠损伤情况,进行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改变,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结肠组织PI3K,Akt,mTOR mRNA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IL-1β,IL-10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PI3K,磷酸化(p-)PI3K,Akt,p-Akt,mTOR,p-mTOR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一般生存状况相对较差,DAI评分,CMDI评分显著升高(P<0.01);大鼠病理切片见肠黏膜部分消失,腺体消失,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聚集于黏膜层和基层;PI3K,Akt,mTOR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IL-1β含量显著升高,IL-10含量显著降低(P<0.01);p-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四神丸高、中剂量组及美沙拉嗪组大鼠DAI评分明显下降(P<0.05);四神丸高、中、低剂量组及美沙拉嗪组大鼠CMDI评分显著降低(P<0.01);大鼠病理切片显示各给药组炎性细胞减少,黏膜层结构不同程度的恢复正常,美沙拉嗪组和四神丸中剂量组效果最好,黏膜结构接近空白组;四神丸高、中剂量组及美沙拉嗪组大鼠PI3K,Akt,mTOR mRNA及四神丸低剂量组Akt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四神丸低剂量组PI3K,mTOR mRNA的表达水平虽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神丸高、中剂量组及美沙拉嗪组IL-1β含量明显降低,IL-10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四神丸低剂量组IL-1β含量降低,IL-10含量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神丸高、中、低剂量组及美沙拉嗪组p-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P<0.01)。结论 四神丸具有改善脾肾阳虚型UC模型大鼠的一般情况和肠黏膜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针灸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隔药灸组。空白组予生理盐水灌肠,其余三组均予TNBS-50%乙醇液灌肠,建立UC模型。造模成功后,电针组及隔药灸组均选取天枢穴(双侧)、气海穴,分别进行电针及隔药灸治疗,每日1次,空白组、模型组不干预。干预14 d后,进行大鼠疾病活动性指数(DAI)评分及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并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转导分子7(Smad7)、白介素-10(IL-10)及结肠组织TGF-β mRNA、Smad7 mRNA、IL-10 mRNA表达量。结果 空白组大鼠DAI、CMDI评分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5),电针组、隔药灸组大鼠DAI、CMDI评分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空白组大鼠结肠组织TGF-β mRNA、Smad7 mRNA、IL-10 mRNA及血清TGF-β、Smad7、IL-10表达量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0.05),电针组、隔药灸组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电针、隔药灸能通过调节TGF-β-Smad7-IL-10信号通路而达到治疗UC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温方(四神丸)、清方(白头翁汤)、温清并用方(连理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比较温、清、温清并用方对UC大鼠的作用差异。方法 将9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法复制UC模型,将造模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柳氮磺吡啶,SASP),四神丸组,白头翁汤组和连理汤组,共5组。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2 mL·d-1蒸馏水灌胃,四神丸、白头翁汤和连理汤组分别给予1.76,1.40及2.13 g·kg-1·d-1的对应中药灌胃,SASP组给予SASP 0.4 g·kg-1·d-1灌胃,各组给药量为2 mL·d-1,干预14 d。对各组大鼠结肠黏膜损伤程度评分及病理、细胞因子芯片进行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浆游离甲状腺激素(FT3),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皮质酮(CORT)及结肠组织神经降压素(NT),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T)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UC大鼠结肠质量长度比及黏膜损伤评分显著升高(P<0.01);出现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肠绒毛紊乱甚至消失等现象;组织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2α/β/3(CINC-1/2α/β/3),白细胞介素-1α(IL-1α)及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等因子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浆CORT,GLP-1含量显著降低(P<0.05),组织SP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结肠黏膜损伤减轻,连理汤、四神丸组大鼠IL-1α,IP-10,脂多糖诱导性C-X-C趋化因子(LIX),L选择素(L-selectin)等因子含量显著降低(P<0.05),白头翁汤组大鼠CINC-3,白细胞介素-17(IL-17)等因子含量显著降低(P<0.05),SASP组大鼠CINC-1/3,IL-1α,IP-10等因子含量显著降低(P<0.05);连理汤大鼠血浆FT3含量显著升高,连理汤、四神丸及白头翁汤大鼠血浆GLP-1含量显著升高(P<0.05);四神丸及白头翁汤大鼠结肠组织VIP含量显著降低(P<0.05),SASP大鼠结肠组织SST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 连理汤、四神丸、白头翁汤对UC的干预较为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因子网络实现对炎症反应的抑制及免疫平衡实现的,且连理汤作用较为明显,四神丸次之,白头翁汤再次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芍黄安肠汤(SAD)对UC大鼠模型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对其治疗UC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无水乙醇灌肠法诱导UC 大鼠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SAD低、中、高剂量组(4.5,9,18 g·kg-1)、美沙拉嗪组(0.5 g·kg-1),每组各10只。造模后第2天,用药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连续灌胃10 d。观察UC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大体形态损伤以及组织学评分,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UC大鼠肠道组织核因子-κB(NF-κB)表达,RT-PCR法检测Toll样受体4(TLR4)和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的DAI、结肠大体形态损伤及组织学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芍黄安肠汤各剂量组的DAI评分、结肠大体形态损伤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与正常组相比,其余各组大鼠NF-κB,TLR4 mRNA,MyD88 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5);芍黄安肠汤各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较模型组大鼠上述指标明显降低(P<0.05)。结论:芍黄安肠汤对UC有较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TLR4的表达,影响MyD88引发信号通路下游的基因表达,从而抑制NF-κB的活化,最终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白头翁汤对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50只雄性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白头翁汤高剂量组、白头翁汤低剂量组。造模3 d后,各组大鼠给予相应药物干预,连续给药14 d后,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观察结肠HE染色病理切片,检测血清IL-10及IL-17A的表达。结果:各治疗组大鼠DAI评分均低于模型组,结肠HE染色病理显示炎症细胞较模型组明显减少,IL-17A水平降低,IL-10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头翁汤可以明显改善UC大鼠症状、结肠病理形态,并通过降低IL-17A水平,升高IL-10水平,达到抑制炎症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头翁煎剂对实验性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的治疗作用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7A(IL-17A)、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复制UC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白头翁煎剂高剂量组、白头翁煎剂低剂量组和柳氮磺吡啶组,每组8只。治疗14 d后,观察大鼠一般状况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评分,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17A、IL-10水平变化,取结肠标本观察结肠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以及血清IL-17A含量水平显著增加,血清IL-10水平明显降低,结肠HE染色病理切片示炎症细胞浸润,结肠组织黏膜层、黏膜下层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与模型组比较,白头翁煎剂高、低剂量大鼠模型组大鼠评分以及血清IL-17A含量显著降低,血清IL-10含量显著增加,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0.05);结肠病理组织切片炎症细胞浸润减少甚至消失,结肠组织黏膜层、黏膜下层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白头翁煎剂对UC模型大鼠症状及病理组织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降低IL-17A水平,升高IL-10水平,使炎症反应减轻或消除,从而达到治疗UC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加味白头翁汤对胃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缺氧诱导因子-1(HIF-1)、乳汁球微粒表皮生长因子-8(MFG-E8)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40只SD大鼠,用高脂高糖饮食加上TNBS灌肠法复制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加味白头翁汤组),每组各10只。连续治疗14d后,记录各组的疾病活动指标DAI评分,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结肠组织HIF-1、MFG-E8的平均灰度值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经药物干预后大鼠体质量、便血情况有所改善,DAI评分明显下降(0.05);在第7天、第14天,模型组DAI评分分别均高于西药组和加味白头翁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各组结肠黏膜的HIF-1的平均灰度值显示,为空白组西药组加味白头翁汤组模型组,而MFG-E8平均灰度值显示相反,为空白组西药组加味白头翁汤组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各组结肠黏膜的HIF-1的蛋白相对表达量显示,为空白组西药组加味白头翁汤组模型组,而MFG-E8蛋白相对表达量显示相反,为空白组西药组加味白头翁汤组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加味白头翁汤可明显改善胃肠湿热型UC大鼠肠道黏膜缺氧状态,减轻肠道炎症反应,促进肠道屏障的修复,达到中药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健脾益肠散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从60只SD大鼠中随机取10只为正常组,其余大鼠自由饮用5%硫酸葡聚糖(DSS)溶液7 d复制UC大鼠模型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柳氮磺吡啶(0.3 g·kg-1)组和健脾益肠散高、中、低剂量(54.4、27.2、13.6 g·kg-1)组,连续给药14 d。每日观察记录大鼠的一般状态,给药前后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分别检测结肠组织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胱天蛋白酶-1(Caspase-l)的蛋白阳性表达、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一般状态相对较差,DAI评分显著增高(P<0.01),结肠出现病理学改变,血清IL-1β、IL-18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肠组织NLRP3、ASC、Caspase-l的蛋白阳性、蛋白及mRNA的表达均显著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健脾益肠散各剂量组的一般状态明显好转,DAI评分明显减小(P<0.05,P<0.01),HE染色显示病理变化明显减轻,结肠NLRP3、Caspase-l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P<0.01);健脾益肠散高、中剂量组血清IL-1β、IL-18含量、结肠ASC的蛋白表达及NLRP3、ASC、Caspase-l的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P<0.01);健脾益肠散高剂量组NLRP3、ASC、Caspase-l的蛋白阳性表达均显著减少(P<0.01);健脾益肠散中剂量组ASC、Caspase-l的蛋白阳性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健脾益肠散低剂量组ASC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健脾益肠散能通过调节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减少结肠免疫炎症损伤发挥治疗UC的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桂枝芍药知母汤对CIA模型大鼠关节炎症反应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Ⅱ型胶原诱导(CIA)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片组和桂枝芍药知母汤高、中、低剂量组,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分别给药后观察各组大鼠关节评分和肿胀度、病理改变评分,并比较各组大鼠滑膜上清液中IL-1、IL-6及IL-17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关节评分、左右足体积、造模足关节肿胀度、踝关节病理改变评分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治疗16d后,桂枝芍药知母汤各剂量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 <0.01)。模型组大鼠滑膜上清液中IL-1、IL-6及IL-17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 <0.01),治疗后桂枝芍药知母汤中、高剂量组大鼠上述指标明显低于模型组(P <0.01或P <0.05)。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可通过调节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而明显缓解CIA模型动物的各种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涤痰汤对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大鼠海马β淀粉样蛋白(Aβ1-42)含量及早老素1(PS-1)、早老素2(PS-2)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60只13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涤痰汤高剂量组、涤痰汤低剂量组,另设12只3月龄青年大鼠作为青年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涤痰汤高、低剂量组采用中年大鼠颈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8周结合半高脂饮食4周的方法建立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大鼠模型。第5~8周,涤痰汤高、低剂量组分别ig给予涤痰汤8.55,4.275 g·kg-1,西药组ig给予盐酸多奈哌齐0.9 mg·kg-1,空白组、模型组、青年组ig给予等容积的蒸馏水,每日1次。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海马组织Aβ1-42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PS-1,PS-2阳性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平台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海马CA1区PS-1,CA3区PS-2阳性表达增多(P<0.01),海马Aβ1-42含量上升(P<0.05)。与模型组相比,涤痰汤低、高剂量组大鼠平台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P<0.01),海马Aβ1-42含量下降(P<0.05,P<0.01),海马PS-1,PS-2表达均下降(P<0.01)。结论: 涤痰汤可能通过下调模型大鼠海马PS-1,PS-2水平,降低海马Aβ1-42含量,从而改善老年认知功能障碍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2.
孙大娟  王晗潞  王帅  迟莉丽 《天津中医药》2021,38(12):1590-1596
[目的] 观察中药安肠愈疡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咬合蛋白(Occludin)、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基因、蛋白及白细胞介素-13(IL-13)/酪氨酸激酶1(JAK1)/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6(STAT6)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探讨其修复肠黏膜屏障的机制。[方法] 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美沙拉嗪对照组、安肠愈疡汤低、中、高剂量组,经4.5%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造模及药液灌胃后处死大鼠,留取标本,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病理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Occludin、Claudin-1基因、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IL-13、JAK1、STAT6基因的表达。[结果] 各用药组均明显降低组织病理学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镜下表现为结肠组织结构好转,炎细胞浸润减轻,均可上调Occludin、Claudin-1基因及蛋白表达(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除低剂量组外,余用药组不同程度激活IL-13/JAK1/STAT6通路的基因表达(P<0.05或P<0.01);以中药高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的作用最为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Occludin、Claudin-1表达水平与JAK1、STAT6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664,r=-0.654,r=-0.629,r=-0.637,P<0.05),与IL-13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88,r=0.983,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药安肠愈疡汤能够明显促进UC大鼠肠黏膜修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IL-13/JAK1/STAT6信号通路,上调Occludin和Claudin-1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黄芪注射液对大鼠失血性休克再灌注肠黏膜NO和ET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 再灌注后肠黏膜组织一氧化氮 (NO)和内皮素 (ET)含量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 32只 ,随机分成 :正常组、模型组、黄芪低剂量组 (黄芪注射液 10g·kg-1)和黄芪高剂量组 (黄芪注射液 20g·kg-1)。复制重度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动物模型 ,黄芪注射液于再灌注前静脉注入 ,造模完成后观察各组动物肠黏膜病理学变化 ,检测肠黏膜组织乳酸、一氧化氮和和内皮素含量。结果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 :模型组肠黏膜损伤最重 ,黄芪具有保护失血再灌注肠黏膜的作用 ,以黄芪高剂量组效果最佳 ,正常组肠黏膜正常 (P <0 .0 1)。模型组和黄芪低剂量组小肠黏膜组织乳酸含量高于黄芪高剂量组和正常组 (P <0 .0 5 )。模型组和黄芪低剂量组小肠黏膜组织NO含量低于黄芪高剂量组和正常组 (P <0 .0 1)。小肠黏膜组织ET含量以模型组最高 ,与其他 3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或P <0 .0 1) ,黄芪低剂量组黏膜组织ET含量高于正常组和黄芪高剂量组 (P <0 .0 5 )。结论 :黄芪注射液能减轻大鼠失血性休克再灌注肠黏膜损害 ,可能与其减轻肠黏膜组织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头翁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治疗效果及免疫机制。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加醋酸/乙醇复合法建立UC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和白头翁汤高、中、低剂量组,正常大鼠为对照组。美沙拉嗪组给予美沙拉嗪(0. 5 g·kg-1)灌胃,白头翁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白头翁汤(10,5,2. 5 g·kg-1)灌胃,其余各组给予双蒸水。连续给药7 d后,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和疾病活动指数;大鼠麻醉后腹主动脉取血,处死大鼠,取结肠测长度,肉眼观察结肠黏膜损伤程度及大体评分;光镜下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及病理评分;采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检测血清和结肠组织匀浆液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清和结肠组织匀浆液P-选择素、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血栓素B2(TXB2)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结肠组织Toll样受体4(TLR4)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出现稀便、腹泻及血便等症状,DAI,结肠大体评分及病理学评分显著增高(P 0. 01);白头翁汤组明显改善UC症状,DAI,结肠大体形态及病理学评分显著下降(P 0. 01)。模型组血清和结肠组织中MPO,P-选择素,MIF和TXB2的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升高;白头翁汤高、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MPO,P-选择素,MIF和TXB2的水平。模型组结肠组织中TLR4和NF-κB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组;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明显抑制TLR4和NF-κB的表达。结论:白头翁汤可能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下调P-选择素,MPO,MIF,TXB2的水平,促进肠道黏膜的的修复,减轻结肠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旋覆代赭汤对反流性食管炎(RE)模型大鼠食管黏膜组织Na+-K+-ATP酶及Ca2+-Mg2+-ATP酶活性的影响,探讨RE食管黏膜细胞能量代谢障碍与黏膜损伤的关系以及旋覆代赭汤治疗RE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9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旋覆代赭汤组高、中、低剂量组(24,12,6 g·kg-1)及西药对照组(奥美拉唑10 mg·kg-1+2 mg·kg-1莫沙必利),每组16只。采用"食管-十二指肠端侧吻合术"制备胃及十二指肠液混合RE模型。从术后第3天开始,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药物治疗组分别给予旋覆代赭汤高、中、低剂量、西药(奥美拉唑10 mg·kg-1+莫沙必利2 mg·kg-1)灌胃,连续7天,记录大鼠体重变化及死亡情况,于第8天处死大鼠留取标本,观察食管下段黏膜大体及病理组织学变化;化学法检测食管黏膜组织Na+-K+-ATP和Ca2+-Mg2+-ATP酶活性。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减轻(P<0.05),食管黏膜肉眼及镜下病理改变明显,评分增高(P<0.05);食管黏膜组织Na+-K+-ATP酶及Ca2+-Mg2+-ATP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及西药组比,旋覆代赭汤高、中剂量组大鼠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旋覆代赭汤高、中剂量组、西药组肉眼及病理评分显著降低(P<0.05);食管黏膜组织Na+-K+-ATP酶及Ca2+-Mg2+-ATP酶活性明显提高(P<0.05)。结论: 旋覆代赭汤能明显提高RE大鼠食管黏膜细胞膜Na+-K+-ATP 酶及Ca2+-Mg2+-ATP酶活性, 从而保持食管黏膜细胞完整性,减轻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葛根芩连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肠黏膜上皮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并通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探究其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 48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0.3 g·kg-1)及葛根芩连汤高、中、低剂量组(2.84,1.42,0.71 g·kg-1)。采用3%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构建UC小鼠模型,葛根芩连汤和柳氮磺吡啶于造模后第8天灌胃给药,连续7 d,正常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处理。末次给药后取结肠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IHC)观察结肠组织紧密连接(TJ)蛋白,如闭合蛋白(Occludin),闭锁连接蛋白-1(ZO-1)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结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MMP-9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磷酸化(p)-p38 MAPK,p38 MAPK和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显著下降(P<0.01),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显著升高(P<0.01),结肠黏膜上皮破损并可见黏膜和黏膜下层炎细胞浸润明显,Occludin,ZO-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TNF-α,IL-1β,MMP-9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p-p38 MAPK和MMP-9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柳氮磺吡啶组、葛根芩连汤各剂量组小鼠体质量和DAI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P<0.01),结肠组织损坏明显改善,Occludin,ZO-1蛋白明显增多(P<0.05,P<0.01),TNF-α,IL-1β,MMP-9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P<0.01),p-p38 MAPK和MMP-9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其中葛根芩连汤各组中以中剂量组的变化最为明显。结论 葛根芩连汤能够通过抑制MMP-9和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阻断p38 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增加TJ蛋白的表达,从而修复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研究加味四妙散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大鼠模型miR-223-3p与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白细胞介素-1β(IL-1β)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加味四妙散对AGA的抗炎机制。方法 选取8周龄雄性SD大鼠7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空白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0.3 mg·kg-1)、加味四妙散高剂量组(31.75 g·kg-1)、加味四妙散中剂量组(15.75 g·kg-1)、加味四妙散低剂量组(7.875 g·kg-1),每组12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Coderre法于大鼠右侧踝关节注射单钠尿酸盐(MSU)晶体混悬液,复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给药组分别给予相应药液灌胃,模型组和空白组给予等体积的无菌生理盐水溶液灌胃,连续1周。测量大鼠踝关节周径并计算踝关节肿胀度,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检测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形态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滑膜组织中NLRP3、胱天蛋白酶-1(Caspase-1)、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的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大鼠滑膜组织中NLRP3、Caspase-1、ASC mRNA的表达和miR-223-3p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踝关节肿胀度显著升高(P<0.01),滑膜组织结构紊乱,滑膜细胞增生明显,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大鼠血清中IL-1β、IL-6、TNF-α水平显著上升(P<0.01),NLRP3、Caspase-1、ASC的蛋白与mRNA表达增加,miR-223-3p的表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组、加味四妙散高、中剂量组关节肿胀度明显降低(P<0.05),秋水仙碱组、加味四妙散高、中、低剂量组滑膜细胞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其中秋水仙碱组和加味四妙散高剂量组改善最为明显,加味四妙散各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大鼠血清中IL-1β、IL-6、TNF-α水平显著下降(P<0.01),NLRP3、Caspase-1、ASC蛋白与mRNA表达增加(P<0.01),加味四妙散中、高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大鼠滑膜组织中miR-223-3p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秋水仙碱组比较,加味四妙散低剂量组IL-1β、IL-6、TNF-α显著升高(P<0.01),加味四妙散中剂量组NLRP3、Caspase-1、ASC蛋白表达升高、miR-223-3p表达下降(P<0.05),低剂量组IL-1β、IL-6、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1),NLRP3、Caspase-1、ASC蛋白表达与mRNA表达升高、miR-223-3p表达下降(P<0.01)。结论 加味四妙散方可能通过调控miR-223-3p干预NLRP3/IL-1β信号通路发挥抑制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肠愈宁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结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的影响,阐述其抗UC的免疫机制。方法:48只雄性Wistar大鼠平均随机分成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肠愈宁高剂量组、肠愈宁中剂量组、肠愈宁低剂量组、美沙拉嗪对照组。应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复合灌肠法诱导UC大鼠模型,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并进行组织损伤指数(TDI)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IL-1β、TNF-α、IL-4的变化。结果:注入5% TNBS 50 mg/kg+50%乙醇0.25 mL连续1周可成功导致大鼠患上溃疡性结肠炎(UC),肠愈宁颗粒可对抗5% TNBS 50 mg/kg+50%乙醇所致的大鼠UC,与模型组比较,加入肠愈宁高剂量组、肠愈宁中剂量组的DAI、CMDI和TDI评分均降低,IL-1β、TNF-α表达下调,IL-4表达上调。结论:肠愈宁颗粒抵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显著,其机制可能与下调促炎因子TNF-α以及白细胞介素IL-1β的表达,上调促炎因子IL-4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p-PERK通路蛋白、C/EBP 同源蛋白的表达及结肠杯状细胞数量,探讨芍药汤对UC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84只SD大鼠中随机抽取14只作为空白组,余下70只大鼠通过三硝基苯磺酸建立UC大鼠模型,除去死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2只、柳氮磺吡啶组13只、芍药汤低剂量组12只、芍药汤中剂量组13只、芍药汤高剂量组13只。空白组、模型组用等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灌胃,柳氮磺吡啶组采用柳氮磺吡啶灌胃,芍药汤高、中、低剂量组按照芍药汤不同剂量灌胃。第14天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随后将大鼠处死并解剖,进行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并检测大鼠结肠p-PERK通路蛋白、C/EBP 同源蛋白的表达及结肠杯状细胞数量。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柳氮磺吡啶组及芍药汤不同剂量组大鼠DAI、CMDI评分均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柳氮磺吡啶组和芍药汤高、中、低剂量组DAI、CMDA评分均降低(P<0.05),柳氮磺吡啶组与芍药汤高、中、低剂量组DAI、CMDA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和芍药汤高、中、低剂量组p-PERK、CHOP蛋白表达均上升(P<0.05); 与模型组比较,柳氮磺吡啶组和芍药汤高、中、低剂量组p-PERK、CHOP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 与芍药汤低剂量组比较,柳氮磺吡啶组和芍药汤高、中剂量组p-PERK、CHOP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 柳氮磺吡啶组和芍药汤高、中剂量组p-PERK、CHOP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 与空白组比较,其他各组杯状细胞数量均下降(P<0.05); 与模型组比较,柳氮磺吡啶组和芍药汤高、中、低剂量组杯状细胞数量均明显增加(P<0.05); 与芍药汤低剂量组比较,柳氮磺吡啶组和芍药汤高、中剂量组杯状细胞数量均增加(P<0.05); 柳氮磺吡啶组和芍药汤高、中剂量组杯状细胞数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芍药汤能抑制内质网应激PERK信号通路被激活,降低CHOP表达活性,减少细胞凋亡,抑制杯状细胞被破坏,保护肠黏膜屏障,改善UC大鼠的症状和体征,这可能是芍药汤治疗UC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研究槐果碱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急性结肠炎的防治作用,探讨槐果碱对小鼠肠道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和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采用2.5% DSS饮用6 d诱导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实验前1天及实验全程中槐果碱组给予腹腔内注射槐果碱30 mg·kg-1·d-1,每日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黏膜大体形态和组织病理学损伤情况;Real-time RT-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肠黏膜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及白介素-6(IL-6)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肠黏膜组织中TLR4/MAPKs及JAK2/STAT3信号通路中重要蛋白激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c-Jun氨基端激酶1/2(JNK1/2),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JAK2及STAT3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体重,DAI,结肠长度及组织病理学变化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槐果碱干预组上述指标则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 0.05)。模型组TNF-α,IL-1β,IL-6较正常组明显上升(P<0.05),槐果碱干预后不同程度下调(P<0.05)。正常组中TLR4蛋白表达量少,P38,JNK1/2,JAK2,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低下,模型组中TLR4蛋白表达上调,P38,JNK1/2,JAK2,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升高,槐果碱干预组TLR4表达较模型组减少,P38,JNK1/2,JAK2,STAT3磷酸化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下调。结果表明,槐果碱能抑制TLR4/MAPKs,JAK2/STAT3信号通路活化,减少肠道组织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表达,减轻炎性反应,从而有效防治实验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