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在不同心功能状态下及治疗前后血浆Apelin水平及其与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in,ADM)和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2例CHF患者和12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浆Apelin和ADM,AngⅡ含量。结果①心衰治疗前,心功能Ⅱ、Ⅲ级组血浆Apeli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但Ⅳ级组低于对照组(P<0.05);Ⅱ,Ⅲ,Ⅳ级组血浆ADM,AngⅡ水平均较对照组高,且随着心功能级别增高而逐渐升高(P<0.01,P<0.001)。②心功能改善后,Ⅱ,Ⅲ级组血浆Apelin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Ⅳ级组经治疗后血浆Apelin水平较前升高(P<0.05);ADM,AngⅡ含量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Ⅲ,Ⅳ级组仍高于对照组(P<0.01)。③治疗前心功能Ⅱ,Ⅲ级组的Apelin与ADM,AngⅡ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浆Apelin含量能反映心衰程度;Apelin可能与ADM、AngⅡ一起参与心衰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变化及其相关性,以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机制。方法:50例CHF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利用放射性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TNF-ɑ、AngⅡ含量,采用散射光比浊法测定血清CRP,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径(LVEDd)。结果:CHF患者血清CRP、TNF-a和AngⅡ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心衰程度加重,血清CRP、TNF-a和AngⅡ水平升高。心功能Ⅱ级与Ⅲ级、Ⅲ级与Ⅳ级、Ⅱ级与Ⅳ级组间其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CRP与TNF-a呈正相关(r=0.724,P<0.01),血清CRP与AngⅡ呈正相关(r=0.663,P<0.01),血清CRP与LVEF呈负相关(r=-0.617,P<0.01)。结论:血清CRP、TNF-ɑ与AngⅡ与心衰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密切相关,且此三者呈正相关。细胞因子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时过度激活及二者相互作用,加速了心功能恶化,此三者可作为反应心衰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红蛋白(Hb)、血浆内皮素(ET)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变化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入选的121例CHF患者测定了血红蛋白浓度、血浆ET和AngⅡ水平,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心功能;按CHF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同时选择27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CHF患者Hb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而血浆ET、Ang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心功能恶化,Hb水平逐渐降低,而血浆ET、AngⅡ水平逐渐升高;CHF贫血组患者血浆ET、AngⅡ水平明显高于非贫血组患者P<0.01);随着贫血程度的加重,CHF患者血浆ET、AngⅡ水平进一步升高 (P<0.01);相关分析表明,Hb与LVEF呈正相关(r为0.6813,P<0.01),而与ET、AngⅡ水平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7738、-0.8835).结论:CHF患者ET和AngⅡ水平变化参与了CHF病理生理发生发展过程,而Hb水平变化可能与ET和AngⅡ水平升高有关.同时,贫血的出现使CHF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压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浆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 (RAAS)活性的影响。方法 :对收缩压 (ps) <10 0mmHg(1mmHg=0 .133kPa)的CHF患者 (LPCHF组 ,n =2 2 ) ,ps≥ 10 0mmHg的CHF患者(HPCHF组 ,n =2 5 )及健康人 (对照组n =18)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肾素活性 (PRA) ,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及醛固酮 (ALD)水平。结果 :LPCHF组及HPCHF组血浆PRA、AngⅡ和AL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LPCHF组血清钠、ps及脉压差 /收缩压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LPCHF组血浆PRA、AngⅡ和ALD水平高于HPCHF组 (P<0 .0 5 ) ,血清钠、Ps及脉压差 /收缩压显著低于HPCHF组 (P <0 .0 5 ) ;CHF患者脉压差 /收缩压与血浆AngⅡ及ALD呈显著负相关 (r=- 0 .5 0 2 ,P <0 .0 1;r=- 0 .439,P <0 .0 1)。结论 :CHF患者体内RAAS活性增高 ,且血压低者活性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纯高血压病及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醛固酮(ALD)、血管紧张素Ⅰ(AngⅠ)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了解其与高血压病分级及冠状动脉受累程度的关系。方法纳入108例患者,其中单纯高血压病组81例,分为高血压病2级亚组(n=28)及高血压病3级亚组(n=53);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组27例,分为1支病变亚组(n=9)、2支病变亚组(n=10)及3支病变亚组(n=8),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血清ALD、AngⅠ及AngⅡ含量。结果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组血清ALD高于单纯高血压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ngⅠ及Ang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高血压病组中,高血压病3级亚组血清ALD、AngⅠ及AngⅡ水平均明显高于高血压病2级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组中,3支病变亚组血清ALD、AngⅡ水平明显高于1支病变亚组及2支病变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应用ACEI/ARB与未应用ACEI/ARB患者比较,上述3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时测量ALD、AngⅠ及AngⅡ水平有助于评估高血压病的分级及冠状动脉受累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活性。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收缩压(SBP)<13.33kPa的CHF患者(A组,25例),SBP>13.33kPa的CHF患者(B组,28例)及健康人(对照组,25例)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醛固酮(ALD)水平。结果A组及B组血浆PRA、AngⅡ和AL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A组血清钠、SBP及脉压/S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A组血浆PRA、AngⅡ和ALD高于B组(P<0.05或0.01);A组血清钠、SBP及脉压/SBP显著低于B组(P<0.05或0.01)。结论CHF患者体内RAAS活性增高,且SBP<13.33kPa者高于SBP>13.33kPa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45例ACI患者急性期、恢复期的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的浓度,并与病灶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ACI患者发病3天内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恢复期(P<0.01)。恢复期血管紧张素Ⅱ的浓度仍高于对照组(P<0.01);(2)ACI的PRA及AngⅡ浓度与患者是否伴有高血压无关,而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分别为r=0.71,r=0.63);(3)PRA和AngⅡ浓度在大面积梗死灶组(>3.0cm)与中等面积梗死灶组(1.5-3.0cm)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两组均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1.5cm)(P<0.01)。结论ACI早期PRA和AngⅡ浓度应激性升高,提示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参与了ACI形成的病理过程,PRA和AngⅡ浓度的测定可作为ACI患者病情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杨建峰  石亮  魏经汉 《实用全科医学》2011,(9):1360-1360,1457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水平(Ald)含量变化与左室平均室壁应力(mean wall stress,MWS)的相关性分析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0例正常人和61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含量,心脏超声测定左室收缩/舒张内径及室壁厚度并计算平均室壁应力。结果CHF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并随着心功能等级的增加而有升高趋势。血浆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含量与左室平均室壁应力呈正相关。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血浆血管紧张索Ⅱ、醛固酮含量的变化及室壁应力增加参与慢性心力衰竭致病机制,它们之间可能还有相互作用及影响,共同参与慢性心力衰竭的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探讨不同血压水平的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体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活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放免法测定血浆肾素活性 (PRA)、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及醛固酮 (ALD)水平 :①A组 (n =2 2 )收缩压 (SP)小于 10 0mmHg的患者 ;②B组 ,(n =2 5 )sp >10 0mmHg的CHF患者。③健康人 (对照组健康人 (n =18) 90mmHg 10 0mmHg者更高。对心衰病人伴不同水平血压应用ACEI和抗ALD制剂的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婴幼儿肺炎患者血浆内皮素、血管紧张素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婴幼儿肺炎血浆内皮素(ET)和血管紧张素Ⅰ、Ⅱ(AngⅠ、AngⅡ)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轻型肺炎组患者(45例),肺炎心衰组患者(9例)和对照组(15名)的血浆ET、AngⅠ,AngⅡ水平。结果 轻型肺炎组及肺炎心衰组血浆ET、AngⅠ,Ang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u=15.25,14.86,14.96,35.38,33.26,33.38,均P<0.05或0.01),肺炎心衰组明显高于轻型肺炎型(u=20.13,18.40,18.42均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轻型肺炎组及肺炎心衰组ET与AngⅠ,AngⅡ,AngⅠ,AngⅡ均呈正相关(均P<0.05或0.01)。结论 ET和血管紧张素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了肺炎与肺炎心衰的发生和发展,其升高幅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平行。  相似文献   

11.
充血性心衰ACEI治疗中醛固酮逃逸现象与心率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衰常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治疗后,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醛固酮(Ald)活性变化,及醛固酮逃逸程度与预后因素密切相关的心率变异各能谱范围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06例充血性心衰ACEI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后血浆肾素(PRA)Ang Ⅱ、Ald的活性,把血浆醛固酮升高超过基线水平20%(组1,n=46)和超过基线水平但达不到20%(组2,n=60)分为2组,比较两组间心率变异各能谱范围及其昼夜规律的变化。【结果】①全部心衰患者ACEI治疗1个月、3个月后PRA差别无显著性。②与基线水平相比较ACEI治疗后1个月血浆Ang Ⅱ活性明显降低(P<0.05);治疗3个月后Ang Ⅱ有所回升。③ACEI治疗后1个月血浆Ald明显下降(P<0.01);继续治疗到3个月时明显升高,高于基线水平(P<0.01)。④组1与组2比较心率变异总能谱(TF)、极低能谱(VLF)、低能谱(LF)明显下降;高能谱(HF)及HF/LF两组差别无显著性;醛固酮逃逸严重组(组1)心率变异各能谱24h昼夜规律消失,各能谱呈低平曲线。【结论】①充血性心衰患者ACEI治疗后,确实可观察到醛固酮逃逸现象,且这一现象在治疗3个月时表现已很突出;②醛固酮逃逸明显的病人,与预后因素密切相关的心率变异各能谱TF、VLF、LF明显下降,且昼夜规律消失。提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水平与TIMI积分和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79例发病12h内入院并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PRA、AngⅡ、Ald浓度,入院时予TIMI危险评分,1周后予以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心脏大小和功能.结果:左心室(LV)舒张内径增大组(男性>55 cm,女性>50 cm)与LV舒张内径正常组相比,AngⅡ及Ald水平显著升高,PRA水平无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Ald与LV舒张内径正相关(r=0.26,P<0.05),TIMI评分与Ald(r=0.448,P<0.001)及AngⅡ(r=0.278,P<0.001)均成正相关.结论:AngⅡ、Ald两者中后者主要参与心肌梗死后早期的心室重构,两者均与TIMI积分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伴心房颤动患者的循环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男24例,女17例,年龄(40~80)岁,按有无心房颤动分为两组:窦性心律(SR)组27例,心房颤动(AF)组14例.测定循环血浆BNP、PRA 、AngⅡ、Ald的浓度.结果:AF组平均左心房前后径(LAD)与SR组相比明显增大(15.8%,P<0.01),而且AF组患者的循环血浆平均BNP、AngⅡ、Ald的浓度比SR组明显升高(分别升高148.4%、19.7%、28.9%,P>0.01)).两组患者的BNP与LAD、AngⅡ、Ald的浓度变化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r分别为0.58、0.60、0.45,P>0.001). 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伴房颤患者血BNP水平明显升高,与左心房结构重构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内皮素-1(ET-1)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7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衰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卡维地洛.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检测两组AngⅡ和ET-1水平,测定两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房内径(LA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NYHA分级变化.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AngⅡ和ET-1较治疗前显著降低,LVEDD、LvESD和LAD较治疗前明显缩短,LVEF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上述指标值变化更为显著,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心功能分级得到明显改善(P<0.05);两组相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卡维地洛可通过抑制CHF患者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异常激活,逆转心室重塑,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及醛固酮活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活性的变化。方法 :采用放免法测定收缩压 (pSB) <13.33kPa的CHF患者 (A组 ,2 8例 ) ,pSB>13.33kPa的CHF患者 (B组 ,32例 )及健康人 (对照组 ,2 5例 )血浆肾素活性 (PRA)、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及醛固酮 (ALD)水平。结果 :A组及B组血浆PRA、AngⅡ和AL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或 0 .0 1) ;A组血清钠、pSB及脉压 /pSB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或 0 .0 1) ;A组血浆PAR、AngⅡ和ALD高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或 0 .0 1) ;A组血清钠、pSB及脉压 /pSP显著低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或 0 .0 1) ;CHF患者脉压 /pSB与血浆AngⅡ及ALD呈负相关 (r=- 0 .4 6 2 ,P <0 .0 1;r=- 0 .4 4 3,P <0 .0 1)。结论 :CHF患者体内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活性增高 ,且pSB<13.33kPa者高于pSB>13.33kPa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健康子女血浆E选择素(E-selectin)、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探讨其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60例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健康子女为研究组,其中父亲或母亲一方患高血压的30例为单亲组,双亲均患高血压的30例为双亲组,以双亲均无高血压的健康子女30例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E-selectin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AngⅡ、CGRP含量。结果研究组血浆E-selectin、AngⅡ、CGR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43~16.63,q=3.52~8.15,P<0.05);双亲组血浆E-selectin、AngⅡ、CGRP含量均高于单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12~3.98,P<0.05)。研究组血浆CGRP与AngⅡ水平呈正相关(r=0.682,P<0.01)。结论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健康子女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血浆E-selectin、AngⅡ、CGRP水平升高,这可能是高血压的始动因素。发现血浆E-selectin、AngⅡ、CGRP水平升高的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健康子女,可能是高血压的高危对象,应积极采取一级预防措施防止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对心房颤动(A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心功能l~4级AF患者126例,采用干性免疫法测定患者AF发作时血浆BNP浓度,将患者分为使用ACEI/ARB组(62例)和未使用ACEI/ARB组(64例),比较分析两组血浆BNP浓度的差异。结果使用ACEI/ARB组患者AF发作时血浆BNP水平为(242.31±182.15)pg/ml,明显低于未使用ACEI/ARB组的(453.84±365.5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EI/ARB对AF患者血浆BNP水平有一定的影响,提示ACEI/ARB可能干扰临床医生根据BNP水平变化对AF、心衰等情况作出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D/I基因多态性对中国人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 )水平的影响,以及是否可影响心衰的发生。方法:用多聚酶链式反应对181例受检者(102例健康体检者、79例慢性心衰患者)进行ACE基因分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AngⅡ水平。结果:在181例受检者中,ACE基因多态性与AngⅡ水平有关,AngⅡ水平依次为DD型>ID型>II型(P<0.05)。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分析表明,校正多种混淆因素后AngⅡ水平仍受ACE基因型影响。ACE基因型在心衰患者和健康对照者中的分布无明显差异。结论:国人ACE D/I基因多态性与AngⅡ水平存在相关,携带DD型ACE基因者AngⅡ水平较高;ACE基因 D/I多态性与慢性心衰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及其与左室射血分数、血浆及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3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组)和15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的血清甲状腺激素、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组中的18例在心功能改善后复查了上述指标。同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测定3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对甲状腺激素、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与左室射血分数的关系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CHF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T3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rT3、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显著增高(P<0.01)。充血性心力衰竭组血清TT3、FT3含量与LVEF均呈显著正相关;rT3、RPA、AngⅡ水平与LVEF均呈显著负相关;PRA、AngⅡ水平与血清TT3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血清TT3、FT3降低及rT3、PRA、AngⅡ升高是CHF的病理生理特征之一,检测上述指标对判断心功能状态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T1R)基因多态性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6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正常对照组61名健康受试者AT1R基因多态性,同时测定其AngⅡ和ET,并进行对照统计学分析。结果①EH组与正常对照组间血浆AngⅡ、ET水平差异显著(分别为t=5.56,P<0.01和t=5.39,P<0.01);②EH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AT1R基因型频率有显著的差异(χ2=10.32,P<0.01),两组间C等位基因频率亦有显著差异(χ2=8.71,P<0.01);③AngⅡ在AA、AC和CC 3种基因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ET在3种基因型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ET活性在CC型>AC和AA型。结论AT1R基因1166位点的变异参与高血压的发病,C等位基因可能是易感基因;AT1R基因A1166C位点变异可能部分通过升高ET而参与高血压的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