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上海中医药大学于 2004年 12月 18日隆重举行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开馆仪式。  2003年 10月,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建立。2004年 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新校区博物馆综合楼落成,建筑面积为6 413m2。由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华医学会医史博物馆和中药标本陈列馆、校史陈列馆三部分组成。  该馆从 2004年 12月起面向社会开放,陈列展出面积约4 000m2,年接待能力预计为150 000人次。  中医药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结晶,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和繁衍昌盛作出重要的贡献。1938年 7月,中国第一家中医史专业博物馆———中华医学会医史…  相似文献   

2.
博物馆展览主体大楼,座落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轴核心位置。岭南中草药液浸标本展:岭南中草药液浸标本展区是贯通三个楼层的中庭展览,展出以岭南中草药为主的600瓶药用植物原色浸制标本,晶莹通透、色彩斑斓。站在馆内不同楼层、不同角度观赏中庭,会呈现出不一样的视觉美感,令人叹为观止。医史馆:医史馆以中国医药发展史为线索、医史文物展览为主题,展示原始社会至现代的医史文物和文献2 000余件,分为医药创始、体系形成、晋唐医学、宋金元医学、明清  相似文献   

3.
黄宫绣本草学说浅析濮正琪(江西中医学院医史各家学说教研室330006)关键词黄宫绣;《本草求真》;学术特点黄宫绣是清代江西著名的医学家,他研究医学以求真、务实为宗旨,尤其在脉理、药性的研究方面卓有成效。他对药物的分类、归经、性能、宜忌、配伍及制法都作...  相似文献   

4.
李烻《医学入门》初探濮正琪(江西中医学院医史各家学说教研室330006)关键词李《医学入门》,评介李,字健斋,江西南丰人。生于明代嘉靖年间。隆头、万历年间因病而学医,精医术,重医德。曾行医于江西、福建两省,声望甚高。他医学理论渊博,上自《素问》、《灵...  相似文献   

5.
《汉书》中的医学内容,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本文对《汉书》医政制度记载,班固的医史观以及记载医学事件作历史考察,以资医史文献研究。  相似文献   

6.
“新中医药”创刊于一九五○年三月十七日,是专门研究中医中药的理论和疗效的综合性杂志。以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充实现代医学,建立中国的统一医学为宗旨。内容:传达医衞政策、医药论著、方剂探讨、临床经验、病(?)报告、医史资料、医闻报道、语译经典著作,并选载中医进修讲义等,每期附刊“针灸医学”专刊,—般文字,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史》是王吉民、伍连德两位先生用英文编撰的第一部中国医学史专著,以史学的笔法,广博的原始资料,比较客观地向世界介绍中国传统医学的源流和发明创造,以及我国近代医学的发展,特别是教会医学在我国的概况。出版后受到国内外医史学家高度重视,在国际医史界颇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旴江医学,分布于江西旴江流域16个县市,有医家1012人、医籍703种,江西古代十大名医中有8人出自旴江流域。通过对旴江医学史考证,可知旴江医学因方士修真炼丹而萌芽于先秦时期,因黄老修行施医而起源于秦代,因高道创教传医而兴起于汉晋时期,因高僧创教传医而弘扬于唐代,因崇儒尚医而发展于宋元两代,因政治中心南移而繁盛于明清两代,因战乱诸因而停滞于民国,因当代政府重视而传扬寰宇。从先秦迄汉晋,由于道教的弘法传医,医道相济,旴江流域逐渐形成了以道医为主独具地域特色的旴江医学群体,这对后世医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旴江医学穿越数千年光阴,旴江流域医药繁盛,名医代出,学说纷呈,流传域外,促进了中医学的发展、创新、走向世界,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史》是王吉民、伍连德两位先生用英文编撰的第一部中国医学史专著,以史学的笔法,广博的原始资料,比较客观地向世界介绍中国传统医学的源流和发明创造,以及我国近代医学的发展,特别是教会医学在我国的概况。出版后受到国内外医史学家高度重视,在国际医史界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医古文知识》2014,(5):59-59
傅维康,1930年生于福建省长汀县,1957年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历任上海中山医院医师、上海中医学院教授、上海中医学院医史博物馆馆长兼医史教研室主任等。他从事医学史研究50余年,曾受聘为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专题委员、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主编《中国医学通史·文物图谱卷》《中国医学史》《针灸推拿学史》《中药学史》等。  相似文献   

11.
喻嘉言,名昌,江西新建人,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医学家。喻氏之学宗张仲景,曾言:“《伤寒论》一书,条例森森,句句皆律。”(《医门法律·卷一》)治学严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富有创新精神。顺治15年,《医门法律》一书以独具之内容和风格,风行医林,争相传学,一直为后世医家所称许,被赞誉为一代名著。《医门法律》,顾名思义就是医学之规范,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史博物馆正式建立于1982年,其前身是1950年由中央卫生部举办的全国卫生医药展览会卫生馆的医史文物陈列。1982年5月,中国医史博物馆和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同时诞生,现已成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专业博物馆,位于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馆藏众多珍贵医学文物。镇馆之宝——内经图《内经图》是一幅描绘得极其细致的中国古画,又名《内景图》,系道教养生图,它源于《黄帝内经》中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3.
医史文献是晋升中医境界的入门学问,其研究范畴主要是古籍。医史侧重于从时间维度来认识古籍内容的纵向传承演变脉络与规律,文献则注重从空间维度来认识古籍内容的横向时代价值。欲求古籍内容的科学诠释,应当从医史与文献两个维度进行研究。医史文献在中医学术的发展过程中,始终起着承前启后的载道作用;从研习中医的角度而言,医史文献学也始终具有登堂入室的传道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旴江医学,分布于江西旴江流域16个县市,有医家1012人、医籍703种,江西古代十大名医中有八人出自旴江流域。通过对旴江医学史考证,旴江医学因方士修真炼丹而萌芽于先秦时期、因黄老修行施医而起源于秦代、因高道创教传医而兴起于汉晋时期、因高僧创教传医而弘扬于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因崇儒尚医而发展于宋元两代、因政治中心南移而繁盛于明清两代、因战乱诸因而停滞于民国、因当代政府重视而传扬于寰宇。两宋时期,旴江流域儒学昌盛,书院兴盛,政府崇儒尚医,医学被认为是实现儒家理想的重要途径,仕人以通医为荣,儒医叠出,涌现出王安石、陈自明、席弘、吴曾、危云仙、黎民寿、余明可等58位学养深厚的儒医相通大家,济世活人,名动天下,学说纷呈,创新层出,著书蔚然,撰有《黄帝八十一难经篡图句解》《难经句解》《伤寒钤法》《医学方书》《决脉精要》《妇人大全良方》《外科精要》等医籍30种,代有传承,流传域外,谱写了一幅璀璨的"儒人达医"群芳谱,促进了旴江医学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5.
琼山丘氏是明代海南的名门望族。该家族入琼之初,族人多有医学事迹或医学著作见诸史志,医学传承绵延四代。本文以丘普、丘濬、丘敦为代表人物,以正史、地方志、医籍等文献中的记载为史料来源,初步考证该家族第二代丘普任职医学训科时的业绩和其在家族医学传承方面的贡献,介绍了第四代名宦丘濬所撰三部医学著作的主要内容、历史影响和版本流传情况,评述第五代太学生丘敦之遗著《医史》的体例特色及其中蕴含的医学思想和观点。  相似文献   

16.
岗卫娟 《中医教育》2012,31(4):22-24,27
李经纬是当代著名医史学家,长期致力于医史学研究及医史文献学科建设,促进了医史文献学科的大发展.为更好传承其医史学术,探究了其学术思想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西医学习对疾病史研究的影响;外科工作经历启动专科史研究;亲历中医疗效,立志挖掘中国医学之辉煌;拜师陈邦贤,启发全面医学史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选修课古迹名胜与中医药文化的教学内容和目的,课程以与中医药文化相关的古迹名胜为线索讲述相关医史知识,借此拓展医史课所学内容,提升学生文化修养,补充以地域划分的医学流派知识,弥补近、现代医学史知识;教学方法多采用漫谈的形式,对于古迹名胜,教师尽可能身临其境获得第一手资料,课上借助多媒体展示,以提高课堂效果。  相似文献   

18.
江西中医学院举办的第一期中医函授进修班,已于5月15日开学,参加函授进修的学员1025名、分布在全省各城乡,其中绝大多数是在农村工作的青壮年中医,也有一定临床经验或理论基础的老中医,他们都有自学能力.该班进修期限为一年半,进修课程有中国医学史、内经、药物、伤寒、温病、杂病以及临床各科概  相似文献   

19.
评介《俞慎初论医集》谢海洲俞慎初教授为闽省中医学家,出身中医世家,其医史研究在当今独占鳌头,宿果仅存,医史界夙有"南俞北马"△之誉。俞教授不仅精于医学通史,且对药史、地方史志、国外医史等均有卓越研究。且勤于笔耕,撰有专著20余部,发表有较高学术水平论...  相似文献   

20.
旴江医学,分布于江西旴江流域16个县市,从西汉迄民国有医家1012人、医籍703种,江西古代十大名医中有八人出自旴江流域。通过对旴江医学史考证,旴江医学因方士修真炼丹而萌芽于先秦时期、因黄老修行施医而起源于秦代、因高道创教传医而兴起于汉晋时期、因高僧创教传医而弘扬于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因崇儒尚医而发展于宋元两代、因政治中心南移而繁盛于明清两代、因战乱诸因而停滞于民国、因当代政府重视而传扬于寰宇。两宋时期,旴江流域儒学昌盛,书院兴盛,政府崇儒尚医,医学被认为是实现儒家理想的重要途径,仕人以通医为荣,儒医叠出,涌现出王安石、陈自明、席弘、吴曾、危云仙、黎民寿、余明可等58位学养深厚的儒医相通大家,济世活人,名动天下,学说纷呈,创新层出,著书蔚然,撰有《黄帝八十一难经篡图句解》《难经句解》《伤寒钤法》《医学方书》《决脉精要》《妇人大全良方》《外科精要》等医籍30种,代有传承,流传域外,谱写了一幅璀璨的"儒人达医"群芳谱,促进了旴江医学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