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天津市社区成年人超重、肥胖与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07年9月—2009年7月抽取天津市内18岁及以上23 533名常住居民进行调查。结果高血压患病率有随BMI增高而增高的趋势,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0.1%,37.5%和52.2%,青年人中超重、肥胖者患高血压风险更大(男性OR值分别为2.737和5.236;女性OR值分别为3.744和7.360),大于中年组(男性OR值分别为1.913和4.090;女性OR值分别为2.099和3.942)和老年组(男性OR值分别为1.671和2.848;女性OR值分别为1.674和2.685)。结论与正常体重相比,超重和肥胖者患高血压危险增加。控制青年人群的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对于降低该人群的高血压患病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区人属肥胖的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省20岁以上居民的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15.02%和14.44%,其中男性超重、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15.03%和13.94%,女性超重、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15.01%和14.80%。肥胖与年龄、文化水平、职业、经济收入、体力活动及某些食物的摄入频率有关。随着年龄的增加、经济收入的增多,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增加;体力活动越少,则其患病率越高;某些动物性食物摄入频率增多,其患病率也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苏州市35岁及以上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特点,为制定超重及肥胖防治的相关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0年苏州市慢性病中期评估资料,计算30578名35岁及以上居民的体质指数(BMI),分析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影响因素。超重及肥胖的判断标准采用卫生部《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推荐的标准。结果苏州市35岁及以上成年居民超重率为35.6%,肥胖率为8.1%。男性超重率(37.8%)高于女性(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59,P〈0.01)。女性肥胖率(8.4%)高于男性(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6.25,P〈0.05)。城市人群肥胖率(8.6%)显著高于农村人群(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0,P〈0.01)。城市人群超重率(36.0%)与农村人群(3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4,P=0.4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性别、年龄、饮酒、爱喝浓茶及口味偏成等,其OR值(95%CI)分别为1.068(1.002—1.038)、1.01(1.00—1.03)、1.47(1.35~1.60)、1131(1.20~1.43)、1.25(1.16-1.34)。结论超重和肥胖已成为影响苏州市35岁及以上成年人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需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超重、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重庆市居民超重与肥胖现状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病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重庆市沙坪坝区人群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居民个人基本情况,体检获取身高、体质指数(BMI)等数据。结果共收集有效问卷59 264份。样本人群BMI均值为(21.82±2.80)kg/m2,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14.30%和1.83%;女性超重和肥胖(14.83%和2.07%)比例高于男性(13.70%和1.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8~岁年龄组超重和肥胖率最低,随着年龄的增长,超重和肥胖率都呈上升趋势;65~岁组超重、肥胖率均最高(24.62%和3.48%),随体质指数的增加,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高脂血症的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被调查人群中超重、肥胖及其相关疾病患病率较高,应尽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对居民进行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20 岁以上居民的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15.02 % 和14.44% ,其中男性超重、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15 .03% 和13 .94% ,女性超重、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15 .01 % 和14.80% 。肥胖与年龄、文化水平、职业、经济收入、体力活动及某些食物的摄入频率有关。随着年龄的增加、经济收入的增多,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增加;体力活动越少,则其患病率越高;某些动物性食物摄入频率增多,其患病率也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018年河南省超重肥胖成年人体重水平低估情况,为制定健康体重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依托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项目,2018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河南省调查18岁以上成人共计8 710人。问卷调查获取人口学特征、体重自我评价等信息,体格测量获取个人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等信息,采集调查对象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服糖后2 h血糖和血脂四项。选取收集到的5 387例超重肥胖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群体体重水平低估情况。结果 河南省超重肥胖成人体重水平低估率、轻度低估率、重度低估率分别为74.1%、59.5%和14.6%,标化后分别为67.7%、55.9%和11.8%。体重水平低估率和重度低估率存在农村(77.8%,17.7%)高于城市(71.2%,12.2%)(χ2=29.835、31.947,P值均<0.001)、BMI肥胖者(91.8%,33.8%)高于超重者(64.8%,4.5%)(χ2=461.514、839.945,P值均<0.001)、高血压患者(77.2%,16.6%)高于非高血压患者(70.7%,12.3%)(χ2=29.650、20.163,P值均<0.001)、糖尿病患者(79.5%,20.3%)高于非糖尿病患者(72.3%,12.7%)(χ2=27.433、47.274,P值均<0.001)的现象,且随年龄增加而升高(χ2趋势=151.270、52.219,P值均<0.001),随文化程度升高而降低(χ2趋势=113.758、128.967,P值均<0.001),未婚、已婚/同居、丧偶/离婚/分居者逐渐升高(χ2趋势=9.032、12.063,P=0.003、0.001)。结论 河南省大部分超重肥胖成年人低估自身体重水平,在文化程度、年龄、地区、婚姻状况、BMI水平、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等群体方面存在差异,应对超重肥胖人群加强健康体重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吉林省居民超重、肥胖情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取全省9个地区12个区(县),每个区(县)抽取2个街道(乡)、6个委(村),共调查6572户,有效问卷13564人。经询问调查获得居民个人基本情况,通过体检获得身高、体重、腰围数据。结果2002年吉林省成年人体重指数(BMI,kg/m^2)均值为22.9±3.3,其中男性22.9±3.2,女性22.9±3.4;城市23.3±3.5,农村22.7±3.2。体重超重率25.2%,其中城市29.2%,农村22.9%;男性24.4%,女性25.9%。肥胖率6.6%,其中城市8.7%,农村5.4%;男性5.9%,女性7.3%。腰围均值(79.3±10.0)cm,其中男性(81.5±9.6)cm,女性(77.2±9.7)cm;城市(81.0±10.3)cm,农村(78.4±9.8)cm。向心性肥胖患病率36.4%,其中城市44.2%,农村32.1%;男性34.6%,女性38.3%。结论吉林省成年人有25%为超重和肥胖,已成为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应加强超重与肥胖的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8.
新疆牧民超重和肥胖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了解新疆牧区以高脂饮食为特征的哈萨克人和蒙古人的体重指数水平。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结果  (1)BMI的平均值男性组为 (2 4.98± 3 .98)kg/m2 ,女性组为 (2 4.87± 4.5 1)kg/m2 ,总人群为 (2 4.91± 4.3 1)kg/m2 。 (2 )调查人群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为 5 1.66%。 结论 新疆牧区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处在全国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15~69岁人群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上海市15~69岁人群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特点,为制定超重及肥胖防治的相关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7年上海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调查数据,对17 144名(男性8 057人,女性9 087人)15~69岁人群的身高、体重值进行描述性分析。超重及肥胖判断标准采用卫生部《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推荐的标准。结果上海市15~69岁人群超重、肥胖粗率分别为31.0%和8.9%,年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25.8%和6.9%。男性超重粗率(33.9%)高于女性(28.4%),非中心城区与中心城区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心城区肥胖粗率(9.4%)高于非中心城区(8.4%),女性(10.1%)高于男性(7.6%)。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收入、吸烟、饮酒与身体锻炼(P0.05)。结论超重和肥胖已经成为上海市居民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必须采取平衡膳食、增加体力活动与健康教育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0.
卢振花  姚礼明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1):1463-1464
目的:了解中学生超重、肥胖与高血压的患病情况。方法:对北京市公交技校进行身高、体重及血压测量,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男生超重肥胖率为38.67%,高血压患病率7.64%;女生超重肥胖率33.68%,高血压患病率6.32%;男、女生超重肥胖率及高血压患病率均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501位学生中,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11.38%、26.35%,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5.26%、21.97%,超重与未超重高血压患病率差异元统计学意义(χ^2=3.04,P〉0.05),而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显著高于体重正常者(χ^2=55.73,P〈0.01);且随着体质质数(BMI)的升高,高血压患病率逐渐上升(χ^2趋势=97.49,P〈0.01)。结论:为控制超重、肥胖及高血压患病率,应加强中学生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成人超重与肥胖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调查辽宁省城乡20周岁以上居民超重与肥胖的流行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肥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4个城市及农村和两个大型国有企业部分职工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采用WHO诊断标准,以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年龄别人口比例计算超重和肥胖调整现患率.结果共调查37 070人,超重及肥胖调整现患率男性为24.77%和2.87%,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女性为17.24%和1.96%,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男女超重现患率在各年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商业与交通运输业人员肥胖现患率最高,待业人员及农民最低;女性中家庭妇女和农民超重现患率明显高于其他职业.女性超重和肥胖现患率均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而明显降低,而男性则呈现相反趋势.本次调查所发现的年轻及知识女性超重与肥胖现患率较低是否与调查方式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结论辽宁省超重及肥胖调整现患率男性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显著的性别、年龄、职业和文化间差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西安市城区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病情况。 【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西安市城区7~18岁中小学生13 994人,采用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诊断超重和肥胖。采用三次样条对西安市7~18岁儿童青少年体重、身高和BMI百分位数进行拟合,将身高,体重P50,及BMI的P85、P95百分位数值与2005年中国全国标准进行比较。 【结果】 西安市城区7~18岁中小学生超重总发病率为10.42%,男生和女生分别为11.85%和8.83%;肥胖总发病率为4.67%,男生和女生分别为4.92%和4.40%。男生身高P50值在10~15岁(除12岁)比全国标准稍低,男女体重和女生身高P50中位数与全国数值基本接近;男生BMI的P85、P95数值与2005年全国水平基本接近;女生P85和P95值在14岁以前与全国水平基本接近,15岁后有所减低。 【结论】 西安市中小学肥胖发病率在17年间增加了一倍,制定预防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有效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河北省唐山市45 ~ 64岁城乡居民肥胖流行现状,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在河北省唐山市14个县(市)区抽取的5 759名45 ~64岁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按WHO成人体质指数(BMI)分类标准,唐山市城乡居民超重率、超重/肥胖率、肥胖率分别为44.0%、12.3%、56.3%,男性和女性居民分别为41.3%和45.5%、50.0%和59.7%、8.7%和14.2%,男性居民超重率、超重/肥胖率和肥胖率均低于女性居民(P<0.01);按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唐山市城乡居民超重率、肥胖率、超重/肥胖率、中心性肥胖率分别为43.3%、24.8%、68.1%、73.5%,男性和女性居民分别为44.6%和42.5%、18.6%和28.2%、63.2%和70.7%、65.2%和77.9%,男性居民肥胖率、超重/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均低于女性居民(P=0.000),男性和女性居民超重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推荐标准,中心性肥胖率为54.1%,男性居民中心性肥胖率为48.1%,低于女性居民的5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4.59,P=0.000);按WHO成人BMI分类标准,不同年龄男性居民和不同文化程度女性居民肥胖率均不同(P<0.05);按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男性居民和不同文化程度女性居民肥胖率均不同(P<0.05),不同文化程度、地区男性居民和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地区女性居民中心性肥胖率均不同(P<0.05);按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推荐标准,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地区男性和女性居民中心性肥胖率均不同(P<0.05).结论 唐山市45 ~ 64岁城乡居民超重和肥胖率较高,女性居民超重/肥胖率、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均高于男性居民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Childhood obesity is rising rapidly in many countries. Preadolescents appear to be at particularly high risk. This study estimated the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preadolescent schoolchildren in Galicia, Spain. Methods The heights and weights of a random sample of 2305 Galician schoolchildren aged 10–12 years were measured using calibrated standardized scales and measures. Overweight and obesity were identified using the criteria of the International Obesity Task Force. Results The prevalences of obesity and overweight were respectively 9.2% and 31.0% among boys, 8.6% and 28.8% among girls and 8.9% and 29.9% overall. Taking boys and girls together, the combined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fell significantly with increasing age. Overweight was more prevalent in rural than urban areas (30.7% vs. 28.4%), as also was obesity (9.8% vs. 7.2%). Conclusions Our study evidences the emergence of the obesity epidemic among preadolescents in Galicia, especially in rural areas. Both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this age group are more prevalent in Galicia than in other areas of Spain or most other Western nation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安徽省沿江地区居民超重肥胖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肥胖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4年4-10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在安徽省沿江地区抽取的7 183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安徽省沿江地区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27.8%和6.5%,腹型肥胖率为36.9%;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酒是安徽省沿江地区居民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和单身是安徽省沿江地区居民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年龄≥65岁、女性、居住在农村和饮酒是安徽省沿江地区居民腹型肥胖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和单身是安徽省沿江地区居民腹型肥胖的保护因素。结论 安徽省沿江地区居民肥胖率低于腹型肥胖率,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区和饮酒情况是该地区居民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刘君 《中国公共卫生》2015,31(2):218-220
目的 了解抚顺市18~75岁城乡居民肥胖流行现状,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在辽宁省抚顺市4个区抽取的4 752名18~75岁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 t检验、方差分析、 χ2检验。结果 按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成人体质指数(BMI)分类标准,抚顺市城乡居民超重率、肥胖率、超重/肥胖率分别为29.1%,9.3%,38.4%,男性和女性居民分别为27.9%和30.3%,9.5%和9.0%,37.4%和39.3%,男性居民超重率、超重/肥胖率均低于女性居民(P=0.02),男性和女性居民肥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抚顺市城乡居民中心性肥胖率为39.1%,男性居民中心性肥胖率为19.1%,低于女性居民的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4,P=0.002);不同年龄女性居民和不同文化程度男性居民超重率均不同(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男性居民和不同文化程度女性居民肥胖率均不同(P<0.05),不同文化程度男性居民和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女性居民中心性肥胖率均不同(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男性和女性居民中心性肥胖率均不同(P<0.05)。结论 抚顺市城乡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略高,女性居民超重率、超重/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均高于男性居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成都市外来务工人员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现况,为维持外来务工人员正常体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应答推动抽样方法,在成都市共抽取1 690名外来务工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调查对象的超重率为29.53%,肥胖率为9.05%;男性超重率(32.08%)高于女性(26.59%);40~49岁组超重率最高(39.55%),50~59岁组肥胖率最高(16.06%),超重、肥胖率大体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小学文化及以下人群超重、肥胖率最高(39.54%和14.48%),且随文化程度增高而减小,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离婚者的超重率最高(37.29%),丧偶者的肥胖率最高(16.00%);从事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人群超重、肥胖率最高(36.84%和17.89%)。不同婚姻状态组间、不同职业组间超重、肥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都市外来务工人员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处于较低水平,但是男性、40~59岁、文化程度较低、离婚丧偶、从事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人群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相对较高,应重点关注,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中国城市学龄儿童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于2013年12月-2014年6月,选取石家庄、上海、深圳、兰州、武汉5个城市共3 896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超重肥胖检出率为19.8%,其中超重率为10.6%,肥胖率为9.2%;超重肥胖分布存在年龄、性别、地区差异,男童超重肥胖率(22.8%)高于女童(16.5%)(P<0.01)。校正地域和年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儿童超重肥胖危险因素:体力活动不足(OR=4.179,95%CI=3.492~5.002)、男童(OR=1.218,95%CI=1.019~1.456)、不爱吃零食(OR=1.346,95%CI=1.047~1.731);而进食速度一般(OR=0.532,95%CI=0.335~0.845)或进食速度慢(OR=0.352,95%CI=0.211~0.586)、不爱吃肉类食物(OR=0.723,95%CI=0.549~0.952)、饮食结构为荤素搭配(OR=0.556,95%CI=0.324~0.965)有助于降低城市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率。结论 以促进儿童体力活动水平、促进健康饮食习惯为目标的干预策略是预防和干预超重肥胖的重点和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国体重正常人群中心型肥胖的流行状况及分布特点。方法利用中国慢病监测(2010)项目询问调查及身体测量获得的数据,分析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正常体重人群中心型肥胖的流行状况,描述城乡、不同地区、不同性别及年龄、不同收入人群的分布及差异。分析体重正常人群中心型肥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聚集的关系。使用SAS 9.3软件Surveymeans过程计算加权率及95%置信区间,使用Sur-veylogistic过程计算危险因素聚集情况,计算比值比(OR)及95%置信区间,统计学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分析49 320人的资料,其中男性22 832人,女性26 488人,经加权调整后分别占49.7%和50.3%。我国成人体重正常人群中,按照腰围、腰围身高比划分的中心型肥胖的比例分别为14.8%和20.8%,均为女性(17.2%和24.3%)高于男性(12.5%和17.2%),随着年龄的增大,中心型肥胖的比例依次增大,18~29岁最低,分别为9.4%和9.3%;≥70岁组最高,分别为25.7%和46.1%。不同受教育程度体重正常的人群中,小学及以下受教育程度的中心型肥胖率最高,分别为17.2%和29.2%,呈现出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升高的趋势。城市地区(15.7%,19.0%)与农村地区(14.4%,21.7%)差别不大。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城乡、地区等因素的影响后,正常体重人群中的中心型肥胖者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聚集的比例是非中心性肥胖者的1.95倍。结论在体重正常的人群中近五分之一中心型肥胖并伴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聚集的风险升高。建议在进行肥胖干预时,不应片面强调控制体重,应结合腰围、腰围身高比、身体脂肪构成等评价中心型肥胖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广东省深圳市中小学生超重与肥胖现状, 为改善儿童青少年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深圳市42所学校的65 30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测量学生身高、体重, 通过计算体质指数(BMI)筛查不同区划、年龄、性别、学段学生的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结果深圳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29%、9.03%, 其中男生分别为15.97%、11.58%, 女生分别为9.90%、5.80%;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4.26%、13.33%、11.34%, 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2.27%、6.78%、4.85%, 小学生最高, 初中生次之, 高中生最低;深圳关内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4.19%、10.15%, 关外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2.34%、7.85%, 关内高于关外;以上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深圳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问题不容忽视, 男生的超重与肥胖现象较为明显, 小学生的超重与肥胖问题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