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儿童睾丸卵黄囊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儿童睾丸卵黄囊瘤的临床特点和CT、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儿童睾丸卵黄囊瘤的临床表现和CT、MRl征象。12例行CT检查,3例行MRI检查。【结果】15例均表现为睾丸内软组织肿块,无钙化及脂肪成分,10例密度/信号不均匀,5例密度均匀。CT平扫肿瘤密度稍低于肌肉密度,增强扫描肿块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以周边部强化明显。MRI平扫肿瘤T1WI呈不均匀或略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结论】CT及MRI检查在儿童睾丸卵黄囊瘤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了解其影像学特点,结合临床资料可以提高术前诊断和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儿睾丸卵黄囊瘤的CT表现,提高卵黄囊瘤的CT诊断符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儿睾丸卵黄囊瘤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 12例CT平扫均表现为睾丸实性肿块,10例肿块表现为均匀密度,2例表现为不均匀密度.8例CT增强扫描均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其周边部强化明显,1例累及到一侧精索及同侧腹股沟淋巴结.结论 CT对小儿睾丸内卵黄囊瘤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结合血清AFP升高有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颅底及骶尾部脊索瘤的CT与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脊索瘤患者的CT与MRI影像学资料。结果脊索瘤位于颅底19例,骶尾部12例,其中原位复发21例;CT与MRI显示病灶呈椭圆形11例,不规则分叶状16例,结节状4例;CT示病灶呈不均匀低密度影,27例病灶内见点、片状高密度影,21例可见囊变、坏死,15例病灶向周围解剖结构钻缝样生长;MRI示T2WI呈明显高信号及"蜂房样"表现;CT及MRI增强扫描后病灶呈不均匀轻、中度强化。结论脊索瘤CT、MRI表现有一定特征,对术前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卵巢卵黄囊瘤(YST)CT及MRI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该病影像学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卵巢卵黄囊瘤的CT、MRI资料,其中3例术前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3例行MRI平扫与增强扫描,1例行MRI平扫。7例术前均检测血清AFP浓度。结果所有病例均为单侧发病,左侧5例,右侧2例,肿瘤最大径6.0~20.1cm,平均最大径13.5cm。CT表现:3例为巨大类圆形囊实性包块,以囊性成分居多,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匀,实性部分均呈轻中度强化,2例见纡曲肿瘤血管影,肿瘤内部均未见明显钙化灶。MR表现:4例为类圆形巨大占位,边界清楚,3例为囊实性改变,信号混杂,其内可见囊变坏死;1例以囊性成分为主,囊壁及囊腔内有数个实性结节,3例实性部分均明显强化。病理表现:镜下观察肿瘤组织结构复杂,瘤细胞排列多样,背景基质疏松,可见特征性Schiller-Dural小体,瘤组织内可见散在分布的透明小体。7例术前血清AFP均明显升高602~48,214μg/L,平均28,823μg/L。结论卵巢卵黄囊瘤具有一定的CT、MR特征,结合临床资料及血清AFP,术前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卵黄囊瘤在超声、CT及MRI中各自的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结合血清甲胎蛋白(AFP),以便提高对卵黄囊瘤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8例卵黄囊瘤的超声、CT和MR影像表现,其中仅行超声检查3例,仅行CT检查2例,均行CT和MR检查5例,14例均行超声及CT检查,仅4例均行超声及CT、MR检查。结果:肿瘤位于卵巢15例、睾丸9例、附睾3例、纵隔1例,所有病例均行AFP检查。肿瘤影像表现多呈类圆形或分叶状,超声图像显示实性或混合性包块,实性部分彩色血流信号丰富;CT肿瘤呈囊实性包块,实性成分强化,可见丰富肿瘤血管;MR肿瘤亦呈囊实性肿块,信号较混杂,实性部分T1WI以等、稍低信号为主,T2WI呈稍高信号,囊变部分呈明显长T1、长T2信号,部分肿瘤存在较大壁结节,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及分隔中度至重度强化。所有病例均有AFP不同程度升高,其范围361~37435ug/L。结论:超声、CT及MRI结合AFP对提高卵黄囊瘤诊断准确率均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腮腺Warthin瘤CT、MRI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攀  李鹏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7):1364-1366
【目的】探讨腮腺Warthin瘤(Warthin瘤)的CT、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的8例腮腺Warthin瘤的CT、MRI的影像学特征。【结果】8例腮腺Warthin瘤中,9侧腮腺发病,6例为单侧单发,1例为单侧多发,1例为双侧多发,共11个病灶,其中10个(90.9%)病灶位于腮腺浅叶。病灶呈圆形、椭圆形及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整,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囊变区呈类圆形液性密度灶,病灶不均匀强化;MRIT1WI病灶呈等、低信号,T1WI大部分呈高信号,裳变区呈更长T1、长T2信号,表现为早期轻中度强化。【结论】腮腺Warthin瘤的CT和MRI影像特征有助于腮腺Warthin瘤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OGCT )的CT影像学表现特点及征象,提高对本病的分析能力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OGCT的CT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5例OGCT病例中,9例为初发病例,6例为复发病例,全部病例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共18个瘤体。病灶多边界清楚,形态呈类圆形或圆形14个,不规则或分叶状4个,其中囊实性肿块11个,囊性肿块3个,实性肿块4个。强化后肿瘤的实性部分呈均匀性轻度或中度强化,较大的肿块中可见单个或多个低密度坏死区,囊性部分均呈低密度、无强化改变,囊壁和分隔可见轻度强化;15例病例中8例伴有腹水,3例有子宫内膜增厚征象,1例腹膜增厚。【结论】OGCT 在CT图像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仔细分析研究并结合临床表现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骶尾部卵黄囊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骶尾部卵黄囊瘤(Y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9例骶尾部卵黄囊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染色,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为女童,1例为男童,发病年龄16个月~44个月。以臀部或骶尾部包块为主要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检查均可见到典型的内胚窦结构以及腺样、乳头状和疏松网状结构。免疫组化显示9例AFP(+),其中5例呈灶状(+),4例胞质呈弥漫性强(+);2例PLAP灶状(+);8例CK呈强(+),1例(-);9例CD30、HCG、EMA、CD15和CD117均(-)。5例确诊后及时进行化疗,3例未化疗者短期内复发死亡,1例失访。结论骶尾部卵黄囊瘤多见于女婴,恶性度高,化疗敏感,诊断主要依靠组织形态与免疫组化染色。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原发性卵黄囊瘤患者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1例原发性卵黄囊瘤的临床及CT表现,其中8例仅接受CT平扫,23例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9例肿瘤位于性腺,包括单侧卵巢11例,睾丸8例;12例肿瘤位于性腺外,包括骶尾部7例,前纵隔3例,阴道2例。20例肿瘤呈椭圆形,11例形态不规则;20例肿瘤边界相对清楚,11例边界模糊;2例合并畸胎瘤,瘤内可见脂肪、钙化。增强扫描示23例肿块实性部分呈中度至明显强化,17例呈丝瓜瓤样强化,18例可见供血血管,21例病灶边缘见延迟强化的包膜;4例显示肿瘤包膜破裂。结论 卵黄囊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为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纵隔淋巴管瘤的CT及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纵隔淋巴管瘤的CT及MRI表现,7例均行CT平扫,其中4例行增强CT扫描,2例行MRI扫描.结果 7例纵隔淋巴管瘤均表现为纵隔肿块.其中右前上纵隔3例,右后上纵隔2例,右前下纵隔心包旁1例,左前上纵隔1例.7例中4例肿块呈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界较清楚;2例肿块沿纵隔血管间隙弥漫生长,边界不清;1例肿块向椎管内延伸,呈哑铃型.肿块直径5.0~11.0 cm,平均7.2 cm.CT平扫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平均CT值23 HU;增强扫描4例中1例肿块内部呈小片状或点、条样强化,3例无强化表现.2例行MRI检查,病灶均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的囊性肿物,增强后无强化表现,其中1例信号欠均匀,与周围结构分界欠清.结论 纵隔淋巴管瘤的CT及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多表现为前上纵隔的囊性肿块,可沿纵隔间隙弥漫生长,增强扫描多无强化.CT增强扫描及MRI扫描有助于纵隔淋巴管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和MRI在副神经节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副神经节瘤的CT和MRI表现,所有26例均行CT扫描,16例行MRI检查.分析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信号特点及强化方式.结果:CT表现为边界清楚或不清楚的软组织肿块,肿块呈圆形或类圆形和不规则形.平扫呈等低密度者23例,高密度者3例,增强多为持续性强化,动脉期中度-明显强化,实质期明显强化,延迟期强化程度轻度减低,24例增强后强化不均,病灶内见斑片状出血坏死区,2例强化均匀,1例病灶内有钙化,2例可见病灶周围水肿表现,1例侵犯邻近骨质.6例恶性者肿块向周围结构侵犯,伴有肝脏、双肺或淋巴结转移.肿瘤最大径线为2.5~13.5 cm(平均6.38 cm).MRI上副神经节瘤多表现为较大软组织肿块,T1WI呈等低信号,T2WI为中等或高信号或不均匀混杂信号,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结论:CT和MRI是副神经节瘤定位、定性诊断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CT能够很好地显示肿瘤本身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MRI的信号变化能够反映肿瘤组织学成分的不同,CT和MRI在早期发现病灶、副神经节瘤的诊断与鉴别、判断病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颅内三叉神经鞘瘤的CT和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三叉神经鞘瘤的CT和MRI资料,9例行CT扫描,8例行MRI扫描。结果颅内三叉神经鞘瘤分三型:颅后窝型(4例)、颅中窝型(3例)及骑跨型(9例);CT扫描肿瘤呈混杂密度、均无钙化;可见岩尖骨质吸收或破坏(4例)。肿瘤MRI 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实性病灶呈均匀强化,囊变(6例)病灶呈环状强化。结论CT和MRI能较准确地显示肿瘤部位、形态、内部结构和增强表现,对颅内神经鞘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MRI对神经鞘瘤的定性诊断准确性优于CT。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睾丸卵黄囊瘤的诊治方法。方法本组11例,年龄2个月~5岁。多以无痛性阴囊肿块就诊。术前常规进行血清AFP检查,胸片和(或)胸部CT检查,阴囊和腹膜后超声检查,睾丸MRI检查。术中冷冻病检了解肿瘤性质,决定手术方式。采用高位精索离断式睾丸切除,术后根据瘤体性质进行相应的化疗,必要时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术后随访3个月~5年,监测血清AFP动态变化,并行阴囊、腹股沟、腹膜后超声检查和胸片检查。结果本组11例,病理结果均为卵黄囊瘤。高位精索离断式睾丸切除10例,睾丸肿瘤剔除术1例。10例获随访,平均随访16个月。卵黄囊瘤Ⅰ期9例,术后化疗一个疗程;Ⅱ期2例,术后1个月复检AFP再次阳性,PET检查提示阴囊残留复发1例(再次手术),腹膜后转移1例,并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结论卵黄囊瘤Ⅰ期宜行高位精索离断式睾丸切除术,Ⅱ期以上应考虑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后宜配合化疗和放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腮腺恶性肿瘤的临床及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50例腮腺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中有影像资料的18例患者(3例超声,3例CT,3例MRI,6例行CT及超声,2例行MRI及超声,1例行CT和MRI)肿瘤位置、形态、大小、边界、内部结构、强化或血流情况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8例腮腺恶性肿瘤表现为腮腺区结节或肿块,无痛性肿块16例,疼痛2例。肿块类圆形或椭圆形13例,肿块为实性16例,囊实性2例。部分不规则,边界清楚10例、不清晰8例。肿块可跨深浅叶(8例),可位于浅叶(10例)。单发17例,1例淋巴瘤多发。肿块多强化明显或血流丰富(15例)。肿块大小范围较大。肿块多有分叶征(15例)。转移瘤多发、常囊变坏死、边界不清。恶性淋巴瘤常多发、均质、边界清。结论腮腺恶性肿瘤有一定影像特征,但同良性肿瘤特征有重叠;合并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叶且边界不清或侵犯周围结构、明显强化且不均匀或伴明显坏死等对腮腺恶性肿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滑膜肉瘤CT及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滑膜肉瘤患者的CT (16例)和MRI(10例)特征。结果 14例邻近关节,4例远离关节。18例中,8例发生转移。CT表现:16例肿瘤边界均清晰,其中2例(2/16,12.50%)见瘤周水肿;9例(9/16,56.25%)密度均匀,7例(7/16,43.75%)密度不均,肿瘤实性成分呈等或稍低密度;6例(6/16,37.50%)肿瘤内见钙化;3例(3/3,100%)增强扫描肿瘤轻度强化。MRI:10例肿瘤边界均清晰、见瘤周水肿;8例(8/10,80.00%)T1WI呈等信号,2例(2/10,20.00%)等信号内散在稍高信号;10例(10/10,100%)T2WI均呈高低混杂信号,7例(7/10,70.00%)见“三信号征”;9例(9/10,90.00%)见线状低信号分隔。结论 滑膜肉瘤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6.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颅内表皮样囊肿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16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表皮样囊肿。男11例,女5例,年龄29-56岁,平均年龄45岁;行CT平扫与增强检查4例,行MRI平扫与增强检查6例,同时行CT与MRI检查6例。结果:肿瘤发生于桥小脑角区5例,鞍上区4例,鞍旁区3例,四脑室2例,小脑蚓部和小脑延髓池各1例。CT平扫肿瘤呈脑脊液样低密度,大多形态不规则,少数呈圆形、卵圆形,均有不同程度占位效应,增强后均无强化。MRI检查,大多数类似脑脊液样信号,T1WI呈现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少数在T1WI上呈高信号或混杂信号。结论:CT与MRI诊断表皮样囊肿均有重要价值,MRI显示表皮样囊肿优于CT。  相似文献   

17.
易正湘  贺李毅  郭一清  毛志群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7):1295-1297,1300
【目的】分析早期胃间质瘤(GIST)的16层螺旋CT表现,提高对GIST的早期影像诊断率。【方法】对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径小于5cm的GIST多排螺旋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肿瘤部位、形态、增强特点与病理诊断对照总结(所有病例均行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和最大密度投影等)。【结果】17例GIST患者中,局限于胃壁1例;向胃腔外生长5例;向胃腔内生长11例。肿块呈类圆形或分叶状,密度多不均匀,恶性程度较高肿瘤强化不规则,边缘强化更明显。【结论】多排螺旋CT对早期GIST有较高检出率,特别是多排螺旋CT多方位重建图像能更详尽展现病变形态、密度、累及范围及与周围器官关系;动态增强扫描反映肿瘤血供情况和强化规律,对病变定性诊断提供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8.
小儿睾丸卵黄囊瘤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减少小儿睾丸卵黄囊瘤的误诊。方法 回顾一组 2 8例小儿睾丸卵黄囊瘤病例 ,分析其误诊情况。结果  1 9例曾误诊为睾丸炎、鞘膜积液、腹股沟斜疝、睾丸附睾结核等疾病 ,部分病例行睾丸肿块穿刺及按鞘膜积液行手术治疗。结论 为减少误诊必须提高对小儿睾丸卵黄囊瘤的认识 ,细致的体格检查 ,血清甲胎蛋白 (AFP)测定和超声检查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但不可仅依据透光实验和 AFP结果就排除本病 ,必要时可手术探查 ;对睾丸肿块未排除肿瘤者不宜行诊断性穿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