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新生儿期致死原因主要是呼吸衰竭,病死率高,如何提高机械通气治疗成功率是新生儿机械通气的关键。我院新生儿监护室在病因治疗及综合治疗同时,使用呼吸机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34例,本文从临床角度分析影响机械通气治疗成功率的因素,目的在于提高新生儿机械通气成功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联合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和机械通气治疗25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对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动脉血气、呼吸机参数、胸部X线变化等进行观察。结果:用药后患儿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胸部X线透亮度明显改善、颗粒网状阴影消失,血气分析及机械通气参数如FiO2、PIP、PEEP值明显降低(P〈0.01)。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能迅速有效地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频震荡通气对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比分析36例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使用传统机械通气失败后改用高频震荡通气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之比(PaO2/FiO2),动脉-肺泡氧张力比值(a/APaO2),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结果改高频通气治疗后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下降,(P〈0.01)。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之比(PaO2/FiO2)、动脉-肺泡氧张力比值(a/APaO2)上升,(P〈0.01)。结论高频震荡通气能更好地改善重症呼吸衰竭新生儿的通气和气体交换,减少气压伤,对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新生儿RDS应用机械通气前后的酸碱紊乱及阴离子间隙。方法 对需机械通气的新生儿RDS患儿气管插管前及机械通气 12h后抽静脉血作血清电解质及动脉血作血气分析 ,用U值检验。结果  38例新生儿RDS均有酸碱紊乱 ,以代酸合并呼酸为主 ,76 %患儿有高AG。结论 对于新生儿RDS ,以高AG为主的酸中毒 ,不宜盲目补碱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疗效。方法采用RCT研究的方法,选择2008年1~1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NICU住院的呼吸衰竭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nIPPV组和nCPAP组,分别实施nIPPV或nCPAP干预,观察患儿动脉血气分析、应用nIPPV和nCPAP时间、并发症和预后等指标,比较nIPPV组和nCPAP组治疗后需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比例及其预后结局。结果研究期间nIPPV组纳入48例,nCPAP组纳入53例。两组在性别构成比、胎龄、年龄、出生体重、出生后5 m inApgar评分、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和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比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呼吸衰竭原发病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气分析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IPPV组治疗后1 h血气分析pH和PaO2显著高于nCPAP组(P〈0.05)。nIPPV组治疗成功率为77.1%(37/48例),nCPAP组为62.3%(33/53例),nIPPV组显著高于nCPAP组(P〈0.05)。nIPPV组和nCPAP组治疗成功的患儿平均应用nIPPV和nCPAP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IPPV组的预后结局中治愈和好转出院45/48例(93.8%),nCPAP组为46/53例(86.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nCPAP相比,nIPPV治疗可显著降低呼吸衰竭新生儿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比例。  相似文献   

6.
端另波  张彤  李伯安 《医学信息》2019,(23):121-123
目的 探讨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氧代谢指数及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行呼吸机支持呼吸,观察组给予适应性压力支持(ASV),对照组给予同步间歇指令性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比较两组治疗开始即刻和治疗后6 d呼吸频率、氧代谢指数、血气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PaO2、pH高于治疗前,PaCO2、RR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PaO2、PaCO2、RR、pH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aO2、DO2、SaO2高于治疗前,VO2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CaO2、VO2、DO2、SaO2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V模式在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有助于提升肺通气功能、促进自主呼吸回复,改善机体氧供需平衡,具有较好的效果,优于SIMV+PSV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血气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治疗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多于对照组,<0.05;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0.05。结论对于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加用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状况,缩短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BIBPAP无刨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衰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瑞新 《医学信息》2010,23(5):1480-1481
目的 探讨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特点.方法 通过对收治的17例肺部疾患(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通气治疗与护理,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17例患者中13例顺利脱机,3例改为有创通气,1例死亡.结论 COPDⅡ型呼吸衰竭应用无创通气治疗临床效果好,在护理上注意必要的治疗前准备,治疗中严密观察血气生命体征、神志、呼吸的工作状况以及并发症的护理是无创通气的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呼吸衰竭9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经临床表现与血气分析确诊的新生儿呼吸衰竭(呼衰)95例,其中Ⅰ型呼衰38例(40%),Ⅱ型呼衰57例(60%)。引起呼衰的原发病中呼吸系统疾病占87%。其中新生儿重度窒息占第一位。95例中死亡40例,病死率42%。死亡病例中血气分析pH值均小于7.25,以混合性酸中毒为多,占52%。介绍了氧疗效果,头罩供氧主要用于Ⅰ型呼衰,对轻症Ⅱ型呼衰也有一定作用;机械通气的应用指征,指出应加强产儿科合作,建立健全围产期保健网,加强高危儿的管理,是治疗呼衰成功的前提;文中还分析讨论了降低死亡率的措施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固尔苏与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固尔苏与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对比。方法35例患RDS的新生儿应用PS治疗,其中15例患儿在固尔苏使用前后行机械通气,与同期未使用固尔苏而仅行机械通气的15例患儿对比其机械通气时间和总给氧时间、血气变化及疗效。结果使用固尔苏后机械通气时间和总给氧时间明显缩短(分别为P〈0.05和P〈0.01),血PaO2及PCO2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死亡或放弃例数较对照组少。结论机械通气和PS替代疗法是治疗NRDS最重要的两种手段,两者结合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脑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9例脑出血后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应用死亡率的方法,日常生活能力(ADL),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幸存者,上消化道出血病例和非脑出血34例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早期比较分析的应用。结果机械通气早期应用的死亡率并没有显着下降,对幸存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提高,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混合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的机会减少。结论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结论应该是脑出血的早期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对25例NRDS的早产儿早期应用PS联合NCPAP治疗,并对其临床特点、血气分析、X线胸片进行分析。结果25例患儿中20例呼吸困难明显减轻或消失,X线胸片示透亮度明显改善,5例因病情加重改用机械通气,其中2例放弃治疗死亡。结论早期Ps联合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治愈率,减少机械通气使用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有创一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救治非COPD病因所致急性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选择非COPD病因所致急性严重呼吸衰竭患者20例为序贯通气组,先经口气管插管有创通气,根据病情在3~7d内拔除气管插管改为无创正压通气;选择相似病情病例20例作为对照组,经Kr气管插管有创通气,以同步间歇强制通气+压力支持通气方式撤机。对2组患者均进行密切观察、精心护理以配合治疗。观察两组病例的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撤机成功率、住院死亡率、总住院时间等,并对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序贯通气组VAP发生率、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创一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策略不仅可应用于COPD所致的重症呼吸衰竭,结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非COPD病因所致急性严重呼吸衰竭的救治也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新生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无创呼吸机支持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新生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7,无创呼吸机支持治疗)和对照组(n=45,面罩吸氧治疗).治疗4 w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指标及并发症差异.结果:治疗4 w后研究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PaCO2、PaO2、SaO2指标均出现下降,其中研究组下降程度更为显著(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支持治疗对新生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较好、血气分析指标恢复到正常值范围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在儿童急性呼吸衰竭抢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35例急性呼吸衰竭患儿应用拉斐尔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的临床分析总结。结果 35例患儿中治愈31例,死亡4例,治愈率88.6%。结论 早期应用呼吸机提高了对创伤、中毒、溺水等因素引起的急性中枢性呼吸衰竭救冶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邱显鹏 《医学信息》2018,(22):145-146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及咪达唑仑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镇静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2例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实验组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咪达唑仑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镇静效果和镇静情况(停药后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 实验组患者停药后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镇静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在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镇静效果好,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转归、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老年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对46例老年重症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早期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随机分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组(治疗组)和有创机械通气组(对照组),在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后,治疗组拔出气管插管,改用经鼻面罩无创通气模式,逐渐减低压力参数,直至成功脱机.对照组继续有创通气治疗,逐渐减低SIMV频率及PSV水平直至脱机成功.观察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例数和住ICU时间.结果 治疗组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VAP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住ICU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 对于老年重症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后,应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可取得明显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有创和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在治疗临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4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0例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20例,分别给予其持续性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与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有创通气时间、住ICU病房时间与总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患病率。结果通过分析发现,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住ICU病房的时间,同对照组,均有显著优势(<0.05);同时,观察组中,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与VAP的患病率分别为(13±6)d与5%,同对照组的(23±15)d与25%相比,优势比较明显(<0.05)。结论对于临床上因严重的肺部感染所导致的COPD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抓住其肺部感染控制窗时机,并给予其有创和无创序贯性的机械通气治疗,将能大大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且降低了VAP的患病率,整体效果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的无创通气压力支持水平对COPD急性加重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的影响,探讨能否减少较严重气道阻塞患者建立有创人工气道的可能性及其时机.方法对42例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PaCO2≥70mmHg,并出现神志改变的患者,进行面(鼻)罩压力支持通气治疗.结果①应用较高的压力支持水平(IPAP 25.6±2.4cmH2O)可使71.4% (30例,成功组)患者通气明显改善.PaCO2下降(p<0.05),PaO2升高(p<0.05);②12例(失败组)无创通气12~24小时后症状及血气分析无改善改有创通气.两组在高压力水平通气时均需改用面罩. 结论提高无创通气的压力支持水平,使71.4%患者血气分析改善,避免了建立人工气道.在较高支持压力水平(≥15-18cmH2O)通气时,建议用面罩通气,适时进行有创人工通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不同的无创通气压力支持水平对COPD急性加重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的影响。探讨能否减少较严重气道阻塞患者建立有创人工气道的可能性及其时机.方法 对42例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PaCO2≥70mmHg,并出现神志改变的患者,进行面(鼻)罩压力支持通气治疗.结果①应用较高的压力支持水平(IPAP 25.6±2.4cmH2O)可使71.4%(30例,成功组)患者通气明显改善.PaCO2下降(p<0.05),PaO2升高(p<0.05);②12例(失败组)无创通气12~24小时后症状及血气分析无改善改有创通气.两组在高压力水平通气时均需改用面罩.结论提高无创通气的压力支持水平,使71.4%患者血气分析改善,避免了建立人工气道.在较高支持压力水平(≥15-18cmH2O)通气时,建议用面罩通气.适时进行有创人工通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