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丁殿勋  杨晔 《天津医药》2000,28(3):140-142
报道3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病人,例1表现OSAS诱发心绞痛逐渐演变为急性心肌梗死,例2在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引起高度窦房,房室阻滞和心脏停搏,例3在急性心肌梗死基础上每有呼吸暂停发作便激发出室速和(或);室颤。治疗中,例2应用吗啡类可能加重了呼吸暂停程度;抗心律失常和电复律效果在例3中表现欠佳。因此,OSAS诱发心梗并激发恶性心律失常的事件,在冠心病抢救中应引起充分认识和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相关性及危险性。方法对90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进行多导睡眠图和12导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观察ST-T改变和期前收缩发生情况。结果OSAS患者心肌缺血总发生率为32.2%.其中重度OSAS组发生率为59.4%,中度OSAS组发生率为15.8%,轻度OSAS组发生率为20%,三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与轻、中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AS组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率为67.7%,发生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OSAS组与轻、中度OSA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上性期前收缩发生次数及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有较强相关性,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和总结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60例OSAS动态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监测及动态心电图监测,将所得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1例0SAS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包括早搏或心动过速、传导阻滞或二者均有。OSAS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较OSAS高。结论心律失常发生率与低氧及夜间呼吸暂停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李其文  李莉 《河北医药》2001,23(10):800-800
患者 ,女 ,5 3岁。因打鼾 13年 ,怕冷、乏力、浮肿 10年 ,口唇青紫 3年 ,加重 15d ,于 1998年 10月 6日入院。患者自 40岁起睡眠时打鼾 ,入院前 10年渐出现怕冷 ,无汗 ,乏力 ,便秘 ,体重增加 ,全身浮肿 ,嗜睡 ,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近 3年夜间睡眠甚 ,白天打鼾时易憋气 ,渐出现口唇、四肢末端青紫。近 15d感冒后咳嗽 ,气短 ,浮肿加重入院。既往体健。查体 :身高 15 4cm ,体重 87kg。神清 ,粘液性浮肿面容 ,全身皮肤干燥无汗。头颅无畸形 ,后发际低 ,颜面口唇及四肢末端青紫 ,下颌短小 ,舌体舌根肥大 ,颈软粗短 ,甲状腺Ⅰ度肿大 ,双肺底…  相似文献   

5.
6.
患者,男,68岁,肥胖体型,因发热2d,意识障碍5h,于2002年3月15日入院。入院前2d因受凉引起鼻塞、流涕、咽痛、发热、全身不适于5h前入睡,睡后1h家人呼叫患者喝水,但未能唤醒,4h后将患者护送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约5a,嗜烟30a,约每日20支,无冠心病、糖尿病史,无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史及传染病接触史。入院时体格检查:Bp:24/  相似文献   

7.
<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对心血管系统影响非常明显[1]。为了解SAS动态心电图变化,作者进行了对比研究。1资料与方法1.1对象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OSAS组39例,男31例,女8例。年龄28~86(74.6±9.3岁),对照组39例,男30例,女9例,年龄30~77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女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tatevariability HRV)和心律失常的情况。方法选择67例女性OSAS患者,另选25例女性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对象均进行多导睡眠和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比较两组昼夜心率变异时域和频域差异,和不同时段心律失常情况。结果(1)OSAS组和对照组对比,夜间24h每5min窦性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昼夜低频功率升高,HF夜、RMSSD夜降低。②OSAS患者的心律失常以窦性心动过缓(89.3%)、窦性心动过速(63.1%)、室性早搏(46.1%)常见。不同时段的心律失常提示凌晨3:00—4:00为心律失常高发时段(P〈0.05)。结论OSAS女性患者昼夜交感神经状态:夜间迷走神经活性减低、交感与迷走神经失衡;心律失常以凌晨3:00—4:00高发,以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多见。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心电图的异常关系,自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对541例OSAS进行了心电图观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对象为无锡、镇江、扬州医疗体系的干休所、机关人员及其配偶,OSAS 541例,男509例,女32例,年龄30~93(74±9)岁。  相似文献   

10.
丁文英 《河北医药》2005,27(2):138-139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aea syndrome,OSAS)是一种因上呼吸道阻塞引起睡眠中呼吸暂停而导致心、肺、脑及精神症状的疾病。儿童OSAS多与上呼吸道先天性或后天性阻塞有关,是小儿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如增殖腺肥大、扁桃体肥大、鼻中隔偏曲、颈部短粗及下颌骨发育不全等。OSAS的持续存在会严重累及儿童的生长发育及心肺功能,甚至引起儿童猝死。本文分析了近几年来该领域病理及病因学研究成果,拟从病理解剖方面进一步深入认识该病的成因。  相似文献   

1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牛春生  薛涛 《天津医药》2003,31(1):30-31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73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手术病例,对围手术期治疗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其中单纯腭咽成形术(PPP)21例,PPP并鼻腔手术40例,PPP加激光治疗6例,气管切开 PPP6例。采用全麻41例,局麻32例。结果:治愈38例,显效22例,有效9例,无效4例。5例全麻术后发生呼吸困难,6例术后出血,2例术后7d内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结论:手术治疗OSAS的疗效是确切的,术前诊断、合并症的处理,以及手术方法的选择对疗效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睡眠呼吸障碍(SAS)患者24h动态血压变化特点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对2005—2006年在我科住院诊治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患者配戴手握式脉搏血氧仪及24h动态血压监测,选择老年SAS合并高血压患者组30例、单纯SAS患者血压正常组30例、无SAS的高血压患者组20例为研究对象。结果:3组患者呼吸紊乱指数、最低血氧饱和度、氧减指数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3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睡前、晨起收缩压、舒张压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AS合并高血压组晨起血压较睡前血压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睡眠呼吸紊乱和低氧血症是引起SAS患者高血压形成的重要因素,SAS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整体水平较高,晨起舒张压升高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悬雍垂、软腭各组织成分的分布规律,探讨各组织成分量的变化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临床分度间的关系。方法:对112例OSAS临床分度间的关系。方法:对112例OSAS手术治疗所切除的悬雍垂及部分软腭标本进行组织学定量观察,对其基本组织成分;腺体、骨骼肌、脂肪及纤维血管间质所占比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悬雍垂、软腭的主要构成成分为腺体和纤维血管间质、脂肪含量少、骨骼肌成分悬雍垂,软腭略有不同,前者稍高于后者,但垂雍垂,软腭的腺体、纤维血管间质,脂肪及骨骼肌4种成分的含量在OSAS临床轻、中、重度的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悬雍垂、软腭的脂肪沉积和骨骼肌量的多少对OSAS发病的轻重并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心律的影响。方法 应用多导睡眠监测仪研究66例患者夜间心律的动态变化,并对手术前后进行比较。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其早搏发生的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经有效的治疗后可明显降低早博的发生次数。结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导致心血管系统的异常,经有效的治疗后可纠正心律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5.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是一种常见、易被人们忽视的睡眠障碍疾病。OSAS可引起患者心、脑、肺血管的并发症及导致多脏器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OSAS的危险因素很多,从解剖特征、遗传、肥胖、年龄和性别及吸烟、酗酒与OSAS发生的关系进行综述,让人们了解相关的预防知识。  相似文献   

16.
张可  李华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8):12-13,15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高血压的关系,为此种类型高血压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合并有OSAS的高血压患者32例作为实验组(OSAS组),单纯高血压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同步进行24h动态血压及多导睡眠仪监测;两组患者均常规低盐饮食、口服药物治疗3周,比较治疗前后动态血压变化;OSAS组降压效果差的患者同时接受持续气道正压(CPAP)治疗3周,观察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两组之间的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无明显差异;OSAS组的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药物治疗3周后,对照组血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OSAS组药物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再同时用CPAP治疗3周后血压显著下降.结论 OSAS是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之一,与OSAS有关的高血压患者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同时采用CPAP治疗有助于高血压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对睡眠中心血管的影响。方法应用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66例患者夜间血压、心律的动态变化,并以16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OSAS患者早搏发生的次数频繁和血压升高,与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情严重,发生早搏的次数更加频繁,血压升高更明显。结论OSAS可导致心血管系统的异常。  相似文献   

18.
张蔷  张明谏 《天津医药》2006,34(12):869-870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体内与血栓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因素及发病机制。方法:对确诊的50例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和50例未患OSAS但均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检测其外周血黏度、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糖及血脂状况。结果:中重度OSAS患者全血黏度(WBV)、红细胞比容(Hct)、纤维蛋白原(BG)、血糖(BS)及血脂均明显高于非OSAS对照组,OSAS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PT)均低于非OSAS对照组。结论:中重度OSAS患者体内存在血栓性心脑血管疾病形成的相关因素。OSAS可以加重心脑血管疾病.应及早治疗并预防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9.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由于患者在睡眠时上呼吸道的阻塞从而导致机体长期反复的间断性缺氧,可引起肺高血压,最终可发展成肺心病。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钙、钾通道功能失常,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免疫炎症反应、凝血功能障碍、肺血管的重塑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