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围生期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孕产妇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高危因素、早期诊治及结局.方法 对2009年至2016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28例孕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与同期分娩的280例未发生DVT孕妇进行对比,分析其高危因素、早期诊治及母儿结局.结果 研究组28例患者中DVT发生在妊娠期5例,发生在产褥期23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龄及剖宫产分娩是发生DVT的危险因素(χ2值分别为4.031、18.070,均P<0.05).而其他危险因素如孕前体质指数(BMI)≥24kg/m2、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双胎妊娠、产后出血≥1 000mL等与DVT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但93%患者都有1~4项高危因素.研究组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抗凝治疗,所有患者正常生存,无不良预后.结论 孕产妇在妊娠期及产褥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存在高危因素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明显增加,D-二聚体值升高对诊断深静脉血栓无特异性,对于确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孕产妇,抗凝治疗是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妊娠期及产褥期易栓症的临床诊治与母儿结局.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6年7月-2015年2月妊娠期及产褥期16例易栓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主要表现为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其中12例为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肺栓塞,其中1例同时合并右下肢静脉血栓,1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93.7% (15/16)的患者存在除血液高凝外的其他导致易栓症的高危因素,血液化验纤维蛋白原定量(416.0±114.9)mg/dl,D-dimer定量(2 107.7 +2 266.6)ng/ml,符合孕产妇高凝状态及继发性纤溶亢进.4例为孕期发生的深静脉血栓,发病孕周为9~30+2周;10例发生在产褥期;1例发生在中期妊娠引产术后;1例发生在阴道分娩时.所有患者中,阴道分娩5例(其中的3例是孕期发生静脉血栓的患者),剖宫产10例,1例胎死宫内行中期妊娠引产术,孕期静脉血栓的患者有2例在终止妊娠前放置下腔静脉滤网,均给予抗凝或溶栓治疗,随访至血栓消失,未遗留后遗症.15例新生儿均正常存活. 结论 妊娠期及产褥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存在易栓症高危因素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次险明显增加,加强对易栓症孕产妇的筛查与管理,对于改善母儿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产妇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莱芜市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围生期发生DVT的54例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未发生DVT的50例妇女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各项因素差异,并对病例组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围生期DVT临床特征、影响因素。结果围产期DVT发生者中产褥期高于妊娠期,左侧下肢高于右侧,经产妇高于初产妇。栓塞血管主要为股静脉、其次是髂外静脉,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疼痛。病例组54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仅有1例死于并发肺栓塞,其余均成功治愈出院,治愈率为98.15%。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产褥期卧床时间≥72 h、产后出血是围产期发生DVT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围产期发生DVT的首发症状以疼痛为主,产褥期发病率较高,好发为股静脉、其次是髂外静脉,积极进行抗凝和溶栓治疗,效果较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原发生率,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在我院住院诊治的5例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我院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0.8‰;4例孕期有高危因素,其中3例合并有中轻度贫血,1例轻度贫血伴妊娠糖尿病,1例频发室性早搏,1例高龄初产伴轻度贫血,1例中度贫血,3例剖宫产分娩;3例抗凝治疗及2例手术取栓子,5例均平安出院。结论 孕期有高危因素及剖宫产者易发生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首选抗凝治疗,但栓子广泛应手术取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愈后情况。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3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产科13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者中,孕中期(孕14周~孕27周末)1例,孕晚期(孕28周~孕42周)9例,产褥期3例;首发症状分别为:癫痫大发作6例,头痛3例,视物模糊3例,发热1例;13例患者均行CT检查,9例行MRI及MRV检查,6例行CTV检查;11例患者凝血功能改变明显;治疗:13例患者均给予降颅压、改善微循环治疗,7例给予抗凝治疗,2例进行溶栓治疗;预后:9例痊愈,3例好转,1例自动离院。结论:对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产妇尤其是伴有神经系统症状者应及时考虑是否存在颅内静脉窦血栓,此类疾病经早期积极治疗后,母儿愈后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6.
周攀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8):3055-3056
目的: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收治的9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患者均给予相应的内科保守治疗,其中5例行CRRT治疗,2例采用CVVH治疗;6例在控制血压后采取剖宫产终止妊娠,2例在密切监护下自行阴道分娩,1例引产。9例围产儿中,早产儿6例,足月产儿3例,发生新生儿窒息6例,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66.67%;围产儿死亡4例,围产儿死亡率为44.44%,其中死胎死产3例,重度新生儿窒息死亡1例。结论:早期识别、对症治疗原发病、血液透析、及时终止妊娠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广东省不同地域孕产妇围生期栓塞性疾病发病情况、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广东省珠三角及粤东、西、北地区13家三甲医院共169218名孕产妇病历资料,分析妊娠期或产褥期栓塞性疾病的发病率及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1)169 218名孕产妇中,栓塞性疾病共201例,发生率为1.3‰,其中妊娠或产褥期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128例,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T)68例,合并肺栓塞5例,发生率分别为0.8‰、0.4%、0.02‰.(2)珠三角地区孕产妇DVT发生前5位高危因素主要为既往血栓病史或血栓家族史、妊娠合并症、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卧床时间>3d、孕期体重增长>15kg;粤东、西、北地区孕产妇DVT发生前5位高危因素主要为孕期体重增长>15kg、卧床时间>3d、子痫前期、剖宫产手术、妊娠合并症.珠三角地区孕产妇CVT发生前5位高危因素主要为子痫、子痫前期、妊娠合并症、卧床时间>3 d、既往血栓病史或血栓家族史;粤东、西、北地区孕产妇CVT发生前5位高危因素主要为子痫、子痫前期、高龄或低龄妊娠、孕期体重增长>15 kg、妊娠合并症.结论 不同地域围生期栓塞性疾病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存在着一定差异;对不同地域栓塞性疾病发病特点及发病高危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是预防和降低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子痫发病的相关因素和对母儿的影响及预防.方法 对1998年4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43例子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例子痫患者中有1例发生脑病,1例肺部感染合并中毒性心肌炎、胸腔积液,1例脑梗死,1例围生期心肌病,1例肺水肿,1例死亡;胎盘早剥6例,2例胎死宫内;妊娠35周以上子痫患者抽搐后8 h内终止妊娠,抽搐次数与新生儿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产后子痫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硫酸镁用量不足.结论 加强孕产期保健宣教,重视对流动人口及外来务工人员的围生期保健,加强母婴监护及院内管理,开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早诊断早治疗,适时终止妊娠,能进一步降低子痫的发生率及孕产妇、围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产妇分娩后产褥期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氧化应激指标、炎症因子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12月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及第三附属医院胎膜早破产妇5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胎膜早破后产褥期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白细胞介素(IL)-6、IL-8、总抗氧化能力(TAC)、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对产褥期感染预测价值。结果 58例患者18例发生感染,感染率31.03%。破膜时间长、阴道产者产程长、剖宫产、合并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合并生殖道感染者产褥期感染率较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破膜时间、合并生殖道感染、合并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是胎膜早破产褥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感染组IL-6、IL-8、MPO、MDA水平高于未感染组,TAC水平低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对胎膜早破产妇产褥期感染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925,敏感度89.90%,特异度85.00%;TAC预测价值,AUC为0.943,敏感度94.44%,特异度82.50%;MPO预测价值,AUC为0.885,敏感度83.33%,特异度85.50%。结论破膜时间、合并生殖道感染、合并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是胎膜早破后产褥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IL-6、TAC、MPO水平对预测产褥感染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晓敏 《中国保健》2008,16(10):309-31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剖宫产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妊娠期及产褥期,妇女静脉血栓栓塞(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发生率为0.5‰~7‰.由于血栓形成可引起肺栓塞及下肢功能障碍,现已成为妊娠期及产褥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将我院2000年12月~2007年12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15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孕妇妊娠年龄与妊娠高危因素及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不良妊娠结局的产生原因,为孕产期管理提供指导性的意见,以改善不良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该院妇产科产检并住院分娩的20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按照年龄分为低龄组18例、适龄组139例和高龄组43例,比较3组不同年龄段孕妇的一般情况、妊娠期合并症、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妊娠结局。并将适龄组孕妇作为对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妊娠年龄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高龄组不良妊娠史、非自然受孕率均高于低龄组和适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低龄组和适龄组不良妊娠史、非自然受孕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200例孕妇中,合并糖尿病3例、心脏病8例、高血压5例、贫血25例、子宫肌瘤6例;并发糖尿病28例、子痫前期3例、羊水异常9例、胎盘前置4例、胎盘早剥1例、胎膜早破21例、产后出血2例;剖宫产65例、阴道分娩135例、早产11例、巨大儿12例、低体质量儿15例、围生儿死亡1例、胎儿窘迫13例、出生缺陷3例。将适龄组孕妇作为对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是不良妊娠史、非自然受孕、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妊娠期糖尿病、胎盘前置、子痫前期、剖宫产、早产儿、低体质量儿发生的高危因素(OR>1,P<0. 05)。结论高龄可对妊娠结局产生影响,且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妊娠期合并症、妊娠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增加,因此临床上应根据不同年龄孕妇给予针对性妊娠期管理,及时干预存在高危因素的孕妇,从而改善妊娠结局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肢体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分析5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临床治愈;3例有效;1例并发肺栓塞后猝死.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DVT的高危人群;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能显著降低患者的残疾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抗凝因子变化.方法 110例AECOPD患者按下肢深静脉超声结果分为DVT组和非DVT组,对比分析其危险因素及抗凝指标.结果 110例AECOPD患者中,确诊DVT 12例(10.9%),合并肺血栓栓塞症2例(1.8%).与非DVT组比较,DVT组卧床>3 d、吸烟、机械通气的例数增多及住院时间延长(P<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增高(P<0.05);抗凝血酶Ⅲ活性、蛋白S含量下降(P<0.05)及血D-二聚体含量增加(P<0.05).结论 造成AECOPD患者制动的因素如长期卧床及吸烟、机械通气是发生DVT的高危因素;且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更容易合并DVT;AECOPD合并DVT患者存在纤溶功能失衡状态,应监测纤溶指标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对我院2012年4月-2015年6月神经外科治疗期间行手术治疗的120患者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有无发生DVT,分为DVT组和非DVT组,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卧床情况、手术时间、吸烟、饮酒史、术后用药情况等,并对有差异指标做相关性分析。结果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影响DVT发生单因素分析结果示: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恶性肿瘤、长期卧床(瘫痪)及术后给予脱水剂治疗在DVT组和非DVT组之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DVT发生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得出年龄≥55岁、合并高血压、合并恶性肿瘤、长期卧床(瘫痪)、术后给予脱水剂是神经外科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的危险因素,且下肢DVT好发于左侧。结论年龄≥55岁、合并高血压、合并恶性肿瘤、长期卧床(瘫痪)、术后给予脱水剂是神经外科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提前对这些因素进行干预,对预防神经外科术后患者DVT的发生及改善疾病的预后可起到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吕英  徐娟 《实用预防医学》2019,26(2):211-212
目的 研究与分析剖宫产产妇产褥期感染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金华市中心医院的615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产褥期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比较感染与未感染者的年龄、孕周、剖宫产时机、产后出血情况、妊娠期合并疾病情况、产前生殖道感染情况、胎膜早破情况、瘢痕子宫情况、产前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者的产褥期感染发生率,同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产褥期感染的因素。 结果 615例剖宫产产妇共发生27例产褥期感染,发生率为4.39%,感染与未感染者的年龄及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与未感染者的剖宫产时机、产后出血情况、妊娠期合并疾病情况、产前生殖道感染情况、胎膜早破情况、瘢痕子宫情况、产前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剖宫产时机(OR=1.697)、产后出血情况(OR=1.658)、妊娠期合并疾病情况(OR=1.674)、产前生殖道感染情况(OR=1.824)、胎膜早破情况(OR=1.645)、瘢痕子宫情况(OR=1.578)、产前血红蛋白(OR=1.587)及白蛋白(OR=1.709)水平均是产褥期感染的影响因素。 结论 金华市中心医院剖宫产产妇产褥期感染发生率并不低,且围术期影响因素较多,应根据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16.
童赤娥 《中国保健》2009,(18):780-780
妊娠合并心脏病可危及母婴安全,并且流产、早产、胎儿窘迫、小于胎龄儿和围产儿死亡率均可增高。为了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必须加强护理和监测,以使患者安全度过妊娠期、分娩期和产褥期。2002年4月~2006年6月笔者治疗护理了妊娠合并心脏病101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期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疾病特点、临床治疗方法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妊娠期合并VET会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该组病例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治疗措施、治疗及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3例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31例(93.94%),肺动脉栓塞(PE)1例(3.03%),DVT合并PE 1例(3.03%);VTE部位:VTE部位主要集中在患者的左下肢26例(78.79%)、右下肢6例(18.18%);32例下肢VTE患者的患侧下肢和健侧下肢进行周径测量,结果患侧较健侧均值增加(1.9±0.7)cm;根据腓肠肌静脉丛或腘静脉丛将DVT患者分为周围型5例(16.13%)、中央型11例(35.48%)和混合型15例(48.39%)。16例患者D-二聚体检测显示水平升高。32例并发下肢DVT的患者治疗前的下肢平均周径差值为(4.2±0.6)cm、治疗后患者的平均周径差值为(3.5±0.5)cm,治疗后周径差值较治疗前显著地减小(t=4.990、P<0.001);33例患者中1例患者在进行抗凝治疗18天后,在孕第24周由于宫颈机能不全而流产,其余32例患者均成功妊娠,其中12例(37.50%)经阴道正常分娩,20例(62.50%)采用剖宫产分娩,所有新生儿均正常,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8.64±0.72)分、5 min Apgar评分(9.01±0.45)分。结论:妊娠期合并VTE患者可以采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妊娠合并VTE不是终止妊娠的合理指征,应根据孕妇的实际情况进行密切观察,防止致命性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孕妇早期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妊娠期合并/并发症与巨大儿发生的相关性,为巨大儿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广东省中山市妇幼保健信息系统中所记录的孕妇孕产期保健管理档案数据进行研究,选取于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接受首次产检,并成功分娩的孕妇及其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共计136 019对足月单胎母子。将其中的4 830例巨大儿及其母亲纳入巨大儿组,用孕妇和新生儿一般情况进行倾向性评分,1∶2配对出生体重正常儿(正常体重儿组),根据配对的两组数据分析孕妇孕早期BMI等级及孕期各种合并/并发症与巨大儿的相关性和发生风险。结果 共有4 828例巨大儿成功配对,即巨大儿组入选母子4 828对,正常体重儿组入选母子9 656对。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妇孕早期超重(OR=1.68,95%CI:1.53~1.84)、肥胖(OR=2.99,95%CI:2.60~3.44)、妊娠期合并/并发糖尿病(OR=1.56,95%CI:1.33~1.82)、并发羊水过多(OR=1.87,95%CI:1.03~3.37)、孕期体重增加过多(OR=2.21,95%...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对48例围生期DVT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发生时间、危险因素、影像学检查、治疗及母儿结局特征。结果 48例围生期DVT患者中,临床表现特征为患肢肿胀44例,疼痛或压痛46例,行动不便21例;左下肢发生DVT 25例,右下肢发生DVT 20例,双下肢发生DVT3例;DVT发生于肢体近端32例,肢体远端16例。DVT发生时间为产褥期39例,孕晚期5例,孕中期4例。孕期不规律产检或未进行产检14例,规律产检34例,发生DVT前卧床3 d及以上35例。并发产科疾病13例,其中产后出血4例,高血压疾病2例,糖尿病3例,羊水过少2例,甲亢2例。实验室检查D-2聚体阳性45例,血纤维蛋白原(Fbg)结果4 g/L 48例,凝血活酶时间(APr)和/或凝血酶原(PT)异常44例,血小板300×10~9/L 6例。结论围生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与不规律产检、剖宫产、卧床时间、妊娠合并症、病理产科和内科疾病等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妊娠合并梅毒回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妊娠合并梅毒对妊娠结局的影响,降低先天性梅毒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2000年1月~2005年12月引产和分娩的27 461例孕、产妇的检查结果.根据是否抗梅毒治疗,将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分为治疗组和非治疗组,治疗组患者进行苄星青霉素治疗,非治疗组患者未进行抗梅毒治疗.结果 妊娠合并梅毒检出210例,其中10例为Ⅰ期梅毒,200例为潜伏期梅毒,发病率为0.76%.治疗组与非治疗组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15.21%和52.85%,两组妊娠结局有显著性差异(P<0.01).梅毒儿的发生率分别为20.51%和93.9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妊娠期梅毒患者及早规范的驱梅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降低梅毒儿的发生;应该对高危人群进行性健康教育和梅毒血清学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