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香兰 《新医学》2003,34(10):637-638,640
1引言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药物,品种繁多,适应证广,临床上由于治疗的需要常以不同的抗菌药联合应用或者抗菌药与非抗菌药联合应用。在这样复杂的用药情况下,如何达到有效而安全的用药目的,是临床值得注意的问题。以下就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及抗菌药与非抗菌药联合应用中的有关问题予以分析和讨论。2联合用药的目的与范围2.1扩大抗菌谱2.1.1混合感染最常见的为革兰阴性杆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目前许多抗菌药都不同时具有这两大类的抗菌谱,因此,临床上常需采用不同类的药物治疗,如氟喹诺酮类或氨基糖苷类或β-内酰胺类抗生素加甲硝唑治疗。…  相似文献   

2.
β-内酰类抗生素是指化学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它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非典型酰胺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均系通过抑制细胞内β-内酰胺转肽酶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产生抗菌作用。该抗生素抗菌活性强,抗菌范围广,毒性低,疗效高,而且品种多,临床使用率高,现报道如下。门诊用药评估近年来,我们对门诊输液患者进行了用药统计,发现每天有65%~70%的患者是使用抗生素治疗的,其中使用β-内酰胺药物的比例占所有抗生素的30%~35%,我们对2000例年龄从15~60岁使用β-内酰胺类药物的患者进行了简单的问卷式调查。在调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外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对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DRPA)感染的杀菌能力,寻求有效的抗菌药物联合。方法收集20株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分离的PDRPA,进行抗菌药物联合杀菌试验(MCBT),并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PDRPA对多黏菌素β单药最敏感;阿米卡星联合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他啶、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菌活性增强最显著(P〈0.05);2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头孢他啶与氨曲南、头孢他啶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也表现出对部分菌株抗菌活性增强。结论对PDRPA进行个体化的MCBT可能有助于抗菌药物联合治疗PDRPA的选择。阿米卡星联合β内酰胺类或两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属β-内酰胺类抗生素,此类药物品种繁多,以其抗菌活性强、毒性低、疗效好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为了确保患者临床用药安全,我院2008年规定临床使用此类药物前,需用原药进行皮肤过敏试验。但是在临  相似文献   

5.
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n)是医院感染病原菌中最常见菌种之一,对包括广谱β内酰胺类、氮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在内的常用抗菌药物呈现多重耐药性日趋严重,甚至出现了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临床分离株[1-2],导致抗菌感染治疗相当困难.  相似文献   

6.
作者报道了以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氟喹诺酮类药物联合治疗革兰阴性杆菌菌血症的队列研究结果。目前对于联合使用抗生素的研究主要局限于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联合应用。由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多见,尤其是肾功能损害,限制了此类药物的经验用药;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和一定的安全性。本研究采用大系列回顾性列队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指分子结构中具有β-内酰胺环结构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不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碳青霉烯类、头霉素类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生素,碳青霉烯类由于突出的广谱抗菌作用和耐酶特性,对某些耐药、重症感染的治疗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明贵 《新医学》2005,36(6):357-358
1 引言 β-内酰胺类(β-lactams)为临床最常用的一大类抗生素,又包含下述数个类别: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头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药、β-内酰胺酶抑制药合剂等.这类抗生素的品种多,近年来第4代头孢菌素也已在临床应用.本文从药效学、药动学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讨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合理应用,同时探讨目前临床分离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及耐药菌的抗菌治疗.  相似文献   

9.
β-内酰类抗生素是指化学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它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非典型酰胺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均系通过抑制细胞内β-内酰胺转肽酶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产生抗菌作用。该抗生素抗菌活性强,抗菌范围广,毒性低,疗效高,而且品种多,临床使用率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8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交叉耐药性及其它各种抗生素耐药现状,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临床标本中分离的79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各种抗生素的体外抗菌活性。并比较了8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同时比较分析环丙沙星与复方新诺明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对青霉紊类、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氨曲南高度耐药,对亚胺培南100%耐药,含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复合制剂如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较单用相应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所提高(P〈0.05),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则无显著性变化;氨基糖苷类抗生索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也呈现高耐药性;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包括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依诺沙星、洛美沙星、环丙沙星、氟罗沙星敏感率最高;复方新诺明的体外抗菌活性低于氟喹诺酮类(诺氟沙星除外,P〈0.05)。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治疗首选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和复方新诺明,严重感染可选用昏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与氟喹诺酮类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临床上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主要是用于较为严重的感染,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氨基糖苷类合用治疗绿脓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为证实此方法的合理性,本文采用氧哌嗪青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合用,用微量法对临床分离的30株绿脓杆菌在体外测定其抗菌活性,并与试管法作比较,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A族β-溶血性链球菌(酿脓链球菌,GAS)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敏感。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始终未设定GAS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中介和耐药的折点,并且推荐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作为治疗GAS感染的一线药物。然而,却有不少报道中出现GAS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中介率、耐药率,且大多来自国内研究和国内主要耐药监测网...  相似文献   

13.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是目前抗菌药物中品种最多、应用最广泛的重要抗菌药物之一,合理的应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发挥其强大杀菌作用,防止细菌耐药、二重感染及减少不良反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指分子结构中具有β-内酰胺环结构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不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碳青霉烯类、头霉素类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生素,碳青霉烯类由于突出的广谱抗菌作用和耐酶特性,对某些耐药、重症感染的治疗有特殊的意义.近年来虽然新的强有力的抗生素不断问世,细菌和其他微生物造成的感染并没有明显减少,反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耐药菌株,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5.
吴青 《临床护理杂志》2007,6(2):79-79,6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一类化学结构中含β-内酰胺胺环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新型β-内酰胺类。因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抗菌活性强,毒性低,临床疗效好的优点,在抗感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过敏反应及过敏休克发生率较高,因此是皮肤过敏试验主要对象。1皮试液配制现状在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仅对青霉素抗生素皮肤过敏试验(简称皮试)作了较为明确规定,但对其它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使用前是否要做皮试及皮试结果如何判定没有定论。《基础护理学》仅对青霉素G过敏试验有关问题做了明确规定。临床上在使用…  相似文献   

16.
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耐药菌感染在全球广泛播散,给治疗带来了挑战。尽管体外实验显示一些非碳青霉烯类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之也有抗菌活性,一般认为碳青霉烯类是治疗此类感染的首选用药,但可导致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增多。采用非碳青霉烯类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产ESBL耐药菌感染的疗效各家报道不同,作者对近期有关报道进行综述。1.头霉素类体外实验中,许多头霉素类抗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06—2叭0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计算各类药物的使用强度;同时采用K—B法检测同期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分离自住院患者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受试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仅对阿米卡星、碳青霉烯类及p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的耐药率相对较低。临床上氟喹诺酮类及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强度呈正相关(r均=0.975,P均0.05)。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的耐药率与这些药物的使用强度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象严重,需引起重视,经验治疗时可选择阿米卡星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类药物,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呼吸道感染患儿流感嗜血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性与ftsI基因的关系。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9月,收集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到的流感嗜血杆菌,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常用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用Nitrocefin纸片法检测细菌的β内酰胺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分离株进行ftsI基因分型;比较不同ftsI基因型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473株流感嗜血杆菌中产β内酰胺酶菌株占51.8%(245/473),ftsI基因突变率为33.4%(158/473);β内酰胺酶基因阴性氨苄西林耐药型菌株(gBLNAR)以GroupⅠ/Ⅱ型为主(113/154),68.1%(77/113)的该型菌株对氨苄西林敏感,85.4%(35/41)的gBLNAR GroupⅢ菌株对氨苄西林不敏感;gBLNAR菌株对头孢克洛、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MIC90和耐药率明显高于gBLNAS(敏感)菌株(P0.01),对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等非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MIC90和耐药率与gBLNAS菌株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BLNAR GroupⅢ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MIC90和耐药率高于gBLNAR GroupⅠ/Ⅱ菌株(P0.01),两者对非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MIC90和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分离株发生ftsI基因突变的情况较为常见,突变以GroupⅠ/Ⅱ型为主,明显影响氨基青霉素类和某些第二代头孢菌素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9.
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系革兰阴性厌氧菌,由于其具有黏附性、血细胞凝集素、多糖胶囊、菌毛等多种毒力因素,在拟杆菌属中致病性最强。在人的结肠中,脆弱拟杆菌只占正常菌群的1%左右,其所致感染占全部厌氧菌感染的60%~90%。常见者有腹腔感染、术后伤口感染、糖尿病足感染、菌血症等[1-2]。一直以来,克林霉素、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第四代喹诺酮类、甲硝唑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为临床治疗脆弱拟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然而,近年来脆弱拟杆菌对这些抗菌药物耐药的报道日益增多,其耐药率也呈升高趋势,并且在欧洲[3-6]、美国[7-9]和日本[10]已经检出了多重耐药(MDR)的菌株,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文将脆弱拟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耐药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使用中应值得大家关注的几个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中多年来使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对出现的事项进行分析:结果: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使用中易出现的几个事项。结论;医师在使用药前应详细询问药物的过敏吏,严格掌握适应症,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