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压力二氧化碳(CO_2)气腹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根据气腹压力不同随机分为两组:低压力组(10mm Hg)和高压力组(14mm Hg),每组30例。于术前、术后1h、术后24h抽取静脉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结果在各时间点,两组PT、AST、A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h的APTT较术前均明显缩短(P0.05);两组FIB、DD水平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高压力组的FIB、DD水平升高幅度显著大于低压力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低气腹压力和高气腹压力均可导致术后高凝状态,但低气腹压力对凝血和纤溶功能影响较小,有利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
3.
兰戴天 《浙江临床医学》2014,(11):1753-1754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气腹压力水平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机体多系统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12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74例患者,根据气腹压力水平分为A组(12mmHg组)37例和B组(15mmHg组)37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气腹前及气腹后5min、10min、20min的肝功能、循环系统及氧代谢指标分别检测及比较。结果 A组气腹后5min、10min、20min的肝功能指标均低于B组,循环系统相关指标均高于B组,氧代谢指标也均好于B组,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2mmHg气腹压力水平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机体多系统功能的不良影响相对更小,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气腹压力对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受者眼内压(IOP)的影响。方法 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因胆石症或胆囊息肉进行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高气腹压力组和低气腹压力组,每组30例,两组病人全麻下行LC。L组术中气腹压力控制在(8±1)cmH2O,H组术中气腹压力控制在(13±1)cmH2O,记录两组病人麻醉前、麻醉后气腹前、气腹建立后、气腹后头高位、气腹术毕恢复平卧位、术毕腹腔放气后5 min及术毕2 h的血压(BP)、呼吸(HR)、呼气末CO2分压(PETCO2)及IOP。结果与气腹前比,气腹后两组病人的PETCO2及IOP均增高,IOP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气腹期间高气腹压力高于低气腹压力(P〈0.05)。结论全麻下LC术时采用高气腹压力有可能增高眼压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不同气腹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对呼吸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广泛开展,使人们对其引起的机体,变化越来越关注.本文就不同气腹压下行LC时呼吸循环的变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不同气腹压对术后肩痛的影响。方法于全身麻醉下为100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气腹压分两组,A组(低气腹压组,50例)气腹压8~9 mmHg,B组(常规气腹压组,50例)气腹压13~14 mmHg,分别记录术后8 h、24 h、48 h肩背部疼痛的人数,并让患者术后8 h、24 h、48 h用疼痛分级(VAS评分法)评分。结果术后A组不同时间段出现肩痛的人数比率明显低于B组,在术后8 h、24 h、48 h,A组患者肩痛的评分均低于B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低气腹压出现肩痛的人数明显较常规气腹压少,且术中低气腹压出现肩痛的程度明显较常规气腹压轻。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不同气腹压力对肥胖病人呼吸、循环的影响,为临床提供适宜肥胖病人气腹压力的依据.[方法]将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A组(10 mmHg)、B组(12 mmHg)、C组(15 mmHg),每组20例,各组于气腹前5 min(T0)、气腹后3 min(T1)、气腹后20 min(T2)、气腹后30 min(T3)分别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气道压(Paw),并于T1、T2穿刺桡动脉行血气分析.[结果]3组SBP、DBP、MAP T1时间点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C组T2时间点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Paw在T1、T2、T3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时间点A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C组PETCO2在T2、T3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T2、T3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pH值T2与T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CO2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有随时间延长、气腹压增加而增高的趋势;B组、C组PaO2在T2 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2 mmHg的气腹压对于肥胖病人较为适宜,必要时暂时调高气腹压至13 mmHg或14 mmHg,并调快呼吸频率以增加每分通气量,及时排除CO2.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气腹压对糖尿病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肝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糖尿病行LC术患者40例,根据术中CO2气腹压水平将患者分为2组:低气腹压组(LP组,n=20)腹内压(IAP)维持在1.3 kPa水平;标准气腹压组(SP组,n=20)IAP维持在1.6 kPa水平。各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24、72 h抽取静脉血测定肝功能,并对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LP组和SP组血清ALT、AST、Tbil、DBil水平均在术后1、24 h明显升高(P〈0.01),其中SP组升高更明显(P〈0.01)。2组在术后72 h血清ALT、AST、Tbil、DBil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在糖尿病患者LC术中建立CO2气腹是可行的,但可能引起糖尿病患者术后一过性肝功能异常,且与CO2气腹压的高低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CO2气腹对肥胖患者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80例,其中体质量正常组(A组)20例,术中气腹压力设定为14mmHg;肥胖患者组(B组)60例,根据气腹压力不同又分为B,组(12mmHg)、B2组(14mmHg)和风组(15mmHg),每组20例。首先观察A组和B2组气腹前5min、气腹后10min,以及术毕10min时的各项血气指标,然后观察B1、B2和B3组在气腹前5min、气腹后10min,以及术毕10min时的各项血气指标和各组手术时间。结果 A组与B2组,两者分别与气腹前相比较:HR、SBP、DBP和PETC02明显上升(P〈0.01)。B2组与A组相比较,在气腹前5min,两者各指标间并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气腹后10min,B2组HR、SBP和PETC02明显增高(P〈0.01或P〈0.05),DBP、PH和SaO2指标间则无统计学意义。在B组中,各组分别与气腹前比较,HR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在PETCO2、SBP和DBP指标上,B1组与气腹前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而B2和B3组则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各组的组间比较中,B2和B3组与B1组相比,其HR、SBP、DBP和PETCO2各指标均有显著性增高(P〈0.01)。B2和风组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比较三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CO2气腹对肥胖患者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影响较体重正常患者显著,术中如能选用低压气腹(12mmHg),则能明显减轻气腹对肥胖患者上述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不同气腹压力对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在葫芦岛市中心医院接受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术治疗的150例患者,根据气腹压力设置不同分组,分为高压组(14-15 mmHg)、低压组(10-11 mmHg),各75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呼吸循环系统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激素性骨坏死患者血栓形成和低纤溶倾向的指标,探讨激素性骨坏死的病因学,以用于对非创伤性骨坏死患者的早期预防诊断以及易感人群的筛选。材料和方法对70例激素性骨坏死患者抽取空腹肘静脉血,另取52名健康人作为对照。应用自动凝血仪测定凝血、纤溶指标。结果激素性骨坏死患者血液学因素改变明显,其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抗凝蛋白C(PC)、抗凝血酶Ⅲ(AT-Ⅲ)、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活化蛋白c抵抗(APC-R)、纤溶酶原(PLG),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激素性骨坏死患者的凝血纤溶指标异常,对激素性骨坏死易感人群可以进行高凝和低纤溶的筛选,APTT、PC、AT-Ⅲ、PAI、APC-R、PLG可以作为骨坏死易感因素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3.
异丙酚对腹腔镜气腹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腹腔镜CO2气腹时血流动力学及白细胞介素6(IL-6)和皮质醇的影响。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异氟醚组(I组)和异丙酚联合异氟醚组(PI组),I组术中使用异氟醚和笑气,PI组在I组基础上另外靶控注入异丙酚。记录术前及气腹5、10和20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心电图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并测定术前及气腹20min血IL-6和皮质醇的浓度。结果I组心率及MAP随气腹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气腹5、10、20min时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或0.01);PI组心率及MAP较平稳,组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O.05)。气腹前后两组SPO2均维持在0.98~1.00,心电图均未见心律失常。I组气腹20min时的皮质醇及IL-6含量明显高于术前(均为P<0.01);PI组皮质醇及IL-6含量组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气腹20min时的皮质醇及IL-6含量PI组明显低于I组(P<0.01)。结论在CO2气腹期间,靶控输注异丙酚将明显减少应激反应对患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高渗盐水对术前行急性血液稀释的颅脑手术惠者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择期行开颅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高渗盐水(HS)组、琥珀酰明胶(GEL)组和乳酸钠林格氏液(LR)组,每组10例,术前缓慢放血,放血量以放血后血细胞比容(Hct)不低于25%为原则,三组于放血同时分别输入HS、GEL和LR维持正常血压。于放血前5min及放血后1h分别采集静脉血样测定血小板计数(PC)、血小板聚集实验(PAg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问(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纤溶酶原抑制物(PAI:A)。结果HS组放血后PC、PAgT(1)显著下降,PT、APTT显著延长(P〈0.05)。但与LR组比较仅APTT差异有显著性(P〈0.05)。GEL组放血后仅Fg显著降低(P〈0.05),且与LR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S在放血后的急性血液稀释过程中,纤溶功能雏持稳定,而HS对血小板计数和内源性凝血因子的影响及GEL引起Fg降低均超过了血液稀释的限度,但仍在正常生理值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治疗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血液净化室2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进行65例次PE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凝血和纤溶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20例患者经PE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E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时间(KPT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较治疗前明显减少,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凝血Ⅴ因子、凝血Ⅶ因子较治疗前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E能有效改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凝血及纤溶功能。  相似文献   

16.
腹部外科危重患者凝血与纤溶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腹部外科危重患者凝血与纤溶动态变化特征。方法:监测腹部外科危重患者凝血与纤溶的一周变化,按是否有并发症分组分析。结果:就诊时各病例血抗凝血酶-Ⅲ(AT-Ⅲ)、纤溶酶原(Plg)降低,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升高,并发症组纤溶酶原激活物(t-PA)降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升高,且vWF、GMP-140升高及Plg降低更显著;无并发症组AT-Ⅲ和vWF逐渐恢复正常,并发症组仍持续异常;并发症组持续t-PA降低及PAI增高,无并发症组却无变化;两组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g)及α2-纤溶酶抑制剂(α2-PI)均无变化。结论:腹部外科危重患者存在凝血与纤溶激活和血小板、内皮细胞受损;并发症组血小板和内皮细胞受损更严重,并伴有纤溶受抑,导致凝血与纤溶间失衡而产生高凝状态;无并发症组不存在纤溶受抑,其凝血激活和内皮细胞受损呈逐渐缓解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及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指标的变化及意义,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检测100例高血压病患者、100例高血压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及100名健康对照者血浆内皮素-1(ET-1)、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11-去氢血栓烷B2(11-DH-TXB2)、纤维蛋白原(FIB)、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含量,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ET-1、GMP-140、11-DH-TXB2、FIB、t-PA、PAI-1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及纤溶功能失衡,这与其病情进展、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早期检测、早期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急性期凝血与纤溶指标变化规律及药物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检测11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l)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5例,缺血性心肌病(ICM)25例]入院即刻及治疗14d后的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等凝血、纤溶指标变化,以19例健康体检者的检测指标作为对照.同时采用随机、双盲方法,观察给予常规治疗(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或联用氯吡格雷治疗14d后AMI及UAP患者血浆中vWF、PAF、t-PA等凝血、纤溶指标变化.结果 AMI及UAP患者入院时血浆vWF、PAF(nmol/L)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vWF:(202.31±27.38)%、( 188.65±31.08)%比(120.37±18.79)%;PAF:50.64±13.25、48.87±13.24比15.43±9.27,均P<0.05],t-PA(μg/L)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3.52±1.57、4.03±2.04比9.54±1.32,均P<0.01);治疗14d后AMI及UAP患者血浆vWF、PAF、t-PA、纤维蛋白原(Fib,g/L)、D二聚体(mg/L)水平接近健康对照组[vWF:( 116.56±26.10)%、( 111.28±22.31)%比(120.37±18.79)%;PAF:17.48±9.16、16.23±9.17比15.43±9.27;t-PA:7.91±2.42、9.01±2.01比9.54±1.32;Fib:3.64±0.53、2.74±0.72比2.92±0.91;D-二聚体:0.370±0.150、0.288±0.169比0.255±0.109,均P>0.05];ICM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vWF、PAF、t-PA、Fib、D-二聚体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vWF:( 124.14±21.17)%、( 119.44±26.28)%比(120.37±18.79)%;PAF:15.69±7.14、14.84±9.16比15.43±9.27;t-PA:8.62±2.24、8.07±2.51比9.54±1.32;Fib:3.24±0.74、3.04±0.77比2.92±0.91;D-二聚体:0.257±0.132、0.268±0.117比0.255±0.109,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PAF与vWF呈正相关(r=0.42,P<0.01),与t-PA呈负相关(r=-0.31,P<0.01).AMI及UAP患者中,氯吡格雷治疗14 d后血浆vWF、PAF、t-PA、Fib、D-二聚体水平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无明显差异[vWF:( 120.16±16.57)%比(118.12±14.32)%;PAF:12.01±3.70比13.33±1.10;t-PA:9.75±1.60比7.59±2.46;Fib:2.73±0.49比3.09±0.50;D-二聚体:0.233±0.101比0.252±0.088,均P>0.05].结论 AMI及UAP患者急性期有明显凝血、纤溶功能异常,其中t-PA水平降低最显著.对AMI及UAP患者,氯吡格雷联用阿司匹林与单用阿司匹林在改善凝血、纤溶功能指标方面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