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罗炜  王慧  陈如冲  梁健鹏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0):1158-1159,1162
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和哮喘患者诱导痰微量元素水平的差异及其与气道炎性反应特征的关系。方法检测EB、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支气管哮喘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诱导痰锌、铜、铁的水平并探讨其与痰炎性反应细胞比例的相关性。结果哮喘组的诱导痰锌、铜浓度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EB和CV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铁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高于EB和CVA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CVA组的铜浓度亦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诱导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与锌和铜的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EB和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诱导痰液中微量元素锌、铜、铁水平存在的显著差异可能是二者病理生理特征差异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哮喘患者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探讨EOS在哮喘发病中的临床作用。方法:用诱导痰苏木素伊红染色法检测哮喘急性发作组70例、缓解组42例、健康对照50例诱导痰中EOS的数量。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诱导痰EOS数量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急性发作中高度组EOS数量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导痰EOS是反映哮喘急性发作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诱导痰中P物质(SP)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水平,探讨SP和IL-4在CVA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0例CVA患者作为CVA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试者进行痰诱导,计数对照组及治疗前后CVA组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EOS)的百分比;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检测对照组及治疗前后CVA组诱导痰中SP和IL-4的表达水平。结果CVA组诱导痰中EOS百分比、SP和IL-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2.28、9.35、6.51,P均〈0.05);CVA组治疗后诱导痰中EOS百分数、SP和IL-4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7.96、6.26、5.31,P均〈0.05)。诱导痰中SP,IL-4表达水平与EOS百分比呈正相关(r分别:0.55、0.60,P均〈0.05),诱导痰中SP和IL-4水平呈正相关(r=-0.52,P〈0.05)。结论EOS的浸润和炎性介质SP、IL-4的升高参与了CVA的发病过程,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B2受体激动剂吸入治疗能显著降低诱导痰中EOS、SP和IL-4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变异性哮喘(CVA)患儿诱导痰中白细胞介素-5(IL-5)、嗜酸性粒细胞(EOS)表达,并分析二者与气道高反应性(AHR)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3月医院接收83例CVA患儿为研究对象,参照相关标准测定并评估CVA患儿AHR情况并分组,于入院时检测并比较患儿诱导痰中IL-5、EOS表达,采集患儿基线资料,比较实验室指标,重点比较IL-5、EOS表达,并分析二者与AHR的关系。结果 83例CVA患儿经评估结果显示,有20例患儿为AHR中重度,占24.10%;63例患儿为AHR轻度,占75.90%;中重度组患儿诱导痰中IL-10表达低于轻度组,IL-5、EOS表达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结果显示,IL-10、IL-5、EOS异常表达可能与CVA患儿AHR程度有关,IL-10低表达及IL-5、EOS过表达均可能是CVA患儿AHR中重度的风险因子(OR1,P0.05);绘制ROC曲线,IL-5、EOS单独及联合预测CVA患儿AHR中重度AUC均0.80,且当二者cut-off值分别取149.160pg/ml、15.305%时,可获得最佳预测价值。结论 CVA患儿入院时诱导痰中IL-5、EOS表达与AHR有一定关系,二者过表达可能提示中重度AHR风险,考虑早期可通过监测CVA患儿诱导痰中IL-5、EOS表达以评估其AHR程度,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5.
谢祖理  易延静 《华西医学》2002,17(4):521-522
目的 :观察哮喘发作期患者诱导痰中嗜酸细胞 (EOS)及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的改变。方法 :4 2例哮喘发作期及 2 4例正常健康对照组 ,分别检测其诱导痰中EOS及ECP同步观察肺功能 (FEV1)的改变。结果 :哮喘患者吸入激素治疗 7~ 10天后 ,诱导痰中EOS及ECP分别由 33 4± 7 4 0及 86 78± 6 4 4 0降至 2 2 4 0± 5 3及 2 0 16± 9 84 ,FEV1则由 1 15± 0 98升至 1 78± 0 5 3,差异显著 ,不同病情程度哮喘患者的诱导痰EOS及ECP亦有一定差异。结论 :诱导痰EOS及ECP可用于评估哮喘气道炎症的病情及指导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患者的呼吸道嗜酸性粒细胞炎性反应特征。方法使用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检查123例慢性咳嗽患者的呼吸道嗜酸性粒细胞性炎性反应情况,其中咳嗽变异型哮喘(CVA)44例、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27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26例、变应性咳嗽(AC)17例和胃食管反流相关性咳嗽(GERC)9例。收集56例典型哮喘(CA)患者和25例健康者的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慢性咳嗽患者呼吸道嗜酸性粒细胞炎性反应的阳性率为0.487 8(60/123),其中,CVA组和EB组分别为0.750 0(33/44)和1.000 0(27/27),其他病因组均为0.000 0。CVA组与EB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CVA组与CA组[0.821 4(46/56)]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7),EB组与CA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CVA组、EB组分别与UACS组、AC组、GERC组、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呼吸道嗜酸性粒细胞炎性反应患者的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比值,EB组低于CVA组(Z=-2.551,P=0.011)和CA组(Z=-3.190,P=0.001),CVA组与CA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01,P=0.423)。结论嗜酸性粒细胞性炎性反应是慢性咳嗽患者的一种主要的呼吸道炎性反应类型,主要见于CVA和EB患者。CVA和EB的呼吸道嗜酸性粒细胞性炎性反应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表型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诱导痰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9月诊治支气管哮喘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诱导痰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表型组27例和嗜酸性粒细胞表型组70例。对比两组诱导痰及血清中VEGF、PDGF水平。结果嗜酸性粒细胞表型组的血清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高于中性粒细胞表型组(P0.05);中性粒细胞表型组和嗜酸性粒细胞表型组患者的血清、诱导痰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A(PDGF-AA)、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嗜酸性粒细胞表型组血清、诱导痰VEGF水平高于中性粒细胞表型组(P0.05);嗜酸性粒细胞表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血清EOS与血清、诱导痰VEGF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血清、诱导痰PDGF-AA、PDGF-BB的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与中性粒细胞表型支气管哮喘患者相比,嗜酸性粒细胞表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血清、诱导痰VEGF水平显著升高,并且与患者血清EOS水平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黄龙  张弛 《中国临床医学》2004,11(6):966-967
目的 :探讨IL - 4、IL - 5在哮喘诱导中痰嗜酸细胞 (EOS)炎症的作用。方法 :斑点分子杂交检测哮喘患者诱导痰中嗜酸细胞IL - 4、IL - 5mRNA表达。结果 :哮喘患者痰液中EOS细胞浸润密度增加 ,IL - 4、IL - 5mRNA表达比正常人明显升高 (p<0 .0 1) ,而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IL - 4、IL - 5mRNA表达增加可能在导致哮喘EOS气道炎症的过程中起信号途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持续性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特点,了解中性粒细胞在持续性哮喘中的作用。方法:持续性哮喘患者54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雾化吸入高渗盐水诱导痰,计数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测量痰上清液中白介素8(IL8)及ECP含量。结果:持续性哮喘患者中23例(41%)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31例(59%)为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与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组及对照组相比,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痰液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P<0.05),IL8含量(45±10.6ng/ml)亦较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及对照组明显增高。痰IL8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数正相关(r=0.72,P<0.05)。与对照组及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组相比,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痰上清液中ECP水平增高(P<0.05)。结论:持续性哮喘患者诱导痰检查显示气道炎症存在两种类型,表明气道炎症可能存在不同的机制,从而导致不同的治疗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C16mRNA检测在评价孟鲁斯特治疗哮喘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 轻、中度非急性发作持续性哮喘患者22例,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3例和试验组9例.对照组吸入糖皮质激素(ICS)、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等治疗;试验组在此治疗基础上,每日口服孟鲁斯特10 mg,观察两组患者诱导痰中的细胞分类、CC16蛋白以及CC16mRNA的变化情况.结果 22例完成了6周的治疗和随访.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诱导痰中CC16mRNA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试验组CC16mRNA增加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1);哮喘各组诱导痰中CC16mRNA与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呈负相关(轻度组r=-0.69,P<0.05;中度组r=-0.72,P<0.05).结论 口服孟鲁斯特可增加诱导痰CC16mRNA表达,诱导痰CC16mRNA测定有助于监测轻、中度持续性哮喘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性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炎症细胞因子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8(IL-8)在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和哮喘患儿血清中的不同水平,探讨其在不同气道炎性疾病存在的可能机制。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2例EB患儿、15例CVA患儿、20例哮喘患儿和20例健康体检患儿(对照组)血清髑LP、TNF-α、IL-8的含量。结果总体比较显示,EB组、CVA组和哮喘组血清偈IJP、TNF-α、IL-8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两比较显示,CVA组和哮喘组血清TSLP、IL-8含量及哮喘组血清TNF-α含量均明显高于E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哮喘组血清TSLP含量明显高于CVA组(P〈0.05),但血清IL-8含量在哮喘组与CVA组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LP、TNF-α及IL-8是构成气道炎症反应的重要炎症因子,随着气道炎症病情的加重,其血清含量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2.
哮喘患者诱导痰嗜酸细胞趋化因子的改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趋化因子(嗜酸细胞趋化因子)在嗜酸细胞性气道炎症和气流阻塞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支气管哮喘(A组)急性发作期患者30例和健康对照者(B组)20例,分别给予肺功能检测和痰诱导检查。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诱导痰上清液中嗜酸细胞趋化因子浓度。结果A组诱导痰嗜酸细胞占白细胞百分比(EOS/Leu%)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嗜酸细胞趋化因子浓度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EOS/Leu%、嗜酸细胞趋化因子浓度与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均呈负相关;A组嗜酸细胞趋化因子浓度与EOS/Leu%呈正相关。结论嗜酸细胞趋化因子可能通过对嗜酸细胞(EOS)的选择性趋化作用使其释放一系列炎性介质参与了嗜酸细胞性气道炎症和气流阻塞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舒利迭联合孟鲁司特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的治疗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80例CVA患儿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舒利迭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对照组给予舒利迭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13(IL-13)、免疫球蛋白E(IgE)的含量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0.0%,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IL-13、IgE水平及对照组IgE水平均下降,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IL-1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IL-13、IgE水平间呈正相关(P〈O.05)。【结论】舒利迭联合孟鲁司特对CVA患儿的疗效显著,可调节其外周血IL-13、IgE的水平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射干麻黄汤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血清免疫指标及炎性因子等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8例CVA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34例。治疗组予射干麻黄汤治疗,对照组予盂鲁司特钠治疗,比较2组患儿EOS、IgE、TNF—α、IL-4、IL-10和IL-13水平,症状评分、PEF评分,以及总体疗效。结果治疗组患儿的EOS、IgE、TNF-α、IL-4、IL-10和IL-13水平以及症状评分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PEF评分变化无显著差异,治疗组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2058%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射干麻黄汤与孟鲁司特钠相比较,在CVA治疗上具有显著优势,可有效干预血清免疫指标及炎性因子的释放,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瑞巴派特对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胃炎胃粘膜PGE2含量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口服瑞巴派特,对照组口服米索前列醇,治疗4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胃粘膜组织PGE2含量。结果瑞巴派特和米索前列醇均能能显著提高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胃炎患者胃粘膜组织PGE2含量,改善胃粘膜病变,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瑞巴派特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优于米索前列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巴派特能显著提高NSAIDs相关性胃炎患者胃粘膜组织PGE2含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泵雾化和超声雾化两种激发方式制备大鼠哮喘模型的优劣。【方法】将24只SD大鼠分为三组:对照组、超声雾化组和泵雾化组,每组各8只。对照组予1mL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其余两组予10%卵蛋白(0VA)混合液1mL致敏。2周后再以0VA进行激发,泵雾化组用高频雾化器雾化吸入2%0VA进行激发,超声雾化组用超声雾化器进行激发,对照组以生理盐水激发。各组实验大鼠均采用BUXCO测定气道阻力;取右肺组织用于HE、Masson和AB_PAs染色,分析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情况;做左肺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其灌洗液(BALF)行细胞学分析。【结果】①激发结束时,超声雾化组和泵雾化组大鼠均出现呼吸急促、点头状呼吸、腹肌痉挛等表现,而对照组大鼠激发前后无明显变化,呼吸平稳,运动敏捷。与对照组比较,泵雾化组和超声雾化组支气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评分、支气管管壁周围嗜酸性粒细胞(EOS)显著增高(P〈0.01);泵雾化组与超声雾化组无显著差异(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泵雾化组与超声雾化组气道平滑肌面积、杯状细胞占上皮细胞百分比以及胶原沉积面积均明显增高(P〈0.01);泵雾化组较超声雾化组更高(P〈0.01);③相对于对照组,泵雾化组及超声雾化组BALF细胞总数、各细胞分类中EOS,淋巴细胞显著增高(P〈0.01);但泵雾化组与超声雾化组无显著差异(P〉0.05);④超声雾化组及泵雾化组大鼠Raw值均大于对照组(P〈0.01);泵雾化组大鼠Raw值较超声雾化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①0VA超声雾化或泵雾化激发均能够成功复制哮喘大鼠模型。②使用改良后泵雾化激发的方式复制哮喘大鼠模型优于传统的超声雾化激发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高脂饮食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IF-1α及Claudin-5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高脂毒性对大鼠脑微血管的损伤机制。方法 (1)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高脂组与正常对照组,每组20只,分别予以高脂饲料和普通饲料喂养8周。(2)测定各组大鼠基础、第4周、第8周时体重及代谢指标变化。(3)8周时处死各组大鼠,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上HIF-1α及Claudin-5蛋白表达情况,伊文氏蓝(EB)染色检测血-脑屏障(BBB)的通透性。结果 (1)高脂组大鼠体重由基础值(165.00±12.100)g增加至8周时的(401.30±66.827)g;对照组大鼠体重由基础值(163.00±10.100)g增加至8周时的(321.10±18.300)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高脂组大鼠空腹血总胆固醇(TC)由基础值(1.576±0.138 9)mmol/L升高为8周时的(2.032±0.365 0)mmol/L,甘油三酯(TG)由基础值(0.601±0.117 2)mmol/L升高至8周时的(2.679±1.087 6)mmol/L,且显著高于相应时间点正常对照组(P<0.05)。(3)8周时高脂组大鼠脑皮质微血管内皮细胞上,HIF-1α表达强于正常对照组(P<0.05),Claudin-5表达呈弱阳性,正常对照组大鼠Claudin-5呈强阳性表达(P<0.05)。(4)8周时高脂组大鼠EB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可通过上调HIF-1α蛋白的表达水平使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的表达下降,导致微血管病变及增加BBB的通透性。  相似文献   

18.
王晓君  喻昌利  郭继芳  王红阳 《临床荟萃》2010,25(15):1301-1304
目的 观察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疗效,验证上、下气道共治有利于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临床症状控制.方法 选取轻、中度持续支气管哮喘合并常年变应性鼻炎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B组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与30例健康志愿者(C组)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百分比(外周血EOS%)、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占有核细胞百分比(痰EOS%)及鼻炎症状评分、哮喘控制问卷(ACQ).结果 治疗前A组与B组FEV1%、血清ECP、外周血EOS%、痰EOS%、鼻炎症状评分、ACQ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B组与C组比较,FEV1%分别为(84.6±5.6)%、(83.8±5.1)%、(94.2±2.1)%,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均低于C组(P<0.01);血清ECP分别为(7.4±2.7)μg/L、(9.7±3.1)/μg/L、(3.9±1.7)/μg/L,B组>A组>C组(P<0.05或<0.01);外周血EOS%分别为(7.4±2.5)%、(7.8±3.1)%、(2.5±1.2)%,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均高于C组(P<0.01);痰EOS%分别为(6.7±4.9)%、(5.6±5.4)%、(1.6±0.7)%,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均高于C组(P<0.01).A组治疗后鼻炎症状和ACQ评分均低于B组,分别为(1.3±1.1)分vs(4.2±1.3)分(P<0.01),(3.5±2.3)分vs(4.7±2.1)分(P<0.05).结论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较单纯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能更全面地控制嗜酸性粒细胞介导的上、下气道炎症,进而可以更好地控制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