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 ,男 ,2 3岁。鼻部刀砍伤后 ,鼻尖部完全离断 1 h,于 2 0 0 0年 1 0月 1 2日入院。体检 :痛苦病容 ,脉搏 82次 /min,呼吸 2 4次 /min,血压 1 2 0 /82mm Hg( 1 mm Hg=0 .1 33k Pa)。鼻尖部下达鼻小柱根部及两侧鼻翼大部已完全离断 ,离断部分严重污染。急诊行“血管吻合再植术”。局部麻醉 ,生理盐水清洗断端创面 ,新洁尔灭消毒。在显微镜下于鼻背右侧找一动脉断端 ,左侧找一静脉断端 ,分离周围组织 ,充分暴露动脉及静脉断端 ,先缝合鼻小柱、鼻1鞍山市第三医院耳鼻咽喉科 (辽宁鞍山 ,1140 31)前庭及双侧鼻翼下端伤口 ,翻转鼻尖 ,在显微…  相似文献   

2.
鼻科学     
971501外鼻动脉的解剖观察/李文志…//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一1996,12(4)一296一299 为进一步探讨分布到外鼻的动脉,在16例成人尸体鼻上解剖观察。发现外鼻的动脉主要包括鼻背动脉、鼻外侧动脉、鼻翼动脉、鼻翼下缘动脉、鼻中隔动脉等,这些血管85%为面动脉的分支。观察结果表明,外鼻的动脉在鼻孔周围呈大、小两组环状分布。提示鼻端、鼻小柱血运丰富,并可能存在双向血供;同时,颈内、外动脉系统血流可能在鼻端汇合,当双侧颈外动脉结扎后,鼻端仍存在血供。就鼻血管的名称及分支分布特点等进行了讨论。图2参7(原提要)971502中鼻甲的解剖与临床…  相似文献   

3.
由于医生与病人立场不同,对鼻成形术并发症的认识很难一致,作者认为按鼻的解剖成份来分类较为有利。(1)鼻尖:包括矫正过度,如鼻尖轮廓不清晰,鼻尖下垂,鼻尖突出不够,以及鼻翼萎陷矫正不足,如膨大部分仍过度凸出,轮廓仍不清晰;及鼻尖不对称,系由于两侧鼻软骨整复不相等或伤口愈合疤痕两侧不均等,有的在手术后数月或数年才显现。(2)鼻小柱和鼻翼:有鼻小柱残缺或回缩,鼻翼回缩,缺口或鼻翼上凹陷,鼻翼发红等。(3)鼻唇角:主要问题是角度过锐及角度过大使成“绷紧鼻(tension nose)”。(4)鼻额角:问题是过深或过浅。(5)软骨穹窿:  相似文献   

4.
鼻科学     
980480正常人鼻外形的形态学研究/游云华//江西医学院学报一1997,37(3)一91~94980481鼻成形术中额颗部血管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范飞…//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一1997,15(3)一161~164 目的:为解决临床上额部皮瓣修复鼻缺损时常出现的血运障碍,全鼻再造时的衬里缺损以及应用耳廓复合组织修复鼻翼缺损时面积受限等问题。方法:对29例(58侧)尸体额、鼻和颖部血管进行解剖。结果:滑车上动脉由两侧向内上行走,滑车上动脉的分支、眶上动脉的浅支、颖浅动脉额支的额眶支相互吻合成网—前额动脉吻合网。颗浅动脉主干及顶支发出2一3支耳支分布至耳轮。结论:…  相似文献   

5.
用常规的电或化学烧灼法治疗慢性鼻出血不够理想 ,有时表面麻醉不足 ,并会有年幼患者不合作的问题。该作者提出一种新的手术方法治疗慢性鼻出血。该手术根据 Kiesselbach解剖基础 ,该区血液供应来自面动脉分支唇动脉。该动脉正对下鼻甲前方进入鼻腔 ,在鼻前庭粘膜皮肤交接处沿鼻底行走 ,在鼻中隔面有多个方向的分支。出血点通常是这些分支血管。新的手术技术为结扎双侧鼻底皮肤粘膜交界处的血管 ,可在基础麻醉下进行。用 2 - 0 Vicryl缝线和逐渐变细的、2 /3环形的 UR- 6缝针结扎。缝线经鼻底血管下方 ,结扎完成后 ,分支远端再用化学或电…  相似文献   

6.
例 1 男 ,4岁。外鼻肿胀 1年余 ,逐渐增大。检查 :鼻背下段偏右侧皮下肿物下达鼻尖 ,皮肤完整 ,皮下肿物约 3cm× 2 cm× 2 cm,质地中等硬 ,基底不活动致外鼻畸形。CT:外鼻软组织肿物伴鼻骨压迫吸收。以外鼻肿物收治入院。全麻下经右鼻侧切开进路将外鼻鼻尖的皮下肿物剥离切除。病理报告 :(外鼻 )血管纤维瘤 (图 1 )。伤口一期愈合出院。例 2 男 ,1 5岁。鼻尖部肿胀 1年 ,逐渐增大 ,近 2个月来生长迅速 ,肿物向鼻前庭内发展 ,堵塞双侧鼻前庭 ,以左侧为重 ,近两天挖鼻时出血。检查 :鼻尖部肿胀膨隆 ,皮肤完整光滑 ,肿物约 2 cm×2 cm× 1 …  相似文献   

7.
鼻衄是最常见急症。长期鼻衄67%由全身病(血管、血液、肾病)引起,33%由局部病因致成,其中首推鼻及鼻窦外伤。这类鼻衄出血时间长,失血量大,止血困难:止血药,前、后鼻孔填塞等法常无效,颈部动脉结扎及栓塞血管也不理想。此与鼻部血供特点有关:鼻腔和鼻窦由颈外动脉系统的蝶腭动脉和颈内动脉系统的筛前、后动脉供血;鼻侧壁动脉各支间及与腭大动脉间均有多重吻合,在鼻前庭又同面动脉分支吻合。故来自鼻腔上部及筛窦区的外伤后出血,结扎颈  相似文献   

8.
鼻小柱分离切口可到达鼻小柱、鼻中隔、鼻背部、眉间部、鼻尖部、鼻棘区、切牙骨区,上唇中部、鼻孔区、鼻翼和上唇及其交界处、前颊部等处。鼻小柱分离切口应根据需要而作不同长度的切开。如要在正中皮下作一袋,以放入一修好的薄层软骨以矫正两内侧脚间过深的裂隙,或使鼻小柱稍微弯曲一些,则切口仅需1(1/2)~2mm长。用11号刀片作皮肤切口比较方便。一般在袋的前端之后1~2mm处作切口,可使移植物的前端适在未作切口之处。用小而尖锐的剪刀作有限的袋形分离,重要的是不要在内侧脚处分离得太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鼻内镜经鼻腔入路对颌内动脉翼腭段及其周围区域的解剖学研究,为临床鼻内镜下颌内动脉翼腭段区域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0具(20侧)新鲜尸头经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入路对侧颅底翼腭窝区域进行解剖学观测,正中矢状锯开标本观测内镜下解剖标志及颌内动脉翼腭段分支变异及邻近血管神经结构。结果①颌内动脉翼腭窝段变异较大,颌内动脉翼腭段按顺序发出分支占25%(5/20),眶下动脉和上牙槽后动脉共干发出占50%(10/20),分别由颌内动脉发出占40%(8/20);颌内动脉同时发出眶下动脉、腭降动脉、蝶腭动脉占10%(2/20);眶下动脉和腭降动脉共干发出占10%(2/20);翼管动脉和圆孔动脉分别由颌内动脉发出及共干发出各占50%(10/20);②鼻内镜下能够较好的控制颌内动脉及其分支,对周围结构触动少。结论掌握颌内动脉翼腭段及其周围区域的解剖可降低鼻内镜下该区域手术的并发症,对于翼腭窝手术及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 ,11岁。因发现鼻尖部无痛性肿物 1年于 2 0 0 1年 3月 19日以鼻尖部囊肿收住我科。鼻尖部明显膨隆 ,触有囊性感 ,无触痛 ,皮肤表面光滑 ,色泽正常。鼻腔无异常发现。血、尿、粪常规及凝血酶、凝血酶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查正常。于 2 0 0 1年 3月 2 1日在局麻下先作鼻小柱基底部“V”形切口 ,沿鼻小柱两侧向上顺鼻孔缘达顶部后再沿鼻孔缘向外伸展 ,作一鼻孔缘内的蝶形切口 ,切开皮肤及皮下。自切口向上分离 ,暴露囊肿并将其与之相连的皮下及大翼软骨游离 ,囊肿大约1.2 cm× 1.2 cm× 1.5 cm,完整摘除。囊肿摘除后 ,发现因囊肿…  相似文献   

11.
鼻科学     
97 1870汉族青年人外鼻部分角度测量分析/王大国…刀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一1997.13(1)一73~75 讨2()6名18一25岁汉族青年进行了外鼻角度的活体测量观察,其中男性1肠名,女性101名。测量点为鼻梁点、鼻尖点、鼻下点、上唇中点。所测量的角度包括鼻背与鼻高的夹角、鼻小柱与上唇的夹角、鼻背与鼻小柱的夹角、双侧鼻翼角。通过计算分析得出结论.鼻小柱与上唇的夹角、鼻背与鼻小柱的夹角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尸<0.01).而鼻背与鼻高夹角、双侧鼻翼角则没有性别差异(尸<。.饰)。鼻小柱与上唇的夹角、鼻背与鼻小柱的夹角的变异程度较鼻背与鼻高夹…  相似文献   

12.
因肿瘤而致鼻尖部缺损的重建效果难以令人满意。全厚、中厚皮瓣移植常出现瘢痕挛缩,颜色改变,与外鼻结构不协调。以长斜方形、扭转徙前皮瓣及鼻唇皮瓣整复能防止颜色改变,并能使外鼻结构对称。但远期随访可出现鼻翼切迹及游离缘缩短。鼻肌皮瓣是鼻尖部重建的理想方法。而动脉和上唇动脉分支穿过皮瓣下的鼻肌提供血运。整复后皮瓣色泽良好,外鼻结构对称,而且切口藏于鼻翼沟中。重建鼻尖部时,可以前移1.5cm。皮瓣下的鼻肌始于梨状孔和上颌骨尖牙突,起始处和下1/3较厚。达鼻翼基部时,形成腱膜,仍被脂肪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蝶腭动脉区的解剖学特点。方法采用鼻内镜对10例(20侧鼻腔)经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的正常成人尸头标本的蝶腭动脉及其与相关结构的关系进行解剖,观察蝶腭孔定位,筛骨嵴的形态、大小及其与蝶腭孔的关系;测量筛骨嵴与前鼻棘的间距以及筛骨嵴与中鼻甲尾端的间距,观察蝶腭动脉分支及其走行。结果筛骨嵴略呈三角棘状骨性结构,表面粗糙,位于蝶腭孔的前上方。去除筛骨嵴后可见蝶腭动脉血管束从蝶腭孔中穿出,蝶腭动脉常有2~3支不等分支。筛骨嵴与前鼻棘间距为(50.1±2.6)mm,筛骨嵴与中鼻甲尾端的间距为(9.1±1.1)mm。结论蝶腭动脉在出蝶腭孔之前可能有分支;筛骨嵴位置固定,是经鼻内镜下定位蝶腭动脉及蝶腭孔的重要解剖标志。  相似文献   

14.
鼻科学     
20030020下鼻甲动脉的应用解剖/向宇燕…//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一2002,8(2)一123一24 目的:为下鼻甲手术提供局部解剖学数据。方法:在10侧成人头颈部标本上解剖观测了鼻后外侧动脉的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结果:蝶愕动脉大多(90%)在蝶愕孔处已分为鼻后外侧动脉和鼻后中隔动脉,二者在蝶愕孔处外径分别为。.84mm和。.98mm。鼻后外侧动脉发出下鼻甲动脉和中鼻甲动脉,其外径分别为。.70mm和o.63mm。下鼻甲动脉在中鼻甲后端附着处下方约3mm处起始后垂直下行,经中鼻道粘膜下进人下鼻甲后方,在下鼻甲近内侧面与上面交界处的粘膜下…  相似文献   

15.
鼻尖部结核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 ,男 ,50岁。 2个月前鼻尖部无诱因出现一渐进性增大肿物 ,表面溃烂、结痂 ,去除痂皮后 ,创面出血。无进行性消瘦及咳嗽、咳痰、低热、盗汗现象 ,无鼻外伤史。胸片示 :双肺未见异常。专科检查 :鼻尖部可见一约 2 cm× 3cm的溃疡面 ,上覆痂皮 ,表面形成表浅的边缘不整齐的溃疡面 ,从鼻尖部延伸到鼻小柱 ;鼻腔通气良好 ,鼻中隔居中、无偏曲 ,鼻腔粘膜无糜烂 ,中、下鼻甲不大 ,各鼻道引流通畅。术前因患者不同意未取活检。于 2 0 0 0年 2月 1 5日在局麻下行鼻尖部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底部为苍白、松软的肉芽样组织 ,触之易出血 ,鼻翼、…  相似文献   

16.
1992年以来,我们用自体耳郭复合组织瓣修补外鼻部分缺损,效果较满意,报告如下. 外鼻部分缺损9例中男6例,女3例,16~54岁.外伤6例,外鼻肿瘤2例,先天性鼻尖缺损1例.单侧鼻翼缺损4例,左侧3例,右侧1例,鼻尖部缺损3例,鼻尖及鼻小柱复合损伤2例.患者均用1%~2%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术后除1例鼻尖皮肤鳞癌1年后局部复发外,余8例全部成活,色泽、外形满意.经随访1年以上,缺损修补处瘢痕增生隆起不明显,不须Ⅱ期手术修平.  相似文献   

17.
鼻科学     
900528 外鼻的动脉供应/程耕历…∥解剖学杂志.-1989,12(2).-122~124 在25具成年尸体50侧标本上解剖了外鼻的动脉。分布到外鼻的动脉有上唇动脉的鼻中隔动脉、面动脉的鼻翼下缘动脉、鼻翼动脉和鼻外侧动脉;还有眼动脉的鼻背动脉;有的眶下动脉也发出分支到外鼻。对上述动脉的起源、行程、分布、吻合和外径等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对与人中部组织瓣、鼻翼下缘组织瓣和鼻背岛状瓣有关的动脉应用解剖进行了讨论。对鼻外侧动脉和鼻背动脉的命名问题提出了商榷。图1参11(原提要)  相似文献   

18.
喉科学     
20021207喉部血液供应的解剖学观察/詹必武…//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一2002,8(l)一56~57 目的:为喉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血供形态学资料。方法:解剖观察成年尸体动脉乳胶注标本16具(32侧),分别观察了喉上、下动脉的起始部位、管径、分支及其吻合。结果:喉下动脉的起点恒定,均起于甲状腺下动脉;喉上动脉84.4%起于甲状腺上动脉,12.5%起于颈外动脉,3.2肠与舌动脉共干。喉上动脉男性平均外径1.7mm士0.23mm,女性平均外径1.smm士0.17mm;喉下动脉男性平均外径1.lmm士0.18mm,女性平均外径0.gmm士0.14;喉上动脉穿入喉的部位84.4%经甲状软骨,9.4…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自体鼻中隔软骨联合膨体聚四氟乙烯移植与自体耳软骨移植在鼻尖整形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照观察自体鼻中隔软骨联合膨体聚四氟乙烯移植(A组:70例)与自体耳软骨移植(B组:48例)在鼻尖整形中的疗效、手术操作时间及术中术后并发症.以SPSS 12.0软件进行t检验或x2检验.结果A组手术操作平均((x)±s)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58,P=0.000).A组鼻尖宽度在6~8 mm的67例(95.7%),B组46例(9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1,P=0.996);2组患者鼻尖表现点、后旋角、鼻背与鼻小柱夹角、鼻尖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001、0.069、0.149、0.073,P值均>0.05).结论 自体鼻中隔软骨联合膨体聚四氟乙烯与自体耳软骨移植术临床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20.
鼻背中线皮样囊肿及瘘管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男,10岁,因鼻尖反复溃烂、溢脓6年入院。发病前患儿有鼻部外伤史,曾于1999年12月和2002年12月两次在当地医院手术治疗,具体手术不详,术后症状反复发作10次,2003年11月17日来我院就诊,体检:鼻尖处见一约0.4 cm×0.4 cm的肿物,局部溃破,触之质韧,双侧鼻腔通畅,未见新生物及脓性分泌物,中隔居中。鼻尖薄层CT平扫示:鼻尖软组织增厚,其内尚见一斑点状较高密度影,以鼻尖脓肿伴异物残留、鼻背中线皮样瘘管、鼻尖部畸胎瘤收入院。2003年11月20日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行鼻尖肿物切除术及异物取出术,采用鼻部蝶形切口,翻开鼻小柱及鼻尖部皮肤,刮除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