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德文 《海南医学》1990,1(4):33-35
胆道内引流手术目前常用的各种方法都还存在着一定的缺点,特别是逆行感染是外科目前急待解决的课题之一。近来文献有不少关于此手术的改良术式报告,我院1986年10月至1987年7月施行了3例间置空肠人工乳头胆管十一二指肠吻合术,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病例报告例1:女性、40岁,反复右上腹部疼痛5年,伴畏寒发热、皮肤粘膜黄染,每年发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56例胆道应用纤维胆道镜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阐述了纤维胆道镜在胆道探查中的重要性,以及使用纤维胆道镜检查及治疗胆道残余结石体会。  相似文献   

3.
我院从1987年起应用纤维胆道镜对胆道术后已知或疑有残余结石患者,经T管窦道进行检查和治疗78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胆道镜检查并取石78例,男34例,女44例,年龄13~76岁。取石方法:我们使用纤维胆道镜分别为Olgmpus CHF-B_3R型、4B型和P_(10)型。一般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在胆道探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71例开腹胆道探查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病人胆道结石清除率为100%,发现胆道相关疾病4例,均手术治愈。结论胆道探查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检查胆道简便、安全、取石彻底,并能发现胆道相关疾病,对胆道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作用,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术中纤维胆道镜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建平  叶韵  付金强  张晓红 《四川医学》2002,23(12):1251-1252
目的 探讨胆道疾病术中胆道镜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25例术中经胆道镜治疗的胆道疾病。结果 肝外胆管结石3例,结石取净率100%;肝内外胆管结石20例,结石取净率90%;取活检2例,术中病理提示胆管癌1例,胆道腺瘤1例。结论 胆道疾病术中应用胆道镜,提高了疑难胆道疾病的诊治水平,有助于医生选择合理的术式;降低了胆道残余结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谢苍 《浙江医学》2005,27(5):354-355
对胆道术后残留结石的治疗始终是胆道外科的难题,以往多需再次或多次手术治疗,但自应用纤维胆道镜取石以来,尤其此技术在基层医院逐渐开展后,胆道术后因残留结石再手术率明显下降,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笔者用纤维胆道镜治疗术后残留结石56例的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8.
杨泉林 《广东医学》1994,15(4):264-265
本文将我院1990年以来进行的87例术中胆道造影结果,就其在胆道手术中的应用分析如下。 造影方法 本组病例中属单纯胆囊疾病者,采用经胆囊管插入细塑料管造影。属总胆管或肝内胆管疾病者,在探查总胆管前则作胆囊管插入细塑料管或用带塑料管的注射针作总胆管穿刺造影。在总胆管探查取石后则总胆管置入T管行胆道造影。造影剂一般为20%~30%的胆影葡胺或泛影葡胺20~40ml缓缓注入后拍片  相似文献   

9.
10.
简易肝门定位法杨存让,孙福群,顾继生(无棣县人民医院,251900)关键词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诊断;胆道疾病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是目前诊断胆道疾患的主要方法。尤其对阻塞性黄疸的鉴别、诊断,肝内胆管结石和狭窄的定位,其正确性优于B超、经内窥锐逆...  相似文献   

11.
阳历 《中外医疗》2011,30(28):31-32
目的通过分析胆道镜在胆道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2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86例胆道结石的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93例。常规组采用传统的器械取石,观察组在胆道镜的协助下进行取石,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常规组28例出现残石,残石率为20.11%,观察组5例出现残石,残石率为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T"管窦道取石并发症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胆道结石治疗中应用胆道镜,能够提高结石清除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T"管窦道取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胆道术中造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金龙 《上海医学》1995,18(7):419-420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146例胆道疾病患者在手术中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三种不同方法进行胆道造影。发现胆道结石阳性病人49例(33.56%),胆道解剖结构异常5例。同时讨论术中胆道造影在预防术中胆道残余结石,了解胆道系统解剖,避免医源性胆道损伤,减少不必要的胆道探查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李茂德 《四川医学》1999,20(6):583-584
我院自1996年10月至1998年6月于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FC)行胆道探查、取石36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6例,男4例,女32例,年龄26~75岁,FC均系术中通过胆总管切口进入。探查、取石时间5~60分钟,平均25分钟。结石部位:胆囊2例,肝内胆管3例,肝外胆管3例,肝内外胆管15例,胆囊加胆管11例,无结石2例。36例中,常规方法探查取石后需以FC取残石25例,其中,经FC完全取净者14例,部分取出者9例。最多取石30枚,2例结石嵌顿于胆总管下段,1例经松弛平滑肌后以取石网套出,…  相似文献   

15.
张超  程尚美 《河北医学》1999,5(8):28-29
医源性胆道损伤是胆道手术中不常见但后果严重的并发症,常常在手术后出现明显症状才发现,处理上有一定困难,1994年6月至1999年6月本科收治6例,外院收治1例,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例,男2例,女5例,年龄35~73岁,平均54岁。行胆道手术...  相似文献   

16.
17.
应用纤维胆道镜经T形管窦道取石(附270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纤维胆道镜经T形管窦道取石的临床应用和具体手术方法。方法:对270例应用纤维胆道镜经T形管窦道取石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0例胆道镜取石患者中,261例一次取净结石,3例因结石巨大且坚硬而行开腹手术,6例患者伴肝内多发结石未能取尽而行开腹手术,所有患者均经相应治疗而得以痊愈出院。结论:纤维胆道镜经T形管窦道取石具有省时、安全、手术成功率高等优点,对外科临床胆道残留结石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
王贵民  王忠义  所剑  刘洪涛  谭毓铨 《吉林医学》2006,27(11):1442-1443
1895年著名物理学家Roentgen在一次实验中,偶然发现X射线,并拍摄了其夫人手的第一张照片,为临床放射诊断学奠定了基础。Mirrizzi在1930年介绍的手术时的胆管造影术,此后在肝胆外科得以广泛开展。在我国,童尔昌、谭毓铨等于上世纪50年代率先在我国开展胆管造影术,距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1]。对于因各种原因而行胆道引流术的病人,对于术后引流效果、病变发展情况的评估非常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胆道造影、成像技术,日新月异。现将有关方法作一简单介绍。1口服法胆管造影有传统口服胆管造影法、口服胆石染色造影法等,由于费时、繁琐…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