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脑缺血后处理是指在脑缺血后再灌注早期实施的一系列间断性血流阻断,以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由于其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文章对缺血后处理的神经保护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脑缺血预处理系指机体对短暂缺血的适应性反应,能增强神经元对再次缺血的耐受性,其内源性保护机制涉及多个分子,如腺苷受体、热休克蛋白、阿片受体、低氧诱导因子、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环氧合酶和抗氧化酶等.由于这种内源性保护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对脑保护机制研究和药物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受到牛命科学界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3.
远隔器官缺血预处理是在远隔重要生命器官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前,在非生命重要器官进行的短暂和亚致死性缺血适应.远隔器官缺血预处理已在心脏缺血领域进行了长达15年的研究,但近期才逐步成为脑血管病的一种治疗策略.文章对远隔器官缺血预处理的脑缺血保护作用中涉及的方法 和机制做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和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形态学改变,探寻更为有效的脑保护药物及防治方法。方法选择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阿托伐他汀组,每组8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可逆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结束后取脑固定。经视交叉平面冠状切取脑组织厚2mm,包含新皮质(主要是额顶叶)、视前区及梨状区、纹状体、海马和丘脑。切成3μm的切片,行HE染色观察额顶叶皮质区及海马CAl区形态学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大脑额顶叶皮质区和海马CAl区核固缩性改变、细胞质嗜酸性改变较假手术组、缺血预处理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明显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缺血预处理和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脑缺血预处理(brain ischemic conditioning,BIP)可提高脑组织对缺血损伤的耐受性.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of κB,NF-κB)是一种重要的转录调控因子,存在于神经系统的所有类型细胞.研究表明,BIP可能通过介导NF-κB的一系列级联反应而发挥神经保护效应,这可能为BIP在临床上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6.
7.
急性心肌梗死是全球范围内主要的致死病因。其主要病理基础是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心血管疾病治疗的主要目的。如何对心脏进行处理,使它得以耐受急性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损伤,成为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学者们致力于研究各种不同的预处理方法,以期减少甚至避免心肌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致死性损伤。以下是本文作者对各类成果的综述。  相似文献   

8.
缺血预处理对肝超微结构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通过对肝细胞重要超微结构改变进行统计学分析,旨在对PC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作进一步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1.动物分组及实验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 18条,体重 9.5~ 11.5 kg,采用静脉注射硫贲妥钠 (15~ 25 mg/kg)后气管插管,控制呼吸,潮气量为10~15 ml/kg,行左侧股动脉插管测平均动脉压。采用 Pringle氏法复制肝缺血再灌注犬动物模型进行研究。将18只犬随机分为三组。A组:非缺血对照组(犬数=6),开腹后即取右肝组织标本。B组:缺血再灌注组(犬数=6),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组、预处理(BIP)组,每组按照再灌注后12 h、1、2、3 d四个时间点平均分为4个亚组,制备缺血预处理模型,分别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法观察脑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凋亡率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的影响。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12 h,MCAO组细胞凋亡发生率及血清中NSE的含量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1),1 d时达到高峰,以后时间点逐渐下降,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1);BIP组各个时间点神经元凋亡发生率及血清NSE较MCAO组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缺血性脑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及高致残率等特点。传统的方法有改善血流状态、药物治疗、手术介入及中医中药等。然而,即使缺血后恢复了血液供应,受损的神经元也难以再生,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后遗症。如何提高神经元对缺血性损害的抵抗能力,使其在蒙受较严重的缺血时减轻损伤、保持存活,以保证恢复血液供应后这些神经元仍具有正常的功能,是医务人员面临的严峻问题。  相似文献   

11.
白藜芦醇是存在于多种植物内的一种多酚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抑制凋亡和清除自由基等作用.白藜芦醇预适应通过激活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体1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起着神经保护作用,这种作用类似于脑缺血预适应.此外,白藜芦醇还可通过抑制氧自由基和炎性细胞因子生成,缩小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梗死体积和改善神经功能.文章综述了白藜芦醇在脑缺血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已对缺血性脑损伤的内源性和外源性保护机制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发现脑缺血能刺激细胞增殖和神经发生.文章对脑缺血诱导神经干细胞增殖、定向迁移和分化的保护机制以及外源性因子的应用对缺血后神经发生的促进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大量动物实验证实,缺血预处理可产生强大的器官保护作用,但动物实验向临床试验转化的进展和结果不尽如人意.对缺血预处理介导的神经保护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寻找可转化到临床的安全且有效的预处理诱导方式,对于提高卒中和手术患者神经组织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实现安全和有效的神经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预处理活化受体、线粒体、转录因子和蛋白激酶等方面对缺血预处理介导神经保护的分子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缺血预处理可通过多种途径调动自身保护机制诱导内源性神经保护,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抗凋亡是缺血预处理保护机制中的重要环节,胱天蛋白酶(caspase)家族是细胞凋亡执行过程中的关键分子,在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对缺血预处理诱导神经保护的机制以及胱天蛋白酶家族在缺血后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属于细胞因子类,在外周血液循环中主要促进红细胞生成.基础研究显示,EPO可通过多种机制减轻缺血性脑损伤,但同时有许多问题未能解决;另外,EPO的2项临床试验结果也很不一致.文章对EPO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普遍的神经营养因子之一.在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成熟过程中,BDNF在维持神经元功能、促进神经元损伤后再生修复以及防止神经元变性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很多学者正致力于BDNF治疗脑缺血的研究,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文章对BDNF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生物学功能、在脑缺血中的作用和机制以及作为脑缺血干预靶点的可能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高度保守的单链非编码小RNA,通过对mRNA的降解和(或)抑制翻译参与对目标基因的调控.作为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含量最丰富的miRNA,miR-124近来受到普遍关注.最近的研究表明,miR-124与缺血性脑损伤密切相关,但其具体调控机制尚不明确.文章对miR-124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白藜芦醇是一种存在于许多种植物的多酚植物抗菌素。许多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文章从抗细胞凋亡、抗炎症反应和抗氧化等方面对白藜芦醇在脑缺血时的神经保护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缺血预处理(cerebral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CIPC)对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大鼠的保护作用和对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2,Nrf2)/醌氧化还原酶1(quinone oxidoreductase 1,NQO1)通路的影响.方法 共198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和CIPC组,再按照I/R时间点分为模型制作后6h、12 h、24 h、48 h和72 h共5个亚组,分别在各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应用HE染色对脑组织进行形态学分析,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法测定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缺血侧皮质Nrf2核转移情况,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缺血侧皮质Nrf2和NQO1 mRNA表达.结果 I/R组和CIPC组大鼠出现不同程度偏瘫,CIPC组24 h和48 h时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I/R组(P均<0.01).假手术组神经细胞无缺血性改变,CIPC组神经细胞缺血性改变较Ⅰ/R组减轻.假手术组无梗死灶,CIPC组梗死体积百分比显著低于I/R组[(33.20±7.48)%对(21.40 ±4.48)%;=11.043,P=0.001].I/R组和CIPC组6h时缺血皮质Nrf2核阳性细胞数较假手术组增多,24 h达高峰,48 h、72 h逐渐下降.6h、12 h和24 h时,CIPC组核阳性细胞数显著多于I/R组(P均<0.01).I/R组和CIPC组6h时缺血侧皮质Nrf2和NQO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均<0.01),24 h达高峰,并持续到48 h,72 h有所下降.CIPC组各时间点Nrf2和NQO1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I/R组(P均<0.01),以24 h时最为明显.结论 CIPC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与促进Nrf2核转移以及Nrf2/NQO1信号通路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