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治疗急性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其对卒中康复的影响。方法105例急性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52例)和对照组(53例),2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西酞普兰治疗。治疗前后应用Hamilton抑郁量表(HRSD)评价抑郁状况,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12周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中国卒中量表(CSS)和Ba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的认知和神经功能状况。结果治疗组1例死亡,1例失访;对照组2例死亡,2例失访。治疗后12周时西酞普兰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4%和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33%和57·44%(P<0·05)。治疗后4周和12周时西酞普兰组MMSE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治疗后4周时,两组CSS和BI评分均有改善,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12周后西酞普兰组CSS和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西酞普兰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中枢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反应,但症状轻微。结论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安全有效,且能改善12周时的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和转归。  相似文献   

3.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故早期诊断及治疗非常重要.本文观察用西酞普兰片治疗对PSD患者的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白细胞介素-1在卒中后表达增高,其对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以及局部内环境和全身环境的影响在卒中后脑损伤中起重要作用。研究白细胞介素-1内在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指导卒中的治疗和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西酞普兰联合心理治疗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情绪和认知功能的疗效.方法 将6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脑血管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西酞普兰联合心理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判断抗抑郁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 治疗12周后治疗组较对照组HAMD评分显著下降,MMSE评分显著提高,P300潜伏期显著缩短,波幅显著增高.结论 西酞普兰联合心理治疗可明显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绪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2和IL-18的水平并探讨其意义.方法:CHF患者72例,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HF1(NYHAⅡ~Ⅲ级),HF2组(NYHA Ⅳ级).按照病因分类,分为缺血性心脏病(IHD)组(43例)和非缺血性心脏病(NIHD)组(29例).选取29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IL-12和IL-18的水平,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HFI、HF2、IHD和NIHD组IL-12的水平显著升高,分别为(34.56±19.10),(35.12±15.18),(31.18±7.80),(32.73±11.54)ng/L,与C组(28.73±13.43)ng/L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8的水平分别为(39.50±5.66),(46.76±12.66),(40.58±13.10),(42.53±6.16)ng/L,明显高于C组(31.82±5.79)ng/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HF2组血清IL-18水平显著高于HF1组(P<0.05).与C组比较,HF1、HF2、IHD和NIHD组的LVEDd明显增大.LVEF显著降低.IL-12水平与LVEDd呈低度正相关(P<0.01),IL-18水平与LVEDd呈中度正相关(P<0.01),与LVEF呈中度负相关.结论:IL-12和IL-18在CHF患者血清中表达升高;IL-12的水平与患者基础病因和心功能均无明显相关性;IL-18的水平与CHF的基础病因无明显相关性,但与患者的CHF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与血清白细胞介素-18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研究发现炎症反应的激活可能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有多种炎性细胞和炎性细胞因子参与了AS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过程,其中促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6(IL-6)与抗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之间的平衡失调可能是促使AS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IL-18的水平可一定程度的反映AS炎症的强弱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本文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IL-18的水平,旨在探讨其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大鼠给予抗抑郁药物西酞普兰干预后,观察下丘脑TNF-α的表达变化,并探讨PSD发病机制和潜在的药物治疗机制。方法经旷场实验筛选出1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另12只大鼠经过单侧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后,又随机分为PSD组6只和西酞普兰组6只,经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后,通过旷场实验和糖水实验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学改变,定量PCR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TNF-αmRNA的表达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SD组的水平活动、直立探索和糖水喜好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西酞普兰组的水平活动、直立探索和糖水喜好较PSD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D组下丘脑TNF-αmRN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酞普兰组下丘脑TNF-αmRNA水平较PSD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抑郁药物西酞普兰可通过调节下丘脑TNF-α治疗PSD。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西酞普兰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75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西酞普兰干预组,每组25只.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改良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价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每组5只).激光共聚焦技术观察缺血区微血管直径、密度和总面积(每组5只).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浓度(每组5只).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每组5只)和蛋白质印迹法(每组5只)检测缺血脑组织VEGF表达.结果 模型制作后14 d时,西酞普兰干预组神经功能缺损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显著改善[(4.39±0.92)分对(6.57±1.13)分,P=0.015].三维共聚焦血管成像显示,西酞普兰干预组毛细血管直径显著性小于生理盐水对照组[(2.93±0.19)μm对(3.56±0.22)μm; P=0.000];血管密度显著性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232.68±12.54)个/0.002 mm3对(176.26±10.87)个/0.002 mm3;P=0.000];微血管总面积显著性大于生理盐水对照组[(89 154±3 298) μm2/0.002 mm3对(75 368.14±3 519) μm2/0.002 mm3;P=0.000].酶联免疫吸附法显示,西酞普兰干预组血浆VEGF浓度显著性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50.35±5.44) pg/ml对(13.75±4.12) pg/ml;P=0.000].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西酞普兰干预组缺血区VEGF表达显著性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 =0.000).蛋白质印迹法显示,西酞普兰干预组缺血脑组织VEGF表达显著性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0.94±0.18)对(0.62±0.22);P=0.006].结论 西酞普兰可显著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其机制可能与VEGF介导的血管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结肠动力变化、血清白细胞介素(IL)-6与抑郁的关系及对离体结肠肌条收缩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Wistar大鼠30只,其中15只建立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其余15只为对照组.以糖水偏爱实验检测两组大鼠的糖水消耗与体质量比、糖水偏爱百分比.以旷场实验检测两组大鼠的行为学变化.以模拟粪便排出实验评价结肠动力.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IL-6水平.逆转录(RT)-PCR检测结肠组织中IL-6 mRNA水平.检测大鼠离体结肠肌条的收缩功能.用不同浓度的IL-6处理对照组结肠肌条,检测IL-6对正常结肠肌条的影响及其对乙酰胆碱(Ach)的反应.结果 模型组大鼠糖水消耗与体质量比为0.12±0.03、糖水偏爱百分比为(16.17±2.61)%、总行程为(741.54±341.10)cm、直立次数为(15.69±8.00)次,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18±0.02、(25.54±2.32)%、(1336.20±698.80)cm、(24.87±7.90)次,P值分别=0.041、0.044、0.002、0.001].模型组大鼠粪便排出时间为(109.78±48.00)min,较对照组明显延长[(28.00±11.10) min,P=0.002].模型组大鼠血清和结肠组织IL-6水平均较高.模型组离体结肠肌条对Ach反应弱于对照组(P=0.035).对照组离体结肠肌条对200、500、1000 pg/mlIL-6的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935、0.825和0.766),再加入Ach后,500和1000pg/ml IL-6组对Ach的反应(R值分别为1.15±0.10和1.14±0.15)与对照组单加Ach时的R值(1.61±0.4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000、0.004).结论 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IL-6水平上升,并通过降低肠道对Ach的敏感性而导致平滑肌收缩障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目前常用的大鼠脑缺血模型制作方法做一总结,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评述,为脑缺血基础和应用研究中动物模型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 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 )大鼠前额叶皮质、海马和杏仁核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ary acidic protein, GFAP)表达。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抑郁组、卒中组和PSD组,每组5只。卒中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抑郁组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CUMS )结合孤养建立大鼠慢性应激抑郁模型;PSD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术后1周加以CUMS 和孤养建立PSD 大鼠模型。在首次CUMS 后第1天、第8天、第15天和第29天进行蔗糖水消耗实验( sucrose preference test, SPT)和旷场实验(open-field test, OFT)评价抑郁行为,在第29天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前额叶皮质、海马和杏仁核GFAP表达。结果在CUMS后第29天时,抑郁组和PSD组SPT 蔗糖水消耗量以及OFT水平和垂直运动评分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和卒中组(P均<0.05);PSD组前额叶皮质、海马和杏仁核GFAP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均显著少于正常组、抑郁组和卒中组(P均<0.05),而正常组、抑郁组和卒中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 PS D 大鼠前额叶皮质、海马和杏仁核GFAP表达下降可能在PSD发病过程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血清铁蛋白水平与缺血性卒中后3个月抑郁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水平与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7月至2015年10月期间住院的首次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入院后24 h内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铁蛋白水平。在发病后90 d时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筛查抑郁,评分≥7分的患者进一步采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确诊抑郁。结果共纳入200例首次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55例(27.5%)诊断为 PSD。 PSD 组体质指数、受教育年限、腰围、高敏 C 反应蛋白、高半胱氨酸、NIHSS 评分(基线、出院和90 d 时)、mRS 评分(出院和90 d时)、BI(出院和90 d时)以及丧偶或独居患者的构成比与非 PSD 组均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 均<0.05)。 PSD 组血清铁蛋白水平[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261.90(142.10~364.90)μg/L 对164.40(132.50~195.10)μg/L;Z =-4.814,P <0.001]显著高于非 PSD 组。经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基线血清铁蛋白水平>136.375μg/L是 PSD 的独立危险因素(每增高1个四分位数:优势比1.041,95%可信区间1.009~1.239;P =0.045)。结论血清铁蛋白水平增高与 PSD 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侧支循环可能是缺血性卒中的潜在治疗靶点,但针对改善侧支循环的治疗目前尚未得到可靠地临床验证.因此,首先在慢性脑低灌注动物模型中开展侧支循环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对大鼠慢性脑低灌注模型制作方法、神经行为评价、脑灌注评定、侧支循环途径以及改善侧支循环的实验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与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9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后检测血清BDNF含量,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采用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6个月随访时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进行抑郁评定,≥17分为抑郁,>24分为重度抑郁.结果 共40例患者(44.4%)发生PSD,轻度抑郁30例(33.3%),中度抑郁8例(8.9%),重度抑郁2例(2.2%).单变量分析显示,PSD组多发性梗死的患者比例(65.0%对32.0%;x2=9.723,P=0.002)、基线NIHSS评分[(7.05±4.25)分对(4.35±3.14)分;t=3.465,P =0.001]和出院时NIHSS评分[(5.43±3.02)分对(3.11±2.56)分;=3.944,P<0.001]显著高于非PSD组,而受教育年限[(9.03±4.51)年对(13.45 ±5.02)年;=4.340,P<0.001]、血清PDNF浓度[(16.754 ±4.451) pg/ml对(29.551 ±3.213)pg/ml;t =15.827,P<0.001]以及出院时BI[(55.00±28.10)分对(83.11±27.11)分;=4.809,P<0.001]显著低于非PSD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清BDNF水平是PSD的独立保护因素(优势比0.571,95%可信区间0.416 ~0.967;P=0.003).结论 高血清BDNF水平是PSD的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梗死大鼠外周细胞免疫功能改变与脾脏质量指数和组织学变化的关系.方法 成年雄性大鼠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脾脏质量指数和组织学变化.结果 大鼠血清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 erleukin,IL)-1β和干扰素(interferon,INF)-γ水平分别在模型制作后6h和12 h升高,24 h时开始回落,72 h时降至最低,较假手术组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相反,抗炎细胞因子IL-10水平则在模型制作后6h时降低,12 h时回升,72 h时达高峰,较假手术组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MCAO组大鼠脾脏质量指数在模型制作后6h显著降低(P<0.01),12 h时回升,但仍低于假手术组(P<0.01),随后逐渐下降,72 h时降至最低(P<0.01).HE染色显示,MCAO后72 h大鼠脾脏的生发中心明显缩小,且轮廓显示欠清晰.相关分析显示,促炎细胞因子IL-1β( r=0.304,P=0.002)和INF-γ水平(r=0.644,P=0.000)与脾脏质量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而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水平与脾脏质量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492,P=0.000).结论 MCAO大鼠外周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脾脏变化可能在卒中后免疫抑制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并验证一种改进的大鼠血栓栓塞性卒中模型.方法 60只Sprague-Dawley大鼠取股动脉血与凝血酶混匀后注入PE-50导管制备体外血栓,通过右侧颈外动脉插入导管并将栓子注入颈内动脉,建立血栓栓塞性脑缺血模型.30只大鼠随机分为大量栓子组(12个栓子,n=10)、中等量栓子组(10个栓子,n=10)和少量栓子组(8个栓子,n=10),注入栓子后2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各组模型制作成功率;注入栓子后24 h处死大鼠取脑进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评价梗死后出血、梗死体积、出血发生率和死亡率.选择模型制作成功率高的栓子组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12)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组(n=12),分别在栓子注入后3h给予生理盐水和rtPA,血栓注入前以及血栓注入后2、6、12和24h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栓子注入后24 h处死大鼠取脑进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和伊文思蓝染色,评价出血发生率、梗死体积、水肿程度以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结果 少量栓子组仅40%出现神经功能缺损,梗死体积仅为(10.54±2.82)%.中等量栓子组与大量栓子组成功率分别为80%和100%,均显著性高于少量栓子组(P=0.011),梗死体积亦显著性大于少量栓子组(F=40.897,P=0.000).大量栓子组给予rtPA后大鼠平均生存时间少于24 h,故选择中等量栓子组进行rtPA溶栓效果研究.rtPA组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评分均较生理盐水组显著改善(t=7.728,P=0.000),而两组间出血发生率、脑水肿程度和血脑屏障通透性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经过改良的注入10个栓子的血栓栓塞性脑缺血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良好,且经溶栓后神经功能显著改善,适用于脑缺血病理生理学和溶栓治疗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温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密封蛋白-1表达的影响及其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10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温组和高温组,常温组和高温组再分为缺血(1 h)再灌注3h、6h、24h3个时间点.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再灌注24 h时,采用干湿重法检测脑含水量,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再灌注3h、6h和24 h时分别应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缺血脑组织密封蛋白-1表达.结果 再灌注24h时,常温组平均神经功能评分显著性低于高温组[(2.3±0.48)分对(3.2±0.63)分;=3.576,P=0.002)],假手术组、常温组和高温组手术侧脑组织含水量分别为(79.31±0.60)%、(81.13 ±0.12)%和(84.4±0.55)%,存在显著性差异(F=147.115,P=0.000).蛋白质印迹分析显示,再灌注3h、6h和24 h时,常温组和高温组密封蛋白-1表达水平均较假手术组显著性降低(P均=0.000),而且密封蛋白-1表达水平均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进行性降低(P均<0.05).在相同时间点,高温组密封蛋白-1表达水平均显著性低于常温组(P均<0.01).假手术组、常温组再灌注3h和6h以及高温组再灌注3h和6h均可见密封蛋白-1在脑血管内皮细胞间呈阳性表达,而在再灌注24h时均未见密封蛋白-1阳性细胞.与假手术组相比,再灌注3h时,常温组和高温组密封蛋白-1阳性细胞数量和密封蛋白-1 IOD/Area(累计光密度/阳性细胞累计面积)均开始下降,6h时显著性降低,24h时消失(P=0.000).再灌注3h和6h时,高温组密封蛋白-1 IOD/Area均显著低于常温组(P均<0.01).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时,高温可能通过下调血脑屏障密封蛋白-1表达加重缺血性脑水肿和脑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一种标准化的兔线栓法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并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对脑缺血判断的价值.方法 34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MCAO组(n=29)和假手术组(n=5).线栓法制作MCAO模型,并行脑功能监测.根据2,3,5-三苯基四氮唑染色将MCAO组进一步分为皮质+基底节梗死组、基底节梗死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组和无病灶组,比较各亚组模型制作前后的生理指标、体重、栓线头端直径和插入长度以及aEEG之间的差异.结果 兔线栓法MCAO模型制作成功率为62.07%(18/29),其中累及皮质和基底节者占37.93%(11/29),仅累及基底节者占24.38%(7/29),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占17.24%(5/29),无梗死灶者占20.69%(6/29).各亚组之间模型制作前后体温、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动脉血pH、O2分压和CO2分压均无显著性差异.无病灶组体重为(2.36±0.10)kg,显著低于皮质+基底节梗死组的(2.55±0.09) kg(P=0.001)和基底节梗死组的(2.50±0.12)kg(P =0.017).皮质+基底节梗死组栓线置入深度为(5.59 ±0.24)cm,显著小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组的(6.00 ±0.50)cm(P =0.036),但显著大于无病灶组的(5.20 ±0.50) cm(P =0.033).模型制作后各组aEEG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14.059,P=0.000),皮质+基底节梗死组和基底节梗死组造模后aEEG分别较模型制作前下降50.02%(=9.573,P<0.001)和14.20%(=2.908,P=0.027).结论 应用线栓法可成功建立标准化兔M CAO模型,aEEG显著降低提示MCAO模型制作成功,病灶累及皮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