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
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34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自1982~1996年收治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34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4例中,男15例,女19例。年龄1d~2mo。34例中肠旋转个良19例(伴肠扭转7例),环状胰腺6例,十二脂肠闭锁2例,狭窄7例。梗阻并存6例,其中肠旋转不良合并十二脂肠狭窄3例,合并环状胰腺2例,三种梗阻并存1 相似文献
3.
报道外科治疗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34例,31例治愈,3例死亡。对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诊断、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后处理进行了讨论,认为早期诊断和治疗可减少死亡率,应针对不同病因采用不同术式。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再次手术原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报道了我院过去30年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病例298例,其中12例在首次手术后恢复期内接受了再次手术,并对比相关文献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105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回顾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手术病例,探讨其病因、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及手术处理。方法 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105例,肠旋转不良51例(48.5%),肠闭锁及肠狭窄33例(31.4%),环状胰腺13例(12.3%),十二指肠周围异常韧带5例及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3例。Ladd术式用于大多数肠旋转不良病例,余病例多数行五二指肠十二指肠吻合术及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优先选择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式。结果 105例中94例痊愈,7例死亡,4例聘严重并发症自动出院。结论 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是新生儿常见的急腹症,早期诊断、正确处理不同类型梗阻,提高围手术期处理质量,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是新生儿期常见的急腹症,梗阻的病因为肠旋转不良、环状胰腺和十二指肠闭锁或狭窄。常因不能及时诊断和处理出现严重并发症而死亡。本文总结了我院1982年1月—1995年12月收治的28例十二指肠梗阻患儿的临床诊治体会,重点对如何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加以讨论。临床资料28例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1天一1个月,平均10.8天。出生体重<2500克3例,>2500克25例(89.3%)。28例中肠旋转不良17例,环状胰腺5例,十二指肠闭锁1例,狭窄5例。梗阻并存5例(其中肠旋转不良合并十二指肠狭窄3例,合并环状胰…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比较腹腔镜手术(laparoscopic surgery,LS)与传统开腹手术(open surgery,OS)治疗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收集近10年国内外LS与OS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CDO)的围术期管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11年4月28例CDO患儿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男18例,女10例。肠旋转不良18例,十二指肠隔膜型狭窄6例,十二指肠闭锁、环状胰腺各2例。分别于术前、术中和术后针对不同患儿采取个体性规范化的管理措施,保证患儿的顺利治疗和恢复。结果 28例CDO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Ladd手术18例,前壁纵行切开隔膜切除后横行缝合术6例,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4例。28例均顺利出院,住院时间7~13 d。术后肠梗阻2例,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1例,经治疗后均痊愈。随访2~68个月[(31.3±4.8)个月],生长发育均正常。结论新生儿CDO经腹腔镜手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化的围术期管理,才能保证手术的安全实施。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诊治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价腹腔镜诊断和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CDO)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10年10月新生儿CDO患儿21例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腹腔镜下探查病因,并依据其病理类型予以相应手术矫治.结果 21例患儿均在腹腔镜下明确诊断,并顺利完成手术,肠旋转不良13例实施Ladd手术,十二指肠狭窄4例腔镜下纵行切开其前壁横行缝合,十二指肠闭锁2例和环状胰腺2例成功进行空肠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手术时间(73.0±21.3) min (45~135 min),除1例术后发生暂时性吻合口漏,给予禁食水及肠外营养处理自愈外,无术中并发症出现.术后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吻合口通畅,术后7~12 d痊愈出院.随访(31.3±4.8)个月,患儿生长发育正常.仅1例术后2个月出现肠黏连梗阻,予手术松解治愈.结论 腹腔镜诊治新生儿CDO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进食早、恢复快、美观等特点.但新生儿期腹腔镜手术对麻醉及围术期管理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常见原因、诊断及合理的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外科自1995年9月~2004年1月收治手术的23例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全组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十二指肠闭锁与狭窄分别行十二指肠前壁菱形吻合、十二指肠十二指肠端端吻合及膈膜切除十二指肠纵切横缝术,环状胰腺行十二指肠前壁菱形吻合术,肠旋转不良行肠复位Ladd’s手术;术后痊愈出院22例,死亡1例;术后18例随访1~3年,症状消失,营养状态及生长发育均明显改善。结论十二指肠梗阻的发生与胚胎期全身发育的缺陷有关,为小儿先天性全身性畸形综合征的一部分表现,诊断有赖患儿的临床表现,选择性应用腹部立位平片、上消化道造影、钡灌肠仍为十二指肠梗阻最有效的辅助诊断措施。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性肾积水的神经性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神经性因素在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性肾积水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31例患儿手术切除的肾盂输尿管连接处(实验组)、同一患儿输尿管切缘(切缘对照组)、产前排除泌尿系异常、孕32周以上引产并进行尸体解剖的胎儿30例(阴性对照组)进行病理分析。显微镜下观察神经节细胞及神经纤维的分布。分析神经节细胞和神经纤维在各组中的分布及差异。结果切缘对照组以及阴性对照组的神经纤维分布密度均多于实验组,而切缘对照组与实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性因素是先天I生。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性肾积水的重要原因。临床应充分切除输尿管连接处狭窄段,以减少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先天性十二指肠隔膜型肠梗阻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10月作者收治的33例先天性十二指肠隔膜型肠梗阻患儿临床资料。结果十二指肠隔膜型闭锁8例,风袋型隔膜闭锁4例,隔膜型狭窄11例,风袋型隔膜狭窄9例。行隔膜切除、十二指肠纵切横缝术29例;十二指肠十二指肠吻合术4例。治愈32例,死亡1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8年,患儿均生长发育良好。结论十二指肠隔膜型肠梗阻可早期诊断。隔膜切除、十二指肠纵切横缝术是较为可靠的治疗方法。术中应注意隔膜的探查和处理,同时加强围手术期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35例临床治疗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诊断、治疗方法以及疗效。方法 对2002年11月~2004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35例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中肠旋转不良19例,十二指肠膜式闭锁11例,环形胰腺4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1例,35例中2例放弃治疗死亡,33例痊愈出院。结论 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有利于提高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介绍应用气膀胱腹腔镜行膀胱内横向黏膜下推进抗返流输尿管膀胱再植术(Cohen术)治疗先天性膀胱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方法和体会.方法 2008年8月至2009年4月本院收治8例先天性膀胱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儿,年龄23个月至9岁,平均年龄4.1岁.男6例,女2例.左侧7例,右侧1例.均在气膀胱腹腔镜下行Cohen输尿管再植术.结果 7例手术获得成功,1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50~360 min,平均213 min.9~10 d拔除导尿管,8例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2~10个月,无尿路感染发生,尿常规检查正常,B超检查肾积水及输尿管扩张程度减轻,MCU(排尿性膀胱尿路造影)均发现膀胱输尿管反流.结论 在熟练掌握腹腔镜分离缝合技术的基础上,气膀胱腹腔镜Cohen输尿管再植术治疗先天性膀胱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小儿消化性溃疡并幽门梗阻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和总结小儿消化性溃疡致幽门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6年9月-2004年9月收治的17例小儿消化性溃疡致幽门梗阻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17例患儿均行幽门成型术,全部治愈出院,随诊3个月~5年,术后有2例患儿经胃镜检查发现胃窦部浅表性溃疡,内科治疗后痊愈,全组患儿生长发育正常。结论小儿消化性溃疡致幽门梗阻的病史及临床表现不典型,其诊断应结合纤维胃镜及影像学的检查,确诊后采用幽门成型术,疗效肯定,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婴幼儿先天性胸腹裂孔疝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胸腹裂孔疝的治疗方法,提高生存率。方法回顾我院1986~2003年收治16h-2岁先天性胸腹裂孔疝53例的手术治疗,其中5例经胸手术,48例经腹手术。结果治愈47例,死亡6例。随访30例2月-10年。X线透视肺膨胀良好,术后早期体重增加,呼吸道感染明显减少。结论提高诊断、急救技术,完善新生儿围手术期措施,可提高婴幼儿先天性胸腹裂孔疝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婴幼儿肠扭转肠坏死的病变特点。方法收集近3年经手术和尸检证实的22例肠扭转病例,就其临床及X线检查和表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22例中18例腹部X线检查有阳性发现,4例腹部阳性稀少征,阳性率为81.8%。20例接受手术治疗,证实单纯小肠扭转12例,合并肠坏死10例。治愈17例,死亡5例。结论本病的临床特点是:发病急,变化快,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早期的血便及中毒性休克;X线检查因其快捷方便,立卧位片可提供更多的信息,目前在婴幼儿小肠扭转中为首选及唯一的检查方法;短时间的腹水征是肠坏死的危险信号,腹部阳性稀少征是小肠全部或大部扭转的危险信号:提高影像科及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是早期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肌性斜颈病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先天性肌性斜颈(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CMT)在治疗上已得到解决,但在病因上学术界观点不一,本实验旨在探讨静脉受阻是否能导致CMT类似的病理变化。方法用32只本地小狗(约生后一月左右),随机分4组,经手术结扎一侧颈外静脉,观察颈部有否肿块出现,测胸头肌(SCM)、肌电图(EMG)的变化和取SCM标本通过HE染色,Mallory三色法和Bielschdiwsky foot氏法作病理检查及电镜观察。分成四组,手术1个月后;2个月后;3个月后和对照组。 结果实验组胸头肌静息状态EMG节律和形态不规则,频率变慢,低振幅,肌肉强收缩,出现异常EMG(P<0.05),HE染色和特殊染色示实验组出现不同程度间质增生,肌组织纤维化,电镜发现间质增生,纤维化明显且出现成纤维细胞,肌细胞内线粒体减少。结论本实验进一步确认了先天性肌性斜颈的发病与胸头肌(相当于人的胸锁乳头肌)静脉受阻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先天性食管裂孔疝的诊治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6年4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食管裂孔疝患儿的病例资料。结果患儿55例,年龄6d~6岁。51例临床表现为呕吐,6例伴便血,3例伴腹痛。36例合并呼吸道感染,28例合并营养不良,25例合并贫血。7例予内科保守治疗;48例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10例经胸手术,38例经腹手术),其中43例加行Nissen手术,1例加行Belsey手术,3例加行Boerema手术,1例未行抗返流手术。7例保守治疗患儿症状缓解,48例手术患儿中,45例治愈,2例症状缓解,1例放弃治疗。结论早期诊断,正确把握手术时机和加抗反流手术是提高先天性食管裂孔疝的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新生儿肠闭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40例先天性肠闭锁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十二指肠闭锁8例,空肠闭锁8例,回肠闭锁24例;Ⅰ型15例,Ⅱ型6例,Ⅲa型17例.nlb型(Apple—peel)1例,Ⅳ型1例;行隔膜切除纵切横缝术5例,行肠侧侧菱形吻合术6例,行肠切除端端或端斜吻合术28例,肠管裁剪端端吻合(Tapering整形术)1例。结果术后吻合口梗阻5例.吻合口瘘3例.切口裂开2例。术后死亡3例,弃医1例。治愈36例,治愈率90%。结论早期诊断和选择合理的术式是提高肠闭锁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因素,静脉营养的应用促进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