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脑血栓凝血因子FⅧ增高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病毒感染对凝血因子Ⅷ(FⅧ)增高的脑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用凝固法对83例脑血栓患者的血浆FⅧ活性(FⅧ:C)进行测定,同时检测其C-反应蛋白(CRP)浓度.ELISA法测定巨细胞病毒等的抗体IgM.结果:83例脑血栓患者标本中63例FⅧ:C水平升高,其中CRP水平正常者44例,FⅧ:C水平与CRP水平无明显相关;44例FⅧ:C增高而CRP水平正常的患者组中,巨细胞病毒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FⅧ水平增高与巨细胞病毒感染关系密切;巨细胞病毒感染可能通过促进FⅧ合成和分泌增加,进而影响脑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
管得宁  徐运  王岚  王翀  王中原 《中国医刊》2006,41(11):48-49
目的 抗凝血素(凝血酶原)抗体IgG和IgM在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血中的变化及疏血通注射液的影响。方法 酶标方法测定68例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外周血抗凝血素抗体阳性表达率,68例分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组与非疏血通注射液对照组,治疗前后测抗凝血素抗体。结果 疏血通注射液明显降低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抗凝血素抗体阳性表达率(P〈0.01)。结论 抗凝血素抗体在急性脑血栓形成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血栓形成的分子机制之一可能为抑制抗凝血素抗体的活性,从而抑制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变化,探讨其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50例ITP患者和24例正常对照组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的比值.结果 ITP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M、PAIgA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5).结论血小板相关抗体能较好地反映ITP的发病机制,对提高ITP诊断水平及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血栓形成后再次发生脑梗死的相关因素.方法:2007年3月~2011年4月收治脑血栓形成后再次发生脑梗死患者104例,选择同期住院的初发急性脑梗死(ACI)患者726例作对照分析,进行跟踪观察.结果:心房纤颤、男性高血压、女性糖尿病、停用预防用药(抗血小板或抗凝药)因素是再发性脑梗死的相关因素.结论:减少再发性脑梗死的相关因素是预防再发性脑梗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以脑血栓形成为主的脑梗死是因脑血管发生病变,血流缓慢,血流成分改变和粘度增加形成血栓,致使血管发生闭塞.血小板在脑动脉病变部位的聚集以及活性物质释放增强是脑血栓形成的关键.国内外有关研究表明,血小板及其参数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发生变化.作者检测了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platelet,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和血小板比积(platelet hematocrit,PCT)等反映血小板数量和形态的指标以及反映血小板功能的大血小板比率(plate-large cell ratio,P-LCR)共5项参数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活化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脑梗死患者全血标本血小板膜表面P-选择素(CD62P)与纤维蛋白原受体(FIB-R)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血栓形成组(43例)及腔隙性梗死组(47例)于发病后1~3d内CD62P与FIB-R的表达(阳性细胞百分率)均有显著性增高.脑血栓形成组FIB-R表达增加明显高于腔隙性梗死组,至病程第7日FIB-R表达增高仍有显著性差异.两患者组中发病前服用阿司匹林与否未见对检测结果有显著影响.结论脑血栓形成与腔隙性梗死急性期均存在血小板活化;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膜表面表达CD62P及FIB-R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血小板抗体筛检对多次输血小板患者的意义.方法 将多次与初次输血小板的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为35例和19例),采用固相凝集法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并将18例筛查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9例),一组配型后输注血小板,另一组随机输注等量血小板,输后1.24h计算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数量,纠正增加指数(CCI)并计算有效率.结果 多次与初次输血小板的患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8.6%和5.5%,配型组和未配型组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分别为88.9%和0.0%.结论 多次输注血小板的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率明显上升,对其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检并进行配型,可使血小板输注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8.
徐敏  谢秋 《中国医刊》2004,39(12):33-33
目的通过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探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与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关系,及在临床诊断和疗效判断方面的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对40例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8例血小板减少的白血病患者和42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M)检测.结果发现ITP患者含量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白血病患者则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PAIgG、PAIgM含量增高提示ITP患者血小板减少系自身免疫反应产生血小板抗体产生而导致血小板破坏过多及生成减少,而血小板减少的白血病系白血病细胞抑制骨髓正常造血所致,二者血小板减少的机制是不同的.PAIg的检测必要时作为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9.
脑血栓形成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异常改变是导致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体积较大的血小板通常更具活性且能释放更多的5-羟色胺和β-血栓球蛋白.本文对脑血栓患者血小板参数进行测定,以观察其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该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王运良采用双抗体夹心固相免疫放射试验,定量测定了脑血栓急性期与恢复期患者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的浓度,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患者急性期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浓度显著高于恢复期及正常对照组,恢复期患者较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说明脑血栓急性期患者血小板高度激活,聚集性增强,应进行早期、持续性抗凝治疗。血小板在生理或病理因子刺激下可被激活,释放出血小板第  相似文献   

11.
朱瑞  周农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2):2533-253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及性别差异。方法对13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以下简称"脑梗死")及102例脑出血患者进行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空腹血糖(FB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检测,并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同时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29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组TBIL及I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组同性别进行比较发现,脑梗死组男性患者TBIL及I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脑梗死组女性患者胆红素和对照组女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Cr及FBS、脑梗死组FBS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男性或脑梗死组女性患者Cr及FBS水平分别较对照组男性或女性、脑出血组女性患者FBS水平较对照组女性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梗死组男性患者BUN及Cr水平显著低于脑出血组男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男性患者血清TBIL及IBIL处于低水平,为脑梗死的预防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出血昏迷病人继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88例脑出血昏迷病人分为2组,A组为继发MODS 48例,B组为未继发MODS 40例.对2组白细胞介素(IL)-1、IL-10等指标进行检测,并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检测MODS情况并分析危险因素.结果:A组病人IL-1、IL-10、APACHE-Ⅱ评分、脑出血量及血糖等指标均高于B组(P<0.05~P<0.01),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低于B组(P<0.01);A组病人APACHE-Ⅱ评分、IL-10、血糖以及脑出血量均为MODS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脑出血量、血清IL-10活性、APACHE-Ⅱ评分及血糖过高等因素是造成脑出血昏迷病人继发MODS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肽Y与C反应蛋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CH组)、36例脑梗死患者(CI组)、35例同期非脑出血非脑梗死住院志愿者(对照组)的血浆神经肽Y及CRP含量。在患者入院当天和发病第4周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定。结果 CI组和CH组血浆NPY和CR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NDS评定属重型患者的血浆NPY和CRP含量高于中型、轻型患者(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型患者血浆NPY和CRP含量高于轻型患者(P<0.0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浆NPY和CRP含量异常组患者住院4周时优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CH患者血浆NPY和CRP水平明显升高,病情越重的患者升高越明显,且其预后相对越差。  相似文献   

14.
β内啡肽对脑出血患者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Jin X  Zhao H  Wang JF  Fang LB  Lin JY  Gao Y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6):1409-1412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免疫系统功能的变化及内源性 β内啡肽与疾病的关系。 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 2 8例脑出血患者及 5 6例对照组 (脑缺血患者及正常人群 )外周血 β内啡肽含量 ,用RT PCR半定量分析方法检测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 (IL) 1β、IL 2、IL 8和一氧化氮合酶 (iNOS)mRNA表达 ;β内啡肽对体外培养的脑出血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IL 1β、IL 2、IL 8和iNOS表达的影响。结果 脑出血急性期 β内啡肽含量为 115ng/L± 6 8ng/L ,正常对照组为 32 1ng/L± 6 2ng/L (P <0 0 1) ,脑缺血对照组为 2 6 4ng/L± 16 3ng/L(P <0 .0 5 )。β内啡肽可增强体外培养的脑出血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 1β、IL 2、IL 8和iNOS的表达 ,β内啡肽作用峰值的浓度为 10 -8~ 10 -11g/L ;β内啡肽的增强作用可被受体拮抗剂纳络酮阻断。 结论 脑出血患者内源性 β内啡肽水平呈持续低下状态 ;免疫系统功能变化为先升后降 ,功能低下呈持续状态 ;外源性 β内啡肽可增强脑出血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 1β、IL 2、IL 8和iNOS的表达 ,β内啡肽受体拮抗剂纳络酮可阻断 β内啡肽的正向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临床护理路径(CNP)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6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运动功能积分(FAM)、医疗费用、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FAM及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医疗费用、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减少(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提高了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辅助性T细胞 2 (Th 2 )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4 (IL 4 )、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与血小板相关抗体 (PAIgG、PAIgM)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儿中的变化和作用。 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定量测定技术检测 4 0例ITP患儿和 15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 4、IL 10水平 ,同时检测PAIgG、PAIgM的水平 ,并与ITP患儿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ITP患儿血清中IL 4、PAIgG、PA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1) ,ITP病例治疗半年前后血清中IL 4、PAIgG、PAIgM水平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ITP患儿血清中IL 4与PAIgG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 =0 .6 6 3,P <0 .0 5 ) ,而PAIgG水平与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呈高度负相关 (r= 0 .72 6 ,P <0 .0 1)。结论 ITP患儿IL 4水平升高 ,提示Th 2相关细胞因子功能亢进 ,可能是血小板相关抗体增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血栓形成(CT)患者急性期血清脂联素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方法:CT患者48例(CT组),健康体检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脂联素、hsCRP水平,并比较两者的相互关系。结果:CT组血清脂联素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hsCRP高于对照组(P<0.01),两者呈负相关(r=-0.308,P<0.05)。结论:CT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hsCRP水平增高,两者可能共同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脑出血患者凝血、纤溶状态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侯群  骆丰  庞来君  王珏  陈眉 《浙江医学》2002,24(3):141-142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凝血、纤溶状态的动态变化。方法 对20例脑出血患者于发病后3d内、第7、14、21天同步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TT)、纤维蛋白原 (FIB)及D -二聚体 (DD)水平 ,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 结果 发病后第7、14、21天的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均P<0.01) ;第14天、第21天的FIB水平及第21天的APTT水平高于3d内 (P<0.05) ;3d内及第21天的D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 结论 脑出血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凝血和纤溶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19.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清胃泌素水平与应激性溃疡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胃泌素水平与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有无消化道出血、脑出血部位、脑出血量分为合并消化道出血组、单纯脑出血组,非丘脑出血组、丘脑出血组,基底节区小量脑出血组、基底节区中大量脑出血组,用放免法测定各组(脑出血患者发病后24h内)血清胃泌素水平,并与正常人作对照.结果:脑出血患者发病后24h血...  相似文献   

20.
孙启岗  吴海琴 《医学综述》2012,18(16):2685-2686
目的探讨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术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3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治疗组采用微创血肿抽吸和液化引流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颅手术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用Glasgow结果评分(GOS)对疗效进行评定,对照组优良率为53.3%,治疗组优良率为73.3%,治疗组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都有明显提高,在第7天达到高峰(P<0.05);治疗组在第7、14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术治疗重高症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能有效地提高近期疗效,其作用机制的发挥可能与显著降低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