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分析2007~2013年7年间某医院肠道门诊就诊病例,为加强肠道门诊相关疾病的防控以及规范诊疗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该医院肠道门诊早期监测预警系统统计病例信息并做相关分析。结果肠道门诊病患多为本市户籍成人,占总病例数80.8%以上,其次为本市常住外埠人口,占总病例数的10.78%;就诊病例标本以糊状或稀便为主,其次为水样便,分别为53.84%和23.47%,正常性状只占1.54%;肠道门诊病例诊断以"消化不良"、"腹泻待查""感染性腹泻""菌痢"为主,其他可见"胃肠功能紊乱"、"上呼吸道感染"、"阿米巴痢疾",其中2007~2010年期间以"消化不良"为最高,2011~2013年"腹泻待查"比率最高;2007~2011期间病患总数逐年增加,随后呈下降趋势;2012、2013年共计检出3例可疑霍乱弧菌;该院肠道门诊使用抗菌药物以喹诺酮类为主,占20.66%,其次为氨基糖甙类2.85%、头孢菌素类2.14%;肠道门诊对腹泻病人口服补液盐(ORS)总体使用率达94%以上,其中最近两年使用率达99.05%,此外,黏膜保护剂与微生态制剂的使用率均达94.28%以上。结论肠道疾病的标本性状具有多样性,实验室应注意结合临床,加以鉴别;临床诊疗需进一步规范,尤其疾病诊断应紧密联系实验室,尽早明确病因,从而更加合理地使用抗菌等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肠道门诊连续五年的临床病例进行整理分析及讨论,以掌握其分布规律和流行趋势,为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连续五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肠道门诊就诊共10 808例病例为研究分析对象,对就诊人群年龄分布、就诊月份分布、发病病症、实验结果和临床诊断进行分析。结果①五年来病例统计年龄分布在21~40岁最多,占比41.3%;其次为51~70岁,占比33.1%。②每年6~8月为急性腹泻高发期,就诊人数与气温高低呈正比。③五年腹痛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腹痛发生的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腹痛部位,五年来统计数据表明,脐周发生率最高,其次为上腹部,再次为下腹部。患者伴有里急后重症状的人数显著低于无里急后重症状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五年来,不同性状大便比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占比最多的前3位分别为糊状或稀样便、水样便和黏液便。动力阴性细菌比率显著高于动力阳性细菌(P<0.01),动力阳性细菌检出率近3年呈下降趋势。志贺菌属检出量逐年下降,五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沙门菌属检出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五年内共检出霍乱弧菌2例。⑤近五年腹泻待查为肠道门诊临床诊断的首位,占比60%左右;其次为感染性腹泻,占比约30%左右。菌痢诊断近3年呈下降趋势。结论该医院所在地区5年来肠道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为:患者以青壮年居多、夏季高温时多发,疾病发生时不同年份腹痛发生概率差异大、脐周发生疼痛的概率最高、大便性状以糊状或稀样便等为主。  相似文献   

3.
高建华  黄若刚 《疾病监测》2013,28(7):549-552
目的 了解2004-2012年北京市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病例的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其他感染性腹泻提供数据参考。 方法 对北京市2004-2012年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上报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04-2012年北京市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461-918例,年报告发病率范围为228.59/10万~409.78/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0~、20~和25~岁年龄组报告病例数居于前3位。散居儿童报告病例数最多,占全部报告病例的22.41%。报告病例较多的区为丰台、海淀和朝阳区,分别占全部报告病例的16.01%、12.48%和10.25%。每年7、8月为发病高峰。实验室诊断病例占全部报告病例的16.66%,报告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 结论 北京市2004 2012年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主要集中在散居儿童,夏秋季是北京其他感染性腹泻的高发季节,防控重点人群应同时关注儿童和成年人。  相似文献   

4.
田祎  钱海坤  吕冰  曲梅  霍达  张新  黄瑛  王全意  贾蕾 《疾病监测》2020,35(5):411-415
目的分析2015 — 2018年北京市肠道门诊成年人急性细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以及粪便病原谱变化。方法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市每个区按月采集急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收集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检测粪便标本中霍乱弧菌、志贺菌、沙门菌等肠道致病菌。 使用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肠道致病菌阳性的流行病学和临床因素,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对混杂因素进行调整。 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病原谱变化。结果2015 — 2018年,共采集监测样本13 126份,其中肠道致病菌阳性标本2 689份,检出率为20.49%。 每年肠道致病菌检出高峰集中在7 — 9月。 年龄、居住地和季节为肠道致病菌感染的相关流行病学因素。 不同年份肠道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体温≥38.5 ℃、腹痛、恶心、呕吐、脱水为肠道致病菌阳性的相关临床因素;腹泻6~10次/d与3~5次/d相比,前者肠道致病菌检出率高;临床诊断为感染性腹泻者相对于诊断为非感染性腹泻者,前者检出率高。 2015 —2018年,检出的肠道致病菌主要为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和副溶血弧菌,但不同年份分布不同。结论2015 — 2018年北京市肠道门诊成年人急性细菌性腹泻致病菌主要为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和副溶血弧菌,其检 出有明显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5.
华伟玉  赵振  李洋  邵云平  郭黎 《疾病监测》2017,32(7):577-581
目的 分析2011-2015年北京市海淀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病例信息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在海淀区1家哨点监测医院,采集2011-2015年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常见腹泻病毒(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进行检测。结果 2011-2015年海淀区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25 230例,年报告发病率范围为107.18/10万~188.63/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 5、5~和60~岁年龄组发病率居前3位。散居儿童报告病例数最多,占全部病例数的26.59%。主要以夏季发病为主,每年6-8月报告病例数最多,流动人口较多的地区发病率较高。共采集腹泻病例标本572份进行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检测,阳性144份,阳性率为25.17%。结论 2011-2015年北京市海淀区散居儿童为其他感染性腹泻高发人群,夏季是高发季节;采样对象为16岁人群,仅开展病毒性病原学监测,不利于指导防控,需要调整监测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 估计北京市肠道门诊超额腹泻病例数,分析2012-2019年腹泻病例超额特点.方法 利用2012-2019年北京市16家全年开诊的肠道门诊腹泻初诊病例数,应用调整Serfling回归模型进行拟合,估计肠道门诊中腹泻病例的超额发病情况.结果 2012-2019年,北京市16家全年开诊的肠道门诊初诊病例共216 930...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沙门菌胃肠道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998—2013年在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肠道门诊就诊的沙门菌胃肠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流行病学特点。结果:1998—2013年在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肠道门诊就诊的腹泻患者中共检出沙门菌感染者235例,以2006—2013年检出的病例为主,占96.17%,每年的5月到10月为沙门菌感染高发期。沙门菌感染多在食用污染的食物12~24 h后起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及发热;排便每日3~4次至20~30次,多呈水样,粪便中偶含有黏液或呈脓血便;患者体温波动于38~39.4℃,可伴有畏寒。健康的成年人感染沙门菌后症状持续2~5 d后可恢复,而年老体弱者则可持续较长时间。呕吐、腹泻严重者可发生严重脱水。结论:了解沙门菌的临床表现、发病特点及流行病学特点,有利于该类疾病的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九江市浔阳区地区狂犬病暴露病例的流行特点及暴露后的防治措施,为今后的暴露疫情控制工作奠定基础。方法收集2020年至2022年浔阳区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狂犬病暴露人群流行病学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20年至2022年浔阳区共报告狂犬病暴露病例12987例,年平均暴露率为141.52/10万,三年间狂犬病暴露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报告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暴露病例主要集中在6~9月份,呈夏季高峰的特点。暴露者男女性别比为1∶1.12;暴露人群中20~29岁组为主(占18.46%),其次是0~10岁组(占15.77%)和10~20岁组(占15.82%)。暴露者以犬伤为主,占59.18%,其次为猫,占36.29%,动物有明确狂犬疫苗免疫史的占42.63%;上肢被致伤最多见,占总数的61.85%;Ⅲ级暴露者占总数的68.56%,仅有41.68%的暴露者注射了被动免疫制剂。结论浔阳区2020年至2022年狂犬病暴露率逐年上升趋势,夏季高发,在夏季到来之前加强狂犬病防治知识宣传;在公立综合医疗机构设置犬伤处置门诊,提高暴露处置的及时性和Ⅲ级暴露人群被动免疫制剂使用率;加强动物管理,提高群众对犬、猫免疫接种重要性认识,提高动物免疫率达70%以上,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狂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诊神经内科患者的病例特点。方法收集1 a内445例急诊神经内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年龄、主诉、诊断的特点及规律。结果患者年龄有两个高峰,分别为15~30岁、50~60岁;以头晕类症状为主诉的患者最多,占35.7%;脑血管病为首位高发疾病,占38.2%。结论重视急诊神经内科的主要就诊人群、常见症状的鉴别、高发疾病的诊治;重视急诊神经病学流行病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2009年浙江省金华市狂犬病暴露人群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庞志峰  金祝平 《疾病监测》2010,25(5):365-367
目的通过对2009年浙江省金华市狂犬病门诊暴露人群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狂犬病暴露后的正确处置及控制狂犬病的流行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在全市犬伤门诊建立的狂犬病暴露人群监测系统,收集首次就诊人群的暴露和处置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金华市共计报告狂犬病暴露病例54 942例,暴露率为1080.37/10万。病例的时间分布呈现"春末上升,夏季高峰,秋季回落"的特点,病例以青壮年为主,20~59岁病例占总数的59.57%,病例职业以农民为最多,占总数的57.56%。伤人动物最多的为犬,占91.17%;其次为猫,占4.87%。暴露程度Ⅰ级17.96%、Ⅱ级71.24%、Ⅲ级10.81%,受伤部位以小腿为最多,占总数的40.89%。就诊人群狂犬疫苗全程接种率为99.85%,Ⅲ级暴露被动免疫制剂接种率为26.56%。结论近年来金华市的狂犬病疫情呈上升趋势。加强行政领导,规范犬只管理,切实落实"管、免、灭"的措施;加强宣传教育;将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纳入农村医保,降低经济负担等是今后防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深圳市龙岗区法定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和变化趋势。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龙岗区2008-2011年的传染病疫情监测综合分析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4年间龙岗区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丙类传染病共28种计75 608例,年均发病率为478.30/10万,报告死亡49例,年均死亡率为0.31/10万,病死率0.06%。 结论 4年间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淋病、梅毒、肺结核为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前3位传染病,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为丙类传染病发病率前3位,成为近4年危害龙岗区人群健康的主要传染病,应作为今后几年防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申剑波 《疾病监测》2012,27(8):664-666
目的 分析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州)近8年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1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2004-2011年全州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18种共30 511例,死亡324例,年均发病率为365.62/10万,年均死亡率为3.81/10万。居乙类传染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疟疾和痢疾,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83.57%。2005年发生输入性登革热病例,2008年发生首例狂犬病病例,2010年发生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 结论 8年间西双版纳州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病毒性肝炎、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性传播疾病、新发传染病和境外输入传染病应作为今后重点防制的主要传染病。  相似文献   

13.
郑玲玲  赵彦华  李玲 《疾病监测》2015,30(3):214-217
目的 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07-2013年就诊的传染病疾病谱变迁及常见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为该院的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回顾分析2007-2013年该院疫情网络报告资料。结果 乙类传染病占79.8%,前10位传染病序位为病毒性肝炎、梅毒、手足口病、肺结核、其他传染病、流行性感冒、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艾滋病、流行性出血热;年龄主要分布在18~65岁的中青年中,职业分布前3位为农民、离退休人员、家务及待业。结论 2007-2013年该院的传染病总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血源及性传播途径已成为最重要的传播途径,要加强对常见传染病的防控力度,同时警惕新发传染病。  相似文献   

14.
2004-2009年北京市怀柔区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利文  刘利英 《疾病监测》2010,25(6):474-477
目的分析北京市怀柔区2004-2009年近6年法定传染病的发病趋势,为制定传染病防控工作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对北京市怀柔区2004-2009年甲、乙、丙类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怀柔区近6年乙、丙类传染病总发病数为12 192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14种,丙类传染病8种。年均报告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582.73/10万、0.62/10万、0.11%。结论报告的主要传染病病种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细菌性痢疾、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重点加强辖区内常见高发传染病防控的同时,应密切关注新发传染病的发病趋势,防控关口前移,加大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 - 2009年广西报告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 结果 2005 - 2009年广西报告传染病事件占广西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82.87%(1214/1465),发病例数占发病总数的92.27%,发病66 737例,死亡70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事件数最多,占传染病事件数的51.73%,丙类传染病占28.58%。呼吸道传染病占传染病事件数的86.90%,以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感冒等为主。报告事件数最多和最少的城市为南宁市和崇左市,分别占总报告事件数的31.14%和1.73%。农村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发病例数和死亡例数均多于城市;报告事件数最少的年份是2005年,最多的是2009年。每年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均以9-12月较多,占全年报告数的63.59%。5年共发生在学校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事件总数的89.87%。 结论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广西主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且主要发生在学校,建议进一步加强学校传染病,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6.
唐武  钟金成  龙凤 《疾病监测》2010,25(1):18-21
目的分析2004-2008年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遂宁市船山区2004-2008年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8年遂宁市船山区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为951.11/10万,死亡率为0.90/10万。2004-2008年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总体呈下降趋势,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率在较高水平波动,城区和城乡结合部传染病发病率较高。结论2004-2008年遂宁市船山区传染病总体发病呈下降趋势。应加强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疾病及城区和城乡结合部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7.
顾昉  章荣华  陈卫平  李娜  王臻  陈江 《疾病监测》2011,26(5):383-385
目的 分析2004 - 2010年浙江省报告的学校传染病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应用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浙江省2004 - 2010年学校传染病事件进行描述性和分析性研究。 结果 2004 - 2010年浙江省学校传染病事件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的84.0%,占总传染病事件数的75.7%;每年4-6月报告的传染病事件较多,占学校传染病事件的44.0%;病种以水痘最多,占29.56%;发病例数最多的是流行性腮腺炎,占24.98%,学校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集中在农村,且主要分布在小学和幼托机构;肠道传染病以城市居多。学校传染病事件罹患率的中位数是4.3%,暴发平均持续时间36 d。 结论 学校仍是当前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场所,尤其要关注小学和乡村学校,要重点加强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应加强卫生、教育部门间的协作,落实学校传染病事件防控的各项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黑龙江省1991-2011年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质量,为政府制定防控规划及措施提供科学的决策数据。 方法 对1991-2011年全省报告的传染病发病与死亡数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通过对传染病发病、死亡数据的趋势分析和网络报告质量的综合分析,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总体情况为1991-2011年近21年,黑龙江省报告发病率波动在103.35/10万~274.39/10万之间。2004年实行网络直报后,2004年与2003年相比发病率上升了37.61%,2003-2011年连续9年肺结核与乙型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率分别居全省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的第1位与第2位,死亡率波动在0.34/10万~1/10万之间;医疗机构报告传染病到省疾病控制中心收到疫情报告的平均时间由原来的21 d缩短到不足0.16 d。 结论 1991-2011年黑龙江省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质量不断提高,网络直报极大地提高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快捷性,为及时发现和处置传染病疫情,有效控制其流行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吴隽  安庆玉 《疾病监测》2012,27(8):660-663
目的 分析2008-2011年辽宁省大连市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的分布状况,为进一步优化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的预警效果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2008-2011年大连市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分布状况进行分析,并采用2检验和方差分析方法对不同地区、病种、时间的预警阳性率和响应时间进行比较。 结果 2008-2011年大连市通过预警系统共收到预警信息9415条,经现场调查确定暴发/流行228起,预警阳性率为2.42%;各县(区)均有预警信息;涉及的病种18种,其中预警信息较多的病种有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细菌性痢疾、猩红热、手足口病,共计8648条,占总数的91.85%;预警阳性率较高的病种依次是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和手足口病;按照系统发出预警信号到填报异常信息卡的时间统计,响应时间中位数为0.53 h,四分位间距1.55 h,按照填报异常信息卡至开始现场调查时间统计,响应中位数为0.10 h,四分位间距为5.15 h。 结论 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局限性,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