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我院肾内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尿路感染患者140例,无菌采集患者中段尿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及药敏试验。结果 140例糖尿病肾病(DN)共分离170株菌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93株,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65株,以粪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共分离到12株白念珠菌。68株大肠埃希菌中对亚胺培南(0%)、头孢哌酮-舒巴坦(5.88%)哌拉西林(17.6%)耐药率较低;12株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0%)、头孢哌酮-舒巴坦(8.33%)耐药率较低。革兰阴性杆菌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头孢类、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均有较高的耐药率;革兰阳性球菌中的粪肠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呋喃妥因耐药率较低。结论糖尿病肾病尿路感染患者尿培养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以粪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多数分离菌株具有较高的耐药率,临床应根据培养和药敏结果选择经济有效、肾毒性小、合理安全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6年1月-2016年12月ICU送检的痰液,血液,尿液等1520例标本进行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病原菌406株,分离的病原菌中301株主要来自痰液占74.1%,尿液占12.3%,在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298株占73.4%,革兰阳性球菌62株占15.3%,真菌46株占11.3%,革兰阴性杆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嗜麦芽寡养单孢菌。革兰阳性球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58.3%,66%。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37.2%,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严重,对抗菌药物耐药率≥58.7%,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37.9%,屎肠球菌分离率、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未检测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分离真菌主要为白念珠菌。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BD Phoenix 100细菌分析鉴定仪对236株感染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检测。结果 236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123株(52.1%),革兰阳性球菌86株(36.4%),真菌27株(11.4%)。在所有分离菌中,大肠埃希菌89株,占37.7%;其余依次为粪肠球菌43株(18.2%);真菌27株(11.4%);屎肠球菌菌25株(10.6%);铜绿假单胞菌19株(8.1%);金黄葡萄球菌11株(4.7%)等。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美洛培南和亚胺培南的敏感性最高,耐药率分别为0.4%和1.2%,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达92.8%。结论大肠埃希菌在泌尿系感染中仍占绝对优势,革兰阴性菌和真菌检出率明显增多。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情况比较严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送检痰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应用VITEK-2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WHONET5.4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病原菌3 05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 425株,占79.51%,革兰阳性球菌431株占14.13%,真菌194株占6.36%。革兰阴性杆菌中前4位的细菌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75.0%和34.8%。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ESBLs阳性率分别为81.4%、44.6%,且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达18.9%。革兰阳性球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达68.6%,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结论本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非发酵菌最为常见且耐药问题较为严重。革兰阳性球菌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株。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60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结果 600例患者经痰培养共采集阳性菌520株,以革兰阴性杆菌占比最高,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占比最高,其次为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球菌中以肺炎链球菌占比最高,金黄色葡萄球菌位居其次;革兰阴性杆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无耐药现象,但所检测的病原菌均对氨苄西林具有较高的耐药率,且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高;革兰阳性球菌中,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对青霉素有较高的耐药率,其次为红霉素,对利奈唑胺、万古毒素无耐药表现。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应及时开展病原菌检测,并依据药敏结果积极给予合理、敏感度高的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某综合医院临床送检血培养阳性标本病原菌构成、分布与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4月临床送检血培养标本中阳性标本的病原菌构成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 882份血培养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428株,革兰阳性球菌占35.28%,以人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占61.45%,以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为主;真菌占3.27%,以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等为主。人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均未见明显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复方新诺明较为敏感,耐药率为12.50%;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较为敏感,耐药率为1.22%;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较为敏感,耐药率为5.56%;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较为敏感,耐药率为4.17%。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为该院血液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对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分析,有助于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改善耐药现状。  相似文献   

7.
下呼吸道混合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利剑  梁毅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4):425-426,428
目的了解本院2011年下呼吸道混合感染病原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11年下呼吸道混合感染患者痰标本检出病原菌及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院下呼吸道多重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5.5%,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分别占14.1%和11.9%。最常见的菌种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较好的为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舒巴坦,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100%。非发酵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性增强,尤其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达51.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未出现耐药现象。结论本院下呼吸道混合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真菌感染有上升趋势,临床应加强病原菌耐药监测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血培养中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医生治疗感染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4 388份血标本经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血培养,培养出病原菌后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与药敏仪进行鉴定和药敏。结果 14 388份血标本共检出1 646株病原菌,检出率为11.4%;1 646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占46.48%,革兰阴性菌占50.67%,真菌占2.86%;最多见的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503株,占30.56%,其次分别为大肠埃希菌379株,占23.03%,肺炎克雷伯菌152株,占9.23%。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敏感性最好,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其耐药率均低于1.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低于5.0%;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31.7%,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高达74.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33.0%和84.2%,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及链球菌。结论监测数据显示革兰阳性菌,尤其是MRCNS在血流感染中占有重要地位,需要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以抑制耐药菌的快速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血培养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以便指导用药,提高诊疗效果。方法对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日照市中医医院2125份血液标本的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病原菌233株,阳性率为10.96%;其中革兰阳性球菌57株,占24.46%;革兰阴性杆菌174株,占74.68%。革兰阳性球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分别为84.2%、40.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不低于80.0%;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35.85%、28.13%,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均为100.0%。结论该院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具有多重药耐药性,因此应及时送检血培养,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监测和分析本院2010年血培养标本中分离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及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合理运用抗菌药物。方法采用BACT/ALERT3D全自动血培养仪对血培养标本进行检测,阳性标本分离菌株使用VITEK2Compact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6 742例血培养标本中共分离出331株病原菌,阳性率为4.91%,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74株,占52.6%;革兰阴性杆菌142株,占42.9%;真菌16株,占4.8%;主要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链球菌、肠球菌,分离率分别为27.5%、21.1%、7.6%、7.6%、7.3%。葡萄球菌中MRSA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33.3%、91.1%,对万古霉素、米诺环素、利福平的敏感性较高;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65.7%、52.0%,对美洛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的敏感性较高。结论本院血流感染病原菌种类复杂多样、耐药程度严重,需及时监测病原菌的菌群种类、分布和耐药变迁,以指导临床合理、规范地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科心脏重症监护病房(CICU)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该医疗中心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1350例 CICU 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痰液标本培养及药敏检测结果。结果1350例痰标本中,共培养获得病原菌49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88株(58.78%),革兰阳性球菌140株(28.57%),真菌62株(12.65%)。革兰阴性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62株,占12.65%),其次为卡他布兰汉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阳性率分别为73.33%和66.13%。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65株,占13.27%),其次为肺炎链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24.62%。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为 CICU 患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且存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有效控制危重病患儿感染和减少耐药菌株产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特点和分析致病菌耐药情况.方法 分析无锡人民医院新生儿科285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培养检出菌及药敏实验结果情况.结果 临床诊断败血症的血液标本中检出病原菌285株,其中G+ 245株(86.0%),G-40株(14.0%).排在前五位的菌种是表皮葡萄球菌87株(30.5%)、溶血葡萄球菌49株(17.2%)、模仿葡萄球菌24株(8.4%)、金黄色葡萄球菌21株(7.4%)、大肠埃希菌13株(6.3%).G+对青霉素G(90.0%)、苯唑西林(74.7%)、红霉素(74.3%)及氨苄西林(71.4%)耐药性高,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未产生耐药(0.0%).G-对氨苄西林(72.5%)耐药性高,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未产生耐药(0.0%).结论 重视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耐药性检测,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可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本院2005~2006年临床分离的924株病原菌种进行药敏试验和耐药分析.方法 革兰阳性球菌及阴性杆菌采用MicroScan细菌鉴定药敏检测系统板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革兰阴性杆菌占优势(67.86%),主要为大肠埃希菌(14.07%)、铜绿假单胞菌(13.53%)、肺炎克雷伯菌(11.04%)、表皮葡萄球菌(6.79%)、金黄色葡萄球菌(4.52%).各种常见病原菌对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100%敏感,对青霉素100%耐药,治疗阴性杆菌感染首选亚胺硫霉素(76.1%敏感),其次是丁胺卡那霉素(71.7%敏感).建议临床医生根据实验室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医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该院肺结核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时下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的阳性标本进行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结果分离病原菌51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5.88%,真菌占19.02%,革兰阳性球菌占15.10%。感染前5位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18.04%)、肺炎克雷伯菌(11.96%)、鲍曼不动杆菌(11.18%)、金黄色葡萄球菌(10.39%)和白假丝酵母菌(10.00%)。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耐药率大于97.0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15.22%)最低,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21.05%)最低,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100.00%),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00%。结论革兰阴性杆菌、真菌是该院肺结核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多药耐药性较高,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焦俊  张焕萍  王淑峰  李浩 《疾病监测》2009,24(10):792-795
目的调查呼吸科感染病原菌种类的分布及耐药趋势。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住院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及其鉴定和药敏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病原菌1501株,革兰阴性菌841株(56.03%),以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大肠埃希菌多见;革兰阳性球菌291株(19.39%),其中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棒状杆菌多见;真菌369株(24.58%)。药敏结果: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100%敏感,对头孢派酮/舒巴坦的敏感率90%;铜绿假单胞菌对常见的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敏感率为43.75%;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菌株。结论医院感染的耐药问题日趋严重,定期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积极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泌尿系统感染常见致病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2015年该院泌尿外科住院病历,对泌尿感染患者的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出1 042株致病菌,革兰阴性菌占总细菌数的79.0%,革兰阳性菌占15.3%,真菌占5.7%。其中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肠球菌属为主。革兰阴性菌对于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环丙沙星、氨曲南、头孢吡肟耐药率均比较高,对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于6.0%;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呋喃妥因均较敏感,对克林霉素、红霉素、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较高(70.0%)。结论 临床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充分结合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该院2014-2015年血培养中病原菌构成与耐药情况。方法对病房送检的1 260例血培养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阳性标本进行分离鉴定及耐药情况分析。结果 1 260例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细菌153株,阳性率12.1%。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肠杆菌科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的敏感度为100.0%,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的敏感度为100.0%。结论血培养标本病原菌的耐药情况严重,及时监测病原菌变化及耐药趋势,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重症监护病房主要致病细菌的菌群分布及其药敏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 (ICU)常见致病细菌的菌群分布及其耐药性状况。方法 :对我院ICU2 0 0 0年 5月至 2 0 0 3年 9月所分离致病菌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0株革兰氏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阴沟肠杆菌的分离率最高。 2 98株革兰氏阳性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的分离率最高。革兰氏阴性致病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 /舒巴坦、头孢他啶敏感性较高 ;革兰氏阳性致病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氯霉素、利福平的敏感性较高。结论 :加强耐药监测 ,合理使用抗生素对有效控制ICU感染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住院患者泌尿道感染病原体分布状况及其耐药性特点,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技术,对某医院泌尿系感染患者标本进行菌株分离培养、菌种鉴定和耐药性评价。结果该医院在2010-2011年共3 779例标本中检出病原菌2 098株。所检出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44.3%,以大肠埃希菌感染为主;真菌占34.8%,以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结论住院患者泌尿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为主,大肠埃希菌为主要病原菌,且普遍耐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和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0年8月我院ICU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菌株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琼脂扩散(K-B)法,结果依据CLSI(2007)标准判读.结果 ICU共收治患者509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147例,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28.9%(147/509);分离出病原菌283株,其中主要为G-杆菌占86.9%,其他病原菌包括G+球菌(7.4)%和真菌(5.7)%;最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真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等,分别占24.7%、20.5%、12.7%、6.4%、5.7%、5.3%、5.3%、4.6%;主要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严重.结论 ICU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高,G-杆菌是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且对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pathogenic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in intensive care unit to provide a basis for reasonable use of antibiotics.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8 to August 2010,the clinical data from our hospital ICU impatients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isolated strains were identified, the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test was performed by K-B methods and the results were read according to CLSI 2007. Results There were 509 patients, 147 cases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were found.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rate was 28.9% (147/509); 283 strains of pathogens had been isolated by culture and most of which were Gram negative bacilli(86. 9%), the other pathogens included Gram positive cocci(7.4%) and fungi(5.7%). The most common pathogens were Acinetobacter spp, Pseudomonas aeruginosa, Klebsiella pneumoniae,Stenotrophomonas oligotrophic aeromons, Fungi, Escherichia coli, Staphylococcus aureus, Burkholderia cepacia,etc,accounting for 24. 7% ,20. 5% ,12. 7% ,6. 4% ,5.7% ,5. 3% ,5.3% and 4. 6% ;The main pathogens were highly resistant to the most antibiotics. Conclusion ICU had a higher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rate, Gram negative bacilli are the main pathogen, and showed the multi-drug resistance features to the antibiot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