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研究针对化疗不良反应的对症护理对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科2015年1~7月96例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观察组采用针对化疗不良反应的对症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躯体、角色、认知、情绪、社会和总体健康状况)、焦虑症状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3个月后的总体健康状况得分为(80.52±23.1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18.43)分(P<0.05).观察组的焦虑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7%、1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9.6%、31.3%(P<0.05).结论 针对化疗不良反应的对症护理可以减少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的毒副作用对患者的损伤,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期间症状困扰的发生状况及变化规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6—7月在广州市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就诊,初次经病理学诊断为乳腺癌并在该院进行手术的8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D.Anderson症状调查量表测量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症状困扰状况。结果乳腺癌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症状分量表得分分别为(1.23±1.04)、(3.20±1.54)、(3.09±1.27)、(1.10±0.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70,P<0.01),困扰分量表得分分别为(1.49±1.63)、(4.24±2.30)、(3.08±1.86)、(0.98±0.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9.01,P<0.01)。乳腺癌患者症状困扰程度于术后3个月时最高,随后逐渐下降,直至术后1年时低于术前水平。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前至术后1年的症状困扰程度为轻度至中度,患者症状困扰程度于术后3个月最高,随后逐渐下降,直至术后1年时低于术前水平。患者每个时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症状困扰问题,这提示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对患者不同时期因疾病或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化疗期乳腺癌病人症状群发生情况及其生活质量,分析影响症状群的因素。[方法]选取128例化疗期乳腺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记忆症状评估量表(MSAS)、乳腺癌生活质量量表(FACT-B)进行调查。[结果]乳腺癌化疗期病人存在4个症状群,分别为精神心理症状群、消化道症状群、激素相关性症状群、自我形象紊乱症状群;生活质量得分与症状群得分呈负相关;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有无医保、肿瘤分期、化疗方案、工作状况、化疗次数及有无其他慢性疾病是影响症状群的因素。[结论]乳腺癌病人化疗期存在多种症状,相互协同、强化,医护人员要正确认识症状群,减轻病人的症状负担,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配偶阶段性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及总体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抽取2014年8月—2015年10月于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妇科病房住院宫颈癌患者及其配偶各8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组,奇数者为干预组41例,偶数者为对照组39例。干预组宫颈癌患者的配偶实施阶段性护理干预,对照组则进行常规护理。分别在入院时、出院后3个月对宫颈癌患者以生活质量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入院时,2组宫颈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总体幸福感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干预组宫颈癌患者除便秘症状、腹泻症状、经济困难外,其余生活质量领域及维度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幸福感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配偶阶段性护理干预可提高宫颈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总体幸福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乳腺癌化疗患者症状管理自我效能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2月天津市某三级甲等肿瘤医院接受化疗的154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症状管理自我效能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乳腺癌化疗患者症状管理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结果乳腺癌化疗患者症状管理自我效能得分为(165.18±51.09)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医疗支付方式、化疗周期和生活质量是乳腺癌化疗患者症状管理自我效能的主要影响因素(P0.01),共解释总变异的64.7%。结论乳腺癌患者症状管理自我效能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医务人员应重点关注文化程度低、农村合作医疗、化疗周期数多及生活质量得分低的乳腺癌患者,着重为其提供管理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健康教育及应对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技能指导;同时也要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缓解化疗带来的身心不适症状,提高其症状管理自我效能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护理干预对HER-2阳性乳腺癌化疗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30例HER-2阳性乳腺癌化疗病人行护理干预,采取自身对照的方法,比较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水平的差异。[结果]护理干预前后HER-2阳性乳腺癌化疗病人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可以提高HER-2阳性乳腺癌化疗病人的总体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后12个月内的生活质量及其变化,为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结局研究与教育中心研制的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的中文版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量表,对6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分别在术后3、6及12个月时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生活质量资料。结果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3与6个月、6与12个月的生活质量各领域中的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条目及生活质量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更为明显。结论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后生活质量是动态变化的,护理工作者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胃癌患者围术期生存质量现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应用胃癌患者生存质量问卷QLQ-STO22量表对上海某三甲医院普外科收治的80例胃癌且拟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在入院确定手术时(术前)和术后第7天分别进行1次评估,比较术前、术后生存质量及各维度得分。结果:最终完成本次调查的患者共72例,与术前比较,术后生存质量总分明显提高(P<0.05);在疼痛、反流症状、进食受限、焦虑四个维度得分均高于术前(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比术前生存质量总体有所降低,主要表现为疼痛、反流症状、进食受限、焦虑四个方面,故应加强相应的术后护理,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症状管理自我效能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120例,统计患者一般资料,采用乳腺癌症状管理自我效能量表、乳腺癌生活质量量表、社会支持问卷、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价患者自我效能、生活质量、社会支持度及焦虑抑郁状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症状管理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结果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症状管理自我效能评分为164.96±50.46分;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文化程度、工作情况、家庭人均月收入、住院费用支付方式、化疗周期、社会支持度、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是乳腺癌化疗患者症状管理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文化程度、化疗周期、家庭人均月收入、生活质量是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症状管理自我效能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症状管理自我效能处于中等水平,文化程度低、化疗周期长、家庭收入低、生活质量差是影响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症状管理自我效能水平的主要因素,医护人员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加强健康宣教,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急性白血病住院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癌症治疗功能评估量表(FACT-Leu)、身体功能状态量表(KPS),对山东省3所三级甲等医院血液内科住院接受化疗的12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为(111.91±23.49)分,四个维度得分中功能状况得分最低,其次为情感状况和生理状况,而社会/家庭状况得分最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居住地、目前是否继续工作、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否初治、所处治疗阶段、KPS评分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PS评分、家庭人均月收入及所处的治疗阶段是进入回归方程的三个因素。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功能状态、情感状况方面生活质量最差,生活质量总体状况与KPS评分、家庭人均月收入及所处的治疗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淋巴瘤患者在化疗期间不同时间点症状群与生活质量现状,并探讨症状群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纵向研究的方法,便利选取初次化疗的159例淋巴瘤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于化疗前、化疗第3周期后和第6周期后调查患者的症状出现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化疗前患者存在胃肠道症状群、心理相关症状群和淋巴瘤B症状群,化疗第3周期后和第6周期后淋巴瘤B症状群消失,增加化疗相关症状群。3个周期的生活质量中躯体功能、角色功能和认知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前和第6周期后各症状群与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呈负相关(P<0.05);化疗第3周期后化疗和心理相关症状群与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淋巴瘤患者化疗期间存在多个稳定症状群,且与生活质量得分呈负相关,提示临床工作者应对化疗期间的淋巴瘤患者进行症状管理,减轻症状负担,以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8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术后进行化疗)和观察组(化疗同时进行心理护理),治疗后2组采用生活质量问卷(QLQ-C30)和卡氏功能量表(KPS)测查.结果观察组QLQ-C 30各指标和KPS得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能减轻乳腺癌患者化疗的负反应及术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心理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周华庞永坚  谢惠清 《现代护理》2006,12(13):1247-1248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8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术后进行化疗)和观察组(化疗同时进行心理护理),治疗后2组采用生活质量问卷(QLQ-C30)和卡氏功能量表(KPS)测查。结果观察组QLQ-C30各指标和KPS得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能减轻乳腺癌患者化疗的负反应及术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与其生活质量的相关性,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方便抽样选择苏州市3所综合性二级、三级医院心内科门诊和住院的心衰患者共165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65例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和生活质量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本组患者总体自我管理得分为(49.48±8.93)分;总体生活质量得分为(45.82±19.04)分;患者总体自我管理与总体生活质量得分呈中度负相关(r=-0.245,P<0.01),其中心理和社会适应的管理与总体生活质量得分呈高度负相关(r=-0.705,P<0.01)。结论心衰患者自我管理处于中下水平,自我管理行为有助于提高患者身体领域、情绪领域及总体的生活质量,因此,在护理干预中要充分发挥患者完成健康任务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接受辅助化疗不同阶段的生活质量现状、变化趋势,分析影响乳腺癌患者化疗末期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6年10月1日—2017年1月3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进行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人体学测量指标、中文版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乳腺癌和国际体力活动评价量表,对首次接受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纵向跟踪测量。结果乳腺癌患者整个化疗期间生活质量总分平均值为(96.34±14.71)分,其中化疗前期生活质量总分最低为(93.41±13.65)分;不同阶段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中除了社会/家庭状况维度,生理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和附加关注维度在化疗不同阶段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生理状况维度均分在化疗中期有下降,其余维度均随着化疗进展其生活质量得分逐步提高(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化疗药物、体力活动、有无肥胖和职业状态是乳腺癌患者化疗末期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可解释45%的生活质量影响作用(F=6.832,P0.001,调整R2=0.45)。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应在乳腺癌患者化疗前期给予更多术后指导及心理护理,化疗中期应注重患者生理状况的护理干预,化疗末期对使用蒽环类化疗药物、缺乏体力活动、肥胖以及退休/无业患者应给予更多关注,指导患者在化疗期间合理活动、控制体重,有益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不同手术方式对早期乳腺癌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春梅  王慧琳  王建平  范秀珍 《护理研究》2007,21(32):2937-2939
[目的]了解不同手术方式对早期乳腺癌病人生活质量(QOL)的影响,为乳腺癌病人术前健康教育及术后康复护理干预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方法,选取2004年4月-2005年2月在北京肿瘤医院乳腺科和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院肿瘤科门诊就诊且符合入选标准的接受保留乳房手术(BCS)者50例、改良根治术(MRM)者140例.研究工具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问卷、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研制的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乳腺癌专用量表(QLQ-BR23).[结果]保留乳房手术组与改良根治术组生活质量相比,BCS组体象分值比MRM组高(P<0.01),其余各功能和症状量表得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保留乳房手术病人比改良根治术病人生活质量较高,主要表现在体象方面.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健脾化湿通络法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6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36例给予健脾化湿通络中药新风胶囊,对照组予以正清风痛宁缓释片,两组服用天数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采用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调查与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无不良反应发生。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两组治疗后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健康自我认识及总体生活质量得分均明显降低(P<0.05)但在降低心理功能、健康自我认识及总体生活质量得分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化湿通络中药新风胶囊能够提高RA患者总体生活质量,综合作用优于正清风痛宁缓释片。  相似文献   

18.
肝移植患者生存质量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了解和评价肝移植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状况,为采取针对性护理于预对策,提高肝移植患者生存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肝癌患者生存质量量表,对94例肝移植患者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进行生存质量评定。结果肝移植患者术前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症状/不良反应及社会功能4项的生存质量因子平均得分为3分左右,处于较低水平;术后1个月、3个月4项因子平均得分各提高2分、2.5分,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意义(P<0.001);术后患者自我健康状态得分显著高于术前(P<0.001)。结论肝移植手术可改善肝病终末期患者的生存质量;研究提示,肝移植患者术前、术后生存质量评定应作为常规护理工作,通过评价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后大肠癌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估,并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肛肠科收治的大肠癌患者120例,将其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组:腹腔镜组56例和开腹组64例,应用生存质量核心问卷(QLQ-C30)和大肠癌专用量表(QLQ-CR38)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生存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前QLQ-C30评价和QLQ-CR38评价得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QLQ-C30评价的总体健康情况、功能领域和QLQ-CR38的功能领域各项目得分均较术前有所下降,而两组患者QLQ-C30评价症状领域和单一领域(疲倦、疼痛、气促、失眠、经济困难)及QLQ-CR38的症状领域各项目得分均较术前有所升高,但腹腔镜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开腹组与术前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QLQ-C30评价的总体健康情况、功能领域及QLQ-CR38的功能领域各项目得分均逐渐上升,QLQ-C30评价的症状领域和单一领域及QLQ-CR38的症状领域各项目得分均逐渐下降,腹腔镜组术后6个月时与术前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开腹组术后6个月时基本恢复术前水平。组间比较,腹腔镜组患者QLQ-C30评价的总体健康情况、功能领域及QLQ-CR38的功能领域各项目得分均明显高于开腹组患者,QLQ-C30评价的症状领域和单一领域及QLQ-CR38的症状领域各项目得分明显低于开腹组。结论腹腔镜大肠癌根治术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对乳腺癌手术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77例乳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干预组38例,对照组沿用既往方式由麻醉科医生负责进行术前访视,干预组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访视护士完成乳腺癌手术前访视。利用治疗依从性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于术前、术后15 d康复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术后15 d干预组患者在保持积极情绪、履行康复计划及坚持运动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P<0.01),而在服从手术计划、主动应对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AS得分在术后15 d均较术前降低,但干预组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术前访视能够有效改善乳腺癌手术患者的焦虑水平,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