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XE-2100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巨大血小板的准确性。方法用三种方法同时计数血小板(PLT),以手工显微镜计数法结果为参考,分别与电阻抗法(PLT-I)和光学法(PLT-O)进行比较。结果对于有大量巨大血小板的患者,PLT-O法计数巨大血小板与显微镜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I法计数巨大血小板与PLT-O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LT-I法计数巨大血小板与手工显微镜计数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是检测含有大量巨大血小板患者标本时,不能采用电阻抗法(PLT-I),光学法(PLT-O)能有效改善巨大血小板计数,但不能准确计数,而应选用手工显微镜计数法并结合血涂片进行确认。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Countstar自动细胞计数仪法和传统显微镜计数法两种计数方法在细胞毒性试验中细胞计数的差异。方法选用常见的两种类型的药品稀释液,稀释液为真溶液的注射用左旋泮托拉唑钠和稀释液为混悬液的毛蚶提取物,设立不同剂量组,细胞染毒6 h后制备细胞悬液,台盼蓝染色,分别用显微镜和Countstar自动细胞计数仪计数,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ountstar自动细胞计数仪法和显微镜计数法两种计数方法相关性良好,细胞计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untstar自动细胞计数仪法是相对简单、快捷、准确的细胞计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者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ntin,TPO)水平改变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45例ITP患者(ITP组)和25例体检正常者(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TPO浓度,同时分别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及骨髓涂片法检测治疗前后ITP患者外周血血小板和骨髓巨核细胞的数量,并根据治疗1个月后患者的疗效情况,将ITP患者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结果 ITP组与对照组相比,血小板计数及巨核细胞计数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PO浓间差异无显著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ITP组中治疗无效组的TPO浓度明显高于治疗有效组和对照组(P>0.05),而巨核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治疗有效组和对照组。结论血清TPO水平在ITP患者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检测方法在乙二胺四乙酸(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检出率差异。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共82例,开展对比性诊断研究。患者入院经采集血样后,取不同检验方法对血样中血小板计数进行检测。分析不同检测方法血小板计数检测结果变化情况,对比临床检出率差异。结果 经予以血样不同类型检测后可知,血液样本采集5 min时,经EDTA、枸橼酸钠(手工草酸铵法5 min时未出结果故不参与对比)处理后血样较未经处理血样血小板计数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血液样本采集10 min后起,经EDTA处理血液样本中所含血小板计数呈明显下降趋势,且明显低于样本采集5 min时检测结果及同期枸橼酸钠、手工草酸铵法处理血样(F<0.05);枸橼酸钠、手工草酸铵法处理血样在样本采集后各时间节点内血小板计数检测结果较血液样本采集5 min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较单纯EDTA处理后样本,EDTA、阿米卡星联合处理后样本自样本采集10 min时起血小板计数结果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肿瘤患者检测中网织血小板现象的存在,以降低临床误诊率。方法:采用sysmex XE-5000、Abbott CELL-DYN Sapphire、Beckman Coulter HL-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析同一患者静脉血经EDTA抗凝后的血小板数量,并用手工计数法检测该患者的血小板数量。结果:sysmex XE-5000、Abbott CELL-DYN Sapphire检测法与手工计数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eckman Coulter HL-750检测法与sysmex XE-5000、Abbott CELL-DYN Sapphire检测法及手工计数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仪器采用的血小板计数法对测定血小板有很大差异,对于肿瘤患者化疗放疗后血小板降低的标本均应用手工计数法或涂片镜检。确认仪器法是否存在血小板计数偏低,以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6.
张莉 《当代医学》2013,(25):102-102
目的探讨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对血液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结果的影响。方法对151例MCV处于不同范围的样本分别使用日本Sysmex XS-8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普通光学显微镜直接计数法进行血小板计数,并将两者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CV≥70fL时,血液分析仪和显微镜计数法计数的血小板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60fL≤MCV<70fL时,两种方法计数的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MCV<60fL时,两者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MCV<70fL会使血液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结果偏高,应使用显微镜计数法予以复查。  相似文献   

7.
血小板直方图在判断血小板计数结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秀萍 《海南医学》2005,16(4):133-134
目的 为了解几种常见直方图对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影响情况。方法 选择485份标本(正常标本30 份,异常标本455份),为便于统计分成4组。A组:健康成人(血小板直方图正常)标本30份:B组:有"URI"(上 部区域干扰)警示信号标本394份;C组:有"LRI"(下部区域干扰)警示信号标本23份;D组:血小板图形不平 滑,曲线右侧抬高或有拖尾状的标本38例。所有标本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后,再用人工法计数作为 对照。结果 A组仪器法与人工计数法的结果基本相同(P>0.05);B组仪器法显著高于人工计数法(P<0.01);C 组仪器法高于人工计数法(P<0.05);D组仪器法低于人工计数法(P<0.05)。结论 正常血小板直方图,无干扰因 素存在,其计数结果是可靠的;异常血小板直方图,由于有各种干扰因素存在,其计数结果可假性增高,亦可假性 降低,对这类标本必须重新复查或用人工法计数后,才能发出报告。  相似文献   

8.
黄疸肝病患者一种白细胞异常直方图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加新  张立新  叶军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0):1225-1227
目的:探讨黄疸肝病患者应用K-4500血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计数出现一种异常直方图的原因。方法:白细胞计数出现异常直方图的黄疸肝病患者标本,同时用手工目视计数法进行白细胞计数,并对标本进行洗涤(去除黄疸血浆、白细胞、血小板),再应用K-4500检测白细胞,所得结果运用stata7.0进行统计分析,并同时与肝功能指标做分析。结果:出现异常直方图的黄疸肝病患者标本,K-4500计数结果明显高于目视计数法,P<0.001;应用K-4500检测洗涤红细胞(去除黄疸血浆、白细胞、血小板)稀释样本,所得单位红细胞的白细胞结果与原样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异常直方图的病例与对照组比较,肝功能部分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出现此种异常直方图的黄疸标本的白细胞计数,仪器法结果明显高于手工法。而这一原因主要是由于红细胞破坏不完全所致,且与肝脏代谢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9.
李微  王英   《四川医学》2018,39(5):529-533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尿激酶溶栓后加用替罗非班或比伐芦定抗血小板治疗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180例STEMI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对照组(常规尿激酶溶栓,n=60)、替罗非班组(加用盐酸替罗非班,n=60)及比伐芦定组(加用比伐芦定,n=60)。统计三组患者梗死血管再通率,评估抗血小板作用,并统计治疗期间出血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比伐芦定组60min、90min、120min冠状动脉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三个时段冠状动脉再通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其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比伐芦定组血小板计数(PLT)、APTT升高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降低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血小板参数及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出血分级分布及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比伐芦定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0%、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急诊尿激酶溶栓后加用替罗非班或比伐芦定抗血小板治疗均可显著提高梗死血管的再通率,改善血小板功能,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0.
龙聪  郭辉  杨章元 《海南医学》2012,23(15):100-101
目的初步分析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的现象及原因。方法对42例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患者重新抽血,检测不同时间段血小板和白细胞的变化并与手工计数相比较,同时检测其血沉和免疫球蛋白。结果 EDTA-K2抗凝血血小板和白细胞在10min内上机检测,其结果与手工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30min以后与手工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血沉、IgG及Ig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gA差异不明显。结论 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可能与血小板本身、自身抗体及其他疾病因素有关,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1.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老年人白细胞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后老年人白细胞变化的规律。方法:收集72例MP感染的老年患者和20名健康体检员,应用颗粒凝集法测定MP,采用日本Sysmex XT-2000i全自动五分类血球计数仪检测白细胞。结果:MP感染组的老年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白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P>0.05),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增高(P<0.01)。淋巴细胞比例及绝对值下降(P<0.01),单核细胞比例增高(P<0.05),单核细胞绝对值也增高(P<0.01),至于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及血小板的数量变化不大。结论:MP感染的老年患者白细胞变化的规律对诊断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康艾注射液联合碘-131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58例碘131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28例(康艾注射液加碘-131),对照组130例(单纯碘-131),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治疗后第14天的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第7和14天,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第7和14天,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艾注射液能够明显提高外周血细胞计数水平,对碘-131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骨髓抑制有着良好的疗效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陈凤  苏芝军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4):143-143,146
目的:分析血液分析仪与手工法对儿童血小板计数产生的误差.方法:用两种血液分析仪及手工显微镜计数法对600例血液标本进行血小板计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成人血小板值高于正常参考上限(300×109/L)的比率低于儿童,两种血细胞分析仪测的儿童血小板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液分析仪分析时出现异常报警(URI),直方图尾部有异常升高的血小板值与显微镜计数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使用血液分析仪计数儿童血小板时如出现,计数有警示信号(URI);MCV<70 n,且RBC直方图显示有<50 fl的小红细胞存在,血小板直方图出现尾部升高的表现或血小板直方图曲线呈齿状等以上情况时要进行手工显微镜计数仪得到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凝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钾导致血液自动分析仪血小板检测结果假性减少的纠正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接受血液分析出现血小板假性减少的患者46例,在使用不同抗凝剂的情况下采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患者血液进行分析,并将手工计数的血小板值作为标准参考值;另选取未出现血小板假性减少的正常人40例作为对照组,在相同的环境下对其血液进行分析,并与观察组相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使用末梢血计数法测得血小板、白细胞数目与手工法无显著差异,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测得血小板数目明显小于手工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三种方法测得血小板数目均无明显差异(P>0.05);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严格血常规检测,发现白细胞数目、红细胞数目以及血小板数目24 h内均无明显变化,而平均血小板体积随时间的增长而变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作为抗凝剂会导致个别病例出现血小板假性减少的现象,在临床上对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的血液进行血液分析时,应考虑到时间对结果的影响,必要时采用手工法计数,避免给临床诊治带来错误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ysmex XT-4000i型全血细胞分析仪光学法血小板(PLT-O)在低值PLT计数准确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7例PLT计数≤60×109/L的住院患者标本,在RBC/PLT通道检测电阻抗法PLT-I,在RET通道检测光学法PLT-O,同时手工显微镜计数法计数PLT-M并涂片镜检.以PLT-M计数结果为参考方法,采用秩和检验的K-W检验判断3组数据的计数结果有无差异,如有差异则进行Mann-Whitney检验分别比较手工法与光学法、手工法与电阻抗法的计数结果有无差异.结果:3种方法PLT检出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学法与手工法检出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阻抗法检出结果高于光学法和手工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学法PLT计数结果在低值PLT计数结果的准确性较高,当仪器电阻抗法PLT计数≤60×109/L(本室复检标准)时应打开RET通道检测PLT-O,以光学PLT结果作为可报告参数报告结果并及时涂片镜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治疗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2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双色球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两组均行颅脑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胞磷胆碱治疗,研究组术后采用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分、氧化应激指标(血清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水平、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38/41),高于对照组的70.73%(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GCS评分、FCA评分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丙二醛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计数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治疗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为(16.87±6.26)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1.59±6.3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治疗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GCS评分和FCA评分,改善氧化应激反应指标水平,降低血小板计数,缩短住院时间,效果优于胞磷胆碱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变化与肝硬化出血患者的关系.方法采用法国MS-9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检测41例肝硬化出血患者、47例溃疡病出血患者及41例健康对照组的比较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平均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肝硬化出血组患者PLT低于溃疡病出血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MPV、PDW大于溃疡病出血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PLT、MPV、PDW溃疡病出血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出血组输血止血后PLT显著增加(P<0.01),但MPV、PDW变化不大(P>0.05).住院期间经输血止血后再次出血率肝硬化出血组高于溃疡病出血组(P<0.005).结论肝硬化患者由于存在血小板数量减少、血小板功能缺陷,具有易出血倾向,且出血后不易止血,输入新鲜血液有利于止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低值血小板患者的血小板进行手工计数法和分析仪计数法的差异。方法分别选取血小板数值〈100×109/L的标本共分三组,小于20×109/L 20例,(20-50)×109/L 35例,(50-100)×109/L 45例,利用显微镜计数法和涂片计数法同时计数血小板数值,经统计学处理进行两两比较。结果配对t检验比较,血小板数小于20×109/L时,三种计数方法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血小板数值为(20-50)×109/L时,显微镜计数法与涂片计数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与仪器计数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血小板数值为(50-100)×109/L时,各种方法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血小板数值小于20×109/L时,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仪器法与手工计数法均存在一定的误差。当血小板在(20-50)×109/L时,应用显微镜计数法和涂片计数法复核血小板。  相似文献   

19.
谢先余 《吉林医学》2012,33(27):5869-5870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变化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2型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18例,2型糖尿的有血管病变22例)及健康对照组16例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组MPV、PDW显著升高(P<0.01),PLT显著降低(P<0.05),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2型糖尿病无微血管病组相比,有微血管病变组MPV、PDW显著升高(P<0.01),PLT显著降低(P<0.05),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可能成为临床判断2型糖尿病是否并发血管病变客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甘露聚糖肽口服液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ITP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观察组应用甘露聚糖肽口服液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75%vs 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血小板计数均升高,且观察组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稍低于对照组(28.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露聚糖肽口服液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ITP疗效满意,可增加血小板计数,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