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亲属肾移植患者术后群体反应性抗体(PRA)产生的频率和肾功能的变化,为预测移植肾长期存活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对2003年12月至2007年9月可追踪的74例亲属肾移植患者进行PRA检测和血肌酐/尿素氮观察。74例患者术前PRA均阴性。结果 23例患者接受了父亲提供的肾脏,5例PRA阳性患者,其中1例抗HLA-I+II类抗体,4例抗HLA-II类抗体。23例患者中21例患者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在正常范围,2例患者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不正常,且均为抗HLA-II类抗体患者。19例患者接受了母亲提供的肾脏,2例PRA阳性患者,其抗体分别为抗HLA-I+II类抗体和抗HLA-II类抗体,且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不正常。在26例兄弟姐妹之间供肾的患者中,25例患者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在正常范围,仅1例患者肾功能不正常;26例兄弟姐妹之间供肾的患者PRA均阴性。结论接受亲属移植肾的肾移植患者术后产生抗HLA抗体的几率低,移植肾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接受亲属高龄供肾者肾移植的患者近期移植肾功能状态,探讨高龄供肾者是否可保证移植肾的长期存活.方法选择接受父母供肾的肾移植患者86例,于近期观测肾功能指标.供者43~64岁,受者19~40岁.肾功能指标由血肌酐和尿素氮确定,由检验科提供.结果 86例肾移植患者中42例患者肾功能正常,其中24例患者接受的供者年龄大于或等于55岁,18例患者接受的供者年龄小于55岁.44例患者肾功能不正常,其中34例患者接受的供者年龄大于或等于55岁,10例患者接受的供者年龄小于55岁.接受供者年龄大于或等于55岁的患者与小于55岁的患者肾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供肾者不适宜作为肾移植的最佳供者,但亲属移植的患者移植肾功能下降后仍可维持较长时间肾功能.  相似文献   

3.
王晓红 《护理研究》2007,21(5):1268-1269
目前公认,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最佳选择,而面对全球范围内供体缺乏问题,亲属活体肾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由于传统观念、资金缺乏、社会保障系统不健全等原因,活体供肾仅占2%左右,亲属活体。肾移植不到。肾移植总数的0.5%。对一个健康人实施非治疗性的侵袭性手术,供受者双方均存在着担忧。如果医护人员能利用自己精湛的技术和精心的护理给病人一定的心理支持,将对供受者手术及术后康复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本组实施活体亲属供肾移植15例,现将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活体亲属供肾移植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活体亲属供肾移植的护理经验,总结供体和受体各自的护理特点.结果 不管是供体还是受体,心理护理至关重要,供体术后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而受体术后则应加强肾功能的监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和并发症的预防等方面的护理. 结论 活体亲属供肾移植后围手术期严格的护理措施可以使供体安全地供肾,受体达到最佳的移植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前,已公认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最有效手段。由于肾源的不足及活体亲属供肾的优点,使得亲属供肾移植越来越受到重视。我院自2001~2007年共实施活体亲属肾移植16例,通过对16例患者的治疗和护理,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实施活体亲属肾移植16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2例;年龄17~42岁,平均年龄28.4岁。所有受者原发病除1例为肾病综合征,其他均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术前均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RA对再次肾移植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08年前已手术的再次肾移植患者于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检测抗HLA抗体。近期(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对可追踪到的55例再次肾移植患者观察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状态。PRA检测采用美国One lambda公司提供的ELISA筛选HLA-Ⅰ类、Ⅱ类混合抗原板。结果 55例再次肾移植患者中,37例患者抗HLA抗体阴性,其中3例患者肾功能下降,另34例患者肾功能正常。18例患者抗HLA抗体阳性,其中5例患者肾功能正常,13例患者肾功能下降或丧失。PRA阳性和阴性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12,P0.05)。结论 PRA阳性是影响再次肾移植肾功能和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亲属肾移植后群体反应性抗体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亲属肾移植后产生群体反应性抗体的频率如何,对术后移植肾功能和长期存活是否有影响,目前国内尚无相关报道.目的:调查亲属肾移植后群体反应性抗体产生的频率,为预测亲属.肾移植长期存活提供参考资料.方法:纳入2005-03/2007-10收治的亲属肾移植患者54例,分别于移植后一两年内再次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及血肌酐、尿素氮浓度.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采用美国One lanmbda公司提供的酶联免疫吸附法筛选HLA-Ⅰ类、Ⅱ类混合抗原板.血肌酐和尿素氮检测数据由检验科提供.结果及结论:54例亲属肾移植患者中有7例移植后产生了抗体,占12.96%.其中6例产生了抗HLA-Ⅱ类抗体,仅1例产生了抗HLA-Ⅰ,Ⅱ类抗体.在此7例患者中6例为初次肾移植,且肾移植前群体反应性抗体均阴性;1例为再次肾移植,移植前抗HLA-Ⅱ抗体阳性.1例具有抗HLA-Ⅰ+Ⅱ类抗体和2例高强度抗HLA-Ⅱ类抗体的患者血肌酐和尿素氮浓度均超过正常水平,而另外4例出现低水平抗HLA-Ⅱ类抗体的患者血肌酐和尿素氮浓度则在正常水平.结果提示,具有抗HLA-Ⅰ+Ⅱ类抗体和高效价抗HLA-Ⅱ类抗体影响亲属肾移植患者的肾功能,而低效价的抗HLA-Ⅱ类抗体并不影响亲属移植肾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供肾合并囊肿对亲属肾移植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1月—2011年6月28例供肾合并囊肿的亲属肾移植临床资料。结果:供者男性12例,女性16例,年龄44~64岁,平均年龄52.5岁,其中≥60岁6例;受者男性21例,女性7例,年龄20~44岁,平均年龄26.4岁。肾移植受者分别在术后7 d、1个月、6个月、12个月复查血肌酐;门诊彩超检查随访受者囊肿变化。术前彩超及CT检查发现供肾单纯性肾囊肿27例,肾盂旁囊肿1例;单纯性肾囊肿按囊肿位置又分为周围型肾囊肿20例,中心型肾囊肿7例;囊肿直径4~40 mm,平均直径23 mm。供者28例均采用开放术式取肾,所有供者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肾移植手术中,开放血管后对20例周围型肾囊肿及1例肾盂旁囊肿行囊肿去顶减压,对7例中心型肾囊肿术中未处理。28例受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9个月。术后7 d、1个月、6个月、12个月血肌酐分别为(148±42)μmol/L、(118±54)μmol/L、(105±39)μmol/L和(110±45)μmol/L;彩超检查随访发现囊肿去顶减压后均未复发,7例中心型肾囊肿随访未见囊肿增大。结论:供肾合并囊肿不应作为供者禁忌。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再次肾移植患者长期存活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和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再次肾移植手术患者HLA供受者分型和PRA水平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60例患者中HLA-1~6个抗原错配的患者分别为3例、16例、19例、12例、9例和1例;PRA阳性患者分别为2例、3例、7例、1例、3例和0例.肾功能下降或丧失患者分别为2例、5例、6例、1例、4例和0例.抗体阳性与抗体阴性患者比较,肾功能下降或丧失的比率具有显著性差异(χ2=30.72,P〈0.001).HLA配型与肾功能下降或丧失无显著性差异(χ2=0.19,P〉0.5).结论 再次肾移植患者长期存活与PRA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患者的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和肾功能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可追踪到具有PRA结果的63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的患者。于2012年10月采用美国GTI公司提供的ELISA筛选HLA-Ⅰ类、Ⅱ类混合抗原板,检测肾移植术后PRA。肾移植术后未发生恶性肿瘤的肾移植患者为正常对照组,共计902例。肾移植患者移植手术时间最早在1995年11月,最迟移植患者手术时间为2008年3月。结果 63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的患者中,PRA阳性患者11例,占17.46%(11/63),移植肾功能下降患者5例,占45.45%(5/11)。902例正常对照组的肾移植患者中,PRA阳性患者94例,占10.42%(94/902),移植肾功能下降患者83例,占88.30%(83/94)。肾移植术后正常患者与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患者肾移植术后产生PRA之间无统计学差异(χ2=2.33,P0.25)。结论虽然免疫抑制剂可抑制移植肾的排斥反应,但在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和正常患者间产生PRA的几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龄活体供肾移植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高龄活体供肾移植(60岁<供体年龄≤65岁)11例供体(A1组)、受体(A2组)临床资料,与同期开展的其他96例适龄活体供肾移植(供体年龄<60岁)供体(B1组)术后1、3、6、12月血压和24H尿蛋白定量情况及受体(B2组)在术后1、3、6、12月移植肾功能状态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术后6、12月A2组与B2组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100%和90.9%、98.9%和95.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2组术后1、3、6、12月血肌酐指标同A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术后1月24H尿蛋白定量和收缩压指标均较A2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月尿蛋白定量和术后6、12月收缩压值在A1、A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P>0.05)。结论术前严格评价、术中仔细操作、术后完善随访是保证高龄活体供肾移植成功的关键,可以收到安全、有效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移植肾长期存活与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的关系。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时已超过10年存活的377例肾移植患者进行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肾移植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结果 377例存活大于10年以上肾移植患者中,301例患者PRA阴性,76例患者PRA阳性。男性与女性患者间PRA阳性产生的频率具有显著性差异(χ2=5.85,P<0.025)。PRA阴性患者移植肾功能正常率明显高于PRA阳性患者,差异有显著性(χ2=179.26,P<0.0001)。结论男性肾移植患者产生抗HLA抗体的几率高于女性;PRA阳性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来源供肾移植以及患者术后肾功能和环孢素A(CsA)用量范围.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接受肾移植的患者根据供肾的来源分为活体组以及尸体组,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术后肾脏功能以及CsA的血药浓度进行比较.结果 活体组患者的疗效、肾脏功能以及肾脏存活率均优于尸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体组患者CsA的利用率高于尸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体供肾有助于降低热缺血以及冷缺血时间,提高CsA的利用度以及患者肾脏5年生存率,降低患者急性排斥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的术前致敏状态对肾移植效果的影响.方法:总结分析1209例肾移植受者术前的致敏状况[包括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水平及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类型]与肾移植效果[包括急性排斥反应、肾移植功能延迟恢复的发生率及移植肾存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1209例中97例PRA阳性,其中轻度致敏62例(5.1%),中度致敏20例(1.7%),高度致敏15例(1.2%).97例致敏受者共检出HLAⅠ类抗体阳性54例,HLAⅡ类抗体阳性32例,HLAⅠ和HLAⅡ类抗体均阳性11例.PRA阳性各组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和肾功能延迟恢复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均为P<0.01).HLAⅠ和HLAⅡ类抗体均阳性组的肾功能延迟恢复率(45%)明显高于Ⅰ类或Ⅱ类抗体阳性组(分别15%和19%).致敏受者的移植肾存活率也低于非致敏受者(P<0.01).结论:肾移植受者术前致敏状态对肾移植效果有明显影响.术前检测致敏状态相关指标,可以及时准确了解受者对供体的致敏状态,预测移植的效果,指导配型与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供者特异性抗体(DSA)与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检测在肾移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了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间接受肾移植的128例患者。PRA检测采用美国One lambda公司和美国GTI公司提供的ELISA筛选HLA-I类I、I类混合抗原板。DSA检测使用Micro-AMS HLA-I&II DSA检测试剂盒。结果 128例肾移植患者有13例在术前、术后排斥及恢复期的3个时间点的PRA和DSA呈现不同程度的阳性结果。在128例肾移植患者有10例为再次肾移植患者,其中有9例在术前、术后排斥及恢复期的3个时间点中呈现不同程度的PRA和DSA阳性结果。而初次肾移植患者为118例,仅有4例在术前、术后排斥及恢复3个时间点的PRA和DSA呈现不同程度的阳性结果。结论DSA和PRA检测在肾移植抗体检测中具有同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闫宏亮  王禾  刘贺亮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7):1881-1883
目的:了解肾移植受者的HLA体液致敏状态,筛选合适供者及通过PRA变化早期诊断急性排斥。方法:通过微量补体依赖淋巴细胞毒试验检测269例患者的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结果:肾移植受者中PRA阳性受者移植后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致敏受者(P<0.001),移植后PRA水平升高组的排斥发生率显著高于PRA无变化组(P<0.001)。结论:PRA是预测受者致敏状态的一个敏感指标,对临床筛选合适供者,减少排斥反应,提高移植物存活率及早期诊断排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