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冠心病患者非急性期血清hs-CRP、MMP-2、MMP-9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稳定期血清hs-CRP、MMP-2、MMP-9水平,探讨其在冠心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76例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病例,其中22例为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同时以4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人为正常对照,比较两者血清hs-CRP、MMP-2、MMP-9水平差异。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MMP-2、MMP-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冠心病患者中陈旧性心梗与非心梗血清hs-CRP、MMP-2、MMP-9水平并无显著差异。结论:冠心病患者非急性期的血清hs-CRP、MMP-2、MMP-9水平越高,可能反映冠脉斑块稳定性越差,心脏组织的异常重构越严重,提示其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更大,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2.
3.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性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炎性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9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10mg.d-1治疗组(35例)和40mg.d-1治疗组(34例),并设正常对照组34例。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分别测定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治疗前ACS组血清sCD40L、hs-CRP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阿托伐他汀治疗2周后sCD40L和hs-CRP水平有明显降低(P〈0.01),阿托伐他汀40mg.d-1组较10mg.d-1组降低幅度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降低ACS患者血清炎症指标水平,抑制炎性反应,可能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指标变化及其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19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组)5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34例,心肌梗死(AMI组)34例,另选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指标水平,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MMP-9指标水平。比较各组hs—CRP及MMP-9水平的变化。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和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从SA组、UA组到AMI组,此二项指标又逐级升高,组间比较亦具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及MMP-9水平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932,P〈0.01;r=0.910,P〈0.01)。结论血清hs—CRP及MMP-9水平的变化对分析冠心病的病理发生发展过程及分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患者血清四项指标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脂联素(APN)、血清淀粉样蛋白(SAA)、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和白细胞介素-6(IL-6)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冠脉造影检查者共1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3组,健康体检者25例作为对照组。采取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分析法作APN、SAA、sCD40L和IL-6的动态观察。比较CHD不同组间APN、SAA、sCD40L和IL的相关性。健康对照组门诊检测1次。结果 SAA、sCD40L和IL-6在冠心病组中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支病变组相比,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SAA、sCD40L和IL-6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双支病变组相比,多支病变组SAA、sCD40L和IL-6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N在冠心病组中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支病变组相比,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APN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双支病变组相比,多支病变组APN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A、sCD40L和IL-6之间正相关,各自与APN负相关。结论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上述因素有关;APN、SAA、sCD40L及IL-6有相关性,可以用于冠心病的诊断且其浓度水平随冠心病的严重程度而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探讨瑞舒伐他汀对ACS患者炎症反应及稳定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择ACS患者107例及正常对照组30名,ACS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清hs-CRP和MMP-9的水平变化.血清hs-CRP和MMP-9测定分别采用超敏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及ELISA法.结果 ACS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 13.16±3.91 mg/L和MMP-9 68.51±17.73 ng/m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25±0.32 mg/L,19.57±5.26 ng/ml(t=11.528,t=9.501,P<0.01);瑞舒伐他汀治疗2 w后,血清hs-CRP和MMP-9水平4.37±1.85 mg/L,28.94±7.25 ng/ml均显著低于治疗前(t=7.605,t=5.714,P<0.01),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4.096,t=3.178,P<0.01);血清hs-CRP与MMP-9呈显著性正相关(r=0.497,P<0.01).结论 ACS患者存在着高水平的hs-CRP及MMP-9,在经过瑞舒伐他汀治疗后血清hs-CRP及MMP-9水平显著降低,显示瑞舒伐他汀可降低炎症反应及稳定斑块,动态检测血清hs-CRP和MMP-9水平变化可作为ACS发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以为其治疗提供规律与依据。方法选取2005年10月至2009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75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分型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25例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50例,同时选取同期的3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对三组患者进行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及比较。结果经比较研究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组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稳定性心绞痛组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虽然较高,但差异不大,P〉0.05。结论在冠心病的研究中,尤其是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C反应蛋白的研究对冠心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135例ACS患者随机分为2组:阿可匹林组69例,首次顿服阿司匹林300mg,之后以100mg/d维持;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66例,首次顿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各300mg,之后以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维持。另选年龄、性别相当的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于治疗前和治疗30d后抽取空腹静脉血,分别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争CRP)和可溶性CD40配体(sCIMOL)浓度。结果 治疗前2组ACS患者血清hs-CRP、sCIMOL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01),治疗后2组ACS患者血清hs-CRP、sCD40L浓度均明显下降(均P〈0.01),但氯吡格雷组较阿司匹林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具有独立的抗炎作用,可显著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动脉硬化炎症反应,进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方法分别检测98例CHD患者及90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清VEGF及hs—CRP水平并做比较。结果CHD组血清VEGF[(311.48±41.98)ng/L]及hs—CRP[(22.28±9.17)mg/L]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34.32±35.17)ng/L,(0.82±0.19)mg/L,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VEGF及hs—CRP水平对CHD患者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偏头痛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偏头痛患者发作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水平.方法 测定30例偏头痛发作期患者(偏头痛组)与3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 血清hs-CRP和MMP-9的水平.结果 偏头痛组血清hs-CRP[(6.19±2.25)mg/L]水平高于对照组[(1.01±0.2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偏头痛组血清MMP-9[(113.25±33.15)μg/L]水平高于对照组[(80.06±23.6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偏头痛发作期患者存在免疫炎性反应,血管基膜损伤和血脑屏障功能障碍,可能是造成偏头痛患者卒中事件高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血清CRP浓度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冠心病(CHD)患者血清CRP浓度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及与相关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01例冠心病患者血清CRP、CK、CK-MB、TC、TG和HDL-C,比较CRP与冠脉病变支数及各相关指标间的相关性,并以40名健康者的结果为对照。结果血清CRP冠心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冠心病组内AMI、冠状动脉一支病变、二支病变及三支病变间也有显著性,冠心病组的CRP水平与CK、CK-MB、TC、TG水平有相关性。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CRP的水平升高,其升高程度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相关且与相关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结合C反应蛋白(CRP),探讨血清内脂素、脂联素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27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3组:稳定性心绞痛(SAP)组12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10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6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2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内脂素、脂联素水平。同时检测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及肌酐(Cr)水平。采用多元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内脂素、脂联素与其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血清CRP、内脂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脂联素水平则低于对照组(P<0.01)。AMI组、UAP组及SAP组间血清CRP、内脂素和脂联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元相关分析显示,血清内脂素与CRP、TG、LDL-C呈正相关(r分别为0.929、0.756、0.793,P均<0.001),与脂联素及HDL-C呈负相关(r分别为-0.351、-0.699,P均<0.001);脂联素与CRP、TG及LDL-C呈负相关(r分别为-0.873、-0.639、-0.799,P均﹤0.001);与HDL-C呈正相关(r=0.681,P<0.001)。结论血清内脂素、脂联素均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推测二者可能与CRP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介入术后Hs—CRP的变化规律。[方法]100例行经皮冠脉血管成形术患者,按临床类型分成稳定性心绞痛(SAP)、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和急性心梗(AMI)三组;按病变复杂程度分成A型病变、B型病变和C型病变三组,按手术复杂程度分成A组、B组和C组三组。分别于冠脉支架术前、术后6h、12h、24h、48h及72h留取外周血,检测血清Hs—CRP值,分组对比研究。[结果]①100例患者术前Hs—CRP值高于正常值(P〈0.05);②术后Hs—CRP较术前升高(P〈0.05)。分时段观察,术后6h即开始升高,48h达到高峰,持续至72h;③依据临床类型分组观察,SAP组术后6h Hs—CRP水平开始升高,48h达到高峰,72h开始下降;UAP组术后12h Hs—CRP水平开始升高,48h达到高峰,72h开始下降;AMI组术后12h Hs—CRP水平开始升高,24h达到高峰,72h开始下降;④依据病变复杂程度分组观察,A型病变患者术后24h Hs—CRP水平开始升高,持续至72h,其间无明显峰值;B、C型病变患者术后12h Hs—CRP水平开始升高,峰值在48h,72h开始下降;⑤依据手术复杂程度分组观察,A、B组患者术后24h Hs—CRP水平开始升高,峰值在48h,72h开始下降;C组患者术后12h Hs—CRP水平开始升高,峰值提前至24h,72h开始下降。[结论]支架术后炎症反应的状态不仅与术前冠脉病变基础状态有关,更与介入干预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CD4+T细胞CINOL的表达率、其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浓度,分析CD40L(sCD40L)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探讨CD40/CD40L在ACS发病中的作用及可能途径.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06.10-2007.4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心血管医学部冠心病患者32例,包括稳定性心绞痛(SAP)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1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1例.正常对照组(CON)为与患者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8例.所有受试者均排除感染、肿瘤、风湿、肝肾功能不全,未使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等.流式细胞分析术(FCM)检测CD4+T细胞表达CD40L的阳性细胞率,ELISA法检测血清sCD40L、ICAM-1和VCAM-1浓度,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浓度.所有资料使用SPSS 11.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NI、UAP、SAP、CON组CD4+T细胞中表达CD40L的阳性细胞率(%)分别为8.60±3.02、3.24±1.13、2.18±1.80、0.59±0.18,AMI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UAP组亦显著高于CON组(P<0.05);4组血清sCD40L浓度分别为14.47±8.00、8.06±6.96、7.32±3.58、4.48±1.49(ng/mL),ANI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4组血清:hsCRP浓度分别为20.30±7.57、14.04±8.03、3.78±4.99、O.93±0.77(mg/L),AMI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UAP组亦显著高于SAP组与CON组(P<0.05);4组血清ICAM-1浓度分别为418.09±222.19、212.86±128.43、165.04±32.12、108.62±62.27(ng/mL),AMI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均P<O.05),UAP组亦高于CON组(P<0.05);4组血清VCAM-1浓度分别为5540.02±2614.65、3760.95±1915.01、4167.27±2084.48、2405.65±870.45(ng/mL),AMI组显著高于CON组(P<0.01);AMI组CD4+T细胞中表达CD40L的阳性细胞率与VCAM-1呈明显正相关性(r=0.730,P=0.011),其血清sCD40L与hsCRP、ICAM-1、VCAN-1呈明显正相关性(r=0.677,P=0.011;r:0.901,P=0.000;r=0.714,P=0.014).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D4+T细胞CINOL的表达率和血清sCINOL浓度升高,且与血清hsCRP、ICAN-1、VCAM-1呈明显正相关;在ACS发生中起作用,此和hsCRP、ICAM-1、VCAN-1等有关,而CD40L/sCD40L可望作为冠心病危险性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可降解药物支架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的影响。方法对100例接受裸支架(BMS组)和100例接受可降解药物支架治疗(EXCEL支架组)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诊。测定术后1mo、3mo、6mo末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水平。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BMS组术后1mo、3mo、6mo末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水平均显著高于EXCEL支架组(P均〈0.01);术后6mo冠状动脉造影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EXCEL支架组(P〈0.01),晚期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可降解药物支架能降低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水平,适度内皮化,减少再狭窄,减少迟发性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6.
杨立顺 《中国医学检验杂志》2005,6(4):290-291
[目的]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水平并探讨其在冠心病的发病和病情监测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152例冠心病患者包括心肌梗塞患者51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56例,稳定心绞痛患者45例,健康对照组60例血清超敏CRP浓度。[结果]患冠心病组血清hs-CR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且AMI、UAP和SAP之间hs-CRP水平也有显著性差异,AMI组与UAP组相比显著增高(P〈0.001),UAP组与SAP组相比较也显著增高(P〈0.01)。[结论]血清hs-CRP在冠心病时升高,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前福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9):19-19,21
目的 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并探讨其在冠心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对91例冠心病患者和45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并按照常规方法测定血脂水平.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20.9±6.7m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6±1.8mg/L,P<0.01),而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患者中明显增高,它是冠心病的一个很好的预测因子,并且hs-CRP和血脂的联合检测较单独进行血脂检测对于冠心病的危险性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变化与心血管事件和再狭窄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与术后心血管事件和再狭窄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选择97例住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单支病变的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3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67例,术前及术后48h测定血清CRP水平。按术后CRP水平分为2组,A组(CRP水平〈3.0mg/L)35例,B组(CRP水平≥3.0mg/L)62例。分析并记录患者术后1周以及术后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等情况。结果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48h血清CRP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血清CRP水平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比心绞痛组明显升高(P〈0.01);B组术后1周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术后6个月的心血管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B组显著高于A组(P〈0.01)。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48h血清CRP水平较术前增高,是单支冠状动脉病变支架置入术后6个月内预后的强预测指标,提示术后近、远期的临床疗效与支架置入术后血管壁的炎症反应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尿酸(UA)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4例冠心病患者(试验组)和128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进行UA及HS—CRP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UA及HS—CR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UA及HS—CRP水平明显升高,联合检测UA及HS—CRP对冠心病的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