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影像学检查在经尿道硬性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ureterorenoscopic pneumatic lithotripsy,URSL)前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54例经URSL治疗输尿管结石失败的病例(男38例,女16例),对其全部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4例均行腹部平片、B超或CT、静脉尿路造影检查,30例行逆行肾盂造影,4例行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其中有46例在静脉尿路造影检查中患侧输尿管不显影或显示不清,8例在逆行肾盂造影中有患侧输尿管迂曲,3例在B超检查中有前列腺增生症,4例在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中有患侧肾功能下降。结论 术前完善的影像学检查能发现一些导致经尿道硬性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失败的原因,选择或改用合适的手术方式,可提高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输尿管肾盂交界处狭窄是一种常见病,开放性肾盂成形术对周围组织损伤大,术后恢复慢等。我科于2001年2月~2004年11月对22例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病人行后腹腔镜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效果良好。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6~50岁,平均26岁。左侧10例,右侧12例。22例均有不同程度患侧腰部胀痛史,2例合并有肾结石。22例病人均无治疗史。病程2~10个月,平均4个月。B超检查均有不同程度肾积水,IVP肾盂输尿管逆行造影或MRI检查证实诊断。1.2手术方法气管内插管全麻。健侧卧位。腋后线十二肋尖下做一长约1.5~2 cm切口,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检查方法:;提高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率。材料与方法:分析应用超声,静脉肾盂造影(IVP)、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和CT扫描,MRI检查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结果:结论:静脉肾盂造影(IVP)、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能准确显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异常走向、受压的具体位置、肾盂及输尿管扩张积水的程度,应是最普及最简单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输尿管良性病变的X线特征,以提高对输尿管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近4年来66例输尿管良性疾患病例,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占72.7%,18例做碎石、抗炎治疗占27.3%。66例均行IVP造影。其中63例B超检查占95.5%,20例CT扫描占30.3%,26例逆行造影占39.4%,膀胱镜检8例占12.1%,穿刺1例。结果:B超可发现肾积水、结石。IVP造影了解肾功、输尿管阻塞、狭窄、结石X线特征。显影不良拟结合逆行造影更准确的了解狭窄特征。结论:输尿管良性狭窄、阻塞性疾患中结核、炎症病变范围较长,呈虫蚀样充盈缺损征,伴轻度肾积水;先天性狭窄多比较限局,管壁完整,肾积水较重;结石性阻塞因结石大小不同而积水程度不同,可伴炎性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率.方法 应用超声筛查,静脉肾盂造影(IVP)、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和螺旋CT协同检查确诊,采用输尿管离断复位矫正方法,恢复输尿管正常通道.结果 8例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手术矫正复位治愈.结论 彩超可作为本病的初查首选,多种影像学技术的协同检查可确诊下腔静脉后输尿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诊断与治疗先天性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合并结石的理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先天性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合并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影像学对该病的确诊率:静脉肾盂造影(IVP)31例(占97%),B超26例(81%),CT81%(21/26),磁共振100%(15/15)。12例仅行肾盂切开取石术者结石复发6例,同时作肾盂整形术6例未见结石复发,3例行输尿管膀胱再吻合术者均痊愈。结论:IVP结合B超检查可作为诊断该病的常规方法,磁共振对诊断该病准确率高,宜作进一步检查。当重复肾无功能时,宜作重复肾、输尿管切除术。行重复下组肾盂切开取石术时应同时作肾盂整形术,输尿管口囊肿内结石应作膀胱输尿管吻合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对原发性输尿管肿瘤的检查方法及征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0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原发输尿管肿瘤影像学表现及征像。结果根据影像学表现,输尿管原发肿瘤多发生于中老年男性输尿管下段,静脉肾盂造影21例检查中,仅3例输尿管腔内充盈缺损。逆行肾输尿管检查18例中,10例插管受阻,显示肿瘤远端呈杯口状改变,5例导管可通过,显示充盈缺损。CT扫描17例中,3例发现输尿管肿块,2例误诊为膀胱肿瘤。B超检查22例中,3例直接探及输尿管肿瘤。结论逆行肾输尿管造影检查对诊断输尿管肿瘤意义重大,诊断符合率为83.3%,CT、B超及静脉肾盂造影远不及逆行肾输尿管造影。膀胱镜检查对某些输尿管下段肿瘤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综合影像特点。材料与方法:经B超、静脉尿路造影、逆行性肾盂造影及CT扫描等综合影像检查,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4例,并结合有关文献,对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综合影像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例均为低襻型。B超检查提示右肾盂积水和上段输尿管扩张以及肾结石,静脉尿路造影呈典型的反“J”状,逆行性肾盂造影呈“S”形弯曲,CT扫描加二维重建显示肾盂积水呈囊状,下腔静脉压迫输尿管,受压段细小呈“蝌蚪”状。结论:影像学协同检查能准确显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异常走向、受压的具体位置、肾盂及输尿管扩张积水的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9.
1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小儿先天性巨输尿管6例,男5例,女1例。病史4 d~1年,年龄1.5~11岁,平均6.3岁。左侧4例,右侧2例。主要临床表现:患侧腰腹痛3例,腹部肿块3例,尿路感染2例,血尿1例,发热1例。6例均行B超及静脉尿路造影(IVP)检查,4例行CT检查,1例行磁共振尿路成像(MRU)检查。结果显示:①患侧输尿管均呈不同程度扩张,直径1.5~3.0 cm,以中下段为明显,2例呈典型纺锤状扩张;②患侧重度肾积水2例,中度积水2例,轻度积水2例;3例IVP7 min开始显影,1例15 min开始显影;2例IVP120 min后仍不显影,且B超或CT、MRU亦提示重度肾积水,皮质菲薄;③3…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巨输尿管的影像学表现和特点。材料与方法:6例患者均作B超检查,逆行造影及静脉肾盂造影,并行手术。结果:5例显示输尿管下端狭窄。1例未见确切狭窄部位。结论:远端输尿管扩张较近段明显,输尿管迂曲延长,且向中线靠近,这些表现是巨输尿管影像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Anderson-Hynes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PJ)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Anderson-Hynes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PJ)狭窄36例。成人留置D-J管,患儿放外引流。结果:36例手术均获成功,肾盂积水好转,狭窄解除,吻合口通畅。随访6个月~2年,未出现吻合口再狭窄、肾积水加重等并发症。结论Anderson-Hynes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PJ)狭窄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2.
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肾孟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诊治体会。方法分析60例UPJO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肾孟输尿管连接部狭窄40例,肾孟输尿管高位连接12例,迷走血管压迫5例,纤维条索压迫3例。均采用Anderson-Hynes术。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分别行B超、静脉肾孟造影检查、MRI检查,有58例(96.7%)肾积水消失或明显减轻,1例(1.7%)无明显变化,1例(1.7%)肾积水加重。结论离断性肾孟成形术治疗UPJO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99mTc-二乙三氨五醋酸(DTPA)肾动态显像在先天性肾发育不良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2例先天性肾发育不良患者均行^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和腹部超声检查,其中11例行腹部增强CT扫描,8例行静脉肾盂造影(IVP)。结果:^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发现肾发育不良7例(58.3%,7/12),探测灵敏度与增强CT相当(X^2=1.5,P〉0.05),优于B超(X^2=4.4,P〈0.05);8例行IVP检查者仅发现肾发育不良2例。患侧肾小球滤过率(GFR)明显低于健侧(t=10.2,P〈0.05)。结论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是一种能有效诊断肾发育不良、并同时评价肾功能的无创性影像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镜下定位输尿管狭窄球囊扩张术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该科2017年2月-2017年12月应用内镜下定位输尿管狭窄球囊扩张术的患者共9例,对其手术过程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9例患者均为单侧狭窄,右侧5例,左侧4例,狭窄长度约0.50~1.00 cm,狭窄部位:上段6例,中段2例,下段1例;泌尿系超声、静脉肾盂造影(IVP)、逆行造影或CTU检查确诊。结果全部手术顺利行顺行球囊扩张8例,逆行球囊扩张1例,手术时间(81.44±8.96) min,术后第3个月拔除双J管,随访时间4~10个月,行泌尿系B超和IVP检查,全部患者腰痛消失,7例积水减轻,2例未加重。结论内镜下定位行输尿管狭窄球囊扩张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磁共振尿路成像在小儿尿路梗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尿路成像(MRU)在小儿尿路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1例尿路梗阻患儿分别作静脉尿路造影(IVP)、腹部超声(BUS)和磁共振尿路成像(MRU)检查,对照手术结果,观察MRU尿路梗阻的表现。结果:31例尿路梗阻患儿中经MRU诊断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24例,输尿管口囊肿3例,壁段狭窄2例,原发性巨输尿管症2例。诊断正确率100%。结论:MRU具有无创,诊断准确率高的优点,非常适合用于小儿尿路梗阻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诊断上尿路先天性异常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MSCTU)对上尿路先天性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75例经病理或临床确诊的上尿路先天性异常患者的MSCTU表现。结果 MSCTU清晰显示全部75例上尿路先天性异常,包括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34例,重复肾输尿管畸形14例,马蹄肾7例,异位肾6例,多囊肾6例,巨输尿管3例,UPJO合并其他畸形5例。结论 MSCTU是上尿路先天性异常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38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病变的影像学检查表现进行对比分析,以提高影像学检查对PUJ梗阻的病因诊断。材料与方法:本组38例住院病例,经B超、CT、静脉肾盂造影、逆行尿路造影检查,且经临床、手术或病理检查。结果:在38例病例中,先天畸形21例,其中异位肾动脉或纤维束16例,输尿管高位2例,肾低位并旋转不良3例,PUJ处炎性狭窄11例。肌性狭窄3例。阶段性动力功能失调3例。结论:PUJ梗阻性病变的各种影像检查互相协同,不仅能显示病变的形态、范围及程度,而且能对病因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延时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诊断小儿先天性尿路梗阻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8例经手术证实的小儿先天性泌尿系梗阻畸形患儿。术前1周行多层螺旋CT重建尿路成像(MSCTU)不同增强延时时间点低剂量扫描及图像后处理和超声检查,实质期及排泄期分别测量肾脏最大截面CT值;皮质期、实质期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排泄期加做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及表面重组(SSD)图像,并将MSCTU诊断结果与超声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重度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男孩左侧肾脏发病率为76.19%,明显高于其他泌尿系畸形;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积水以女孩发病为多,发病率为84.00%。单纯肾输尿管远端梗阻患肾功能均较好;重度UPJO患肾分泌功能尚存在,排泄功能较差;重度肾发育不全和积水型重复肾,患肾功能最差,其次为反流性肾病的肾脏。MSCTU的术前诊断完全符合率为96.30%,超声的术前诊断完全符合率为60.04%。MPR方便快捷,适合于肾脏功能及结构观察;CPR,MIP,SSD适合集合系统形态轮廓整体观察、肾排泄功能评价、积水梗阻平面判定及疾病定性诊断。结论:掌握最佳的MSCTU增强延时时间,选择合理的低剂量扫描及图像后处理功能,能十分准确地诊断小儿先天性复杂泌尿系梗阻畸形疾病,MSCTU技术可作为泌尿系术前常规影像学一站式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对小儿输尿管息肉IVP和CT影像特征的认识。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儿输尿管息肉10例,所有病例均行IVP和CT增强扫描。结果6例IVP显示梗阻段输尿管扩张,其内可见多种形态充盈缺损影;4例仅显示盂管交界处梗阻;9例CT检查显示管腔内软组织影,增强后动脉期轻微强化,延迟期显示更为清晰;1例显示局部管壁增厚。结论IVP和CT是诊断小儿输尿管息肉的有效方法,尤其是CT扫描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